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oc

上传人:办公文档 文档编号:4151989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6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3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3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3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39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7 对于测边网或边角网,其点位的选择,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视线应避免通过吸热、散热不同的地区,如烟囱等。(2)视线上不应有任何障碍物,如树枝、电线等,并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如高压线等。(3)测距边的倾角不宜太大,可参照本规范224(2)款的要求放宽3040。24 水平角观测241 水平角观测前,必须对经纬仪进行检验和校正。检验项目 和检验方法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规定执行。242 水平角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目标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2)应待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一致后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

2、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3)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精确照准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4)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移值不得超过一格。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目之间重新整置仪器。(5)对于二等平面控制网,目标垂直角超过士30时,应在瞄准每个目标后读定气泡的偏移值,进行垂直轴倾斜改正。对于三、四等三角网的角度观测,当目标垂直角超过土30时,每测国间应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243 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志,按度盘配置表配置度盘和测微器读数。(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l2周后

3、精确照准零方向标志,并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照准二次,各读数一次)。(五等三角测量可只照准读数一次)。(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第2方向标志,按(2)款方法进行读数;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第3、4、 、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当观测方向数小于或等于3时,可不闭合至零方向)。(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2)款方法进行读数。(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以上操作为一测回。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3) 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时进行重测

4、。(4)重测必须在全部测回数测完后进行。当重测测回数超过该站测目总数的13时,该站应全部重测。247 观测导线水平角;应遵守下列规定:(1)观测导线转折角时,若方向数为2,采用左、右角观测法,当方向数多于2时,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和观测限差与相应等级的三角测量相同。(2)观测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时,应在观测总测回数中,按奇数测目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主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换置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后相加,其与3600的差值不应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3)如果导线较长,且导线通过地区有明显的旁折光影响时,应将总的测目数分为日、夜各观测一半。(4)在短

5、边的情况下,应采用三联脚架法观测。248 观测手簿的记录、检查和观测数据的划改,应遵守下列规定;(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目中不得连环更改。(3)距离测量中,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尾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249 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1)三角网测角中误差:(2)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12测距前,应根据距离测量的精度要求,按上述标称精度表达式

6、,正确地选择仪器型号。252 测距仪及辅助工具的检校。(1)新购置的仪器或大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校。(2)进行四等以上控制网的距离测量前,必须将测距仪送有1314关检验机构,进行全面的检验。获得加、乘常数和周期误差等数据。(3)测距使用的温度计、气压计等也应送计量部门进行检测。253 测距作业应注意事项:(1)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2)测距仪的测距头、反射棱镜等应按出厂要求配套使用。未经验证,不得与其它型号的相应设备互换使用。(3)测距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雨、雪及大风天气不应作业。(4)反射棱镜背面应避免有散射光的干扰,镜

7、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尘沾污。(5)晴天作业时,测站主机必须打伞遮阳,不宜这光观测。严禁将测距头对准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迁站时,必须取下测距头。(6)观测时气象数据的测取及各项观测限差应符合表253的规定,若出现超限时,应重新观测。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现象时。应分析原因待仪器或环境稳定后重新进行观测。(7)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或镜站)附近,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摇动数分钟;气压表要置平,指针不应滞阻。254 测距边的归算应遵守下列规定:()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顾及周期误差)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为水平距离。(2)测距边的气象改正按仪器说明书给出的公式计

8、算。(3)测距边的加、乘常数改正应根据仪器检验的结果计算。(4)测距边的倾斜改正、投影改正计算方法见附录K。255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按下列公式计算。26 成果的验算和平差计算15261 平差计算前,应对外业观测记录手簿、平差计算起始数据,再次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校对。如用电子手簿记录时,应对输出的原始记录进行校对。17(3)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考虑按方差分量估计原理定枚。264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均应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平差所用的计算程序应该是经过鉴定或验算证明是正确的程序。265 根据平差方法评定三角网平差后的精度,一般应包含:单位权测角(或方向)中误差,各边边长中误差和方向中误差,各待定点点位

9、中误差和各点的绝对(相对)误差椭圆元素。266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的要求应符合表2、66的规定。18主要轴线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27l的规定。272 轴线点的测设方法应按等级控制同的要求,进行加密。事先应进行精度估算,确定作业方法和选用仪器的等级和型号。273 主要轴线点的测设,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轴线点的设计坐标值,进行初步实地定点。(2)按本规范272的规定,精确测定该点的坐标值。当实测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之差大于表27l的限值时,将该点改正至设计位置,并重新进行检测,直至符合表271的规定为止。274 轴线点应埋设固定标志。主要轴线每条至少要设三个固定标志19

10、3 高程控 制 测量31一般规定31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依次划分为二、三、四、五等。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范围大小和放样精度高低来确定,其适用范围,见表311。312 高程控制设计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应不大于10mm;对于土石建筑物应不大于20mm、在施工区以外,布设较长距离的高程路线时,可按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中规定的相应等级精度标准进行设计。对于水工隧洞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标准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执行。313 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

11、网应市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宣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其点位的选择和标志的埋设应遵守下列规定:(1)各等级高程点宜均匀布设在大坝上下游的河流两岸。点位应选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四等以上高程点的密度视施工放样的需要确定。一般要求在每一个重要单项工程的部位至少有l2个高程点。五等高程点的布置20应主要考虑施工放样、地形测量和断面测量的使用。(2)高程点可埋设预制标石,也可利用露头基岩、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标志设置。埋设首级高程标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标石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各等级高程点应统一编号。高程标志、标石埋设的规格可参照附录C选用。314 高程测量使用的水准仪、水

12、准标尺、测距仪及其附件等应分别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及ZBA760028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与校正。32 水准测量321 等级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l的规定。322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2的规定。2(5)五等水准观测,可不受上述(3)、(4)款的限制。325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1)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迁站前发现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发现,则应从高程点重新起测。(2)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二等水准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异向合格的结果,其它等级水准重测后,可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应取三次

13、结果的平均数。326 水准测量路线需要跨过江、河、湖、泊和山谷等障碍物时,其测站视线长度,二等水准超过100m,三、四等水准超过200m时,应按照GB1289791执行。3.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3.3.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水利水电施工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范围:(1)结合平面控制测量,将平面控制同布设成三维网(或二维网加三角高程网)。(2)在施工区,可代替三、四、五等水准测量。(3)在跨越江、河、湖、泊及障碍物传递高程时,可代替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332 结合平面控制测量,布设三维网的技术要求,见表226。3、33 代替三、四、五等水准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采用单向、对向和隔

14、点设站法进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3的规定,并注意以下几点二(1)高程路线应起迄于高一级的高程点或组成闭合环。隔点设站法的测站数应为偶数。(2)有关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均按表253中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气象数据仅在测站读取。(3)精密丈量仪器高的方法见附录D。(4)当视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时,可直接照准棱镜砚牌,视线长度大于500m时,应采用特制观牌。(5) 采用隔点设站观测时,前、后视线长度应尽量相等,最大视距差不宜大于40m,视线通过的地形剖面应相似、倾角宜相近。(6)单向测量只能用于布设有校核条件的单点,不宜布设高程路线。(7)视线通过沙漠、沼泽、干丘若对向(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

15、,应分析原因,在排除可能发生粗差的条件下,可适当放宽。334 单向、对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1)仪器和棱镜(舰牌)架设好后,量取仪器高与棱镜(舰牌)高。(2)读取测站的气象数据。(3)观测斜距。(4)观测天顶距(测完全部测回数)。(3)、(4)款的观测程序可互换。24335 以隔点设站法施测三等高程路线时,一测站的操作程序规25定如下;(1)读取气象数据。(2)照准后视棱镜(舰牌)标志,观测天顶距。(3)照准前视棱镜(砚牌)标志,观测天顶距。(4)观测前视斜距。(5)观测后视斜距。(6)仿(2)(5)款测完全部测回数。以上简称为“后、前、前、后”法,对于四、五等高程测

16、量,可采用“后、后、前、前”法,其它要求与三等相同。336 用三丝法观测天顶距的步骤规定如下:(1)望远镜在盘左位置概略瞄准目标,制动水平与垂直螺旋,然后旋转水平与垂直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卜丝精确照准目标、读数。继则反时针方向旋出垂直微动螺旋,再一次旋人精确照准目标、读数。这样就完成了两次照准两次读数,两次读数之差不大于3”(2)旋转垂直微动螺旋,分别用中丝和下丝各精确照准目标两次、读数两次。(3)纵转望远镜,依相反的照准次序,瞄准备目标,但仍按上、中、下次序精确照准读数。以上完成三丝一测回的观测工作。在盘左、盘右位置照准目标时,目标成像应位于竖丝的左、右附近的对称位置。仅用中丝法观测天顶距可

17、参照步骤。337 天顶距测量限差的比较与重测。(1)测回差比较的方法为:同一方向,由各测回各丝所测得的全部天顶距结果互相比较。(2)指标差互差的比较方法为仅在一测国内各方向按同一根水平丝所计算的结果进行互相比较。(3)重测规定:若一水平丝所测某方向的天顶距或指标差互差超限,则此方向须用中丝重测一测回。三丝法若在同方向一测回中有二根水平丝所测结果超限,则该方向须用三丝法重测一测回,或用中丝重测二测回。34 跨河高程测记341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布设高程路线跨越河流、湖泊的宽度超过表333所规定的最大边长限值时,按本节规定执行。采用其它方法时,按GB12897一时的规定执行。342 跨

18、河高程测量场地的选定应注意以下几点:(1)跨河地点应尽量选择于路线附近江河最狭处,以便使用最短的跨河视线。(2)视线不得通过大片草丛、于丘、沙滩的上方。(3)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在跨河视线长度为500m时,不得低于3m,1000m时不得低于4m。当视线高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需埋设高木桩并建造牢固的观测台。(4)跨河图形的布置应在大地四边形图342(a)、平形四边形图 342(b),等腰梯形图 342(C)或“Z”字形图 342(d)中选用。343 跨河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43的规定。344H等跨河高程测量的程序和方法。方法一。距离和天顶距分别观测。(1)准备工作。2627a.选择图3

19、42(a)的大地四边形作为过河场地并埋设固定标志。b.用二等水准的精度测定同岸两点(AB和CD)之间的高差。c在远标尺上的2500m和2000m处,分别精确安装两个特制砚牌。(2)观测程序和方法。a在A点设站,量测仪器高,测定远标尺C、D点上规牌的天顶距ZACI、ZAC2。和ZAD1、ZAD2。(ZACI、ZAC2代表AC方向标尺卜两个砚牌的天顶距,下同)。b在B点设站,量测仪器高,仿a项测得ZBC1、ZBC2和ZBDI、ZBD2。以上构成一组天顶距观测。C仪器和尺子相互调岸。d分别在C、D点设站按。、卜项方法测定ZCAI、ZCAZ、ZCB1、ZCB2和 ZDAI、ZDA2、ZDB1、ZDB2

20、。以上构成两组天顶距观测。剩余的观测量应在不同的时段继续进行。e距离测量,按表253和表343的技术要求,分别测量AB,AC,AD及BC,BD,CD等边的距离,并读取气象数据。方法二:距离和天顶距同时观测。(1)准备工作。A场地选择同方法一。b准备三个棱镜(或一个棱镜,若干个砚牌)。(2)观测程序和方法。a在A点设站,量取仪器高、在B、C、D架设棱镜或规牌,量取棱镜高(砚牌高),读取气象数据。b观测B、C、D三点的天顶距(测完全部测回数)。C观测B、C、D三点的斜距。d读取气象数据。e在B点设站,A点架设棱镜,C、D点棱镜不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砚牌高),读取气象数据。f 同b、e项,观测A

21、、C、D三点的天顶距和斜距(测完全部测回数)。g读取气象数据,以上组成一个独立的观测组。h仪器、棱镜(砚牌)同时调岸。仪器分别架C、DTh点仿b,项观测A、B、D三点的斜距和天顶距。i在每一站量取仪器高、棱镜高(砚牌高),在每一站的始末读取气象数据。以上组成第二个独立观测组。J 选择另一个时间段,再观测两个独立的观测组。345 三、四、五等跨河高程测量,一般按图 3 42(b)、图 342(c)或图3、42( d)的布置方式进行,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1)置仪器于11点,观测本岸近标尺b1,照准棱镜(砚牌),观测天顶距。(2)瞄准对岸远标尺b2图 342(d)为l2,照准棱镜(砚牌)标志,按

22、(1)款观测天顶距。继续观测剩余的测回数,各测回连续观测时,相邻两测回间观测近标尺和远标尺的次序可以互换;直至观测完全部测回数。28(3)观测气象元素。(4)测量远标尺和近标尺的斜距。以上组成一组独立的观测值。(5)仪器和标尺同时调岸。仪器架设于人点,先观测远标尺;hi 图342(d)为11点,后观测近标尺bZ,按(l)(4)款分别观测b1、b2的天顶距和斜距。对三、四等跨河高程测量,应选择另一时间段再进行上述的往返测,获得三、四组独立观测值。346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跨河高程传递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风力微弱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最好选在阴天为宜。晴天观测应在

23、日出后一小时至地方时9时30分止,下午自15时至日落前一小时止。且往返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2)当过河点处于不稳定的地段时,应在附近稳定区选择监测点,并在跨河测量前后按相应等级对过河点进行监测。(3)在调岸时,远标尺的特制规牌在标尺上的位置,以及过一 河点上架设棱镜(对中杆)要严格保持其高度不变。(4)在条件许可时,宜用两台同型号的仪器同时对向观测。(5)二等跨河高程测量应精密丈量仪器高(见附录D)和棱镜高(砚牌高)。精密丈量方法视情况而异,一般应将其点固定部分事先精密测定,活动部分在现场用小钢板尺量取。347 按常规方法的跨河水准测量,其作业方法可参照GB12897一91中的有关规

24、定。35 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351 高程测量应采用规定的手簿记录,并统一编号,手簿中记载项目和原始观测数据必须字迹清晰、端正,填写齐全。352 高程测量观测、记录及计算小数位的取位,应符合表29353 水准测量外业验算的项目包括下列内容:(1)观测手簿必须经百分之百的检查,并由两人独立编制高差和高程表。30354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跨河高程测量的外业验算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2)对所测斜距进行各项改正。包括:气象改正,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必要时还应加人周期课差改正。(3)若斜距和天顶距分别观测时,应对天顶距观测值进行归算,改正到测距时的天顶距,其计算公式

25、为:31(5)根据概略高差,计算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闭合差,并按下式进行检校:a. 由各路线算得同一路线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由下式计算的限值:355 二、三、四等高程网的平差计算应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法进行,并计算出单位权高差中误差和各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356 高程网平差时,可按下式定权:水准测量:3233357 高程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上缴下列资料:(1)原始观测记录。(2)仪器鉴定、校正资料。(3)水准网略图和点位说明资料。(4)水准网、三角高程网概算资料。(5)平差计算成果和精度评定资料。(6)技术总结文件。4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 41 一般规定41二 放样

26、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412 对于设计图纸中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应认真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413 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414 所有放样点线,均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415 放样结束后,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书面的放样成果单。42 放样数据准备421 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持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

27、立校核。用电算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人的正确性。422 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轴线点、测站点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部位的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423 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手簿中,所有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体应整齐清晰,不得任意涂改、填写内容包括:(1) 工程部位、放样日期、观测、记录及检查者姓名。(2)放样点所使用的控制点名称,坐标和高程成果,设计图34纸编号,使用数据来源。(3)放样数据及草图。(4)放样过程中的实测资料。(5)放样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43 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选

28、择43I 应根据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适用的放样方法。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两种不同的放样程序。(1)直接由等级平面控制点放样建筑物轮廓点。(2)由加密点(轴线点、测站点)放样建筑物轮廓点。当采用第(2)种放样程序时,应考虑加密点的测设误差,即建筑物轮廓点的点位中误差,按二级分配(各自相对于高一级的控制点)。432 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具体操作要求以及各种放样方法的点位精度估算公式,参照附录E、附录F。433 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测设测站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434 采用单三角形测设测站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4的规定。35436 采用轴线交会法测

29、设测站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6的规定。437 采用边角前方交会法测设测站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7的规定。438 采用边角后方交会法测设测站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8的规定。439 采用测边交会法放样测站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图形结构,交会角不应小于300。36(2)交会方向数,不宜少于3个,边长应限制在1000m以内。(3)测距仪等级及测回数的选定,见表437和表438。37384310 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0的规定。4311 在上列边角联合测量决定点位时应共同注意以下几点:(1)测距时均应在镜站量测气象数据。(2)所测边长均应加人加、乘常数

30、、气象、倾斜、投影等各项改正,计算方法见附录K。(3)如要同时测定点的高程时,均应以土2mm的精度量取仪器高与棱镜(砚牌)高,当边长大于300m时要加入球气差改正(或仅加球差改正)。(4)测角与测距的各项限差,见表245和表253。4312 采用钢尺量距、视差法测距布设施工导线测设测站点或放样轮廓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12l的规定。(1)导线边长用钢尺丈量时,应符合表43122的规定。(2)导线边长采用H米横基尺测定时,应符合表现3123的规定。394313 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测设测站或放样建筑物轮廓点时,按表43.1.3执行。404314 采用钢尺进行精密长度放样时,尺长方程式中各项改正数值

31、符号的选用见附录J414244 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441 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和现场的作业条件。可分别采用水准测量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解析三角高程法和视距法等。高程放样的精度估算公式见附录G。442 对于高程放样中误差要求不大于土10mm的部位,应采用水准测量法,并注意以下几点:(1)放样点离等级高程点不得超过05mm。(2)测站的视距长度不得超过150m,前后视距差不大于50m。(3)尽量采用附会路线。443 采用经纬仪代替水准仪进行土建工程放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放样点离高程控制点不得大于50m。(2)必须用正倒镜置于法读数,并取正倒镜读数的平均值进行计

32、算。444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设高程放样控制点时,注意加人地球曲率的改正,井校核相邻点的高程。445采用具有平行玻璃板测微器的水准仪进行精密高程放样、视线高的计算方法见附录二。446 高层建筑物、竖井的高程传递,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或用钢带尺进行,传递方法可分别参照本规范3。3条和附录H。45 仪器、工具的检验51 施工放样使用的仪器,应定期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和校正二(1)经纬仪的三轴误差、指标差、光学对中误差,以及水准仪的i角,应经常检验和校正。(2)光电测距仪的照准误差(相位不均匀误差),偏调误差(三轴平行性)及加常数、乘常数,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检验。若发现仪器有异常现象或受到剧烈震

33、动,则应随时进行检校。452 使用工具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43(1)钢带尺应通过检定,建立尺长方程式。(2)水准标尺应测定红黑面常数差和标尺零点差。标尺标称常数差与实测常数差超过10mm时,应采用实测常数差;标尺的零点差超过05mm时,应进行尺底面的修理或在高差中改正。(3)塔尺应检查底面及接合处误差。(4)垂球应检查垂球尖与吊线是否同轴。5 开挖工程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包括:开挖区原始地形图和原始断面图测量;开挖轮廓点放样;开挖竣工地形、断面测量和工程量测算。5.12 开挖轮廓点的点位-2003 306SL281-2003 307SL282-2003 308SL28

34、3-2003 309SL284-2003 310SL285-2003 311SL286-2003 312SL287-2003 313SL288-2003 314SL289-2003 315SL290-2009 316SL291-2003 317SL292-2004 318SL293-2003 319SL294-2003 320SL295-2004 321SL296-2004 322SL297-2004 323SL298-2004 324SL299-2004 325SL300-2004 326SL302-2004 327SL303-2004 328SL/Z304-2004 329SL305-20

35、04 330SL306-2004 331SL307-2004 332SL308-2004 333SL309-2007 334SL310-2004 335SL311-2004 336SL312-2005 337SL313-2004 338SL3142004 339SL3152005 340SL3162004 341SL3172004 342SL/Z3182005 343SL3192005 344SL3202005 345SL3212005 346SL/Z3222005 347SL3232005 348SL3242005 349SL3252005 350SL3262005 351SL327.142

36、005 352SL3282005 353SL3302005 354SL/Z3312005 355SL/Z3322005 356SL3332005 357SL3342005 358SL3352006 359SL3362006 360SL3372006 361SL3382006 362SL3392006 363SL3402006 364SL3412006 365SL3422006 366SL3432006 367SL3442006 368SL345-2007 369SL3462006 370SL/Z347-2006 371SL348-2006 372SL/Z349-2006 373SL350-20

37、06 374SL/Z351-2006 375SL352-2006 376SL353-2006 377SL354-2006 378SL355-2006 379SL356-2006 380SL357-2006 381SL358-2006 382SL359-2006 383SL360-2006 384SL361-2006 385SL362-2006 386SL363-2006 387SL364-2006 388SL365-2007 389SL366-2006 390SL367-2006 391SL368-2006 392SL369-2006 393SL370-2006 394SL371-2006 3

38、95SL372-2006 396SL373-2007 397SL374-2007 398SL375-2007 399SL/Z376-2007 400SL377-2007 401SL378-2007 402SL379-2007 403SL380-2007 404SL381-2007 405SL382-2007 406SL383-2007 407SL384-2007 408SL385-2007 409SL386-2007 410SL387-2007 411SL/Z388-2007 412SL389-2008 413SL/Z390-2007 414SL391-2007 415SL392-2007 4

39、16SL393-2007 417SL394-2007 418SL395-2007 419SL397-2007 420SL398-2007 421SL399-2007 422SL400-2007 423SL401-2007 424SL403-2007 425SL402-2007 426SL404-2007 427SL405-2007 428SL406-2007 429SL407-2007 430SL408-2007 431SL409-2007 432SL410-2007 433SL411-2007 434SL412-2007 435SL413-2007 436SL414-2007 437SL41

40、5-2007 438SL416-2007 439SL417-2007 440SL418-2008 441SL419-2007 442SL420-2007 443SL421-2008 444SL422-2008 445SL423-2008 446SL424-2008 447SL425-2008 448SL426-2008 449SL427-2008 450SL428-2008 451SL429-2008 452SL430-2008 453SL431-2008 454SL432-2008 455SL433-2008 456SL434-2008 457SL435-2008 458SL436-2008

41、 459SL438-2008 460SL439-2009 461SL440-2009 462SL441-2009 463SL442-2009 464SL443-2009 465SL444-2009 466SL445-2009 467SL446-2009 468SL447-2009 469SL448-2009 470SL449-2009 471SL450-2009 472SL451-2009 473SL452-2009 474SL453-2009 475SL457-2009 476SL458-2009 477SL460-2009 478SL461-2009 标 准 名 称发布日期 水利技术标准编

42、写规定2003/1/15 水利水电量、单位及符号的一般原则1998/6/9 水利水电通用量和单位1998/6/9 水利水电专业量和单位1998/6/9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1999/12/3 水文测验铅鱼2006/4/24 悬移质泥沙采样器2006/4/24 水文测杆1989/6/3 水文仪器术语1989/6/3 灌溉试验规范2004/10/13 水利水电专用混凝土泵技术条件1991/9/22 全油压控制水轮机调压阀1991/9/22 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1995/6/2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1990/7/25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2004/12/8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43、2008/11/10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1992/5/6 降水量观测规范2006/9/9 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发展规划导则1992/4/18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2006/9/9 堰槽测流规范1991/12/31 砌石坝设计规范2006/4/12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1992/6/2 水闸施工规范1992/6/30 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2003/7/8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2003/8/29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1992/2/29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1992/5/16 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1992/5/30 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2006/1/24 偏心铰弧形闸门技术条件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