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业计划书.doc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3966710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业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业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业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业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创业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专项调查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工作方案方案 二一九年三二一九年三月月 I 目目 录录 一、目标任务. 1 二、工作原则. 1 三、主要工作内容 2 四、主要成果. 4 五、时间安排. 6 六、保障措施. 7 附录: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 9 1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 知(湘政发201814 号)要求,为做好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 (以下简称“三调”)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一、目标目标任务任务 (一)工作目标(一)工作目标

2、 充分利用三调初始库和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结合三调外 业调查, 查清全省范围内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 类型和分布情况, 并落实到地块, 为下一步耕地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为落实耕地数量、 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二)工作任务(二)工作任务 (1)开展临澧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试点,编制湖南省耕地后 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指导全省各市县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2)以三调初始库为基础,参考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查清全省范围内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建立省、市、县三级耕地后备资 源调查专题图层,纳入三调数据库统一管理。 二、二、工作工作原则原则 (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一

3、)依法依规,实事求是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应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 的规定,遵循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详见附件)的 技术思路和方法,以实地现状情况认定耕地后备资源,做到实地、图 2 件、调查数据三者一致。 (二)技术创新,重点调查(二)技术创新,重点调查 充分利用现有的三调初始库、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生态红线、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各类成果,运用最新影像成果、空间信息分析等 新技术,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制作调查底图。 (三)试点先行,确保成效(三)试点先行,确保成效 通过先行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试点,积累经验,厘清工作 步骤,确定详实、规范、可行的工作流程,确保专项

4、调查成果科学、 合理,更好地为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服务。 三、三、主要主要工作工作内容内容 (一)(一)工作工作流程流程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分为调查 试点、全面调查、检查与汇交三个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详见图 1。 其中,耕地后备资源外业调查与三调全野外核查同步开展,在统 一时点更新的三调成果基础上形成耕地后备资源专题图层, 并以此汇 入三调数据库。 3 图 1 工作流程图 (二)工作内容(二)工作内容 (1)省级。)省级。省三调办负责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部署与 协调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试点, 编制 湖 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指

5、导各市县开展具体工作,核查 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建立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专题图 层;汇总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分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状况,撰写 4 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技术报告和全省耕地后备资源分析 报告。 (2)市级。)市级。市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本级行政辖区内耕地后 备资源调查工作,对本市辖区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主要工作内容包 括:制定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全面检查辖区内各县级耕 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质量,建立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专题图层,完 成市级成果汇总和分析,并完成成果汇交上报。 (3)县级。)县级。县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对调 查成果的真实

6、性负责。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工作方案,收集和整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所需的基础资料,开展调 查工作,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专题图层,完成县级成果汇总和 分析;开展县级成果质量全面自查,并完成成果汇交。 四、主要成果四、主要成果 (一)县级成果(一)县级成果 (1)专题图层成果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专题图层“HBTC”。 (2)表格成果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地类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汇总表;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汇总表。 (3)文字成果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报告; 5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分析报告。 (4)图件成果 XX

7、 县 XX 乡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1 万); XX 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5 万1/10 万)。 (二)市级成果(二)市级成果 (1)专题图层成果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专题图层“HBTC”。 (2)表格成果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地类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汇总表;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汇总表。 (3)文字成果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报告;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分析报告。 (4)图件成果 XX 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10 万1/25 万)。 (三)省级成果(三)省级成果 (1)专题图层成果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专题图层“HBTC”。 (

8、2)表格成果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分地类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汇总表;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汇总表。 6 (3)文字成果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报告;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分析报告。 (4)图件成果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50 万1/100 万)。 五、时间五、时间安排安排 根据工作内容,结合省三调办对全省三调工作的整体安排,统筹 安排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具体的时间安排如表 1。 表表 1 湖南省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度安排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度安排表 序号序号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1 调查

9、试点 临澧县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试点 2019 年 5 月 临澧县自然资源局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技术要点 2 技术培训 组织对技术单位培训 2019 年 3 月 省三调办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3 准备阶段 资料收集 2019 年 4 月 县级自然资源部门 数据处理 4 调查阶段 调查范围确定 2019 年 6 月 县级自然资源部门 调查底图制作 外业调查 数字化处理 统计分析 5 县级成果汇编 专题图层成果 2019 年 12 月 县级自然资源部门 表格成果 文字成果 图件成果 6 市级检查 内业核查 2020 年 1 月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 外业抽查 7 市级成果汇编 专题图层成果 2020 年

10、2 月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 表格成果 文字成果 图件成果 7 序号序号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8 省级核查 省级成果核查 2020 年 3 月 省三调办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9 数据汇交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将辖 区内县级调查成果统一 汇交至省三调办 2020 年 4 月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 10 汇总与分析 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 行汇总与分析 2020 年 5 月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11 省级成果汇编 专题图层成果 2020 年 6 月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表格成果 文字成果 图件成果 六、保障措施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组织保障 全省耕地后备

11、资源调查工作由省三调办统一部署安排, 具体组织 协调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负责。市、县应在各级三调 办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 各级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技术保障(二)技术保障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为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技术支撑单 位,负责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试点,编制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技术要点,指导各市县开展具体工作,核查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成果,汇总与分析省级耕地后备资源数据,编制省级耕地后备资源 调查成果。 市县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的技术工作由本级第三次国土调查 的技术承担单位负责, 技术单位应有

12、3 人以上参加省三调办组织的耕 8 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培训。 (三)经费保障(三)经费保障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是三调工作中的专项调查之一, 省市县三 调办在经费预算中应足额保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经费。 附件附件: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 9 附件附件: 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点要点 1 范围范围 本技术要点规定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资料 收集与整理、调查单元划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汇编、成果检 查、成果归档与应用等要求。 本技术要点适用于湖南省各市、 县第三次国土调查 (以下简称“三 调”)耕地后备资

13、源专项调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D/T 1007-2003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DB43/T 213-2016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方案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技术实施细则 湖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初始库建设技术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

14、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0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1 耕地后备资源耕地后备资源 指在现行法律法规允许条件下,能够通过开发、复垦措施改造为 耕地的农用地、宜农未利用地和废弃建设用。统计样表参见附录 2、附录 3。 8 成果汇编成果汇编 8.1 专题图层成果专题图层成果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以专题图层“HBTC”的形式汇入三调数据 库。该图层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图斑的地类、是否耕地后备资源、耕地 后备资源类型、非耕地后备资源的限制性因子等属性内容。“HBTC” 以面状图斑表示,其字段结构设置如表 2 所示。 表表 2 HBTC 字段结构表字段结构表 序号序号 字段名字段名 字段代码字段代码 数

15、据类型数据类型 字段长度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小数位数 约束条件约束条件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 M 2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 M 3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 M 4 座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 M 5 座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 M 6 图斑编号 TBBH Char 8 / M 7 地类编码 DLBM Char 5 / M 8 地类名称 DLMC Char 60 / M 9 地类备注 DLBZ Char 2 / O 10 图斑面积 TBMJ Float 15 2 M 11 扣除地类编码 KC

16、DLBM Char 5 / O 19 序号序号 字段名字段名 字段代码字段代码 数据类型数据类型 字段长度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小数位数 约束条件约束条件 12 扣除地类系数 KCXS Float 6 4 O 13 扣除地类面积 KCMJ Float 15 2 O 14 图斑地类面积 TBDLMJ Float 15 2 M 15 耕地坡度级别 GDPDJB Char 2 / O 16 是否耕地后备资源 SFGDHBZY Char 2 / M 17 耕地后备资源类型 GDHBZYLX Char 15 / M 18 限制性因子 XZXYZ Char 60 / O 8.2 表格成果表格成果 耕地后备资源

17、分地类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汇总表; 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汇总表。 8.3 文字成果文字成果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报告; 耕地后备资源分析报告。 8.4 图件成果图件成果 乡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1 万);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5 万1/10 万); 市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10 万1/25 万); 省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1/50 万1/100 万)。 9 成果检查成果检查 9.1 检查组织检查组织 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是本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质量的责任主 体,市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辖区内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的检 20 查,省三调办耕地组负责全省汇

18、交成果的质量核查。 9.2 检查程序检查程序 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按照“9.3.1 内业检查”的要求对本辖区耕地后 备资源调查成果进行质量自查,认定达到要求后,向市级自然资源部 门提交申请检查报告。 市级自然资源部门对提交的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 以县为 单位进行内业核查和外业抽查,经检查认定质量合格者,汇交省三调 办。 省三调办耕地组按照“9.3.1 内业检查”的要求对全省汇交成果进 行质量核查。 9.3 检查内容检查内容 9.3.1 内业检内业检查查 (1)成果齐全性检查 检查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是否按照“图 2 县级调查成果组 织形式”提交;专题图层、表格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基

19、础资 料是否齐全。 (2)专题图层检查 检查专题图层的图斑是否按照“7.1 调查对象确定”的相关要求确 定。 检查耕地后备资源数据与三调数据库相关内容在空间位置、 属性 信息等方面的一致性。 检查专题图层的图斑属性是否完整,数学基础、属性数据结构是 21 否规范,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 (3)文字报告检查 通过文字报告检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的规范性, 技术路 线和方法的科学性, 成果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数据统计分析的合理性。 (4)图件成果检查 检查县、乡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是否符合“附录 4 耕地后备资源 分布图编制要求”。 9.3.2 外业抽查外业抽查 根据内业检查情况,抽取

20、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地块进行实地核查。 每县市区抽取的乡镇数量不少于 25%, 抽查的耕地后备资源地块数量 不少于 10 个。 10 成果归档与应用成果归档与应用 10.1 成果归档成果归档 按照县、市、省逐级汇总的形式,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 成果进行成果归档。 10.1.1 县级成果归档县级成果归档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成果以“6位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县名 +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成果”进行命名,各项成果存放于该文件夹 中。文件组织如图 2 所示(以临澧县为例)。 22 图 2 县级调查成果组织形式 10.1.2 市级成果归档市级成果归档 市级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成果以“6位市级行政区划代

21、码+市名 +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成果”进行命名,各项成果存放于该文件夹 中。文件组织如图 3 所示(以常德市为例)。 图 3 市级调查成果组织形式 10.1.3 省级成果归档省级成果归档 省级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成果以“6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湖南 省+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成果”进行命名, 各项成果存放于该文件夹 23 中。文件组织如图 4 所示。 图 4 省级调查成果组织形式 10.2 成果应用成果应用 通过检查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才能应用。 成果主要应用于土 地综合整治项目选址、设计与实施。 成果归省自然资源厅统一管理, 按“实施一处核销一处”的方式实 行动态管理。 24 附附录录 1 需

22、纳入调查范围的初始库地类需纳入调查范围的初始库地类 初始库地类代码初始库地类代码 年度变更调查数年度变更调查数 据地类据地类 地类说明地类说明 外业标识外业标识 0101T 水田 影像明显反映为林地。主要标注山地 耕地。 W 0103T 旱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林地。主要标注山地 耕地。 W 0301G 园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有林地。 W 0201H/S 果园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0202H/S 茶园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0204H/S 其他园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0201G 林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果园。 W 0202G 林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茶园。 W 03

23、07H/S 林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0404H/S 其他草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1206H/S 裸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1205H/S 沙地 影像明显反映为旱地或水田。 JZ 25 附附录录 2 耕地后备资源分地类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汇总表耕地后备资源分地类和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汇总表 单位:亩 行政区名称行政区名称* 可开发土地可开发土地 可复垦土地可复垦土地 可旱改水土地可旱改水土地 果园果园 茶园茶园 其他其他 园地园地 其他其他 草地草地 灌木灌木 林地林地 其他其他 林地林地 沙地沙地 裸地裸地 采矿用地采矿用地 旱地旱地 小计 合计 *市级

24、汇总表为县市区名称,县级汇总表为乡镇街名称。 26 附附录录 3 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汇总表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程度汇总表 单位:亩 行政区名称行政区名称* 10 亩以下亩以下 10-50 亩亩 50-100 亩亩 100-500 亩亩 500 亩以上亩以上 小计小计 片数片数 面积面积 片数片数 面积面积 片数片数 面积面积 片数片数 面积面积 片数片数 面积面积 合计 *市级汇总表为县(市、区)名称,县级汇总表为乡(镇、街)名称。 27 附附录录 4 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编制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编制要求与样图与样图 1、编制要求、编制要求 (1)比例尺及数学基础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

25、的同级土地利 用现状图相一致。 (2)图面要素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行政 区,以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对象图斑等信息。 (3)淡化显示地类界线;按地类填充颜色显示耕地后备资源图斑; 河流、 道路等主要线状地物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图表示; 显示行政区界线, 标注行政区名称。耕地后备资源填充颜色要求如下表: 地类代码地类代码 地类名称地类名称 RGB 样例样例 0201 果园 (245,210,40) 0202 茶园 (255,200,80) 0204 其他园地 (250,185,20) 0305 灌木林地 (85,180,100) 0307 其他林地 (140,215,130) 040

26、4 其他草地 (200,220,100) 1205 沙地 (200,190,170) 1206 裸地 (215,200,185) 0602 采矿用地 (210,145,135) 0103 旱地 (255,255,200) (4)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数学基础、编 制时间、编制单位等。具体的图面布置如下图: 28 29 2、样图、样图 30 附附录录 5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提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提纲 工作报告是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过程的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前言一、前言 简述工作背景、目的、意义,工作起止时间,工作进度情况,工 作量和其他必要说明。 二、调查过程

27、二、调查过程 概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基本过程; 分阶段叙述耕地后备资源调 查内容、参与人员情况、工作时间;整体工作完成情况和取得的主要 成果。 三、工作方法三、工作方法 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外业调查、数据汇总、图件制作过 程中采取的方法。 四、成果质量四、成果质量检查检查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的自查情况和检查情况; 检查过程中发现 的问题和采取的补救措施。 31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 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 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 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

28、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 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 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 和建设,经国务院同意,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物流业实现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 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显著增强。物流专业设施和交通基础 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特别是一些地区自发建设形成一批物流枢纽, 在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奠定良好基础。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截至 2017 年底,我国铁路、公路营 运总里程分别达到 12.7 万公里和

29、 477.3 万公里,万吨级以上港口泊 位 2366 个, 民用运输机场 226 个, 铁路专用线总里程约 1.8 万公里。 全国营业性通用仓库面积超过 10 亿平方米, 冷库库容约 1.2 亿立方 米,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超过 1600 个。 运行组织效率持续提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合,无人机、无人仓、物流机器 人、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化、绿色化设施设备在物流领域加快推广应 用,物流枢纽运行效率显著提高,有力引导和支撑物流业规模化集 约化发展,为加快物流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货物集散转运、仓储配送、装卸搬运

30、、 加工集拼等基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 趋势日益明显,物流要素加速向枢纽聚集,以平台整合、供应链融 合为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交易撮合、金融结算等增值服 务功能不断拓展,物流枢纽的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国际陆港、中欧班列枢纽节点等快速 发展,跨境电商、同城配送等物流新需求持续增长,物流枢纽的资 源聚集效应和产业辐射效应不断显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 增强,有效支撑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 位。 但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枢纽发展还存在一定 差距。一是系统规划不足,现有物流枢纽设施大多分散规划、自发 建设,骨

31、干组织作用发挥不足,物流枢纽间协同效应不明显,没有 形成顺畅便捷的全国性网络。二是空间布局不完善,物流枢纽分布 不均衡,西部地区明显滞后,部分地区还存在空白;一些物流枢纽 与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区距离较远,集疏运成 本较高。三是资源整合不充分,部分物流枢纽存在同质化竞争、低 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内部缺乏有效分工,集聚和配置资源要素的作 用没有充分发挥。四是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些已建成物流枢纽经 营方式落后、功能单一,无法开展多式联运;有的枢纽盲目扩大占 地面积,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布局和

32、建设,有利于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 源,更好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 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 板,扩大优质物流服务供给,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全国性物流服 务网络,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发挥干线物流通 道效能,加快推进要素集聚、资源整合和城乡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 重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深化国内 国际物流体系联动协同,促进生产制造、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深度 融合,提高国际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推 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33、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物流组织模式和行业管理 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应用,构建科学 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 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实现物流资源优 化配置和物流活动系统化组织,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降低全 社会物流和交易成本,为优化国家经济空间布局和构建现代化经济 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34、。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 规划引领。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律,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规划 引领和指导,推动物流资源向有市场需求的枢纽进一步集聚,支持 和引导具备条件的物流枢纽做大做强,在物流运行体系中发挥骨干 作用。 集约整合、融合创新。坚持以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以增量 设施补短板为辅,重点提高现有物流枢纽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依托 国家物流枢纽加强物流与交通、制造、商贸等产业联动融合,培育 行业发展新动能,探索枢纽经济新范式。 统筹兼顾、系统成网。统筹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兼 顾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公共服务、

35、 内联外通等需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联动,加快构建国家 物流枢纽网络。 协调衔接、开放共享。加强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提高不 同运输方式间货物换装效率,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协调匹配、 设备共享共用,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和 一体化组织水平。 智慧高效、绿色发展。顺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新趋势,加强现代 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绿色化装备应用,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打造绿色智慧型国家物流 枢纽。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通过优化整合、功能提升,布局建设 30 个左右辐 射带动能力较强、现代化运作水平较高、互联衔接紧密的国家物流

36、 枢纽,促进区域内和跨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运行,培育形 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枢纽运营企业,初步建立 符合我国国情的枢纽建设运行模式,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基本框 架。 到 2025 年,布局建设 150 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枢纽间的分 工协作和对接机制更加完善,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形 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同时随着国家产 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措施的持 续发力,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下降至 12%左右。 高效物流运行网络基本形成。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 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多式联运网络基本建立,全国

37、铁路货运周转量 比重提升到 30%左右,500 公里以上长距离公路运量大幅减少,铁 路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提高,航空货运周转 量比重明显提升。 物流枢纽组织效率大幅提升。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 运输组织方式广泛应用,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联运换装转 运效率显著提高,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单元化、集 装化运输比重超过 40%。 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互联互通的枢纽信息网 络,国家物流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进一 步提高,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枢纽经济效应充分显现。 到 2035 年,基本

38、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 纽网络,实现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顺畅衔接、协同发展,物流规模 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水运等干线通 道能力充分释放,运输结构更加合理。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继续显著下降,物流运行效率和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 托国家物流枢纽,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枢纽经济增长极,将国 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 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合理布局国家物流枢纽,优化基础设施供给结构 (一)国家物流枢纽的类型和功能定位。 国家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 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

39、6 种类型。 陆港型。依托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和场站(物流 基地)等,衔接内陆地区干支线运输,主要为保障区域生产生活、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 物流组织和区域分拨服务。 港口型。依托沿海、内河港口,对接国内国际航线和港口集疏 运网络,实现水陆联运、水水中转有机衔接,主要为港口腹地及其 辐射区域提供货物集散、国际中转、转口贸易、保税监管等物流服 务和其他增值服务。 空港型。依托航空枢纽机场,主要为空港及其辐射区域提供快 捷高效的国内国际航空直运、中转、集散等物流服务和铁空、公空 等联运服务。 生产服务型。依托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农业 主

40、产区等,主要为工业、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 成品储运、分销等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服务。 商贸服务型。依托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大城市消费市 场等,主要为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商贸活动、城市大规模消费需求提 供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 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陆上边境口岸型。 依托沿边陆路口岸, 对接国内国际物流通道, 主要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一体化通关、便捷化过境运输、保税等综 合性物流服务,为口岸区域产业、跨境电商等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规划建设要求。 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布局。加强宏观层面的系统布局,依据区域 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布8

41、35.5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4.28%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9.36%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917.65利润总额万元3511.94利润总额增长率9.23%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296.80净利润万元2633.95净利润增长率17.04%净利润增长量万元383.50投资利润率51.85%投资回报率38.89%财务内部收益率24.57%企业总资产万元14797.88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2.64%流动资产总额万元4830.13资产负债率47.49%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稳,首先是宏观政策要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关键

42、是市场预期要稳,预期稳,市场才能稳,大局才能稳,才能增强企业家信心、提高政府公信力。正所谓“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稳中求进同样意味着更加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真正做到防患未然、未雨绸缪。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提振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已被列入重要清单。民营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壮大区域经济、安排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

43、.4万户,私营企业2726.3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44、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中小企业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企业总数99.7%,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招工难、用工贵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再加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低价格、低效益和高产能、高库存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

45、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围绕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创新支持、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推动贯彻落实。强化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切实发挥法律对中小企业保障和促进作用。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今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贯彻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充满错综复杂的各种变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

46、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地区生产总值37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35亿元,增长5.80%;第二产业增加值2296.68亿元,增长6.66%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30亿元,增长7.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37亿元,同比增长9.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8.90亿元,同比增长9.83%。国税收入364.24亿元,同比增长6.69%;地税收入亿元86.87,同比增长8.5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6%。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66%,衣着上涨0.80%,居住上涨0.7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5

47、%,医疗保健上涨0.7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02%,交通和通信上涨0.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159.17亿元,增长6.5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0.80亿元,增长10.8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9.50亿元,同比增长10.1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728.38亿元,同比增长9.1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82.09亿元,增长10.6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01.88亿元,增长11.57%。民间投资3342.22亿元,增长10.68%。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35.45亿元,增长6.76%。重点项目929

48、个,完成投资2431.09亿元,增长6.29%。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76亿元,比上年增长8.63%。城镇实现零售额943.99亿元,增长5.03%;乡村实现零售额426.08亿元,增长9.8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85.86,增长8.50%。实际利用外资55452.36万美元,同比增长56.63%。外贸进出口总值333.20亿元,同比增长51.82%。其中,出口总值216.58亿元,同比增长59.83%;进口总值116.62亿元,同比增长55.88%。六、项目必要性分析(一)符合强化地板产业政策要求1、以持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体制

49、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为重点,以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坚持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化的战略取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协调发展,初步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努力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不断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升级的适应性,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近年来,我市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高位,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要素禀赋不断改善,集聚程度不断加强,产业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我市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提升发展奠定了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