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中考励志的演讲稿.doc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140370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考励志的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中考励志的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中考励志的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中考励志的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中考励志的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乳腺增生病的中西医诊治 神马职工医院外科 张军(副主任医师) 概 述 n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 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 疾病,其本质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 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 概 述 n西医对此病的认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28年Astley Cooper首先提出本病,认为 与癌并发,称之为Cellular Hydatids; 1833年Reelus以“乳腺囊性病”为名,指 出其特点是双侧囊肿;1897年Schimme Ibusen称之为“囊腺病”,表现为上皮增 生和囊肿;1928年Semb等称为“囊性纤维 腺瘤病、囊性增生病”等。 概 述 n我国的学者在五、六

2、十年代先后以“乳腺 小叶增生病、乳腺小叶增殖病、乳腺结构 不良症”等命名。总之本病的命名颇多, 达四十多种,反映出此病有不同的病理形 态,目前多以“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构不 良症”称之。 概 述 n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癖”。首见于汉华 佗中藏经。以后各外科医籍多有论述 ,如明医宗金鉴:“乳癖乃乳中结核 虽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 ,气血郁结而生”。 n但是长久以来,中医文献所描述的“乳癖 ”,实际上包含了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 腺瘤两种疾病,因此在文献中亦形容“形 如丸卵”等,直到近年,在中医外科学中 ,才将两种病区分开来,“乳癖”专指乳 腺增生症,而乳腺纤维瘤称为“乳核”。 概 述 nW

3、HO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n国外文献报道尸检中有58%89%的妇女有 乳腺增生,因乳房病变而活检中约有60%是 乳腺增生。国内报道发病率为10%左右;患 病率为388%493%。 乳房解剖生理概要 n成年女性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 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外上方形成 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中心,周围 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n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小腺叶, 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每一腺叶有其单独 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 放射状排列,乳管靠近开口的1/3段略为膨大,腺 叶间有结缔组织间隔和Cooper韧带。 乳腺解剖

4、图 乳房解剖生理概要 n乳腺是许多内分泌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 受垂体前叶、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等激素影 响。妊娠及哺乳时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 长,腺泡分泌乳汁。 n平时,育龄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 乳腺的生理状态在各种激素的影响下,呈 周期性变化。 n一些因素(如情绪、环境等)和其他激素 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反馈 。 雌激素可通 过正反馈造成LH 分泌高峰,引起 排卵和促进黄体 的生成;还可通 过负反馈调节抑 制FSH和LH的分 泌,引起黄体的 退化和新周期的 开始。此外,雌 激素可协同FSH 直接作用于卵泡 ,促进卵泡的发 育。在月经周期 中,乳腺组织增 生情况也呈周期 性变化

5、。 乳房解剖生理概要 n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 n1 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侧缘淋巴管 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n2 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 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n3 两侧乳房间有皮下交通淋巴管。 n4 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 韧带通向肝。 乳腺的淋巴回流 乳腺的中医经络理论基础 n乳房与经络的关系: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 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 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 ,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于胞中, 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 n后世医家指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 ,女子乳头属肝,乳

6、房属胃”。所以乳房疾 病与肝、胃两经有密切联系,但与肾经、冲 任两脉也有联系。 病因病机 n现代医学观点 n中医学观点 现代医学观点 n临床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与卵巢机 能失调有关。(又称内分泌失调) n有人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黄体素 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的量相对增多所致 。 现代医学观点 n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分泌不 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此期雌二 醇的分泌水平低下,不能引起垂体的 反馈作用,使乳腺组织不断地处于雌 激素的异常刺激之中,不能完成由增 殖转入复旧的正常生理过程,久而久 之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现代医学观点 n黄体期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 孕酮水平偏低,雌激素长期刺激乳 腺

7、组织,而无孕激素的节制和保护 作用,雌孕激素平衡失调是导致此 病的重要原因 。 中医观点 n1 肝郁不舒,气滞血瘀: n 外科正宗中曰:“乳癖及乳中结核 ,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 ,气血郁结而生。”此型多见于青春期和 中年女性,患者承受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过重。 n 青壮年,乳房肿块随情志而消长,伴 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 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观点 n2 冲任失调,血瘀痰凝: n 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任之气血,上 行为乳,下行为月水,(月经),更年期 ,月经紊乱,冲任失调,血瘀痰凝,积聚 于乳房中而生结块。不通则痛。此型多见 于48岁前后更年期的女性。 n 中

8、年妇女,乳房肿块经前加重,经后 缓减,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 ,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 细。 中医观点 n3 肝肾阴虚,气血失调: n 绝经后,天癸已绝,肝肾阴血亏 虚,阴阳失衡,气机失调,乳络阻滞 ,乳房胀痛。此型多见于绝经后的老 年女性。 中医观点 n乳腺增生与肝、胃、冲、任等有密切关系 。 n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郁结。 n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痰气互 结。 n冲任失调,肝血不足,肾阴亏损,肝肾不 足,痰湿内结。 气滞、痰凝、血瘀聚结成核,结于乳 络之间为病。 发病趋势 n近年来本病发生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发病 率也有增高趋势,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n1、生活

9、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 n2、女性常用雌激素美容品,常服含雌激素 药物; n3、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情绪异常波 动,使得雌激素分泌不稳定; n4、近年来妇女保健受到重视,疾病早期得 以发现。 临床分型 n名称未统一,其分型也未一致。 n乳痛症:21-25岁,病史数周或数月,平均 3个月。病理特点为管泡及小叶间质轻、重 度增生,小导管轻度扩张。突出表现是乳 痛。 n小叶增生型:26-30岁,病程一年左右。可 触及界限不甚清楚的肥厚腺体,有触痛, 多伴有月经前胀痛及月经紊乱。病理特点 是小叶增生增多增大,界限清楚,小叶内 外已有细胞浸润,病变程度随月经周期变 化。 临床分型 n纤维腺病型:3

10、1-40岁,病程约1-2年。突 出的表现为乳腺肿块,可扪及边界不甚清 楚的片状肿块,或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 ,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病理为主质与间 质均增生,导管扩张,可伴有瘤样结节。 n纤维化型:41-45岁,病程2年左右。少数 患者有经前乳痛,检查时可扪及不规则、 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质地坚韧的肿块 ,无触痛。病理见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 或消失,腺管变形。 临床分型 n囊肿病型:46-55岁,病程约2-3年。常表 现为单个或数个散在囊肿,直径在1-2厘米 ,甚至3-4厘米,很少或不伴有经前乳腺胀 痛。病理所见为腺管和腺泡不同程度扩张 ,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样改变。 n 一般说,虽然乳痛症一种

11、生理性改变 ,但也属于乳腺增生的早期病变,而囊肿 病型属于较晚期病变,有癌变之可能。 病情轻重分级 n轻型:乳房疼痛为隐痛、窜痛,单侧或双 侧乳房肿块,为单一小肿块,或呈颗粒状 而范围小,或呈条索状物,较软,局限于 一个象限。 n中型:乳房疼痛为钝痛或窜痛并有触痛, 胀痛明显,肿块较大,或呈片状、盘状, 累及双乳,但范围在两个象限。 n重型:乳房疼痛为坠痛或刺痛,触痛明显 ,肿块大,多发囊性结节,累及双乳,范 围在两个象限以上。 症状与体征 n乳房胀痛: n 0级:无乳房胀痛; n级:轻度胀痛,不注意时无感觉; n级:经常感到有胀痛; n级:有明显的胀痛; n级:乳房胀痛严重,穿衣都感到疼痛, 甚至影响上肢活动。 症状与体征 n乳房触痛: n 0级:无触痛; n级:轻微触痛; n级:中等程度触痛; n级:明显触痛,检查时有不自觉的避让 动作; n级:因触痛明显而避免或拒绝检查。 症状与体征 n乳房肿块大小: n n通过触诊、B超、钼靶等辅助检测综合判定 。以cm2(横径*竖径)表示。 n形态有以下几种: 症状与体征 n片块型: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 圆型,数目不一,中等硬度,有韧性,边 界清,活动度好。 n结节型:结节状,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 ,质地中等或偏硬,活动度好,表面呈米 粒或砂粒样结节。 n混合型:有结节、条索、片状、砂粒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