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内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doc

上传人:小龙人 文档编号:504207 上传时间:2019-07-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内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内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内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内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纹样 几何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 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连珠纹图案于 57 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2、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波斯锦传入后,约 7、8 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 新疆吐鲁番斯坦那出土连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的装饰形式中吸收过来的唐代流行花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文化。 2、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

3、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

4、的一种反映。 3、回纹 回纹-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因纹样如“回”字,故名。 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于妆饰器物口部或颈部。 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元明清沿用。 传统寓意纹样。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回纹图案在明清的织绣、地毯、木雕、瓷器和建筑装饰上到处可见,主要用作边饰或底纹,富有整齐、划一而丰富的效果。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方连续组合的,俗称为“回回锦”。 补充:瓷器装饰的一种传统纹样,因纹样如“回”字而得名。线条作方折形卷曲,回纹与雷纹同源同义,也是雷纹形象的一种,有单体间断排列

5、的,有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也有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部或颈部。 4、弦纹 古代陶器纹饰。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弦纹有细弦纹和粗弦纹两种。细弦纹像一条细长的带子平缚于陶器之上;粗弦纹作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两种纹饰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有时弦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 青铜器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作为其他复杂花纹的衬托。另有作人字形的弦纹,称为“人字纹”或“人字弦纹”。盛行于商、周时期,直到汉代仍见沿用。 5、条纹 条纹指塑料制品表面或内部存在的线状条纹缺陷,或指动物身上的纹装线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