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机场后勤存在的问题2.21 (2).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156410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机场后勤存在的问题2.21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机场后勤存在的问题2.21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机场后勤存在的问题2.21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机场后勤存在的问题2.21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机场后勤存在的问题2.21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的绝路。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除了对封建教育思想下破害的知识分子给予同情之外,更是无情的批判了封建制度的统治,让更多麻木的世人对封建社会制度有所觉醒,为使中华民族的民众早日实现脱离苦海的愿望,为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做好精神的准备,为未来新中国的革命打下思想基础。2.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以鲁迅小说高老夫子和肥皂为例,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都起着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但是他们都是表面上道貌岸然,装做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对国家教育和伦理道德假惺惺的担忧负责,但在骨子里却是个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堕落,内心黑暗满脑子男盗女娼,在社会革命的大潮面前假意积极捞取社

2、会地位,在背后却是当着十足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的维护者,作者对他们形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先让我们看一看小说肥皂中的人物四铭,表面上他是个对社会负责的国粹派,组建“移风文社” 挽救世风日下的国粹文化和伦理道德,崇儒尊孔祀孟母重孝女,实际上是以这些虚假的外表掩盖他伪君子的实质,勾结在一起用前后自相矛盾的撒谎造谣的欺骗行为,包裹着他们内心中的无耻和邪心淫念,对乞丐少女他们根本就没有同情心,没有施舍一文钱,对孝女的行为也没有半点尊重,熟视无睹把自己划到了局外之人,无赖光棍只是用言语挑逗了乞丐少女,他却丑恶至极的去买肥皂准备完成淫秽无耻的行为,内心的邪恶的心虚变成愤慨和谩骂学生的理由,对社会提倡开办学堂,

3、开办女学表示反对,认为对妇女的压迫观念更甚,女孩子进学堂,上街走,剪头发,这些解放妇女的行为都要比军队土匪搞出的社会不稳定都要可憎,好象不延续旧的封建制度的教育,年轻人就不能要了,社会道德就没有了,国家就灭亡了。买来这块香皂,和妻子讲述无赖光棍挑逗乞丐少女的言语,很容易的被妻子发觉到了想要在自己身上实现的邪心淫念,他老婆对他“简直是不要脸”的唾骂反映出来他的道貌岸然,淫秽无耻的内心。他老婆的话“他如果能懂事,早就点了灯笼火把,寻了那孝女来了。好在你已经给她买好了一块肥皂在这里,只要再去买一块”,和“不见得。只要再去买一块,给她咯支咯支的遍身洗一洗,供起来,天下也就太平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他的

4、肮脏心事下的行为。鲁迅的讽刺小说肥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用含蓄而深刻的描写揭露这些卫道徒的丑态,象人物四铭这样的知识分子丧失健康的人格和自己的良知,坚持维护封建的思想,给社会的前进和改革带来的只是阻碍。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说高老夫子中的人物高尔础的形象,他身处新文化的变革和封建思想交织的时代,这个夹缝中滋生出的怪胎,表面上顺应世界潮流,心性纯洁道德高尚,平日里却是过着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的腐朽淫乱的生活。趁着新文化的变革社会趋势,利用几句洋八股和提倡国粹,欺骗了社会得到了赞誉,但是他的假充正经和不学无术显得却无法立足,这个伪君子的虚伪表现在改名为高尔础来表先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备课

5、过程照镜子,埋怨眉棱上的瘢痕影响女人面前的形象,还表现在“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在讲课中,被自己的滥竽充数,对讲课时间的烦躁愁苦的煎熬。都反映出他的表面道貌岸然,骨子里不学无术的文人败类,哪有一点施教育人的责任,时时听到的“嘻嘻!”的窃笑声似乎是从他虚假背后的灵魂发出的,不挺的袭扰着他,由于备课不足他也无法讲了,由于对自己的虚伪的“嘻嘻!”的窃笑声他讲不下去了,只能灰溜溜的逃跑了,为了摆脱嘲笑,他要辞职,坚决辞职,最终解决只有“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这样的好,这些文人无耻的嘴脸和行为维护着封建思想的继续和束缚,

6、阻碍新文化的革命进程,作者讥讽和抨击像高尔础之流极端丑陋的负面人格,也显示者新思潮运动逐渐动摇着封建制度下的封建文化。综上所述,鲁迅所写的以上两种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和维护者,都是封建思想影响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对以上人物的描写主要起到的是启蒙教育,发人醒悟的作用,鲁迅小说重点是在反封建制度,其中的素材多采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不幸的遭遇,推动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实质,在同情和愤怒的同时反思各种社会现象,从思想根源上达到惊醒世人的目的。(二)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本人生活在清末和民国中后期,这个年代的社会结构混杂着新兴资产阶级,封建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侵扰,内忧外

7、患。亲眼目睹了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接受国外的先进思想开始反抗和变革,然后遭到封建政府的残酷镇压,变的逐渐消沉,以至变成无力混日子的过程。很多反映知识分子形象的鲁迅小说,描写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其中一部分是革命者、一部分是投机者、一部分是消沉者。我们下面就对这三种类型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1.具有革命精神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这个出现在鲁迅小说药中的知识青年夏瑜是个革命者。她的革命行为不被世人了解,牢头无法理解她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并又对她加以拳脚,茶客们不理解说她是疯了被杀后也是无动于衷。迷信无知的百姓拿她的人血馒头当治病的神药,被刽子手当做赚钱的财路,茶客们把她当作鉴赏杀人的盛举、无聊

8、的谈资,革命,镇压,无知,迷信,这些混容着煎熬着,到了第二年吃了“灵丹妙药”的华老栓的儿子还是死掉了和被镇压杀头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同埋在了一块坟地,华坟夏坟挨在一起预示着华夏民族当时时代的悲剧命运,夏瑜坟上的不很整齐的一圈红白花预示着还有革命的支持者纪念革命烈士,革命者还是斩不尽杀不绝的,乌鸦的叫声预示着她还在关注着还在麻木着的,无知没有觉醒的人们,她们还是没有闭上眼。我们从小说中各色人物的描写发现,除了革命者,其他人们对革命行为不理解,都对旧社会制度腐朽和时代的变革没有觉醒,他们对社会认识和理解不深,对旧社会制度下受到的摧残和迫害都没有警醒, 缺乏应有的反思,从小说写作的一开始鲁迅

9、先生对当时社会和旧制度的变革时代就给予极大的关注,小说中的夏瑜暗指的是秋瑾,他追随着自己的爱人革命道路,明知会被抓捕杀头,还是义无返顾,她想用她的死来唤醒更多的无知麻木的人,像这种为革命慷慨就义的志士,在当时的时代没有被大多数人的支持同情,缺少的是思想的启蒙,所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在小说中着重起到的作用就是给予民众革命的启蒙,始终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旧社会制度的变革者和民众启蒙的先锋者。2.投机取巧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对投机取巧的知识分子刻画的非常生动。他们一般都是被讽刺的对象,例如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可谓是将投机取巧,随风倒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假洋鬼子的地位很特殊,他并不

10、完全符合上等人的定义,却总是向上等人靠拢,他的特长就是投机,从他的大辫子就可以看出他这一点。在留样的时候立刻摆脱了自己的大辫子,向洋人的世界靠拢,回国之后立刻重新留上了辫子,革命刚一开始又将辫子拆开披在肩上,这可以看出他的见风使舵。假洋鬼子之所以成为假洋鬼子,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整日将“sorry”,“no”一类的简单洋文挂在嘴上,并讽刺别人听不懂洋话。但是革命一开始就剪辫子又做回了中国人,又可看出假洋鬼子中的“假”。像这种在当时也是不乏其人的。鲁迅先生之所以要写像假洋鬼子这样的投机人,目的也就是想通过接露假洋鬼子之流的投机面目。进而以警惕世人。在当时的社会里,几乎是流过洋的知识分子,差不多

11、都剪了辫子,所以在乡下人的眼里,是看不惯没有辫子的,但是更不喜欢装假辫子的,因为光头只是“假洋鬼子”罢了,光了头而又去装上假的辫子,似乎他别有什么居心,所以更感觉厌恶了。而像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本身就是一个见缝就钻的投机者,再加上他头上的假辫子,所以他的投机面目就更加暴露无疑了。就拿“阿Q革命”来说吧,假洋鬼子先用“哭丧棒”禁止他革命,接着他又胡吹自己和黎元洪是好朋友,并且说自己是早赞成革命的,甚至将他自己标榜成一个革命功臣。像他这种能很快就“适应潮流”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还真是比比皆是。鲁迅塑造这种投机取巧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是因为在生活中这样的人举不胜举,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讽刺来警醒世人

12、,具体到当时的社会也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希望以此来唤醒大众,3.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鲁迅先生笔下,N先生,吕纬甫,方玄绰等人物都是这类特点。他们的消沉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失败,并且已经失去了对未来的期望。这些人都具有先进的思想,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反抗的心理,但是无奈现实已经将他们的抱负摧毁,他们曾经为梦想而奋斗,却一次次受到打击,直到绝望直到放弃。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在这种类型上数量是最多的。这正是表达了他对这些知识分子的惋惜,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却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他们的失败也许有一丝意志不够坚强的因素存在,但是毁掉他们的根本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悲剧。他们的消沉

13、使得整个旧中国显得更加灰暗落寞,民族振兴令人担忧。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反封建不断奋斗的热血知识分子,在旧中国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他较早的看清了社会形势,并参加过辛亥革命,但是无奈的现实最终还是将这个一片豪情壮志,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吞没了。早期的吕纬甫相信可以凭借自己的热忱和能力为拯救旧中国奋斗,曾经终日思考为旧中国找出路。但是,革命的发展巅峰时期已经逐渐过去,面临着众多困难,再加上生活的逼迫使这个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内心的火焰逐渐熄灭。实际上,并不是他放弃了奋斗,而是悲情时代抛弃了他。吕纬甫消沉之后似乎精神已经被掏空。由以前敢于拔掉城隍庙神仙胡子进而变得软弱颓废,由以前做事

14、果断终日思考救国大计的他变得行动缓慢喜欢敷衍了事。吕纬甫是一个难得的新思想人才,可惜的是又退步到了了原点,通过他千里迢迢为弟弟迁葬的事情可以看出,他败倒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了。他的经历以及思想的转变表现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迷茫苦闷的生活态度,抑郁失望导致他们放弃了想要坚持的一切,选择了动摇。为了生存他们可以重新审视以前最不屑最反对的事情。他们的思想一步步倒退,直到一天终于与落后势力融为一体了。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本质是软弱的,他们虽然思想进步,想挣扎,想反抗,想拯救旧中国,但是无奈缺少坚定地意志,最终走向妥协。鲁迅先生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一方面表现了他替这些人的颓

15、废消沉感到可惜,另一方面批判了无情黑暗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势力的沉重压迫。像吕纬甫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鲁迅先生希望借用吕纬甫的形象来启发那些即将消沉但还有一丝希望的人,减少像吕纬甫这样的悲剧。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所生存的年代是军阀争斗的混乱年代,社会动荡,军阀欺压使得魏连殳思想感情复杂,性格独特。他与吕纬甫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作者通过他短暂的一生描绘了一个昔日有过民主意识的觉醒的战斗过的知识分子,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再加上自身的意志薄弱和生活的困倒,一步步的消沉直至最后的毁灭。例如从魏连殳的生活细节变化来看,过去魏连

16、殳称为“老太太”的,在他当了师长顾问后,蔑称为“老家伙”。对孩子们也由过去的爱护变为戏弄,甚至花钱买孩子们狗叫,磕响头等。魏连殳的形象是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中最突出的。对于魏连殳来说,作者是同情的。记得作者曾用过这样的笔墨来描写他:“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嚎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由此可见,作者对于魏连殳的遭遇是非常可怜的,而小说中魏连殳的形象也是由一个正常的进步人士变为一个病态的消沉人士。 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的觉醒是四处碰壁的现实所促使的。只因为头上的一条辫子,却带给他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N先生经历了与其他知识分

17、子类似的不幸,压迫使他反抗,碰壁使他激愤,然而,辛亥革命的结果是不彻底的,使得人们的生活仍然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N先生的刻画灵感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一根小小的辫子却能为一个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这只能归根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结果。鲁迅先生对N先生的刻画表现了对中国未来深深的担忧,对中国革命感到迷茫,更反映了鲁迅对民族传统得深刻反思。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一大处事特点就是“差不多”,他的自我安慰总能让他生活的十分“乐观”。他的表面似乎总是很平和,不管对黑暗的现实有多么不满,依然能够说服自己得过且过。他激愤,他不满,但是他却不会想如何去抗争,当生活困难重重时就去赊酒来进行自我安慰。其实表面的平静只

18、是将内心的不平静隐藏了起来。方玄绰的内心与表面是相反的。例如:他也曾经有过卖彩票的念头。可是当他的太太真的提出买彩票的后,他便说的他的太太没有教养,虽然方玄绰有觉醒的一面,可是在小说中,更多的是讽刺他消沉的一面,他对生活不满,但是只能停留在口头抱怨上,及时被拖欠薪资,生活落魄也不参加索要薪资的斗争。他自命清高,认为讨要薪资就是讨债,这不是他应该去做的事。但是当别人把薪资要回来之后,他又去领钱,还为自己不费吹灰之力要回的钱感到光荣。方玄绰把自己的逃避争斗的懦弱归结为安分守己,其实他满腹牢骚却又不敢为自己抱怨的事做出反抗,换句话说对于生活的矛盾,他基本上就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当生活走投无路时,被逼

19、无奈就去赊一瓶酒,好好地麻醉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象自己的尝试。总而言之,鲁迅笔下的方玄绰首先是懦弱的,庸俗的,他曾经也有过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有过觉醒时候,但是很快就被现实所打败了,变得更加麻木不仁,之后丧失了所有对生活的希望,消沉颓废。鲁迅刻画方玄绰就是要提出疑问,黑暗的社会是如何将一个觉醒的人逐渐压迫的颓废消沉的,人们对方玄绰产生的可怜之情就是他生存在了一个混乱黑暗的社会环境里,吞噬了他的精神世界。幸福的家庭是作为文学青年的主人公所构思的一篇小说,他在脑海中设想了一个完美的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不愁吃喝,条件优越,家中的夫妇二人生活幸福美满,但是他转眼看到自己家里的现实:房子狭窄潮

20、湿,妻子正在与卖柴的人为一点钱争吵,女儿被母亲打哭后流着鼻涕正伤心,每顿饭都是白菜令人已经没有食欲。这种现实立刻打破了他对幸福家庭的构思,使这张正在进行创作的稿纸成为了女儿的鼻涕纸。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讽刺笔调强烈,他是想告诉这些知识青年,只是一味的活在自己虚构的美好世界里终有一天梦会被打碎,最后还是要面对无情黑暗的现实。他希望可以唤醒中国的知识青年为美好生活去奋斗,去反抗,去寻找救国之路,而不能停留在梦里不能自拔。综上所述,鲁迅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将自己也融入到了小说中。有很多人物的经历与他自己类似或者就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使得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更加清晰明确。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鲁迅先生

21、都将自己真实的通过小说展现出来,目的就是能够真正的从根源上唤醒大众,尤其是这些已经消沉的知识分子。N先生与辫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摆进小说里,对自己剖析的毫不留情。可见他为了国家未来何去何从,为了如何解救在水火之中的民众所耗费的精力十分长巨大的。(三)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1.已经觉醒的“狂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与鲁迅先生刻画的其他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差别是最大的,他的“狂”让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了封建社会对人的迫害。你无法准确说明狂人到底是疯子还是正常。他确实是一个精神病,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又能让人看到他十分正常的一面,他的嘴里曾经喊出“救救孩子”的伟大呼声,使人们的心

22、灵为之感到震撼,这说明他从心底知道封建社会是多么的黑暗,他是憎恨这个社会的。鲁迅先生刻画狂人这个形象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在当时社会是独特的,而是借用狂人来做新觉醒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那些愚昧的人所不能理解的,愚昧的人认为这些举动就是疯子的举动。鲁迅先生希望狂人可以唤醒更多的人认识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起到启蒙的作用。如果非要给狂人所象征的意义做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五四知识青年。他们之所以“狂”,是因为他们“疯狂”的憎恨眼前的社会,“疯狂”的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迫害。总之,狂人首先是一个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个对封建礼教做出理性批判的人物形象。他的狂实际上也是对当时愚昧落后的人,因

23、无法理解先进新思想的讽刺。2.正在觉醒的“我”。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最短的小说之一,但是简短的文章中却将深刻的思想明显的表达出来。小说中的“我”在坐人力车上班的路上撞了一个老女人,却因为没有人看见起身走了,没有负任何责任。但是车夫将老女人扶了起来去了巡警所。一开始“我”是对这个老车夫多管闲事感到厌恶的,之后感到惭愧,最后对老车夫的行为产生敬仰。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并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而是逐渐觉醒的知识分子。总而言之,鲁迅先生刻画了已经觉醒和正在觉醒的两种知识分子,一方面是对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对还未觉醒的知识分子进行启蒙,唤醒愚昧大众,为中国寻求救国之路。三结论鲁

24、迅对知识分子的了解是深刻具体的,他能够看到知识分子的进步愤懑同时也能够看到他们的软弱,意识薄弱。知识分子们是苦难的,社会黑暗的现实一点点吞噬了他们的豪情壮志,他们也具有与劳动人民一样的处境,了解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并不是完全强调对他们软弱的批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同情。参考文献1鲁迅作品赏析分编前言王德禄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2鲁迅作品赏析分编第三页王德禄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3花边文学正是时候鲁迅;4解读呐喊朝花夕拾154页主编顾振彪京华出版社;5关于鲁迅302页止庵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6鲁迅作品赏析分编23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7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南腔北调集101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8解读呐喊朝花夕拾17页京华出版社;9序南腔北调集2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7月版;10j解读呐喊朝花夕拾159页 京华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11沈欣,鲁迅研究新探,研究出版社,2005,512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913杜一白,鲁迅研究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414吴子敏,鲁迅伦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15靳邦杰,王世家编,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详解,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