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51∕T 1568-2013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新产品开发规范(四川省)(12页).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3910413 上传时间:2021-05-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1568-2013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新产品开发规范(四川省)(12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1∕T 1568-2013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新产品开发规范(四川省)(12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1∕T 1568-2013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新产品开发规范(四川省)(12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1∕T 1568-2013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新产品开发规范(四川省)(12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1∕T 1568-2013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新产品开发规范(四川省)(12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连云港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时期,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决胜时期,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共连云港市委关于制定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687号)的主要精神,结合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阐明“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

2、取向,是今后五年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蓝图,是全市教育系统共同的行动计划。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江苏沿海开发为契机,紧紧围绕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为“十三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经验1.各类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31%,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

3、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6.71%、97.24%,18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4.6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9年。5个县区创建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所有县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级督导认定。全市四星级普通高中比例达47%,公办普通高中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2个县区创建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全面完成“十二五”省、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任务。2.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全面推广“建构式生态课堂”,构建了学业质量监测体系。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5年过万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在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

4、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一等奖、二等奖28项,基础教育发展成绩受到国务院表彰。学生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在全省高校入学新生身体素质测试中,连云港籍学生综合排名连续5年居全省第二。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市获奖作品数列全国地级市第一。3.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十二五”期间有76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5人被评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7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评选通过率连续三届居全省前三。有57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居全省前列。在省级教师论文竞赛中,我市连续5年获得第一。创新

5、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全国率先对乡村教师开展系统全面的培养培训。全市共有1000余名教师赴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为期2-8周的短期培训。教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我市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市”。4.教育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教育投入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82.5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倍;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达19.11%。科学调整和优化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强各类中小学校的配套建设,31.2%的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办学标准。“十二五”期间改造加固中小学校舍398万平方

6、米,新建各类学校36所,教育布局得到了极大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发放困难学生助学金3.6亿元,资助学生42.8万人次;为9.8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5亿元。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入公办学校就读。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实现江苏教育科研计算机专网省市县对接,全市各县区全面完成平台接入工作。全市共投入7.3亿元用于改进教育技术装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荣获“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称号。5.教育服务能力取得突破。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9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为

7、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本专科高校办学规模与水平不断提高,淮海工学院5个硕士点获批,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整体搬迁来连办学,连云港师专与江苏师范大学开展本科联合办学,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各高校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取得丰硕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快速提高。社区教育机构遍布城乡,“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99.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66万人,农民工培训8.06万人,老年教育培训10.59万人。(二)“十三五”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上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市投入近50亿元资金,在苏北率先实现基

8、本教育现代化,2014、2015年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中综合得分分别为71.03分、73.92分,在苏北领先。但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是以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标准为参考的,需要更充足的财力支撑,而我市目前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中,信息化建设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硬件、软件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尚存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需进一步提升等瓶颈问题,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乏力的难题亟需破解,需要规划路线图,确定推进时间进度表。2.基础教育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义务教育免费和国家“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市、县城区将承担大量来自农村进城和外来务

9、工人员子女的就学任务,原本就不富余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日显紧缺,特别是城区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规模超大,甚至造成部分学校生均办学指标不达标。教育布局的合理性尚未达到期望的目标与要求,与我市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契合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需政府在调整教育布局、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新增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强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造工程,切实提升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质量。3.教育优质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乡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规模不断萎缩,办学条件仍然较差。城区部分学校规模超

10、大、班额超标现象较为严重。从区域分布来看,“大学校”、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市区、县城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从学校分布看,过去的部分省实验小学、示范初中等优质学校,也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重点学校”问题最突出,有的学校班额多达60余人。“大学校”、大班额问题是困扰当前义务教育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4.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层次。目前,我市教师队伍与我市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距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还有距离,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还有距离。学科及教育领军人才的数量与我市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尚不匹配,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学科结构与专业水平需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市教师队伍

11、的建设水平距离江苏省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仍需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不高、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交流制度有待健全,教师的“县管校用”还未落实到位。(三)“十三五”连云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当前,连云港正处在重大机遇期、发展突破期和关键攻坚期,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1.“四个全面”战略对我市教育提出新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教育必须培养

12、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增强各类人才的就业创业能力,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把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使教育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更加注重“深化”,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实践,敢试敢闯。从全面依法治国来看,一方面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教育。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必须通过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改

13、革创新、转型发展已成为教育系统的最强音和关键词。2.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市教育产生新影响。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主旋律,也是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教育必须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在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上主动作为、有所作为。教育发展必须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家长普遍希望有更多优质学校,让孩子“好上学”“上好学”。从教育教学改革看,“互联网+”重塑教育生态,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带来学习革命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所有这些,都对原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3.“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我市教育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