收藏 分享(赏)

保安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

上传人:A小芳 文档编号:3341115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安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保安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保安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保安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保安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家长主动将收集的家教资料印制出来发给其他家长。在学校的各个班级,像这样的事情都举不胜举。(二)初步探索出与家长的合作艺术。1对于素质较高的家长。我们老师就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例如我校学生杨昊鑫的父亲,尽管是个生意人,但是和他的几次交流后,老师发现这是一个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家长,无论是谈到如何激发小孩的学习兴趣,还是考后的试卷分析,甚至连某些学科当中的具体问题,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现

2、在他的两个朋友把小孩拜托在他手里辅导。于是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专门开辟时间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老师就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家长在心理上能接纳教师的意见。同时,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老师则采用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

3、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某班上有个女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就跟随年迈的奶奶共同生活。这个女生性格比较外向,自制力不算太好,于是班主任老师专门挂了个长途去外地跟家长讲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赚钱虽然重要,但子女的教育更重要,毕竟子女是自己的希望,要求他们负起作家长的责任,并告诉家长孩子还小,需要父母的呵护,如果长期离开父母的呵护对孩子的身心成长

4、是不利的,在认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后,母亲抽出身专门回家照顾小孩。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老师们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在家长心目中都是最好,越是后进生的家长越反感老师说孩子的不是。而老师呢,见了后进生的家长,恨不得一古脑地把学生数落个够。通过研究,老师们认识到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是不说,而是每次有重点地说,不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学生的优点时,就像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在说学生缺点时,

5、语气舒缓,措辞婉转。渐渐的,老师们感觉到这种交流方式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于是,家长也能正视自己的孩子,他就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实验班有名学生,上课有多动的表现,手里总是不停地抠东西,老师讲课时他在抠,同学都读书时他也在抠,大家都写字时他还在抠。老师不在他身边守着,他是绝对不会学习的,学习成绩自然很差。老师多次与家长交流过此事,家长就是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好动,一直夸奖孩子可聪明了。于是老师也改变了策略。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手很巧,一次劳动课上制作陀螺,他做的又快又好。于是,在与家长交流时,老师大力把孩子夸奖一番。此后,家长的态度有所转变,后来还带孩子到医院做了检查,有

6、时还主动找老师询问孩子上课表现。 5对于有偏见的家长。我们老师总结出的经验是不急不恼,以理服人。我们认识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青年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我们主张老师克制自己的怨气,不和家长发生争执,脸上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三)在家校合作中,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在进行家校合作研究过程中,家长树立起了合作意识,初步形成了家

7、校合力。与此同时,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1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每学期重点抓一项习惯,我们会及时把学校要养成的习惯通知家长,使家庭学校相一致。现在,学生已经能够做到桌面整洁、不乱摆放东西的好习惯。各年级也根据年级特点制定了习惯培养的重点。2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由于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不算太好,有部分家长靠做小买卖为生,学生受家长影响,经常出现不文明语言现象,在校园内也是脏话随口而出。经过学校与家庭的积极配合,学生说脏话的现象的大大减少。校园中互助互爱的现象多了,关心集体的事迹增多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家校共同培养,低年级学生能够做到认真老师讲课,认真听

8、他人发言;中年学生做到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年级学生学会了合作。(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在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生存的基本。我校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全面提高了育人质量,校风校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双丰收。两年来,实验班学生参加县级比赛23人获奖,在质量评价中获得“优”等级;课题组教师参加市、县论文评比近10篇论文获奖,参加优质课竞赛获得市、县一等奖,两名课题组教师被评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十、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正像苏霍姆琳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9、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老师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形成了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是需加强调查问卷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推进家校联系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学校是校中之校,是学校、家庭乃至社区密切联系的一条纽带,一种载体。我们要充分挖掘它的潜在作用,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学校只有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办学目的宗旨,丰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办学计划,详尽的活动方案,坚持不

10、懈勇于开拓的精神,才能正常开办,办出效果和特色。虽然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这其中还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我们将把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办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研究,争取在新课程背景拓展一片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1、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作/译者:汪伯英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成功家教启示录 教育部关工委家教.SATWE参数设置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度则回填。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

11、0 KN/m3(缺省值)。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 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1)。7、地下室层数: 根据实际情况输入。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

12、缺省值1。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如需将转 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 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议选择。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

13、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不勾选的话位移偏小。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15、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程序强制为“出口”,即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使得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更符合剪力墙的实际。16、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17、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18、恒

14、活荷载计算信息: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1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3)按模拟施工 2: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4)模拟施工加载3: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程,故此建议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用一次加载进行设计

15、。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 19、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SATWE缺省的“水平风荷载”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抗规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21、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B类建筑和A

16、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22、特征值求解方式:仅在选择了“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时,菜允许选择“特征值求解方式”。 水平震型和竖向震型整体求解:只做一次特征值分析。 水平震型和竖向震型独立求解:做两次特征值分析。23、“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一般选择“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二:风荷载信息:1、地面粗糙度类别:A: 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

17、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制采用;对于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确定。3、X向结构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乘以这件系数后回代。4、Y向结构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乘以这件系数后回代。5、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0.05,有填充墙钢结构0.02,无填充墙钢结构0.01。6、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程序缺省值为1.0,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

18、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7、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缺省与风荷载计算的基本风压取值相同。一般可取100年一遇的风压。8、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按照高规要求,验算风振舒适度时结构阻尼比宜取0.010.02,程序缺省取0.02。9、顺风向风振: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10、横风向风振:目前暂不起作用。11、扭转风振:一般考虑。12、水平风体型系数:一般为缺省值。13、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一般为缺省值。14、特殊风体型

19、系数:为灰色,无法修改。三:地震信息1、结构规则信息:该参数在程序内不起作用。2、设防地震分组:详见抗规附录A。3、设防烈度:详见抗规附录A。4、场地类别:依据地质报告输入,或按规范填写,见抗规4.1.6。5、砼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6、剪力墙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7、钢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8、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一般为不改变,学校提高一级。9、中震(或大震)设计:一般为不考虑。10、按主震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根据抗规5.2.3条计算的地震效应没有符号,SATWE原有的符号确定规则是每个内力分量取各振型下绝对值最大者的符号,现增加本参数可解决原有规定

20、下个别构件内力符号不匹配的情况,可勾选。11、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选择后程序将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即每层的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便宜5%的地震作用。计算位移比时看此工况下的值,计算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高层都选取。12、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位移比超过1.2时,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 位移比不超过1.2时,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13、X(Y)向相对偶然偏心:勾选了“考虑偶然偏心”后,允许用户修改X和Y向的相对偶然偏心只,一般取缺省值为0.05。14、计算振型个数:一般最少取3且为3的倍数。当考虑扭转藕联计算时

21、,振型数应不少于9。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衡量指标是:有效质量系数90%。15、重力荷载代表制的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情况下取缺省值0.5。16、周期折减系数:对于框架结构可取0.60.7;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17、结构的阻尼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取0.05,钢结构取0.02,混合结构在二者之间取值。程序缺省值为0.05。18、特征周期Tg(秒):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22、19、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地震作用的计算,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多遇及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罕遇 - 0.50(0.72) 0.90(1.20) 1.40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20、用于12层一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结构所在地区”、“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参数控制,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21、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用于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22、竖向地

23、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当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小于该值时,将自动取该参数确定的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23、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度):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值偏离主轴大于15度时,在此需要填写此角度,作为附加地震计算的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件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算结果有何区别: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仅改变地震力方向。一般应尽量调整结构使角度不超标。抗规5.1.1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个抗侧力构件

24、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的结构,这里填的是除了两个正交的,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你是正方向为正。四:活荷信息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一般为折减。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一般为不折减。3、梁活荷载不利布置最高层号:多层应取全部楼层,高层宜取全部楼层。4、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5、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

25、数:对于荷载规范表5.1.1中第1(1)项功能(如住宅、办公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不需修改,但是对于荷载规范表5.1.1中其他项功能(如教学楼、商场、书店、食堂等)的建筑,其SATWE所列的折减系数需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第2项修改。荷载规范5.1.2: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本规范表5.1.1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折减系数取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 设计楼面梁时: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 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 3)第8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

2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2 设计墙、柱和基础时: 1)第1(1)项应按表5.1.2规定采用; 2)第1(2)7项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项的客车,对但向板楼盖应取0.5,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4)第913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应按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表5.1.2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层数 1 23 45 68 920 20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00(0.90) 0.85 0.70 0.65 0

27、.60 0.55五:调整信息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高规5.2.3条:现浇框架梁0.80.9,装配整体式框梁0.70.8。缺省值为0.85。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高规(JGJ3-2002)5.1.8条条文说明: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的框架梁弯矩乘以1.1-1.3,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影响时,梁正、负弯矩应同时放大。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取1.0。3、梁扭矩折减系数:高规(JGJ3-2002)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取0.4。对不与刚性楼

28、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造成剪力墙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缘变形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一般取100,当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5、实配钢筋超级系数:抗规6.2.4条: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取1.15。缺省值为1.15。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高规(JGJ3-2002)5

29、.2.1条条文说明指出: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7、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一般情况下勾选。混规5.2.4条。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刚度增大系数BK一般可在1.02.0范围内取值,程序缺省值为1.0。即不放大。9、砼矩形梁转T形(自动附加楼板翼缘):一般不勾选。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高规表3.9.3、表3.9.4):一般勾选11、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高规(JGJ3-2002)10.2.7条规定,框支柱按

30、0.3Q0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和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一般情况下勾选。12、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一般去程序缺省值5。13、指定的加强层个数:抗规6.1.10: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

31、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14、各加强层层号:根据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15、抗规(5.2.5)调整:一般情况下勾选。抗规(GB50011-2001)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要求,宜按=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结果文本信息中查看16、薄弱层调整:抗规规定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不小于1.15,高规则要求由02规程的1.15增大到1.25.缺省值为1.25。17、地震作用调整:当采用时程分析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按振型分解计算的地震剪力时,应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其它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地震作用放

32、大。另外,当剪重比不满足要求太多时,在调整结构布置无效时,可通过考虑加大地震作用满足剪重比的要求。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其经验取值范围是1.01.5。18、0.2V0分段调整:调整起止层号按实填入,仅用于框-剪结构和钢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对应高规(JGJ3-2002)8.1.4条和抗规(GB50011-2001)6.2.13条(0.2Q0调整)及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5.3.3条(0.25Q0调整)的要求。可将起始层号填入负值(-m),表示取消程序内部对调整系数上限2.0限制。0.2Q0调整也可以人工干预,实现分段、分塔0.2Q0的调整。具

33、体方法为在前处理程序中选取“用户指定0.2Q0调整系数”(SatInput.02Q),按约定格式输入要修改的各层具体调整系数。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框支柱后,程序自动按照高规(JGJ3-2002)10.2.7条实现0.2Q0或者0.3Q0的调整。六:设计信息1、结构重要性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2)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3)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用于钢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取0.

34、85可满足要求,但螺栓孔的数量多对截面削弱严重的应降低该参数取值。3、考虑P-效应:高规(JGJ3-2002)5.4节给出由结构刚重比确定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则;高层民用钢结构(JGJ99-98)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结构和层间位移角大于1/1000的有支撑结构,应考虑P-效应。具体应用中由程序计算(Wmass.out)确定是否勾选。4、按高规或钢高规进行构件设计:高规(JGJ3-2002)1.02条给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适用范围为10层及以上或高度28m以上的民用建筑结构;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1.0.2条没有给出使用高度的下限,多层钢结构也可按照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

35、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建筑不勾选。是否选择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的区别在于,荷载组合和构件计算适用的规范不同。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5.3.3条给出钢柱的计算长度按照钢结构规范附录D执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支撑的侧移刚度。一般选择有侧移,也可考虑以下原则: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小于1/1000(强支撑)时,按无侧移;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1000且小于1/300(弱支撑)时,取1.0;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300(弱支撑、无支撑)时,按有侧移计算。6、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一般情况下都考虑。7、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制按照纯框架结

36、构的规定采用:根据高规8.1.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需要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勾选此选项后,程序将一律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控制结构中框架的轴压比,除轴压比外,其余设计仍遵循框剪结构的规定。此选项只使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8、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的较高配筋要求:按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勾选。高规7.2.16-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按照要求相应提高。勾选此项时,程序将一律按照高规7.2.16-4条的要求控制

37、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即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结构类型,也进行从严控制;如不勾选,则程序一律不执行此条规定。9、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制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一般情况下均应选择。10、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一般情况下均应选择。11、过渡层信息:高规7.2.14-3条规定: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程序不自动判断过渡层,用户可在此指定。程序对过渡层执行如下原则:1)过渡层边缘构件的范围仍按构造边缘构件;2)过渡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按约束边缘构件确定一个体积配筋率(配箍特征值c),又按构造边缘构

38、件为0.1,取其平均值。12、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单偏压计算只考虑平面内的弯矩和轴力,在同一组设计内力中,当两个方向的弯矩都很大时,可能配筋不足。双偏压计算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和相应的轴力,但结果不唯一。程序按照双偏压计算时,按照第一组组合内力进行计算,初步给定角筋和腹筋,从第二组组合内力起,验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按弯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给出配筋结果。程序计算没有考虑配筋优化,故配筋可能偏大。具体应用宜按单偏压计算,并对计算结果按双偏压校核。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异形柱和特殊构件定义的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13、保护层厚度:砼规8.2.1条规定:环

39、境类别 板、墙、壳 梁、柱、杆一 15 20二a 20 25二b 25 35三a 30 40三b 40 5014、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高规(JGJ3-2002)5.3.4条: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七:配筋信息箍筋强度(N/mm2),梁箍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

40、不能修改。400N/mm2。 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 柱箍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 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墙水平分布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 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墙竖向分布筋强度(设计值):从pm参数中读取,此处不能修改。400N/mm2。 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边缘构件箍筋强度:一般为400N/mm2。砼规4.2.1条,4.2.3条,表4.2.3-1(强条)。箍筋间距:梁箍筋间距(mm):强制为100,不允许修改。对于箍筋间距非100的情况, 用户可对配筋结果进行折算。 柱箍筋间距(mm):强制为100,不允许修改。对于箍筋间距非100的情况, 用户可对配筋结果进行折算。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 可取值100400,一般取默认200。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可取值0.151.2,一般取默认0.3。【说明:主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