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163910 上传时间:2021-07-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律部门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 宪法关于环境资源保护的规定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 念 概念:它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 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 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 (1)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4)环境标准; (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 第二节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 规定 第三节 环境与资源保

2、护基本法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单行法规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 一、土地利用规划法 (二)农业区域规划法 (三)城市规划法 (四)村镇规划法 二、环境污染防治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中占较大比重) 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质保护、噪声控制、废物处理、农药和 其它有毒物品的控制和 管理,也包括其它公害,比如恶臭、放射性、电磁辐射、热污染、地 面沉降等防治法规。 三、自然保护法 四、环境行政管理法规 第五节 环境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出现污染破坏之后,达到一定的指标,我 们就是说它被污染了。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工作,开始于20世纪 50年代。 二、污染物排

3、放标准 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排放标准是1973年制 定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三、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样品标准 第六节 其他部门法中的法律 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 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林、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一方面规定所 有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受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规定单位和个人有管理、保护和合 理利用 的义务。同时还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 、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节水、排水、通风等方面的相邻关系。也就是说我们民 法中讲的相邻权。 其他包括人身权利,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的人身损害;环 境污

4、染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严格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规定 刑法中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有关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不构成犯罪违法行为的给予 行政 处罚的行政法规。 如: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以警告,警告不改的 予以罚款;故意毁坏文物、名胜古迹的给予警告,警告不改的进行罚款,依旧不改的 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 四、经济法中的有关规定 经济法与环境法密不可分,故在多种经济法规中,都或多多或少的有关于环境保护的 相关 规定。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

5、立法体制与立法规 划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制与 立法规划 广义:是指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止各种有关保 护和 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活动的总称。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体制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立法权包括: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它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是负责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二)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所以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发 布决

6、定和命令。 (三)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立法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 、法 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国务 院各部门可以制定规章,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 府规章 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 机构可以 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规划 立法规划是立法者对一定时期内立法的项 目、议程等事项所作的安排和部署。 第二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 原则 指导原则:环境

7、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是指为实 现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目标、在法律上充分体现环境与 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在起草、制定或修改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草案的过程中,对立法者具有指导意义 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基本原则是在环境保护法律中必须规定的或体现并贯 穿于全部法律规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 本原则一定贯穿于环境法的始终。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立法的过程中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方法论基础。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 体现生态规划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突出 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 是

8、指在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应当充 分考虑和尊重自然和生态演变的规律,以地球 生 态系统平衡的基本原理作为制定法律的理论基础 。 (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1.“物物相关”律 2.“相生相克”律 3.“能流物复”律 4.“负载定额” 律 5.“协调稳定”律 6.“时空有宜”律 (二)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原则的指导意义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 指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中应当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 法律要实现的理 想目标,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使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在法律规范的 指导下发生根本性 的转变。 (一)可持续发展 一种基于生态学、伦理学(道德学)观念的发展观。 可续发展

9、概念的解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 ,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第二,要实现发展 以满足需要,但同时应当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限制某些行为,不至于 因为当代人类的发展而危害满足后代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第三,应 当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之间的区别 传统发展观 (1)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和对立的,要么发展,要么限制 增长。 (2)只着眼于当前和当代部分人的利益,忽视未来和后代人的利益。 1994年中国二十一世纪日程: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 定可持续发展的 法律政策体系,突出

10、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及其对立法的指导意义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资源基础为条件。这是因为经 济发展如果无视环境的破坏,环境就不可能得到保护,发展也不能持续。因 此,在制定政策时,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绝对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确 保这些生态基础受到保护和发展,使它可以支持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环境保 护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所固有的特征,它所决定的是所有环境问题的根源。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说,生态学和经济学必须完全统一到决策和立法 过程中,不仅要保护环境,而且要保护和促进发展。 2.满

11、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是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 愿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同时,它还对社会提出了如下要求: 鼓励人们采纳在生态可能范围内的消费标准和所有人可以合理向往的标准; 要求社会从提高生产潜力、每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这两方面满足人民的需要; 要求非再生资源耗竭的速率,应尽可能地少妨害将来的选择;要求保护动植 物物种;要求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把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 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3.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类的福利。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 在几千年的探索试验中找到的一条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 它是对

12、现代生态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伦理学思想理念的归纳总结并予以 现实化。 4.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实质是对国家和国际现行法律体制在新的发展目标下, 实行全面的变 更。它不仅应当成为现代各国完善国家立法体系的长远目标, 而且理应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应当具体体现的指导原则。 四、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1.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是指 在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应当将环境 效益的损益分析方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 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开发行为的预 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 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决定或修 正)法律以及确立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 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

13、经济、环境三方面 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柯斯认为,适当地确定资源的财产权或使用权有利于消 除外部不经济性。 其假定,如果外部不经济性的受害方对资源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这样当局可以根据受害方的请求强制行为方将外部不经济性数量减 至为零,即受害方有免受外部不经济性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可以在 政府强制或法律规定下转让。这样在行为方与受害方之间形成了交易 的可能。(柯斯定理) 市场失灵:市场靠自身的运作已经无用。 实现柯斯定理的前提要明确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所有权,并创造高效 率的权利交易市场。 就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而言,经济学家提出将环境外部不经济内 部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 管制的方法和

14、经济刺激的方法。 直接管制的方法就是由国际制定的环境法律以行政控制标准形式规 定活动者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允许数量和方式。 它又可分为末端管制和全程管制。 同步练习 第六章 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的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 第二节 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环境管理师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第四节 环境管理机构 第五节 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国家环境管理的概念 国家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 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 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防治环境污染于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一)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区

15、域性的原则 以地方为主进行环境管理 (三)预测性的原则 可靠的预测是科学的环境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四)规划和协调性的原则 第一节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 范围 二、环境管理的范围 狭义的环境污染管理范围主要指污染控制 。 广义的环境污染管理范围指污染防治和 自然保护结合起来。 包括:资源、文物、风景名胜、自然保 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 同步练习 第一阶段:早期限制时期(产业革命 开始到二十世纪)。主要环境污染是 工业企业引起第一代的污染。主要办 法采用限制的方法,很被动。 第二阶段:治理时期(20世纪初至 20世纪60年代)。 第三阶段:综合防治时期(20世纪60 年代至20世纪70年

16、代)。 第二节 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历史发 展 第三节 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 职能 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是环境管理的一个转折点 ,本次会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不能只用科学技 术的方法去解决污染,还需用经济的、 法律的、行政的、综合的方法和措施,从其与社 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中全面解决环境问题。这样就 只有把环境作为一项国家职能,全面加强国家对 环境的管理才能做到。 一、外国的管理机构: 1.现有的管理部门兼负环境保护职能。 2.设立协调机构。 3.成立部一级的管理机构。 具有更大权限的独立的机构。 5.几种机构同时并设。 现在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预防为主

17、、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所以都建立 了以预防为主、综合性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责是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更多地发挥地方机构的作用,在环境管理上协调人口、资 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处理的方法,使环境管理措施 得到全面的实施。 二 、我国的环境管理机构 同步练习 第四节 环境管理机构 第七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 则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含 义和确定的依据 第二节 环境保护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 协调的原则 第三节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节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第五节 公众参与原则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 则的含义和确定的依据 环境法的基

18、本原则: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 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 为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首先是被法律所确认,其 次是与一般的立法、司法原则不同,第三,不同 于一般的法律规范,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 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贯穿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的,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的规范。 第二节 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 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 则的提出和发展 我国在1983年召开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在这 次会议上确定环境保护和人口问题一样,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统 筹兼顾,同步发展的方针。其

19、具体内容:经济建 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的统一。(三项建设三同步三统一) 第三节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提出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含义和作 用 三、如何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三同时” 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 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 境造成损害的工程建设,其中需要配套建设的防治污染和 其他公害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四节 开发者养护、污染

20、者治理的 原则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是强制 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者承担责任的一项 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 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 恢复、整治和养护。 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 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 境进行治理。 一、环境权理论与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原 则 二、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一)公民的环境权 (二)公民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i进行 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同步练习 第五节 公众参与原则 第八章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三节 “三同

21、时”制度 第四节 许可证制度 第五节 征收排污费制度 第六节 经济刺激制度 第七节 其他重要环境保护制度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一、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 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 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 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 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已经颁布执行 的有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县镇规划和村 镇规划等法规。国土整治法在土地利用规 划法中居于牵头和基本法的地位。 二、城市规划 我国按照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总数,把城市划分为 三级: 大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

22、市;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 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人口 不足20万的城市。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和性质 (二)城市规划的制订 (三)城市旧城区的改造 在国外: 1.采取“工业分散”政策,使工业布局郊区化,最 有效的办法是建设卫星城。 2.外迁“有害工厂”。 3.发展“ 工业小区”。 三、村镇规划 同步练习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 措施,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环境质量评价一 般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回

23、顾评价,历史资料,了解一个地 区过去的环境质量及其演变;第二类是现状评价,即根据 监测、调查的材料,对环境质量的现状作出评价;第三类 是预断评价,根据发展规划对未来环境状况作出评价。环 境影响评价属于预断性的评价。 二、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六、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的程序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几个 问题 同步练习 第三节 “三同时”制度 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 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 、自然开发项目,

24、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 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 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一般简称之为“三同时”制 度。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 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污染的 法律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规定 “三同时”制度最早规定于l973年的关于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l979年的 环境保护法(试行)和l989年的环境保 护法在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 重申了“三同时”的规定。1986年的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8年的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三同时”制度作 了具体规定。 同步练

25、习 第四节 许可证制度 一、许可证制度的概念 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 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 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 活动,这就是 许可证制度。 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 许可证制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行政管理活动。许可证的 管理程序大致分为: 1.申请。 2.审查。 3.决定。 4.监督。在情况发生变 化或持证人的活动影响周围公众利益时,可以修改许可证 中原来规定的条件。 5.处理。如持证人违反许可证规定的义务或限制条件而 导致环境损害或其他后果时,主管、吊销许可证,违法者 还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6、二、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三、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许可证制度 四、我国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比申报登记制度更严格的对水环境进行科学化、 目标化和定量化管理的一种制度。 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的管理程序包括下面四个阶段: 1.排污申报登记。这是发放许可证的重要基础工作。 2.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这 是发放许可证的最核心 的工作。 3.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必须遵守的条件:(1)污染物的允许排 放量;(2)规定排污口的位置、排放方式、排放最高浓度等。对符 合规定条件的排污者,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对暂时达不到规 定条件的如超出总量控制指标的

27、单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同时要求其 限期治理,削减排污量。 4.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包括排污单位定期自行检查和上 报排污情况的制度和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其次,重点排污单位 和环保部门都要配备监测人员和设备,逐步完善监测体系。同时要配 备必要的专业管理人员,健全许可证的管理体制。 第五节 征收排污费制度 一、征收排污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 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 物的排污者,按 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 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二、征收排污费的目的和作用 三、征收排污费的办法 (一)征收排污费的范围 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

28、处理费用的,不再缴 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 境保护标准,或者原有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保标准的,自建成或 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 (二)排污费的征收 排污者应按下列规定缴纳排污费: 1. 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 排污费。 2.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缴纳排污费,超 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加倍缴纳排污费。 3.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按 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缴纳排污费;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弃物不符 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其排放的种类和数量,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4.

29、 产生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 级缴纳排污费。 (三)征收标准 征收标准的制定,由国务院价格、财政、 环保和经贸主管部门,根据污染治理产业 化发展的需要、污染治理的需求、经济、 技术、技术条件以及排污者的承受能力, 制定国家排污费征收标准。 (四)减免及缓缴的条件 (五)排污费的使用 四、征收排污费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同步练习 第六节 经济刺激制度 一、经济刺激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就是说,企业治理污染,对社会有益,企业则要支付费用。如果没有经济 杠杆的作用,企业会对环境保护缺乏热情。 二、经济刺激的几种形式及其有关法律规定 (一)财政援助 有些国家对环境保护提供财

30、政援助,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治理污染需要较 多资金,而把全部费用都加在排污者身上或对污染的过分严格的限制,会影 响经济的发展。因此,从立法上鼓励各种控制污染的努力并给予各种形式的 财政补贴。 (二)低息贷款 有的国家法律规定,用长期低息贷款的办法帮助企业治理污染,实际上是 一种间接的财政援助。 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用优惠贷款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污染防治和废物综合利 用。 (三)税收 如果说财政援助只起正刺激作用,税收方式(免税、减税、加税)则可以 起鼓励和抑制正、反两种作用。国家为了通过减税、免税的办法鼓励企业治 理污染和综合利用,有关法规作了很多具体规 定。 第七节 其他重要环境保护制度 一、物质循

31、环与清洁生产制度 (一)物质循环与清洁生产制度及其立法概述 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仅依靠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实行末 端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在环境管理手段和方 法中,循环管理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清洁生产制度的主要内容 1.清洁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 清洁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事生产 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二是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补充: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1、减量化,减少 资源浪费和废物产生。2、再利用:资源化3、资源化:再 利用 二、限期治理制度 (一)概述 依照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规定, 超标排污者负有治理环境污染的一般义务;而造成环境严 重污染

32、者以及处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 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设施排污超标者,则负有限期治理的特 别责任。这就是限期治理制度。 (二)限期治理的对象及其决定权限 行环境污染防治立法,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 类: 第一,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 第二,在特别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的。 环境保护法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 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 ,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 关闭。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概述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1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 ,造成或者可能

33、造成污 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 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 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二)我国现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内容 1.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和分类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 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 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 全的环境事件。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综合协调机构 3.对突发环境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4.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 同步练习 第九章 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第二节 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第

34、三节 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第四节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第五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 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 范系统。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一是自然 资源使用权。 (一)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别 (二)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 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是指自然资源权属主体根据一 定的法律事实获得某资源的所有权,从而可以对该自然资 源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情况。 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主要有法定取得 、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自然添附三种方式。 2.集体所有权 中考

35、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方法导引 复 习 目 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真题引领: 09年河南省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 的狩猎画面。答: 2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答: 真题引领: 10年河南省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36、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妙在何处。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 是什么?2答: 真题引领: 11年河南省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 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 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 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亲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真题引领: 12年河南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抒发了诗人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1 1分)分) 2.2.从运用从运用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的角度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3 3分)分) 常见考点归纳: 1、炼意(内容-主题) 2、炼字 3、炼句(名句欣赏) 4.表达技巧 一、炼意 题目形式: (1)诗歌(词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或有什么感情变化。 (2)诗词表现了诗人什么人生理想? (3)诗词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 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

38、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型示例1: 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 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 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型示例2 :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 队,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即作此诗。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答题模式: 这首诗(词、曲),表达了(抒发了 、 揭示了)的思想感 情 (人生理想、人生哲理)。 演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唐 李白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对朋友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对朋友 的同情和牵挂之情。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二、炼字 题目形式:题目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