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3893114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文本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文本 (20162020 年)年)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 广州东图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2018 年 7 月 I 目目录录 前前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上一轮土地整治概况上一轮土地整治概况.2 第一节区域概况.2 第二节“十二五”土地整治工作成效. 3 第三节“十二五”土地整治实施存在问题. 4 第四节“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5 第二章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9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9 第二节规划依据.11 第三节规划范围.16 第四节规划目标和任务.17 第三章第三章土地整治分区土地整治分区.21 第四章第四章土

2、地整治任务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安排.24 第一节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24 第二节积极开展建设用地整理.35 第三节加快损毁土地复垦.39 第五章第五章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安排. 40 第一节重点区域.40 第二节土地整治项目.42 II 第三节重点项目安排.43 第六章第六章资金供需和效益分析资金供需和效益分析.46 第一节资金需求.46 第二节筹资渠道.47 第三节预期效益.48 第七章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2 第一节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52 第二节探索土地整治机制创新.53 第三节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54 第四节健全公众参与机

3、制.55 附表附表. 56 附表 1 东莞市土地利用现状表.56 附表 2 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58 附表 3 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59 附表 4 东莞市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62 附表 5 东莞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表.65 附表 6 东莞市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65 附图附图. 66 附图 1 东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66 附图 2 东莞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67 附图 3 东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分布图.68 III 附图 4 东莞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69 附图 5 东莞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70 附图 6 东莞市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71 附图 7

4、 东莞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 72 附图 8 东莞市垦造水田潜力分布图.73 附图 9 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图.74 附图 10 东莞市土地整治分区图.75 附图 11 东莞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布图.76 1 前前言言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四个坚持、 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 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依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 、 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等,编制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

5、6-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分析东莞市土地整治潜力,阐明土地整治战略,确 定规划期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分解落实高标 准农田建设任务,划定土地整治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 工程和重点项目,制定规划实施措施。规划是指导全市土地整治 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大 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期年为 2015 年,期限为 20162020 年,目标年为 2020 年。土地基础数据采用 2015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规划范围 涵盖东莞市全部土地。 2 第一章第一章上一轮土地整治概况上一轮土地整治概况 第一

6、节区域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口东岸, 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 地处东经 1133111415、北纬 22392309。最东端是谢岗镇的 银瓶嘴山,最南是凤岗镇的雁田水库,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村的狮子 洋中心航线,最北是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 70.45 公里,南 北宽约 46.80 公里,全市陆地面积 2465 平方公里。从交通区位看, 东莞海陆空交通方便, 离海近。 境内有京九, 京广铁路, 是广九铁路、 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在公路方面有 广深珠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等。 东莞市土地总面积 2460.08 平方公里,下辖 32 个镇(街

7、道), 其中包括 4 个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 28 个镇(石龙镇、石排镇、茶山镇、企石镇、桥头镇、东坑镇、横 沥镇、常平镇,虎门镇、长安镇、沙田镇、厚街镇,寮步镇、大岭山 镇、大朗镇、黄江镇,樟木头镇、谢岗镇、塘厦镇、清溪镇、凤岗镇, 麻涌镇),383 个村委会,216 个居委会。 东莞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气候温和, 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小,年平均气温 23.3 摄氏度,年均降水 量 2042.6 毫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 主,其中丘陵台地占 44.5%、冲积平原占 43.3%。 根据 2015 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

8、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 年度,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75.0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8.0%, 增速与全省 3 同期增速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1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 业增加值 20.50 亿元,下降 0.4%,第二产业增加值 2902.98 亿元,增 长 6.2%,第三产业增加值 3351.59 亿元,增长 10.0%,三大产业比重 为 0.346.353.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20 万美元大关,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2015年末, 全市常住总人口825.41万, 其中户籍人口195.01 万人,全市人口密度 3355 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第二节“十二五”土

9、地整治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东莞市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有序 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于 2013 年 10 月颁布实施了东莞市土地 整治规划(2011-2015 年)。自实施以来,全市各项土地整治工作 有序推进,在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 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11 年以来, 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东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十二五期间建设的高标准农 田面积 10415.08 公顷,经整治后的基本农田的质量平均等级、粮

10、食 作物播种面积以及粮食作物产量均有所提高, 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 增强,为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必要保障。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根据 东 莞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至 2014 年,全市已落实三旧项目并 获审批的改造方案 415 宗,面积 21 平方公里,其中 1/3 项目正在拆 建,已投入金额约 163 亿元。涉及项目有:东城万达广场、厚街万达 4 广场、长安万科中心等大型地标性城市综合体项目,凤岗益田大运城 邦、东城格兰名筑等楼盘,南城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万江铭丰包 装印刷制造基地等产业类项目。同时,东莞市城

11、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项目进展较快,2011-2015 年实施东莞市大岭山镇百花洞村和麻涌镇 大步村为试点项目区拆旧区等复垦方案。 东莞市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了城乡用地 结构和布局,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东莞市建立“政府主导、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 合资金”的工作机制, 合理有序推进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实施。 在项目管理上,严格落实立项申报、测量、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资 金保障、后期管护的各项规定,争

12、取村集体和农民的积极参与支持; 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将项目情况及时上报至报备系统,做好信息备 案。 第三节“十二五”土地整治实施存在问题 土地权属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权属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涉 及的农户(承包经营户)多,权属关系复杂。由于集体土地流转相尚 待有关政策法规调整,项目实施过程中权属调整和管理工作参差不 齐、做法不一;此外,公众对权属调整的理解不足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莞市土地整治实施中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 展。 5 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涉及面广, 投资强度未能满足实际需求投资强度未能满足实际需求。 土地整治是一 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13、项目实施中投资强度决定 工程质量及项目进度。其中由于“三旧”改造项目所需投入资金巨大, 涉及群众利益更加复杂,协调难度大,周期性长,在规划期内,项目 很难如期实施完成。 第四节“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东莞市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 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优化城乡 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 乡村建设;坚持生态导向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 红线,实现对“山、水、田、路、林、村、城”的综合整治。面对新形 势、新要求,树立

14、“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四位一体的土地整治理 念,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求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要求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 东莞 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耕地数量质量现状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存 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 建设,科学实施垦造水田,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 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能,切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战略要求。 2017 年中共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 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 6 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

15、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 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东莞市要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 展新形势,充分认识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的重大意义,因地制宜,综 合施策,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完善基础配套及设施的建设,为田 园综合体及其他生态休闲农业项目打通对外开放的大门, 有条件的镇 区可通过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优化存量资源配置, 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性改革。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 大,东莞市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

16、凸显。 据 2015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0 年至 2015 年期间农 用地面积减少了 4975.3 公顷,年均减少 955.06 公顷,大部分为非农 建设占用。全市土地以建设用地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 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总和占总面积 62.14%,其中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占建设用地的 68.43%,而农用地占全市土地的 36.57%, 城市特征比较明显。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东莞每年新增开发量使用存量用地的比例应不低 于 40%,当前,东莞市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重大,增量用地资 源接近极限,与此形成鲜明对

17、比的是,东莞却拥有大量低效开发的就 旧厂房、旧村庄、旧城镇,存量用地的二次开发潜力巨大,因此向存 量要发展空间是东莞市的必然选择。 7 党的十九大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要求我们坚持去产 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 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也要求东莞市要不断优化土地等 资源的配置和供给方式,进一步推进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 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的开发利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空间, 提供建设发展资金支撑,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以破解占补平衡、占 优补优难题。 东莞市应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 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按照 “管 住总量、严控增量、

18、盘活存量”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扎实 推进城镇化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2015 年, 东莞市林地面积 34024.8 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 13.83%, 远远低于广 东省同比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为 37.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 43.68%,绿化覆盖率为 47.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2.87 平方米,全 市已建成公园 1510 个,面积 2.08 万公顷。生态用地比例较低,生态 系统维持平衡能力相对较弱。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保护优先 原则,

19、加强生态修复,优化人地关系与环境资源,提高乡村生态服务 功能和景观价值,进而扭转生态环境失衡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 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 8 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合理利用土地,综合考虑生 产、生活、生态用地需求,努力提高东莞市的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全面

20、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坚持节约优先, 强化全市约束性指标管理, 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成生态保 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保 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 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东莞市要通过大力开展土地 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足补优耕地;通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 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空间格局,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9 第二章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21、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四 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垦造水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以促进城乡统筹 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推动土 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着力建立健全土地整治 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

22、发展。 土地整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守耕地红线坚守耕地红线。围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 田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 农田建设,全面实现非农建设“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先补后占 要求,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中有升,奠定农业现代化和粮食 安全基础。 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统筹。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以节约集约用地 为核心,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 废弃地复垦、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活动,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 10 境,培育发展一批独具岭南魅力、环境优美

23、、形态多样的特色小镇, 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 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和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 加强对水土流失、石漠化、沙化等严重的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土地生 态环境整治,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 维护群众权益维护群众权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 民合法权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新增建设用地 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增减挂钩收益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

24、本投 向农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成果。 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协同、上下 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有效发挥整体联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 方和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改善 生产生活条件的期待,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土地 整治活动,避免不顾实际大拆大建,增加人民负担。 11 第二节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一、法律法规 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257 号); 2地质灾害防治条

25、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 22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家主席第 28 号令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家主席令第 49 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1 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9土地复垦条例(2011 年 3 月 5 日); 10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 年); 1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12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二、政策文件二、政策文件 1财政部、国土资

26、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 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 号); 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151 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24 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 12 知(国土资发201245 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 知(国土资发201418 号); 6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 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27、的通 知(国土资发201568 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44 号); 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 106 个重点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 201514 号); 10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 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 号); 11关于补充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 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 号); 12农业部关于印发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 的通知 (农 农发20155 号);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

28、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 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 号); 14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 201631 号); 13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 见(2017 年 1 月 9 日); 16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 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粤发201721 号); 17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土规划(2006-2020 年)的 通知(粤府201338 号); 18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的通 知(粤府函2017272 号); 19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管理工作的通知

29、(粤国土资规划发201548 号); 20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 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62 号); 21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 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的通知 (粤国土资规字20163 号); 2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管理工作 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71 号); 23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4138 号); 24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 106 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有

30、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5101 号); 2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 14 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5148 号); 2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做好 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和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 201679 号); 27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6 127 号); 28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的 通知(粤国土资利用发2017100 号); 29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垦造水田潜力调查工作的通 知(粤国土资耕保函20171646 号); 30广东省发展改革

31、委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 东省水利厅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 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粤发改农经2017556 号); 31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新增 2018 年度高标准农田建 设任务的通知(粤发改农经201818 号)。 三、相关规划三、相关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 2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4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 15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 年); 7珠江三角

32、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 2009 2020 年); 8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 年); 10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1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 12广东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 13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14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 15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 年); 16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 年); 17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 18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14 2020 年)

33、; 19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 20 广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与规划(2015 2020 年); 21广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 22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 23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24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5广东省流域综合规划(20132030 年); 26广东省“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16 27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 28东莞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 29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年); 30东莞市统计年鉴 2016; 31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34、五年规划纲要; 32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33.东莞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 34.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 四、标准规范四、标准规范 1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 1034-2013); 2.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 5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 6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 号) ; 8其他与本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35、政策、技术规程和相关规划。 第三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是东莞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莞城区、万 江区、南城区、东城区、茶山镇、常平镇、东坑镇、横沥镇、企石镇、 桥头镇、石排镇、谢岗镇、樟木头镇、厚街镇、大岭山镇、大朗镇、 寮步镇、中堂镇、望牛墩镇、洪梅镇、石碣镇、石龙镇、道滘镇、高 17 埗镇、凤岗镇、塘厦镇、沙田镇、清溪镇、虎门镇、长安镇、麻涌镇、 黄江镇、虎门港、松山湖、东莞生态园,土地总面积 2460.08 平方公 里。 第四节规划目标和任务 按照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 两个走在前列”目标要求, 依据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62020 年) 、

36、 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等,提出如下土地整治目标: 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大规模推进农田 水利、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确保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 标准农田,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 基础。 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全面提升。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全面提升。落实最严耕的耕地保护制度, 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面实现非农建设“占优补 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先补后占要求,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 中有升,奠定农业现代化

37、和粮食安全基础。 统筹规划农村土地整治。统筹规划农村土地整治。以规划为引领,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土 地利用规划,并做好与其它规划的衔接。村庄规划要“以人为本”, 以维护农民权益为核心,突出乡风文明和特色人文情怀;以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做到农民愿意、 18 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农民满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农民适当 集中居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坚持农村产业多元化 发展,协调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 展,有效调控村经济建设和村庄发展,使其不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

38、 境的承载能力;坚持村庄有机更新,加强村庄风貌保护。 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 制度, 规范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 目,促进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科学化,土地利用价值最大 化,城镇土地功能分区合理,用途安排科学,城乡用地结构进一步优 化,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 东莞市 “十三五” 土地整治规划任务控制指标如下表 2-1 所示。 表表 2-1 东莞市东莞市 “十三五十三五”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 指标指标2020 年年指标属性指标属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8020-10593.33

39、公顷约束性 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提高程度0.5 个等级预期性 补充耕地总量1313.33 公顷约束性 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0 公顷预期性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86.67 公顷预期性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2420 公顷预期性 1、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规划期间, 东莞市确保完成“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规模面 积为 8020 公顷;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为 10593.33 公顷。 2、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 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为确保完成广 东省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确定规划期间,东莞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 19 耕地面积为 1313.33 公顷。 3、经整治的

40、基本农田质量提高程度 根据东莞市实际情况,东莞市“十三五”期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 设,预计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提高 0.5 个等级。 4、垦造水田规模 为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坚决防止占多补少、 占优补劣、 占水田补旱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数量质量双到位。东莞市确定“十 三五”期间垦造水田任务面积 42.67 公顷。 5、基塘整治规模 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潜力专题报告,目前只有中山市和佛山 市有条件进行基塘整治。综合东莞市“十二五”期间基塘整治实施情 况,本轮规划确定基塘整治规模面积为 0 公顷。 6、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 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东莞市农村建 设

41、用地指标分解面积为 86.67 公顷。 7、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 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 年)和东莞市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关于东莞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 任务要求,规划期间,确定东莞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面积为 2420 公顷。 8、土地复垦规模 “十二五”期间,根据东莞市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生产建设活 20 动损毁土地复垦和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的实施情况, 确定本轮土地 复垦为 0 公顷。 21 第三章第三章土地整治分区土地整治分区 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和关于推 进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42、结合东莞市 各乡(镇)土地利用特点以及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 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将全市分为城 区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南临深片区、滨海片区 以及松山湖片区。 1、城区片区城区片区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城区片区包括东城区、南城区、莞城区、万江区、高 埗镇及石碣镇。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打造中心城区“三江六岸”水文 章,建设现代城市滨水岸线、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和南城 CBD 中央商 务区。 整治方向整治方向:本区土地整治以“三旧”改造为主要方向,以节约集 约用地为主导原则,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各类建设用地由 外延扩张向内涵

43、挖潜转变,严控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 2、东部产业园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东部产业园片区包括常平镇、谢岗镇、东坑镇、桥头 镇、企石镇、横沥镇、黄江镇。 22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激活原东部产业园片区(企石辖区)承接深圳辐射通 道,广东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与常平镇形成产城互补关系,并加 强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对接,加快东部发展。 整治方向整治方向:本区土地整治以农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应严格保护 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和生产 效益。 3、水乡新城片区水乡新城片区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水乡新城片区包括麻涌镇、中堂镇、望牛墩镇、洪梅 镇以及道滘镇。 功能

44、定位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加快水乡新城建设,做精水乡新兴产业和轻 柔产业,加强与广州和深圳的对接,加快推进水乡产业转型升级和城 市升级。 整治方向:整治方向:本区土地整治以农用地整理以及综合整治为主要方 向,继续保持农业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要以水乡为特色,以生态 文明建设为主线, 加强对水乡特色村落的综合整治以及其他滨水地区 的生态修复工作。 4、东南临深片区东南临深片区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东南临深片区主要包括樟木头镇、塘厦镇、清溪镇以 及凤岗镇。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承接深 圳创新资源和现代产业外溢,做强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群。 整治方向整治方向:本区土地

45、整治以“三旧”改造为主要方向,严格控制 23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大力盘活并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积极开展 “三 旧”改造。 5、滨海片区滨海片区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滨海片区包括长安镇、沙田镇、虎门港、虎门镇和厚 街镇。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全面对接深圳大空港、前海和广州南沙,积极融入粤 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增强区位发展优 势。 整治方向整治方向:本区土地整治以“三旧”改造为主要方向,严格控制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大力盘活并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积极开展 “三 旧”改造。 6、松山湖片区松山湖片区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松山湖片区包括东莞生态园、茶山镇、寮步镇、大朗 镇

46、、大岭山镇、石龙镇以及石排镇。 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发挥松山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构建 “1+6”的区域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整治方向整治方向:本区土地整治以“三旧”改造为主要方向,以节约集 约用地为主导原则,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各类建设用地由 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严控居民点用地规模和布局。 24 第四章第四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第一节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农用地整理主要是指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 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 态环境的活动。 一、一、建

47、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 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 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最终形成“田成方、渠相连、水畅流、 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土肥沃”的标准化格局, 实现农田的机械化耕作, 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 与村落聚居区相毗邻, 最大限度提升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土厅 广东省 水利厅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总 体规划的通知(粤发改农经2017556 号),规划期内,东莞市 确保完成“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

48、务规模面积为 7753.33 公顷;力 争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为 10593.33 公顷。根据各镇(区)的实 际情况,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初步分解到各个镇(区),各镇(区) 的指标分解情况见表 4-1。 25 表表 4-1东莞市各镇高标准农田指标任务分解表东莞市各镇高标准农田指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公顷 各镇各镇 确保完成确保完成“十三五十三五”任务任务力争完成力争完成“十三五十三五”任务任务 高标准农高标准农 田建设田建设 农业综合农业综合 开发开发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 高标准农高标准农 田建设田建设 农业综合农业综合 开发开发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 全市7753.330.000.0010593.

49、330.000.00 茶山镇139.670.000.00190.800.000.00 常平镇441.200.000.00602.870.000.00 大朗镇295.870.000.00404.200.000.00 大岭山镇281.600.000.00384.730.000.00 道滘镇409.200.000.00559.070.000.00 东城区286.470.000.00391.270.000.00 东莞生态园0.000.000.000.000.000.00 东坑镇154.330.000.00210.800.000.00 凤岗镇157.400.000.00215.200.000.00 高埗镇226.670.000.00309.730.000.00 莞城区0.000.000.000.000.000.00 横沥镇206.930.000.00282.730.000.00 洪梅镇237.270.000.00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