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流浪地球》观感.doc

上传人:up710 文档编号:4360989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地球》观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流浪地球》观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漂泊地球观感 漂泊地球观感笔者不是科幻爱好者,因此无法从科幻电影制造角度谈观感,只是从一个一般观影者角度谈谈本人的感受。影片最后,当刘培强驾驶空间站“自焚”式向木星驶去时,以空间站上的能量助推还差500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的地球火箭时,他的儿子刘启,之前由于成长中遇到的征询题回绝和他通话,在地面上大喊让他父亲不要那样做时,刘培强又以父亲的口吻给儿子讲最后一个道理时,笔者哭了,边上一个小女孩哭的声音特别大。之前还不好意思讲这个细节,后来,笔者看到一个科幻作家的影评,他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的,笔者才敢在这里说出这个细节。这也是笔者走出影院后,和一起观影的朋友讲的第一个感受,传播的仍然人性的故事,价值观

2、正能量,但是也打破了以往中国式故事的套路,最终是大团聚。这部影片里,最终父子没能相见。尽管,影片里,刘培强说,今天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尽管他也是在前一天办完了交接手续,预备回家和儿子团聚;尽管,他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把家人的合影放在四周,最终,影片的结局到达了一个大目的,挽救地球,牺牲了刘培强的小目的,家人团聚,回到儿子四周,包括儿子的姥爷也牺牲在地球救援途中。第二个感受确实是影片通过虚拟几十年后的北京、上海场景,让大家认识到和考虑今后我们的生活家园会如何。尽管如今是高楼大厦,尽管如今金碧辉煌,今后会不断如此吗?影片中给了我们震撼的景象,地面上根本上不能生活,不借助一些工具,人

3、类都无法在地面正常活动。包括上海的东方明珠,在影片中,用姥爷的话说,我们的家如何变成这个模样了?笔者认为,这也是这部影片重要奉献,让大家明白,环境不会不断如此,假设大家不珍惜和保护的话,今后是一切皆有可能。这个征询题也借助姥爷的一句话,给观影人一个延伸考虑。姥爷说,“那时,我们不关注太阳,大家只关注钱如此一个东西。”结果,如今太阳没有了,大家只能生活在没有太阳的世界里,再多钱也买不回过去的生活。这句话,特别多人看了都有共鸣。从日常生活层面,大家深思下,都有特别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也是钱买不到的东西。假设这个世界什么都是钱能够衡量和买到的话,这个世界可能就没有那么温情,也确实变成一部机器了。再延

4、伸到宏大主题,有些东西,对人类个体会方便,对人类社会整体未必是好事。大家平时关注的东西,未必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因此,就引来了第三个话题和感受,确实是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价值,笔者特别认同郝景芳和另外一位科幻作家的观点,中国终于有了一部不是靠小鲜肉、不是围绕宫廷争斗、不是靠各种逗比耍笑来获取票房的电影,也得以把群众的视线引到人类今后生存家园和太空探究如此更为长远和宏大的主题上。我们平时都被工作和生活纠缠在细节中,尽管特别多人也会尽量通过阅读、运动、社交包括社会公益活动等调理的特别好,但是为何不能有时发会呆,让思维跑得更远,想得更“荒唐”(事实上,从长远看,未必荒唐),跳脱个人平时生活的小格局,对

5、个人来说是思维的一种解放,何尝也不是对我们人类今后生活的一种考虑呢?假设没有牛顿对大家平时再见怪不怪的苹果落地现象进展考虑,他会觉察万有引力定律吗,进而运用万有引力研究天体运转,破解宇宙之谜吗?爱因斯坦晚年待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其创始人弗莱克斯纳曾经有一篇文章,名为“无用知识的有用性”,阻碍特别大。实际上,这个高等研究院也是这么做的,聘请了爱因斯坦、冯bull;诺依曼、哥德尔等世界顶级学者,研究院对这些教授没有要求,确实是让他们自由自由按照本人兴趣开展研究。这些教授来自不同学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研究的都是与当下生活、甚至可预期的今后无关的征询题。可确实是这里,云集了世界顶级学者,

6、这里产生的思想和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奉献,可能是常人因此想象,也无法估量。都说美国科学研究强大,产学研结合特别好,但是又有多少人关注到美国在“无用”研究上下的功夫和投入呢?可能,我们平时只关注到冒尖的一面,这一面与日常生活和商业接触特别严密,但是我们无视了美国吞没在水面下的工作,这些恰恰是美国科研强大的根底和根源。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已阐述,可能比西方人要早多青年,只是,我们未必注重和去考虑其中的含义。老子道德经里早就说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大家平时可能更多的是从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去考虑,我们为何不能接着拓展到对未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究中呢?因此,这部影片的原著刘慈欣先生确实是中国人,他本人也

7、表示原著中有特别深的中国文化内核。吴孟达起初还不相信剧本是中国人写的。我们如今需要做的只是连续传统,在当下生活中创新发扬光大,多考虑些今后的话题。“头顶的星空”不仅是康德如此哲学家考虑的征询题,我们一般人为何不能够呢?刘慈欣不确实是从一个国企职工写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幻作家吗?这部影片唤醒了,或者说,启发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看征询题和想征询题的另一个视角,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歌,还有今后的家园和太空。最后再简单谈下吴京。目前看过他的杀破狼、战狼一、战狼二,还有这次的漂泊地球,我觉得不管从影片中表演的忘我投入,仍然背后他为影片角色的锤炼去特种部队实地感受,仍然他抵押房子拍电影等等细节故事,都能够看出他是个拼命三郎的性格。这几部影片的成功,恰恰是他在面临宏大困难时本人放手一搏,最后拍成,放映获得宏大成功。这里面大家都关注和折服他捐躯投入的勇气和胆略,事实上,大家想想,假设没有他这么用心,他能编出和拍好电影故事吗?没有目光,他会选择漂泊地球这个剧本吗?而且,从他选剧本的故事,我们也能够感遭到,所谓目光,不是众人云你亦云,而是大家不看好或者没看见的时候,你看见了,相信了,坚持了,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最近看电影比拟多,不是每部电影都会写影评,这一部,是看完就坚决信念,一定要写,向原著作者刘慈欣先生和电影团队致敬,中国太需要如此的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