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四川电大5108106《C语言程序设计(省)》形考任务1-4题库.docx

上传人:分享磁 文档编号:3958041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四川电大5108106《C语言程序设计(省)》形考任务1-4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四川电大5108106《C语言程序设计(省)》形考任务1-4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四川电大5108106《C语言程序设计(省)》形考任务1-4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四川电大5108106《C语言程序设计(省)》形考任务1-4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四川电大5108106《C语言程序设计(省)》形考任务1-4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职教育硕士导师简介2013年07月01 李艺,男,汉族,1956年6月生,山东临沂人,研究生学历,硕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校外兼职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十一五全国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先后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共32项,其中包括受政府部门委托主持“全国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及“江苏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功能标准”的研制,受中国移动委托主持“中国

2、移动教育游戏标准”的研制等。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及教材约30册(套),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约200篇,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次,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次。当前研究方向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游戏研发与应用、WEB教育资源挖掘与推送和教育技术哲学等几个方面。所带领的团队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处于全国同行的前列,其中教育游戏研发与应用是最新热点。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电子邮箱:02 沈书生,男,1968年9月生,江苏海安人,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信息化

3、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研究,主持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和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各一项,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适应信息化教育一本,译著教学样式一本,合作编著教材多本,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建设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两项。教学实践过程中,参与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参编的教材(祝智庭教授主编)成为国家审订的全国教师培训的两套教材之一,并参与了国家级和十多个省的省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被吸纳为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区国家级研修班主讲教师。在教学研究

4、过程中,注重不断加强与基础教育领域的联系,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先后受聘南京江宁区教育局、南京市电化教育馆等单位,参与地区的信息化教育的整体建设规划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另一方面也注意从实践中发现需求并以此来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同事一道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专业发展的方向。03 王珺,女,汉族,1965年5月生,江苏南京人,副教授。1986年6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网络教育应用研究,主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劳动技术教育乡土教

5、材开发研究”、“日本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教育信息化相关项目。目前研究兴趣为网络教育应用研究,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教育研究、社会性软件对学习组织与设计的影响、不同人群互联网使用行为研究等,开设“网络教育应用研究”、“现代学习理论”、“媒体文化研究”等研究生课程。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办公电话:83598655 电子邮箱:04 王蔚,女,汉族,1966年3月生,安徽凤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技术系机器学习与认知实验室,兼任中国生物医学物理研究会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检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6、。目前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研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教育游戏及教育评估和训练软件开发等。主要经历: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3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4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94年4月在安徽师范大学任助教、讲师。1994年4月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任职,现任教授。期间2004-2005年受江苏省留学基金委派遣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MI实验室作访问副教授,2010年-2011年受国家留学基金派遣在澳大利亚CSIRO(联邦科工组)的ICT(信息与

7、通讯技术)中心访学。主持项目:近年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面向教育的电子游戏分级分类标准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游戏教学资源的建设”;教育部归国留学基金“连续EEG时间序列中认知心理任务的提取和分类” ;校精品教材“多媒体应用技术”建设及其它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和教学教改项目。研究成果:出版专著电子游戏与多元智能培养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电子游戏的教育性分类和评价体系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教材多媒体应用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十多篇;开发多元智能计算机情景化网络测试平台、电子游戏教育性评价系统

8、、多元智能的游戏化训练系统等多项软件系统。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加国际会议多次;曾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论文二等奖、省优秀论文三等奖和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三等奖。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电子邮箱: , 05张舒予,女,回族,1955年4月出生,籍贯安徽芜湖。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授、博导;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履历简介:原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校教学委员会委员。长期耕耘于信息技术教育与视觉文化研究领域。1991年出版译著电视制作技巧艺术训练。1995年至2002年间三次赴

9、英国访学,分别在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勃朗特协会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和视觉文化的综合研究。访问考察英国学校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教育状况,在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三姐妹故乡进行田野工作,从事勃朗特文化专题研究。拍摄制作的多媒体软件被勃朗特博物馆收藏。访问过法、德、意、奥、荷等欧洲大陆国家,拍摄了大量的摄影图片与录像,对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建设有深切的感触与体验。自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和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开设自行开发的视觉文化课程。2003年12月公开出版的专著视觉文化概论于2006年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专业研究方向:视觉文化与

10、媒介素养研究、中外教育技术比较研究、教育技术理论创新与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科研项目:正在进行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校博雅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教材、研究生优秀课程立项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研究”子课题“视觉文化与视觉传播的技术创新与素质教育”2005.12-2008.1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当代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培养研究 2005.10-2007.12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创新研究 2005、6-2007.1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滚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本土研究20032005教

11、育部教育司“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项目”,专家组成员20042005科研成果:论文论摄影的分类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运用元影像 解析人类影像创造活动 南京师大学报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07年第11期复印转载改革创新与继往开来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4期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下)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著作视觉文化概论32万字 第一作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24万字 第一作者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4月信息化教

12、育概论37万字 参与写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获奖情况2006年专著视觉文化概论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设计开发的“视觉文化网” 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评为高校教育主题网站一等奖。通讯地址: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办公电话:025-83598655 邮箱:06 张一春,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高等

13、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教师发展与教学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教学促进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国家级培训基地负责人、“英特尔未来教育”江苏执行机构负责人等,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和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2009-2010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学术高访。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的教学、研究、培训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及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多部专著、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二十

14、多项奖励。是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全国电化教育优秀工作者”、“中国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南师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管理者”。(详细介绍请见:http:/ 张义兵:男,汉族,1967年3月生,江苏连云港人;博士,副教授;兼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2001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育技术系讲师、副教授。2005-2006年德国海德堡大学,2010-201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涉及“中小学信

15、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向企业的E-learning理论与实践”,“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等问题。先后主持了国家级省级及企业多项课题,如“电脑游戏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电脑游戏与青少年发展社会学研究”、“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信息技术)”、“运用知识建构理论进行学生减负的实证研究”、“苏宁电器岗位标准雨培训课程开发”等项目;出版专著逃出束缚网络教育的社会学解读及编著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主编校园E时代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解读及中小学系列信息技术教材等。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

16、等奖、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办公电话:025-83598655(办)E-mail:;08 朱彩兰,女,汉族,197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教育技术学博士,副教授。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8年5月年晋升副教授,2009年担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专业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目前主要研究内容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2005年2009年科研情况科研论文:共发表论文十余篇;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与发展:文化变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校青年人才培育基金项目2 项;主持三项在研课题,南

17、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江苏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双本体视域中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解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教材著作:组织编写教材5部,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等,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目前在编教材3 部。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教育科学学院,210097办公电话:83598655 电子邮箱:Zhucl_09 田俊华,男,汉族,1968年出生,河南南阳人,教育技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技术系系主任。1991年华

18、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任教;2011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Web数据挖掘,主要利用语义Web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开发各种系统,在互联网上发现可用的信息资源,并对之进行获取、加工与处理; 承担的研究生课程有网络开发技术、现代教育技术、Web语义原理等;在课程.教材.教法、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教育硕士教材一部,参编多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 主持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自动采集技术的优质中小学德育资源共建模式”及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

19、础研究项目“面向主题的信息检索推理引擎技术研究”;参与开发了某军区油料网络管理系统及基础教育搜索引擎(“211”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院 办公电话:02585891609 E-Mail:10李建生,女,1968年12生,安徽舒城人,博士, 副教授。简介: 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向;同年分配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任教。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教育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方向。 科研情况:目前主持及参与的项目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电子

20、游戏环境下学习行为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社会学软件下远程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江苏省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Web2.0环境下参与式教学研究”,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项项目“学习超市基本架构与运作机制研究”,中国移动公司项目“中国移动教育游戏标准”,以及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Created within the STEM Exploratory Real/Virtual Environment”相关项目工作。参与中国教育游戏网http:/和中国教育游戏基地相关工作建设。 研究方向:1.教育游戏研究:行为,情绪及认知;2. 网络学习研究;3.

21、 远程教育研究。 学生要求(尤其欢迎下列学生:不论文理) 1. 对研究感兴趣,对未来有期望;2.勤奋、踏实、专一、有毅力、会坚持;3. 具备英文读写能力, 能够阅读英文文献。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 电子邮箱:11 钟柏昌 男,1978年生,江西宜丰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执行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年鉴信息技术卷执行主编,教育部“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学科

22、主讲专家,国际中文期刊教育进展(Advances in Education)编委。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2项,厅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完成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学报、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6篇,主编、参编教材10余册。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机器人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等,注重产学研结合,强调创新性研究。 学习与工作履历:1996-2000,江西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学士学位;2000-2001,江西宜春中学工作;2001-2004,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2004-2007,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2007至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南京市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210097) 联系电话:025-83598655 邮箱: 网址: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