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臣之下。除外交及联邦事务部以外,英国政府的其他部门均不能干涉香港事务。近20年来,香港与大陆的关系在一步步改变着。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标志着香港进入了过渡期,香港政制转型进入了新阶段。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1996年12月16日,通过民主选举程序,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并经由国务院正式任命。这标志着“港人治港”和香港真正民主的开始。1996年12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诞生,更加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港人治港”的原则。十余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一国两制”在香港是成功的。香港不仅保持了原有的生活方式、法律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
2、,而且在大陆的支持下,香港以独立的身份参加到国际社会的各项事务中,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也显著提升。祖国大陆与香港的政治关系是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管辖与被管辖的关系。在中国大陆宪法与香港基本法的要求下,香港特区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大陆与香港的政治关系在平稳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2、经济纬度从单向投资到双向互动香港一直积极投资大陆经济建设,是内地最大的外来投资者。迄今实际总投资已接近3000亿美元,开办企业超过13万家。两地经济融合的深化是大陆和香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两地经济关系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没有香港对大陆的投资和支持,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20年,
3、香港制造业约90转移到了内地,广东90以上的外资来源于港澳台,三地的资本投入促使了全方位开放形势的形成,香港在我国内地对外开放中的历史地位不可否认。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香港在内地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巩固。同时,香港背靠祖国内地,在经济上已经与内地形成密不可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关系。香港回归以来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往来更为密切,渠道更为畅通。内地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香港也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CEPA的实施更是开启了香港与内地全方位经济合作的新阶段,使两地的经济联系到了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程度,两地的经济关系由低级向高级转变
4、,实现了分工性合作良性竞争合作融合性合作,这是一个双方利益合作空间扩大的过程。 香港作为四大亚洲金融中心之一,在金融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陆与香港在金融方面需要加强配合,相互学习。 3、大事件维度下的香港大陆关系近 20 年来,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转折,1997 年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 年香港回归中国是其政体隶属关系的重大转变,回归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回归对香港与大陆关系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香港的回归对大陆而言,跨出了和平统一中国的第一步;实践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味道构想,为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样本;带动内地的经济发展,早日实现我国的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人民造福。对香港而言,有利于香港人民当家作主,促进香港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三)澳门大陆1999年12月20日零点,离散400多年的游子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跨入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回归十余年来,澳门发生了斗转星移、翻天覆地的变化,送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奇:10年来,澳门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3.9万美元,约为回归前的3倍,位居亚洲乃至世界前茅;广大澳门居民真正当家作主,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澳门社会和谐,各族群友好相处,中西文化不但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发扬光大;民生大幅改善,
6、建立了世界先进的卫生、社会福利体系,失业率降至回归前的一半;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澳门历史城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少数从幼儿园到高中实施15年义务教育地区之一一幅幅亮丽的成绩单,创造出澳门400多年未有的蓬勃辉煌。1、政治维度从直辖殖民地到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归前作为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由葡萄牙直接管辖。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十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始终把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处理涉澳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干预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7、,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回归后,广大澳门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享有了比澳葡时期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包括行政长官在内的整个管治团队全部由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在实现“澳人治澳”的过程中,特区形成了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在行政长官统领下,行政、司法、立法机关分工负责,行政、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政治体制既不同于澳葡时期总督大权独揽的殖民统治体制,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促进了澳门特区政治体制良好运作,促进了社会和谐。澳门回归后,特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由于历史原因,旅游
8、博彩业长期以来是澳门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澳门基本法明确规定了特区“依据本地整体利益自行制定旅游娱乐业的政策”。十年来,特区政府依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各行业协调发展”以及“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策略,澳门微型外向型经济体系的整体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完成了从边陲古老小城到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转变。十年来,回归祖国大家庭后的澳门,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澳门同胞得以分享伟大祖国的崇高国际声誉。澳门与大陆政治关系进一步加强稳固。2、经济维度从少有接触到大量投资澳门在回归前,由于葡萄牙政府的诸多限制,大陆与澳门之间的经济往来存在诸多的不便,双方的经济
9、可以说是处于少有接触的状态,大陆在澳门的投资比较少。自澳门回归之后,大陆在澳门的投资支持数额急剧增长。此后,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此后非典疫情接踵而来,特区一时陷入困境。危急时刻,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澳门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门“个人游”。统计显示,从2004年至今,内地居民赴澳“个人游”已达3300多万人次,按人均消费3500澳门元计算,内地游客为澳门带来超过千亿澳门元的非博彩收益。在内地的支持下,澳门经济从回归前的萎靡不振迅速走向恢复、发展。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427亿元增加到1718亿元,增长了
10、26倍,年均增长133,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08年,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9万美元,约为回归前的3倍,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超过千亿元,是回归当年的40多倍。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来投资不断增加,澳门失业率大幅下降,由1999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3。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给澳门的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中央政府及时宣布了支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9项具体措施,帮助特区应对危机。据澳门统计局统计,澳门经济今年第三季度已恢复正增长,同比GDP实质增长82,结束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局面。2010年上半年,在支柱产业博彩业的强力推动下,澳门特区
11、经济在仅在上半年就取得30%的增幅;2011年全年澳门经济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澳门特区这些经济才成就与中央的支持是分不开的。3、大事件维度下澳门大陆关系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回归对澳门与大陆的关系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澳门的回归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澳门回归祖国使得澳门的政治地位的得体提升,正如前文所述,能够以中国澳门的身份参加国际性事务,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澳门有了大陆中央政府的支持,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大幅下降。同时,澳门回归使得我国向实现统一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为实现全民族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总之,澳门回归澳门与大陆的关系
12、,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三、结语两岸四地的关系,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等领域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对东南亚乃至亚洲、世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十分重视,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是另一方面,两岸四地的关系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资料较少,笔者进行了较为粗浅的研究,希望对两岸四地关系有一个系统的研究,为后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参考文献:1 齐鹏飞. 香港回归十年政治发展述论 J. 教学与研究,2007,(6). 2 邱力生. 大陆政治智慧的经济收益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感思 J.新闻前哨,2007,(7). 3 王昊. 台湾政
13、治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4 李菲瑜. 两岸四地金融合作和一体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5 高宏强. 论“两岸四地”经济融合对中国参与东亚合作的作用D.广州:暨南大学,20096 姚遥. 浅论“一国两制”模式对香港及大陆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 J.新闻前哨,2007,(7). 7 周叶中,祝捷. 关于大陆和台湾政治关系定位的思考 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8 引自:http:/ 9 引自: htt参与的特定群体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他们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聚会形式,与公共秩序和安全发生矛盾或对抗的行为和活动4。2群体事件的特点每一次群体
14、性事件是由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一些人群制造和参与的,因此,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群体性。由于参与的人数之多,是一种自发集合的泄愤活动,通常破坏性很大,通常会形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群体性事件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传播性,容易引起不同地区人们的模仿与学习。群体性事件涉及不同的矛盾主体,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会因为一个事件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因此,群体性事件具有群体性、仿效性、破坏性与反复性等特点。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加大了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监管难度。(三)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的关系1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由于网络的快速与匿名传播,为公众提供了
15、一种极为便捷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网民活跃的网站或论坛,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帖子经过疯狂转载,就会形成网络舆情。由于一些别人用心的人利用网络进行炒作,会利用网民的泄愤心理,从而导致网民大规模地传播某方面对社会影响不良的信息,互相沟通与策划,很容易变成带有特定诉求的群体性事件。2网络舆情会增加群体事件的处理难度由于网络上很多信息未经证实,加之网民的网络素养与辨别能力不高,往往对事件存在片面的看法,当他们受到虚假信息的鼓动,就会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使群体事件朝着规模更大、危害更大的方向发展5。群体性事件多与社会的负面信息有关,由于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点击率,不进行有效监管,对此类信息进行放大渲染,会
16、对民众的思想形成强烈冲击,容易引起网民产生低落的反社会心理。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和无国界、无地域的传播,决定了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上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增加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难度。网络舆情的难以控制,导致群体性事件网络信息误传,容易引发谣言与恐慌,给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三、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的必要性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使得网络对公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由于我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民众的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不高,极易被一些虚假网络事件诱导,引起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安
17、全,因此,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势在必行。(一)网络舆情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它使公众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不仅体现了公众言论自由,更进一步确保了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发展。网络的发展使政府的管理层次更趋向扁平化发展,使公众参考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得提高。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舆情更是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形成各种网络舆论,如湖北巴东“邓玉娇案”、杭州“胡斌案”、“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可以看出,网络引导下的民意有时并不是客观的、合理的,甚至会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准确引发起网络谣言,导致网络舆论发生。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
18、发展要求,和谐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两大主题,互联网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地方,政府急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正确客观引导舆论,合理地疏通民意,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二)网络舆情对道德风气的影响网络提高了公众的话语权,让群众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激发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社会道德风气的监督。当遇到不公的事件,就会有网民出来指责与批评,接着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数以万计的网民对同一个人进行指责,网民来对不正确的事件进行评判,是社会民众对道德底线的维护,是网络对道德风气的积极维护。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网络的虚拟与匿名性,导致很多人在网络上进行恶意报复,或仅仅是为了提高
19、点击率。如“史上最毒后妈”、“大学生流产五次,我恨死了天下男人”、“大学生当二奶真的不容易”等等这样的虚假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制造网络虚假信息者有的是发泄私愤,有的却是因为想博人眼球等。如果政府对网络舆情不能有效监管,对这种虚假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就会使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受害者,将会严重影响社会道德风气。(三)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为政府与公众、公众之间的沟通建立了渠道,使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与快捷,然而由于信息的监管问题,使得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稳定与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会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分化”,试图侵蚀人民的思想,尤其是对青少年
20、宣传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6,造成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由于一些政治不良分子会利用网络进行造谣、煽动,使普通民众成为事件的被害者,这种方式比较隐蔽,危害也很大。在2012年愚人节前后,腾迅与新浪微博被要求整改,禁止转载微博,就是因为之前有人微博上造谣一些关于国家的政治事件,严重影响了民心的稳定与团结,像这类的事件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因此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就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四)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社会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所做出的活动与方案的决定,贯穿于整个
21、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党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共决策更要体现民意,关注民情,网络的发展使得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向来注重民意,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舆情把更真实与全面的信息反映给各级政府机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决策的健康发展。但是有些民意是被操纵的民意,并非所有的民意都是正确的,如果一些错误的意见得到广泛的认可,形成的网络舆情就会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压力与负面影响。既要尊重网络民意,又要防止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就需要政府加强对错误网络舆情的引导,使它们更好地为公共决策服务。(五)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网络舆情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只有得到大多数网民的
22、认可才可能形成网络舆论,对公众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网络舆情转化为网络舆论的速度更快,对公众的影响力也会更强。政府一定要认识到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转化关系,意识到它们的影响因素与后果。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网民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对公众的影响力也会随着网民人数的增长而增强。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错误的网络舆情及时地给予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面发展,从而有效地引导民众,形成正向的网络舆论。四、政府对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网络已成为信息汇聚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
23、网时代,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至关重要。然而受思想以及管理方式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的健康发展。(一)政府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1不能正确认识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则是指某些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利用网络大量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从而发泄心中不满,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最终引发集群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对我国政治与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势在必行。部分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淘宝1011事变”等。在2011年10月11日,因不满淘宝网的新
24、政策,数万淘宝网中小卖家通过互联网组成“反淘宝联盟”,以恶意手段对淘宝商城大卖家进行攻击以泄不满。“淘宝1011事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网上聚集、网上攻击的特点,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时,他们已经发动了18次的攻击7。从“淘宝1011事变”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认识还不足,还意识不到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与严重性。从2008年的 “干部出国旅游清单”,“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到“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这些突发性事件不仅反映出当代政府官员的腐败,更折射出我国行政监管的缺失。在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舆情呈现出相互影响、放大的严峻
25、态势,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2对谣言的处理方式不当网络不仅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更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使得很多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在网上漫天飞,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如果政府对谣言不重视,对谣言处理不及时,不仅会危害一个企业的形象与生存,甚至会损害一个行业的信誉,危害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对谣言的处理方式还很不科学,对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2011年,一个90后的郭美美成为网络的热点搜索名词,“郭美美”事件更是牵出我国红十商会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红十字会、基金会公信危机8。随着“郭美美”事件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对事件了解不断深入,一桩桩不可思议的公信力缺失的事件不断被暴光。如“卢美美”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定向捐给女儿的8万元善款却变成3万元一次性捐助等等。这些事件对红十字会造成了重创,降低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的信心,也折射出政府对谣言处理水平不高。2011年中海油在渤海发生漏油事故,肇事方、合作方甚至监管者都选择了沉默,时隔一月,国家海洋局才对外公布了事故的调查结果。尽管官方言之凿凿事故仅对840平方公里海域造成影响,但民众普遍质疑,认为中海油隐瞒事实真相。我国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皆因政府处理过程的含糊、延后,导致公众失望、不信任的情绪不断累积,最终损害的是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