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杂症会心录-清-汪蕴谷.docx

上传人:您的好秘书 文档编号:3594184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1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症会心录-清-汪蕴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杂症会心录-清-汪蕴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杂症会心录-清-汪蕴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杂症会心录-清-汪蕴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杂症会心录-清-汪蕴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气总论湿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热穴论曰: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太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王好古曰:水者脾肺肾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头面,中四肢,下腰脚,外皮肤,中肌肉,内筋骨。盖脾胃者土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下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者土之子也。肺气盛则清肃令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肾者肺之子,胃之关也。肾气化则二阴通。而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肝肾二经之相火,游行于五者之间,上承天道之施化,下佐地道之生发,与手厥阴心包为表里,以行诸水,岂有泛溢停滞之患。若脾胃虚弱,肺无禀受,而气

2、道不通,由是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日久熏蒸,郁为湿病。然此为内伤之湿。若外感之症,在天有雨露霜雾之湿,在地有沮洳潮瘴之湿,饮食有酒浆之湿,衣被有汗液之湿,阳盛则火旺,湿且化热,阴盛则水旺,湿又化寒,风可祛湿,湿更挟风,燥可除湿,湿还胜燥,内因外因,随经触发,上攻头目,症现各殊。脾湿则多眼癣眼菌,肺湿则多黄膜,心经湿则多 肉如脂,肝经湿则多星障,黑珠如雾混浊,肾经湿则瞳神呆钝,色淡昏 无光。治法风药可以胜湿,燥药可以除湿,淡药可以渗湿,泄小便可以引湿,利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即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燥之。至于脾肾俱虚,水溢为病,则须培土填精,标本兼治,此东垣脾胃论,所以谆

3、谆于后天补救也。卷一六气总论燥内经论四时主病之原,独遗燥症。喻嘉言以秋伤于湿一语,正其误为秋伤于燥,而千古疑义晰矣。盖燥为金气,秋时为阳明燥金司令,其气肃杀,故草木黄落。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又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至真要大论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喻嘉言谓属于肺之燥也。又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亦属于肺之燥也。或因蓄热胜湿而燥,金衰津耗而燥,或猝感寒邪,阳气郁于外而燥,或恣食生冷,阳气郁于内而燥,或因于湿,湿化热而燥,或因于风,风胜湿而燥。王好古有减气而枯,有减血而枯。李时珍曰:枯者燥也。上燥则渴,下燥则结,筋燥则强,皮燥则揭,肉

4、燥则裂,骨燥则枯,肺燥则痿,肾燥则消。目之白珠肺也,燥则眵干作痒。目之黑珠肝也,燥则翳障模糊。目之瞳子肾也,燥则睛光昏 。心为火,燥则心阳上浮,红丝系绊。脾为土,燥则脾阴涩缩,黄膜牵遮。治法宜养营润燥,补肺清金。至于阴分素亏,胆汁不充,或胆经焦耗,则一点神膏,涸可立待,亟宜滋补真阴,使水液自生,则光华渐复矣。卷一六气总论火朱丹溪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动而合,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属心,相火属肝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又病机十九条,属火者五。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人身肺为生水之源,肾为盛水之府。火性妄行,元气受伤,水源易涸

5、。逆调论所谓一水不能胜二火者此也。又有厥阳脏腑之火,根于五志之内,六欲七情激之,其火随起,故忿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则火起于肺。心为君主,自焚则死矣。解精微论所谓一水不能胜五火者此也。有脏腑相移者,肝移热于胆,心移热于小肠之类也。有盛衰克制者,心火盛克肺金,肝火盛克脾土之类也。张子和曰:目不因火则不病,白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盛也。此即五志之火,由内而生。若天行时热,乃外来之邪火,有感其令气者,其目红肿痒痛,泪如脓水,畏热羞明,舌红口渴。五志之火,宜降其虚阳,滋其肺肾,水旺则火自平。外来之火,宜升阳以散之,苦

6、寒以泻之,火郁发之之义也。其有阳虚阴胜,火不归源,目虽赤肿,而脉转软弱者,治宜温补扶阳。王太仆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也。又有水衰火盛,心肾不交,目光昏 ,脉象浮洪者,治宜养阴滋水。王太仆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是也。卷一七情总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为七情。然七情不越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悲属心包,附于心,惊属胆,附于肝,此七情之生于五志也。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忧愁不解则伤意,肝悲哀恸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肾盛怒不止则伤志,恐惧而不解则伤精。此五志之伤于七情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此七情本经之形证也。怒伤肝,

7、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七情相胜之次第也。喜与悲忧相反,怒与惊恐相反,思则无有所反,乃土位建极于中州也。喜与怒相因,悲忧与惊恐相因,思则各有所因,乃土德寄旺于四时也。东垣云:治目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其亦有鉴于此欤。但目之为病,由于六淫者易治,由于七情者难治。盖喜太过,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一经自具一气,一经又各兼五气,五五二十五气,变化难穷,苟不得其要,终难获效。然七情中悲伤心胞,惊伤胆者,间或有之。喜伤心,忧伤肺者,绝少也。惟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者,最多。诚能存养此心,使志意和平,精神澹定,悲怒

8、不起,惊忧不扰,则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自然勿药有喜,何必乞灵于草根树皮哉。卷一七情总论喜素问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心则喜。阴阳应象大论曰:在藏为心,在声为笑,在志为喜。调经论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然乐不可极,极则终凶。灵枢本神篇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又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素问天元正纪大论曰:少阴所至为语笑。五常政大论曰:火太过为赫曦,赫曦之纪,其病笑狂妄。河间云:笑者,犹燔烁太甚而鸣,笑之象也。盖喜则气散,心阳大动,百脉沸腾,所谓暴喜伤阳,其病为笑不休,为毛革焦,为内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且心火过炽,上先刑肺,下反克肾,金水受伤,病必及目。经曰:心合诸脉。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

9、皆属于目。凡人五脏六腑之精液,尽上注于目,阳亢阴微,炎蒸空窍,遂有 肉攀睛等症。其起于大 者,属心为实火。其起于小者,属心胞为虚火。甚则 肉双斗,蚀及神水,乃心火克肾所致,治以清补为主。清则心火不升,心阳得静,补则心气得宁,心血不耗。或通利小肠,使火气由水道而泄,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或凉解心胞,以心胞为心之外廓也。至于变端不一,又当活治,不可执一也。卷一七情总论怒素问五营运大论曰:东方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在志为怒。调经论曰:肝藏血,血有余则怒。宣明五气篇曰:胆为怒,以肝胆相为表里,肝气虽强,取决于胆也。调经论曰: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以阳为阴胜,病及于心也。灵枢本神篇曰:肾盛怒而

10、不止则伤志。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无过大怒,以怒发于阴而侵乎肾也。是肝胆心肾四脏,皆能病怒,所为多阴者多怒,亦曰阴出之阳则怒也。五常政大论曰:木太过曰发生,其病怒。气交变大论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甚则善怒。又曰:岁土不及,风反大行,民病善怒,其证餐泄,薄厥呕血,胸胁痛,气逆不下,喘渴烦心,消瘅肥气,以及外发痈疽等症。况目为肝窍,尤易受伤。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渐空中有黑花,久则神光不收,胆汁不应,则内急外干,睹物成歧。种种皆怒之贻戚也。盖怒必因内动而起,但动由于内,邪每乘之,当各从其所动之因而治之。因热而动者治其热,因风而动者治其风,因厥逆逼上者,则治所厥之邪。因阴虚而动者,补其阴,

11、抑其阳,按而收之。因阳虚而气浮上者,则补其阳,敛其浮游之气。因五志而动者,各安其脏气以平之。因郁而发者,治其所郁之邪,开之达之。因精血不足者补之,不已则求其属以衰之。因胜克而动者,从盛衰之气而补泻之。中气虚衰而动者,补土以安之。上焦清明之气,不能主持而动者,亦当补中焦之谷气,推而扬之。因五脏六腑上注之精气不足而动者,察其何者之虚而补之。总以疏肝解郁为先,兼养精液,使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自然视物明朗,但木能克土,胃当其冲,肝病则胃病,切不可再加劳倦,以伤其脾。医者不察,以为目病皆热所致,竟以凉药投之,又伤其胃,肝胃俱伤,真元难复,终不免有失明之叹矣。卷一七情总论忧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

12、,魄之处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之变动为忧。灵枢口问篇曰:思忧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本脏篇曰:心小则易伤以忧。盖忧则伤神,故伤心也。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肝则忧,肝胜而侮脾也。灵枢本神篇曰: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脾主中气,中气受抑,则生意不伸,故郁而为忧。是心肺脾肝四脏,皆能病忧也。戴复庵云:七气致病,虽本一气,而所以为气者,随症而变。如忧伤肝,肝属木,忧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忧伤心,心属火,忧则气并于心,而肺金受邪。忧伤肺,肺属金,忧则气并于肺,而肝木受邪。凡人忧多则气机不利,胸胁痛。忧多则水湿凝滞,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忧多则热蓄不散,目瞀,小便赤。忧多则气

13、虚不能摄涎,动则喘。忧多则血脉蹇滞,四肢无力,能食便红。忧多则食物不化,嗳酸腹满不能食。目之白睛属于肺,肺忧郁太过,则肺气不舒,结成翳障,视物模糊。复有忧极而悲者,伤及心胞之相火。有忧极而恐者,伤及肾中之真水,火不足则光华不能发越于外,水不足则膏液不能充满于中,轻则昏 羞涩,重则鱼胞鹘眼,补肺安神,最为要法,再令素所亲信之人,好言慰劝,使心阳转动,即喜胜忧之意也。卷一七情总论思灵枢本神篇曰: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阴阳应象大论曰:中央生湿,在志为思。举痛论曰:思则气结。又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本神篇曰:怵惕思虑则伤神。本病篇曰:忧愁思虑则

14、伤心。盖心为脾之母,母气不行,则病及其子,所以心脾皆病于思也。张会卿曰:思郁者,气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噎膈,为呕血。下连肝肾,则为带浊,为崩淋,为不月,为劳损。李东垣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思虑伤脾,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而有视物羞明,眼皮宽纵,倒睫拳毛等症。或生偷针,或生眼瘅,治宜扶脾补土兼清心阳。若初病而气结凝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必得愿遂而后可释,或以怒胜思,亦可暂解。如朱丹溪治一思想气结之女,先激之使怒,然后与药,复念病虽愈,必得喜方已。乃 以夫

15、回,病遂不举。予尝用此治太湖李姓之妇,目竟获痊,即此法也。卷一七情总论悲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肺则悲。本神篇曰: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又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又曰:心气虚则悲。调经论曰:神不足则悲,是肺肝心三脏亦病于悲也。又运气:悲皆属寒水攻心。五常政大论曰: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纪,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又曰: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喜悲数欠。至真要大论曰: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善悲,时眩仆。又曰:太阳之复,甚则入心,善忘善悲。夫悲之为情,与忧思大异,忧思则默然不语,如呆如痴,悲则哀恸迫切,号呼痛哭,渐至泪枯眼肿,视物无形

16、。且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熏蒸清道,伤及五轮,遂有黑花蝇翅鱼鳞白陷诸症。治宜补其肝脾。盖木为火之母,子虚则补母之义也。土为火之子,补子令母实之义也。然必释其悲,则治得其效。若妇女性执,终岁戚戚,虽日用芜芎香附以升提,参术归苓以培本,是亦扬汤止沸之计而已。卷一七情总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在脏为肾,在志为恐。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肾则恐。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恐惧则伤心,神伤则恐也。调经论曰:血不足则恐。本神篇曰:肝气虚则恐,以肝为将军之官,肝气不足,则怯而恐也。戴人曰:肝者敢也,惊恐则肝伤矣。肝胆实则怒而勇敢,虚则怒而不敢也。玉机真脏论曰:恐则脾气乘矣,以肾虚而脾胜

17、之也。宣明五气篇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者,以阳明土胜,亦伤肾也。又运气善恐皆属肝木虚。五常政大论曰: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病淫动。注:恐是心肾肝脾胃皆主于恐也,甚则精却。恐则气下,人目中一点黑莹,乃先天真一之水所化,全赖精气神包裹,而能鉴察万物。精却则不能化气,而瞳神有昏 之患矣。气下则不能摄精,而瞳神有散大之患。急宜补养肝肾,固其精气,以复神光。盖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也。水火交为既济,全在阴精上奉以安其神,阳气下脏以定其志,不然,则神不安于内,阳气散于外,志不戢于中,阴精走于下,水火不交,而目未有不病者也。卷一七情总论惊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

18、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为惊骇,以肝应东方风木,风主震动而连乎胆也。气厥论曰: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阳明脉解篇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阳明胃脉也,胃者土也,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又曰: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心神散失也。此肝胆胃心四脏皆病于惊,而气为之乱也。又运气惊有三:一肝木不及,金来乘之。五常政大论曰: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发惊骇。至真要大论曰:阳明之复,甚则入肝,惊骇筋挛。二火邪助心。六元纪大论曰:少阳所至为惊躁。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胜善惊。三寒邪伤心。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民病烦心躁悸,胆为中正之

19、官,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胆主清净,不受浊秽,故胆汁上溢,则为口苦,胆精不足,则为目昏,眼中一点神膏,乃胆中精汁,渗润而成者也,能涵养瞳神,清莹澄澈。凡人惊者,起于猝然,心主震动,遂伤及胆,其症为目睛不转,为瞳神散大,为青膜遮掩。治宜安神定志,使气之散者得以复聚。张子和曰:惊者平之。平,常也。使病者闻之习熟,见之惯常,自然不惊。且肝胆相为表里,其色为青,故人之受惊者,其面色必青也。临症审辨,何难施治哉!卷二瞳神论五轮八廓,既详哉言之矣,是为目之体,未及目之用也。若夫灵明默运,鉴万物,察秋毫,则有瞳神在焉。华元化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向前,犹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目有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气真

20、精,皆滋目之源液也。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神水者,由三焦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目中润泽之水是也。水衰则有火胜燥爆之患。水竭则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 之患,亏者多而盈者少,故世无全精之目也。神光者,源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则有昏暝之患,火炎则有焚燎之殃,故衰宜补,炎宜降。心君,主也,通于大 ,故大赤者,实火也。命门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 。小 赤者,虚火也。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真血者,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流行之血也,即天一所生之水,故谓之真也。真气者,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

21、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元阳也。真精者,乃先天元气所化之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难治矣。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则青胞,内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点黑莹,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观,空阔无穷,是为人身之至宝,天地之灵光。或曰,瞳神,水也、气也、血也、膏也。曰,非也。非水、非气、非血、非膏,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蕴妙,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养瞳神,气运用,神维持,喻以日月,理固有然。而午前则小,午后则大,亦随阴阳之运用也。大抵目窍于肝,源于肾,用于心,运于肺,藏于脾,有大有小,有圆有长,

22、亦由禀受之异也。夫男子右目不如左目精华,女子左目不如右目光彩,此各得阴阳气分之正也。云间谢东田先生,精通医理,尝谓余曰:治目以瞳神为本。瞳神不损,虽翳障满布,不难逐时消退。瞳神若损,纵极挽救,亦属徒劳无益。故着此论,以明其关系甚重,不可视为泛常。尔时互相参究,深受其益。今东田已入仙乡,余亦桑榆日暮,捉笔追思,曷胜寒鸟恋群之概。卷二心经主病心为君主,总统脏腑,故忧思劳怒,皆动心神。心应南方火色,目之大 属心,心受火刑,则肉壅突而痛。若不痛而痒属虚,或因操劳过度,或因水亏不能制火所致。小 属心胞,又属少阳经,多气少血,故小 肉属血虚,火烁之故也。若心经火邪盛而刑肺,为大肉攀睛,属实火,不痛而痒,属

23、虚火。小 肉攀睛,乃虚火刑金为亏症。 肉双斗,属水亏血少,火邪刑肺,甚则蚀及神水,乃心火克肾水也。大 流血,肿痛,为实火。心统诸经之血,火盛则血热妄行,故流血。不肿痛而痒,为虚火,乃心肾不交,君火炎甚也。左目为阴,右目为阳,阴属血,阳属气,男多患左,女多患右,虽有是分,不可执一,惟在圆机通变也。卷二肺经主阳虚体质详解与调理方法(这篇很长,但很重要)养阳就等于养命,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在大自然中,万物成长都靠太阳。而人要健康长寿,就靠人的阳气。阳气足,身体就不会有病症,阳气是人体最好的治病良药。赤脚经常喜欢说,很多病不是医生治好的,是人体自愈的,那病症为什么能够自愈?就是依靠身体的阳气。正因为这

24、样,很多人身体生病看了很多医生看不好,吃了很多药也吃不好,后来都绝望了,自己在家艾灸居然让身体好起来了。为什么?艾灸治百病,是因为补足了身体的阳气,阳气足了身体的很多病症自然消失。1、 认识人体的阳气有人说,阳气这么重要,那什么是阳气?说通俗点,阳气是给身体提供能量,提供温度的。总感觉在白天精力不足精神不佳的人,手脚不温的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阳虚的人。阳虚,是身体阳气不够。如果单是阳气不足还好调,阳气不足又是引发其他各种疾病的元凶。比如:身体阳气不足之后,寒就容易进来。阳气不足之后,湿气也容易产生,就形成了寒湿。阳气不足之后,血液流动也会变慢,就形成了血瘀。身体里寒湿重,血瘀重,身体内环境恶化

25、,各种病症都会出来。现代人生的病,至少80%以上与阳气不足有关。治疗这些病症,让人体恢复健康的核心都是同一个:补足人体阳气。那身体的阳气怎么来的?在我们身体里,有一套阳气生成系统,这套系统主要跟身体的心肾胃有关。心在上焦,胃在中焦,肾在下焦,共同作用来保证人体这套阳气供应系统正常工作。在我们大自然中,也有一套阳气供应系统。太阳的热能向地球表面辐射,地核的热能也向地球表面传输,这样能地球表面的温度基本保持相对稳定,是最适合是生命生存的温度。假设太阳的热能减少10%,或者是地核的热能减少10%,那咱们地球的温度会降低很多,可以认为是阳虚,很多生命就会从地球上消失。人与大自然是相对应的,这是天人合一

26、的思想,把人放到宇宙中,心阳就对应天上的太阳,肾中阳气就对应地核的热能,脾胃土中阳气就是地球表面的温度。这是一一对应关系,上对上,下对下,中对中。天上的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大的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必须依赖太阳的光照,能量和温度才能生存,对应人体的心阳。所以,咱们中医说的心阳虚,你就去理解天上的太阳能量减弱了,这就是对应冬季,冬季的太阳热能就减弱,你看看地球上的生命力是不是也跟着减弱了。地球内核这个强大的热能,对应下焦肾中的阳气,所以咱们中医说的肾阳虚,你可以去理解地核的热能不足,地核热能不足之后,大海的水全都变成冰,无法流动不能蒸发成水汽,地球表面的水液循环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你去看,肾阳虚的人是

27、不是排尿失常,要么尿频多尿,要么尿少水肿,都是因为地核温度低了,地表的水循环出现问题的缘故。地球表面的温度至关重要,温度太高很多生物会热死,温度太低很多生物会冻死。而地球表面的温度是由谁来决定的?由太阳的热能和地核的热能共同来决定的。地表的温度太低,一切生命的生命力都会减弱。地表的温度对应于胃中的阳气,咱们中医里讲的胃阳虚,就可以理解成地表的温度太低。你去看看北方的冬天就能明白了,大地一派死气沉沉,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毫无生机。人如果胃阳不足,也同样是这样的一派景象。赤脚一向遵从大道至简,人的阳气就如同这大自然的热能一样。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感知到体内阳气的重要性,但大家可以去感受下大自然如果没有太阳

28、,如果没有地核热能的后果,人体阳气不足之后也是同样的结果。所以,一再强调,养阳就等于养命,因为只有温度才是保证一切生命最根本最重要的环境因素。2、 有没有肝阳虚?有没有肺阳虚呢?我们刚刚谈到了心阳,胃阳,肾阳,把上焦中焦下焦都谈了。很多朋友可能会有疑惑:那有没有肝阳虚的说法呢?有没有肺阳虚的说法呢?有的。有肝阳虚和肺阳虚,每个脏器都有阴阳两面,有阴就一定要阳,有多就一定有少。只是我们通常不这么说,我们通常将肝阳虚说成肝实寒,肝阳虚了之后就有寒了,叫做肝实寒。肝实寒证,你就可以去理解冬天的树木容易被冻死的场景,就很好理解。肺阳虚一般表现为肺寒证,肺中阳气不足之后,寒气就跑到肺里面去,肺里是非常潮

29、湿的,这个湿和寒结合在一起凝固,就成了寒痰。肺寒痰证,你就可以理解成大气层里面温度太低,水汽凝固成冰,从天而降成了冰雹。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之前跟大家谈过的:阳化气,阴成形。如果阳气不足之后,阴寒就成形,成形就形成了有实质性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包括:寒湿,痰,瘤,包块,瘀血,癌等。讲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之前跟大家谈过:虚症易补,实证难除。大部分病症,刚开始都是从阳虚开始的,这时候只需要补阳就可以了。等到了形成具有有形的病理产物,就较难了。一方面要将有形的病理产物排掉,一方面还要去扶阳补阳。讲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中医为什么提倡治未病,因为在阳虚阶段是还没有形成有形的病,是最好调的,越到

30、后面越难调。三、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现代之人,10个人里面至少有7个都是阳气不足的。阳虚体质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四肢不温,自己感觉怕冷。白天精力差,容易疲劳。从舌苔上看,除去舌象太红的,剩下的基本上可以判定为阳虚。阳虚的人从舌像上不之怎么好判别,有些人舌头暗黑色,提示瘀血,但是不是阳虚呢?很有可能也是的,但他舌像不是白的,怎么说他有阳虚呢?因为舌头反应的是身体内环境,暗黑色提示血瘀,那为什么会血瘀呢?有可能是因为温度低,阳气不足导致的。但是这个阳气不足本该出现的舌头偏白没有反应出来,血瘀的颜色在舌头上反应出来了。所以,自己身体是不是阳虚,不要靠舌头颜色来判别,用自己身体的感觉来判别会更加精准

31、一点。身体的温度是可以自己感觉的,怕不怕冷也是可以自己感觉到的,能量足不足也是可以自己感觉到的。而阳气就是提供体内的温度和能量的,所以请自己去感觉你是不是阳虚。四、阳虚的一般调理方法阳虚体质最好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艾灸,道理不用我多讲,艾灸为纯阳之物,艾条燃烧的热能渗透人体,本身就可以补充阳气,同时艾草的特性可以温通经脉,可以让艾灸产生的阳热沿着经络到达全身。艾灸的能量所到之处,都是阳气和能量,阳气进来就能化掉这些有形之邪气,这就是艾灸治百病的原理。艾灸调理身体要产生较好的效果,三个重要方面:1.道的层面,取穴精确最容易出效果。2.术的层面,灸是时机,满足灸量还有合适的艾灸手法增强效果。3.器物方

32、面,要保证艾条质量。这里,我简单讲讲调理阳虚体质,艾灸的取穴简易方法。心阳虚,取关元。胃阳虚,取中脘。肾阳虚,取命门。肺阳虚有寒,取肺俞+中府。全身都寒,寒入骨髓了,灸膏肓穴。这是最简易的取穴法则,别看简单,但是大道至简很管用。艾灸调理的一个法则就是一个穴位要灸透,一直灸同一个穴位,天天灸,灸透了效果就出来了。接下来,来谈谈各脏器的调理方法。五、心阳虚的调理心阳虚理解成太阳缺乏热能了,这是全身的热能来源啊,会让全身的阳气都不足。先来看心阳虚的人是怎样的人?1、心阳虚的人缺乏欲望,缺乏激情。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欲望由心造,欲望过多是因为心火太旺,而欲望太少是因为心中无阳。人生下来,在第一个周期(男

33、性以8位周期,女子以7为周期)是一阳之气发挥作用,也是厥阴肝的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是在培养情感感知上能力。在第二个周期,以女子计算也就是7岁到14岁,这是二阳之气发挥作用,也就是少阴心的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是在培养爱和探索欲望的能力。在14岁的时候,心中阳气到达顶峰,就好比是正中午的太阳,这时候人的欲望是最多的,志向也是最远大的。而随着年龄增长,心中阳气逐渐衰退,对很多食物就没有过多的欲望了,有些人连基本的食欲和性欲都没有,这又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一种病态。2、心阳虚的人容易心慌心悸。心的生理功能就是一个泵,推动血液往前走。如果心中阳气不足,能力不足,就好比是这个泵的功率不足,泵的功率不足就

34、不能很好推动血液,这时候心脏工作失常,就会感觉到心慌心悸。3、心阳虚的人缺乏热情,人情淡漠。我们通常说这个人心肠热,说的是一个人热情。如果一个人心中阳气不足的人,就不会热情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更多的是只考虑自己。4、心阳虚的人缺爱,容易记恨妒忌。我们通常说,心中有爱,心如阳气不足就好比天上没有太阳,整个世界都会被乌云蒙蔽,整个世界只有阴暗没有光明。所以,赤脚经常喜欢说,爱是化解一切情绪,化解一切疾病的良药。而要产生这个爱,让心中产生爱,就要补足心里面的阳气。心阳虚的人还有阳虚的一切基础症状表现,总之,我们知道阳是能量,阳是温度,阳虚会影响到心的功能,而心的功能就是爱,就是正常的欲望,一切正面的情

35、感都由心造。中医看病就是这么看的,更多是是认识到脏器的功能,而不太注重它的那个形。所以,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爱,对人很淡漠,你说该找谁来治?西医,心理医生,还是中医,中医是全科,真正的中医什么都可以治。只要将这些问题认识清楚,都有方法来解决。好,咱们来谈如何调理心阳虚?第1、 食疗方面的,推荐桂圆肉。桂圆肉入心,温补心阳。桂圆肉本身就是食物,平时当零食吃就行,以不上火为度。第二、保健养生方面,补阳气的有红参,枸杞,鹿茸。参类保健品都可以补气,红参是红色的,红色入心,最擅长补心气心阳。枸杞子,我们大家都知道,常说它补肝阴,可你去看枸杞是红色的,枸杞实际上是补心阴也补心阳,具有激发心阳的功能,是催情之

36、物。鹿茸,是梅花鹿的尚未骨化的角,鹿非常灵动是纯阳之体,而鹿角是头部长出来的角,这是阳中之阳,血肉有情之品更补人体心中之阳,也同样是催情之品。在中药汤剂方面,医圣张仲景的四逆汤用来救心阳最为合适。四逆汤:干姜12g,生附子一枚(10g),炙甘草15g。注意,这个方子里的附子是有毒的,需要先煎40分钟,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这个方子也是用来救心中阳气的方,不是保健方。我们大家都知道,心脏如果停止跳动,人的生命就意味着结束。心脏靠什么跳动的?靠的是心中阳气。如果阳气衰竭,阳气没有了,心脏就会停止跳动。而四逆汤是用在这种情况下,心中阳气突然衰竭,人的生命危在旦夕,用此方急救心阳,来抢救生命的。保健补充

37、心阳,建议大家用上面那些保健食疗方,加上艾灸就行了。六、胃阳虚的调理方法胃阳虚有寒的人,通常有这些症状表现:1、吃了食物不消化。因为胃就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胃阳不足就代表胃没有热能,胃没有热能就不能腐熟食物。打个比方,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最终都要被胃消磨成小颗粒,这个过程就好比煮饭。把米煮熟成饭需要火,而如果不开火你是没办法把米煮成饭的。同样道理,胃阳虚能量不足的人,胃里的食物消化不了,长时间消化不了就会吐出来,这是人体的本能反应。2、 容易胃胀胃痛。因为胃以通降为顺,胃把食物消化掉之后就要往下降往下走。如果胃阳不足,这个通降的能力就不足,降不下去就容易堵住。气堵住了表现在人体上就是胀,其他东西

38、堵住了表现出来就是痛。这种胀痛,是因为胃里有寒气,你用个热水袋捂一下就会缓解。用热水袋捂一下就能缓解的,你就知道这是胃寒。3、胃阳虚有寒的人,你一摸胃脘部,会觉得冰凉。胃脘有寒比较重的话,会在体表摸得到。还有一些其他表现,比如四肢发冷,比正常人的温度低很多,这是因为脾胃主四肢。还有,胃里阳虚有寒的人,也容易腹泻。稍微吃点寒凉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容易拉肚子是因为脾阳虚,而胃和脾都属土,共同守住中焦。胃有寒也会导致脾寒,成为脾胃虚寒。那怎么调理呢?先讲食疗方,一道家喻户晓的食疗方:姜枣汤。用生姜配上红枣熬成的姜枣汤来服用,可以补充肺胃的阳气。生姜入胃经,主要补充胃里阳气;大枣入脾肺经,可以补充脾

39、肺之气。他们搭配在一起之后,生姜的辛配上大枣的甘,辛甘化阳,就在体内源源不断的化生出阳气来,这样就可以补充到肺脏里和脾胃里面去。很多朋友说,那到底补肺里的阳气还是补胃里的阳气?咱们学中医不要这么死板,肺阳也好,胃阳也好,脾阳也好,根本都是同一个阳气。土生金,补土生金,补足了脾胃土的阳气,肺里阳气也会跟着提升起来。所以,很多小孩子容易感冒,说抵抗力差,实际就是肺的阳气不足。那就喝姜枣汤,喝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但抵抗力增强,胃口也大开,这是为什么?因为把脾肺的阳气一起补足了。阳气足,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的。脾胃虚寒的人,表现为容易拉肚子,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的成分是:附子,干姜,白术,人参,

40、甘草。附子和干姜大辛大热,用来驱散脾胃里的寒气;白术用来健脾燥湿,人参用来补充脾胃之气,甘草用来调和。将脾胃的寒湿去掉,然后再在源头上补充能量,提高脾胃的阳气和功能。这样对于脾胃虚寒的人就特别适合了。胃阳虚的人,要知道主要是自己吃了太多寒凉的食物到身体里,现在要纠偏,应该多吃热性的食物。热性的食物有这些:生姜,狗肉,羊肉,花椒,桂皮,龙眼,草果,干果类食物等等。总之,注意多吃一些让身体暖和起来的食物,少吃冰凉的食物。七、肾阳虚的调理方法肾阳虚,就要补肾阳,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补肾壮阳。先要有个观念,只有肾阳虚的人才需要补肾壮阳,壮阳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把肾来比喻成一盏油灯。一盏油灯里原

41、来是装满一瓶满的油,现在把火一点,这盏油灯就亮了。油灯发出来的光亮,便是肾阳。油灯在发光的同时,油瓶的油在一点一点的消耗。而这个油瓶的油是有一定量的,烧完了便没有了。咱们现在来补肾阳,就好比把这个灯芯拨粗一点,让发出的光亮更明亮一点,但你要知道,这同时消耗的肾阴也会多一些。所以,咱们去看补肾阳的药,不会出现大量的桂枝,附子,而是采用很多补肾阴的药,然后加一点点桂枝和附子这类点火药。这就好比原来这盏油灯发出的光亮不足了,别着急着去拨那个灯芯,先让油灯里加点油,然后再稍稍的拨一下灯芯,这盏油灯就更明亮了。大道总是这样至简的。肾阳虚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1、肾阳虚的人会起夜多,白天尿频尿多。这是因为肾

42、主水液代谢,肾的热能跟地核的热能一样,要给水液加热。而如果肾阳不足肾的热能不够,就不能给膀胱加温,膀胱里的水汽化不了,就憋不住尿,总要上厕所。2、肾阳虚的人会水肿。肾主水液代谢,如果肾阳不足也就是肾的功能不足,不能把水液排泄出去,那这个水就会通过渗透跑到腿上面去,出现水肿。3、肾阳虚的人会腰膝酸软,腰部会冰凉。这是因为腰为肾之腑。肾中阳气不足,在腰部上反应出来就腰也冰凉,腰会酸软。4、肾阳虚的人还会导致脾肾阳虚,会出现五更泻,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上大号。这是因为肾在水下,脾为土。如果地核的热能不足,体表的土也会热量不足。脾阳不足不能升举,就会导致五更泻。5、肾阳虚的人还会脚冰凉。这也是一个取象,

43、肾在下焦,在脏腑的最下面,脚是在人身最下面,所以脚冷的人也通常说明是肾中阳气不足的人。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了。来看怎么调理。肾阳虚的人,稍微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有个中成药,叫做: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的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这个金匮肾气丸,就是在补肾阴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少量的桂枝和附子,这两味药起着点火作用。补阳,要阴中求阳,将这个思路体现的淋漓尽致。肾阳虚,出现腿部浮肿比较严重的,再加入车前子和牛膝,就成了加味肾气丸。肾阳虚兼有肾精不足的,加入鹿茸和五味子,增强补肾精功效,就成了“十补丸”。肾阳虚,出现腰膝酸软比较严重的,给大家推荐一

44、道药膳:寄生杜仲汤。桑寄生20g,杜仲20g,核桃20g,炖猪肉汤,每周吃一次。这个方里面的桑寄生,杜仲,和核桃都是补肾强腰的,药性比较平和。可以一个星期服用一两次,坚持调理。脾肾阳虚,出现五更泻的,有一个中成药,叫做四神丸 。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方子里补骨脂和吴茱萸补阳,肉豆蔻和五味子收敛收涩大便。肾阳虚,出现下肢冰凉,脚冷的,推荐一个泡脚方子:阳虚泡脚方:桂枝10g,干姜8g,细辛5g,茯苓20g,艾叶5g。桂枝+干姜+细辛用来辛热散寒,茯苓祛湿,艾叶温通经脉,共同作用散掉腿部的寒湿。这个方子大辛大热,很多人反馈泡了这个方子后,身体上很容易出汗。这是好现象,说明寒湿开始往外排了。但是,这个方子因为过于辛热,身体没有寒气的人就不适合泡,会出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行业 > 保健常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