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振动 2有一摆长为L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 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被小钉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现使 摆球做小幅度摆动,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至左边最高点N运动过程的闪光 照片,如右图所示,(悬点和小钉未被摄入),P为摆动中的最低点。已知每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 间隔相等,由此可知,小钉与悬点的距离为 ( ) AL/4 BL/2 C3L/4 D无法确定 3A、B 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把 A 振子移到 A 的平衡位置右边 10cm,把 B 振子移到 B 的平衡位置右边 5cm,然后同时放手,那么: ( ) AA、B 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 BA、B 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反
2、的. CA、B 运动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无法判断 A、B 运动的方向的关系. 4铺设铁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匀速运行列车经过轨端接缝处 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受 到周期性的冲击做受迫振动。普通钢轨长为12.6m,列车固有振动周期为0.315s。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列车的危险速率为B列车过桥需要减速,是为了防止列车发生共振现象sm/40 C列车运行的振动频率和列车的固有频率总是相等 D增加钢轨的长度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 6一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A在 0.015s 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x
3、方向 B在 0.01 至 0.03s 内,速度与加速度先反方向后同方向,且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加速 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C在第八个 0.01s 内,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且都在不断增大 D在每 1s 内,回复力的瞬时功率有 100 次为零。 7摆长为L的单摆做简谐振动,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 (取作t=0) ,当振动至 时,摆球具有负向最大速度,则单摆的振动图象是图中的 ( ) g L t 2 3 N P M 8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 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 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由此图线 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 s 时摆球正经过最
4、低点。0.2t s 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1.1t 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摆球摆动的周期是 T1.4s。上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甲乙两人同时观察同一单摆的振动,甲每经过 2.0S 观察一次摆球的位置,发现摆球都 在其平衡位置处;乙每经过 3.0S 观察一次摆球的位置,发现摆球都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高处, 由此可知该单摆的周期可能是 ( ) A0.5S B1.0S C2.0S D3.0S 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 a 位置,当一 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 b 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 从高于 a 位置的 c 位置沿
5、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 d. 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 a 至 d 的过程中,重球做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 b 处获得最大速度。 C重球下落至 d 处获得最大加速度。 D由 a 至 d 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 c 下落至 d 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 8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频率是 4Hz C第 4 末质点的速度是零 c a ( c ) d x/cm t/s o 24610128 2 2 B在 10 要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 20cm D在 t=1s 和 t3s 两时刻,质点位移
6、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11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块放在水平木板上,木板与竖直弹簧相连,弹簧另 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今使 m 随 M 一起做简谐运动,且始终不分离,则物块 m 做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由 提供的,当振动速度达最大 时,m 对 M 的压力为 。 12如图所示为水平放置的两个弹簧振子A和B的振动图像,已知两个振子质量 之比为mA :mB=2:3,弹簧的劲度系数之比为kA:kB=3:2,则它们 的周期之比TA:TB ;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之比为 aA:aB 。 13有一单摆,当它的摆长增加 2m 时,周期变为原来的 2 倍。 则它原来的周期是_? 14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
7、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 101.00cm,摆球直径为 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 50 次所用的时间为 101.5 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 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D实验中误将 49 次全振动计为 50 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 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 K。则重力加速度g
8、 = 。 (用K表示) 15. 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 1 毫米,游标上有 10 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 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毫米。 B a A a 3.如图所示,两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B与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 。 16弹簧振子以 O 点为平衡位置在 B、C 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B、C 相距 20 cm.某时刻振子处 于 B 点.经过 0.5 s,振子首次到达 C 点.求: (1)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9、 (2)振子在 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大小; (3)振子在 B 点的加速度大小跟它距 O 点 4 cm 处 P 点的加速度大小的比值. 17观察振动原理的应用:心电图仪是用来记录心脏生物电的变化规律的装置,人的心脏跳动 时会产生一股股强弱不同的生物电,生物电的变化可以通过周围组织传到身体的表面医生用 引导电极放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就可通过心电图仪记录出心电变化的波动曲线,这就是 心电图请去医院进行调查研究下面是甲、乙两人在同一台心电图机上作出的心电图分别如 图甲、乙所示,医生通过测量后记下甲的心率是 60 次分试分析: (1)该心电图机图纸移动的速度; (2)乙的心动周期和心率 19有
10、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 T0。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该单摆周期为 T.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 h。把地球看 作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 R 的球体。 4.(1)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了不同摆长(L)所对应的周期 (T) ,在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时: A甲同学以摆长(L)为横坐标、周期(T)的平方为纵坐标作出了T2L图线。若他同学测 摆长时,忘记测摆球的半径,则他用图线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 (选填“偏大” 或“偏小”或“准确” ) B乙同学根据公式得,并计算重力加速度,若他测摆长时,把摆线 g L T2 2 2 4
11、T L g 长当作摆长(忘记加上小球半径) ,则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 (选填“偏大” 或“偏 小” 或“准确” ) 机械波机械波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D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波长指的是 ( ) A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B横波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C纵波中两个密部之间的距离 D波的传播方向上, 两个相邻的任意时刻位移都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 3关于波速公式v=f,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 A适用于一切波 B对同一机械波来说,通过
12、不同的介质时,只有频率f不 变 C一列机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波长和频率f 都会发生变化 D波长2 m的声音比波长1 m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一倍 4 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波速 B波长 C频率 D振幅 5一列波沿直线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质点 A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相距0.5 m,此时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 动,再经过0.02 s将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 ( ) A这列波波长是2 m B这列波频率是50 Hz C这列波波速是25 m/s D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的负方向 6如图2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由图能量是可以循环利
13、用取之不完的 既第二类永动机的实现作者:崔立邮箱: 电话:13841918493A、问题阐述人利用的能量,也称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河流位差、地热、潮汐、波浪、海流,生物秸杆等。由于人类对能源需求增加,也常出现能源危机问题,为了解决所需要的能源,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发力等。另很多人在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发现,其中也包括永动机的设想,该题目,一些人研究了很长时间,投入了大量财力、精力,结果均失败了。本文的题目,就是针对永动机这一难啃的课题,进行研发,经过漫长的努力,终于有所突破。研究结论之:证明第二类永动机是存在的,投入实用也不困难。关于理论问题,先谈一下热力学基本
14、定律与永动机的背景:(A)、第一类永动机构想的破灭永动机与热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是这样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15、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设计了实验测定了电热当量和热功当量,用实验确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了迈尔的论证。(B)、第二类永动机问题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这时,又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这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工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
16、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热源的温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1850年,克劳修斯在卡诺的基础上统一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卡诺原理,指出:一个自动运作的机器,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久,开尔文又提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奥斯特瓦尔德则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热寂论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时
17、,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熵的概念S=Q/T,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但在这之后,克劳修斯错误地把孤立体系中的熵增定律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热量不断地从高温转向低温,直至一个时刻不再有温差,宇宙总熵值达到极大。这时将不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使热量发生转移,此即“热寂论”。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了宏观的熵与体系的热力学几率的关系S=KlnQ,其中 K为 玻尔兹曼常数。1906年,能斯特提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 T0 时,S / O = 0 ,即“能斯特热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理论指出,各种物质的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
18、,熵为零(S 0 = 0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三定律统称为热力学基本定律,从此,热力学的基础基本得以确立。 B、理论颠覆上文提到,热力学的基础基本确力,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原始的观点经常被否定与纠正。在热力学的基础方面的,第二定律,从主流观点确立到现在,质疑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客观事实,也证明它的不成立性。社会在发展,古人的科学圈子,赶不上现代网络科学。本文的核心,就是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主要观点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白话讲:两个不同温度的物质,放到一个孤立的系统中,就会高温向低温自然的扩散,最后使两个物体温度一致
19、,这个温度找平的过程也是熵增的过程。结论:在孤立系统中,熵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章有很多,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的实验支持,现在它还占有正统的位置。本文推翻该道理的核心理论为: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能动的数量,就会向一面倾斜,而出现量级的差别,既熵减的情况,既在一个系统平均温度内,再出现温差,故言之:熵是可逆运行的。下面举三个观点,并有实验将有力证明之:1、 布朗运动的微观不平均撞击现象,也就是微观能量不平均分布情况,而产生局部的能量差,也为局部的熵减。如果设计特定装置,就可以提取、聚集这种熵减能量,从而为人类所用。(下文有几个为此设计的装置
20、)。2、 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产生温差,也是地面与高空温度不一样。实践证明,地球大气,在一个体统中,由于地球引力的关系,地面与高空出现了温差,地面热,高空冷。这个熵减环境能量是巨大的,其中下雨的能量(包括水电站等),部分就来致它。(下文有几个为此设计的装置)。3、 物体红外线(电磁波)辐射,在经过特定的物体中,会出现:吸收、透明、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由于该特定物体的形状不同,就会出现,辐射能分布不均匀现象,既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由此产生的能量差(温差),即局部的熵减。另外还有一些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经笔者实验得到证明的是:第3种,既利用常温物体发射接收的红外线不
21、平均,而产生温差的方法。由此证明可宣布:第二类永动机研发成功。C、利用布朗运动,不平均撞击现象,产生局部的能量差,也为局部的熵减,来利用能量物体有温度,就有能量,温度能量显示,在“布朗运动(自由的无规律运动)”就会有充分的体现。布朗运动是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微粒(直径1/10000 1/100 毫米),所做的永不停止,无规则运动。它是在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的。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和气体分之,从各个方向不平衡撞击引起的。单一的分子运动能量,为什么不能当能源利用,因为,这些运动的气、水等分子,不定向成絮乱状态,也称为该系统,熵的最大化。难单一
22、的向一个方向运动。如果能使自由运动的粒子,在无位差的情况下,向一个方向运动,把无序运动变成有序运动、即成为人们能利用的动能,既在一个系统中出现墒减。如想一下,在这些分子的不平衡撞击时候,在中间装有一个装置(如在工业上可以称为:止逆伐, 电子工业中称为二极管),就是在正向撞击的时候,可以冲开通过,在反向撞击的时候,阀门关上,而过不去。如果我们将,这个止逆阀 (二极管)做的很小,就象体现布朗运动,10 u m,以下的。这样在正撞击下,分之就可以通过,而在反撞击的情况下,就不会关闭阀门挡住。(也好比是很多,不知道疲倦,永远乱跑的一群人,当经过一道门,该门正面可进,回来就关上,这样,这群人,就会形成单
23、一方向的人流。)这样流体就会向一个方向流动了。有此可见,能研究出微观运动的止逆阀,就可以把无序的布朗运动,变成有序定向运动了,该系统就会出现熵减,在无压差的情况下利用能源。既该装置在环境温度下,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温度能量,输出人们需要的能量,如热与电流等。在网上有很多否定热力学地而定律的文章,也有一些第二类永动机的设计。我在这方面,也设计了多种,下面就介绍一下。1、 一种机械活动球止逆伐方案该道理,是利用分子微观运动的涨落,设计的单向阀门,也就是把工业上的这种阀门缩小了。道理是:设计有活动的小球,质量与液体比重相当,上下活动可开关阀门。该设计见下图示意:活动球 液体或气体分子 通管壁 挡顶 阀
24、口 分子流,反向截止。 分子流,正向通过。流体布朗往复运动止逆伐定向运动原理图活动球 流体运动 通管壁 挡顶 阀口流体布朗往复运动活动球止逆伐装置结构图如果我们将,这个止逆阀做的很小,就象体现布朗运动,10 u m,以下的,这样微小布朗运动的絮乱流量,在正撞击下,分子就可以通过,而在反撞击的情况下,就会关闭阀门挡住。这样流体就会向一个方向流动了。有此可见,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下图是:多组提高压差的示意。 导流方向 微型分子止逆阀集阵 下图是:利用活动球止逆阀,发电的装置示意图,活动球止逆阀板可以使流体定向流动,循环做功,推动叶轮转动,再带动发电机发电。而电能损失的能量,再通过换热器吸收外界的热
25、量,得到补充。 分子止逆阀 发电机 叶轮流向 换热器,用来吸收外界常温的热量 上图是:利用定向流体发电的装置示意图,流动能量传给发电后,再通过换热器吸收外界的热量,使气体重新得到能量,循环做功。 由此可见,能研究出微观运动的止逆伐,就可以把布朗运动,变成定向运动,在无压差的情况下利用能源。但关键问题是:在技术上,做这么小的止逆阀制造非常困难。2、电子止逆伐微型结构的活动部件,制造比较困难,如果不用活动部件,制造会容易一些。如用电子二极管,理论上可以做的很小,如现在工业上用的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等。该方案其道理基本是:一些物体的分子,在最外层的电子,由于受到原子的引力小,尤其是在不饱和作态的时,
26、很活跃。在得到外来能量的时候,可使这些电子运动速度加快,当速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该原子的引力吸引不住这些电子,就会脱离该分子(就好比是卫星,由于火箭发射的高速度,把卫星甩了出去)。该分之也成为离子。而后面低能的电子就会及时补充进来。由此出现两面的电位差。或者在外来能量时候,电子会向一面集中,两面出现的电势差。这些外来的能量,表现有:A、光电效应,就是外层电子吸收了光能量,电子的飞跃。如光电效应,光伏达电池等。B、温差电现象,就是一些物体,两面出现温差时候,也产生了电势差,如温差电池等。C、热电子发射,电子加热,产生了飞跃,也就是显象管原理等。D、压电效应,就是一些物质,如石英晶体等,在外力压
27、缩后,两面可产生了电势差。E、摩擦生电,两种物质,得到摩擦的能量后,就会分别携带正电核与负电核,等。下面设计一种装置,可利用,是利用分子撞击不平衡,是设计即多分子同时撞击,能量大,由于是利用压电效应材料,这时,物体两面就会出现电位差。前二极管输出电流,后二极管就会输入电流。但是当多分子同时离开的时候,能量减少,压电材料恢复正常。在等待下一轮重复。而产生反复脉冲电流。这种装置的原理如下:压电材料的靶,在多能量时候可,两面产生进出电流。 二极管 电流 电流 气体分子 (1)、上图:在多个分子同时冲击,撞击力大的时候,能量增加,压电材料靶子两面呈现出电位差,由于整流二极管的作用,产生电流。压电材料的
28、靶,在多能量时候可,两面产生进出电流。 二极管 电流 电流气体分子(2)、 在多个分子同时离开,能量减少时,压电材料靶子两面电压恢复正常,装置产生反向电流。由此看出,该装置,就好比是:一个输送电流的往复泵,在布朗运动分之,不平均冲击下,简短的放电。两个二极管,也是两个止逆伐。也就好比是,心脏压血一样,使血液定向流动。由此产生脉冲电流。该装置,不用压电材料,如利用温差产生电流道理(就是多分子冲击下,就会产生局部高温)。还可是摩擦产生电流的道理,理论都是可行的。 如果想提高电压和流量,就是利用多个串联和并联的方法。3、电磁感应止逆阀方案是利用电磁感应,道理为:导体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动力也是利用
29、分子撞击不平衡,既布朗运动的微小水流的运动。也好比是线圈,在磁场中震动来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的道理。由于颠覆震动是可逆性的,就是在导体两端加二极管整流,这样就可以使电流来回流动,变成单向流动。再用串联与并联的方法提高电流与电压,而得到可利用的大功率。 该装置见下面示意图: 二极管 电流小体积液体产生布朗运动性的往复流动 电流 绝缘导体 磁铁 N S 导电液体 上图为:单个单元的结构原理图该系统装置是多个微小的这种装置组成。道理是:导电的流体,穿过磁铁的N、S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通过绝缘导线传走(有点磁流体发电的意思)。 流体流过的面积很小,比花粉直径大不多,由于是微小的单位,就形成了
30、布朗的无规则往复运动。所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方向,也是往复的。但是,由于有二极管的作用,电流只能去,而回不来。由此就形成了单一方向的电流。由于是多个并联可以增加电流,多组串联可以提高电压,由此就会得到可利用的大功率电流。用的导电液体,如盐水、电解液等。该装置可用钠米或集层电路等技术,如光刻方法,可将装置做的很小,以达到微观布朗运动的要求。4、再一种电磁感应止逆阀方案道理是:在一小装置内,液体中有悬浮的小磁铁,距离很近的地方有小线圈,线圈导线两端有二极管,花粉般大小的磁铁,在液体中产生布朗运动,使附近的小线圈中产生电流,可逆性的电流在二极管的作用下,可去不可回,就会产生单一流向。该装置如果想提高电
31、压和电流,也是利用多个串联和并联的方法。见下装置示意图。导线 二极管 线圈 小磁铁块 液体 二极管 导线 电流 液体布朗运动使小磁铁运动 上图是:单个单元的结构原理图5、电磁感应发热止逆阀方案(A)、其道理是:在一小装置内,液体中有悬浮的小磁铁,距离很近的地方有小线圈(良导体),线圈导线联另一线圈(电阻大的)。花粉般大小的磁铁,在液体中产生布朗运动,使附近的小线圈中产生电流,电流联另一线圈,由于电阻大发热,由此一机级温度高于一级,产生温差。该装置如果想提高温差,也是利用多个串联和并联的方法。见下装置示意图线圈 小磁铁块 发热电阻 液体 导线 热水上行 液体布朗运动使小磁铁颠簸运动上图是:单个单
32、元的结构原理图6、再另一种形式,见下装置示意图: 电极(有电流后在有电阻的液体中传导发热)隔膜(导热)电流 导电但是有电阻液体高导电液体绝缘导线磁铁 电极 (布朗运动,导电液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上图是:单个单元的侧面结构原理图 电极(有电流后,在电阻液体中发热) 电极与 绝缘导体 磁铁 电流 有电阻液体 N S 电流 高导电液体 小体积液体布朗运动,导电液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上图是:单个单元立体的结构原理图上面几种结构,都可以进行多组串联,由此增加能量,与温差。见下示意图: 上热端多个单元集阵 下冷端 冷面 热面 上图是: 多个单元组成的发电装置示意图关于,微观止逆阀,还有很多方法。上面的各
33、装置,利用现代技术,如纳米、光刻集层电路工艺等,可将装置做的很小,以达到微观布朗运动的要求,理论上,用现有的技术是可能做出来的。关于第二类永动机,还有很多方法。上面的各装置,利用现代技术,如纳米、光刻集层电路工艺等,可将装置做的很小,以达到微观布朗运动的要求,理论上,用现有的技术是可能做出来的。四、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大气压力虽高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差,由该温差,来利用能量这是根据一个网友的理论,他的文章有理论计算。通俗的道理为:气体分子,就好比一个个飞动的小球,从地面向高空飞射,(如氮气,在0 C时,平均速率为493米/秒,在1000C时,平均速率为1194米/秒)。由于地球引力产生重力加减速度
34、,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越接近地面,大气的压力越大(高原气压低),气体分子的动能越大,温度也越高。而反之越到高空。大气压力越低,气体的动能也越小(在拐点时,动能为0,而势能最大),温度也越低。大气的密度很高,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分成若干层,每一层出现的差别很小,但是加起来是一样的。这一现象就产生了地面与高空的温差,如加以利用,就可以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下面是根据此观点,我设计的几种永动机。1、高山与地面的温差发电 该道理,同一般的蒸汽发电机组道理相同,由于温差低,汽轮发电机组里面的介质,可将水换成低蒸发的物质,如氨等。该装置没有实施的疑虑,是一种基本的热功机械,但一般人想不到的是,他的能源却
35、来自第二类永动机。象利用高空与地面温差发电的方法有很多,抬升高度可以用高塔、气球等。见下面示意图:2、利用高空与地面的温差,加温差电池,利用能量该装置设计是:有一个有高度的容器,是利用下热上冷温差的能量进行能源利用。该有高度的容器,内还有一个内保温桶(内侧是反光壁),该保温桶内装有可透过红外线的气体,而内桶外容器中的气体,是不能透过红外线的气体。由此内桶低部的高温区,(有散热翅加温)使温度升高,由于红外线照射传导的作用,该高温传到了内桶上部,由此在内桶的上面温度升高,由于容器上端是冷端,这样,内桶顶壁内外温差很大。有了温差,可设计装温差电池等进行发电利用等。具体设计见下图示意: 温差电池 电流
36、导线 散热翅 + 透红外线保温层透红外线气体不透红外线气体内保温桶(内反光壁) 很高的保温桶 红外线射线 黑体散热翅上图是:利用高空与地面的温差,加温差电池,利用能量3、另一种利用高空与低空的温差,使水蒸发、冷凝,来利用水流能量该理论的道理之: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越接近地面,大气的压力越大(高原气压低),气体分子的动能越大,温度也越高。而反之越到高空,大气压力越低,气体的动能也越小(而势能增加),温度也越低。有此产生的温差。而大气的质量是空气,如果把空气换成其它的气体,也就是说,换成比空气重,或比空气轻的气体,出现的情况,就会是:越重的气体,同等高度,温差越大,反之,越轻的气体,同等高度,温差越
37、小。由此同样的高度,在内桶是轻气体,上顶与地面温差很小,而外面的重气体,上顶与地面温差很大。利用容器内高处冷,轻气体与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扩散到顶部凝结,由于上面冷,水蒸汽凝结,产生小水滴悬浮,将这些悬浮的小水滴,碰到固体(也是水滴收集器,)就附着在这些固体上面下流,多处汇集后成为水流,在沿水管下流,推动水轮机作功,来利用能量。而从水轮机出来的水,由于容器下面温度高,又重新蒸发,水蒸汽上升,由此循环。具体设计见下图示意: 水收集器 散热翅蒸气与轻气如氢气等重气体,如环几烷,氙起等 很高的保温桶 水轮机散热翅上图是:另一种利用高空与低空的温差,使水蒸发、冷凝,来利用水流能量五、常温红外线,两面互对射,由于物体形状不同,微观上的密度不平均,而产生温差,来利用能量基本道理为:一般常温物体都发射红外线,两物体面相互对射,在中间加形状不同的透明体等,由此产生微观上的红外线相互照射密度不平均,由于密度不同,而产生温差,由该温差,来利用能量。上述将的布朗运动止逆阀与地球引力产生大气温差的两类永动机方案,虽然道理说得通,可立项研发,但就我个人的资金技术能力,实施比较困难,其装置,加工多为纳米级或很高大量重的。由此笔者突破的方向为: 红外线对射,微观上的不平均理论,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