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pdf

上传人:架构师 文档编号:55999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摘 要:人工智能是诞生于 20 世纪中叶的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引发了激烈的哲学争论。通过概述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及其最新研究探讨了其研究出现中的哲学问题。关键词:人工智能;哲学;意识;思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从科学幻想变成了现实。在短短的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中,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实际的应用也不断扩展,至今为止它已经被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学科。人工智能不仅在技术的层面上,而且在哲学的层面上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它的发展将会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一、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

2、义,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人工智能不是一种单纯属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而是众多学科相互渗透, 融合的复杂综合体, 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人工智能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定义; (二)人工智能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不断地补充、 修正以前的认识, 其定义也就无法确定。虽然人工智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描述其面貌。在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它是“研究怎样让计算机做一些通常认为需要智能才能做的事情,又称机器智能” ;在心理学中,它是“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

3、研究用计算机实现人的智能行为和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 ; 在哲学中, 它是 “研究用机器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它可用来指导智能机器的设计,也可阐明人类的智能” 。 1结合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为人工智能定义如下: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是相对于人类智能 (human intelligence) 而言的, 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哲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研究如何制造具有模拟人类智能活动能力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其目的是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科学。二、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人工智能从诞生、发展到今天走过了一条并非漫长而异常艰难的道路。 1950 年

4、 10 月,英国的阿兰 ?图灵( a.turing )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 ,在此文中他首次提出“机器思维”概念,认为机器能够思维,并设计了著名的“图灵试验” ,由此他被人们尊为“人工智能之父” 。 1956 年美国的麦卡锡( j.mccarthy ) ,明斯基( m.minsky) ,申农( c.z.shannon )以及罗切斯特( n.rochester )等在达特茅斯( dartmouth )大学发起一个学术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文,从此宣告了人工智能的诞生。人工智能在其后的发展中形成了几个主要学派,根据各自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可分为“符号主义”学

5、派、 “联结主义”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一) “符号主义”学派主要思想是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功能模拟方法,即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认知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来实现人工智能。它的研究方法是人工智能研究中一个基本的方法,曾取得多项重大的成果。(二) “联结主义”学派主要思想是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它认为人工智能应着重于结构模拟,即模拟人的生理神经网络结构。在声音识别和图象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三)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思想是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 “智能”可以不需要“知识”( intelligence without

6、knowledge ) 2 。在机器昆虫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早期阶段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是博弈、难题求解、定理证明和字符识别,二十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智能信息检索、人工生命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 3 ,成功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并在科学试验,医疗诊断和军事方面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三、人工智能与哲学的关系在描述人工智能研究困难程度的时候,麦卡锡曾经说过“如果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成就,我们需要 1.7 个爱因斯坦,两个麦克斯韦尔,五个法拉第再加上三项曼哈顿计划。 ” 4其实,麦卡锡的名单上还缺少一种人哲学家。对于人

7、工智能这样一个极端复杂,又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哲学的缺席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具有深厚的哲学意义,它是科学发展的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方式。人工智能与哲学可谓密不可分,以致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的学生都要学习海德格尔哲学 5 。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类科学史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而且还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重大挑战。 同时, 哲学作为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理解和关怀,面对人工智能这一全新的科学研究,从人类的生存、发展这一终极利益出发,对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加以重新审视和评价,从而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最大程度的理论支持。四、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由于人工智能研究对象人类思维的特殊性,它从

8、诞生之日起就对哲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比如,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有无本质区别?机器会不会思维?机器会超越人类,替代人类吗?人工智能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意识和思维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哲学家们早就对意识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人类有意识、能思维、能感受情绪、能对世界产生主观的经验,但是机器能否具有意识呢?对此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的立场观点大致分为四类。第一,意识无法通过物质过程来描述,科学再先进也无法制造意识。第二,意识是人类大脑产生的物质化过程,由于其极其复杂,科学无法理解以致不可能制造。第三,意识是由

9、过程产生的可能性,可以被理解并复制,尽管极端困难。第四,意识并不是特别的东西,可以由机器自动产生 6 。这四种观点其实也可以看作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观点,有趣的是乐观主义阵营中的大多是科学家,如麦卡锡,布鲁克斯( r.brooks ) ;而持悲观主义的主要人物都是哲学家,如塞尔( j.r.searle ) ,德雷福斯( h.l.dreyfus ) 。塞尔还针对“图灵试验”提出著名的“中文房间” ( chinese room )模型来说明“计算机程序永不可能替代人心” 。 7对意识和思维问题争论不休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人类至今对大脑何以能产生意识依然无法给出清晰的解释。无论是哲学还是

10、科学,对于什么是意识都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意识的存在为人们所公认,但是这种存在所依赖的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感觉,我们当然可以借助科学仪器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大脑中发生的现象,可是能否说明这些现象可以合理、科学地解释意识的存在和产生却还是一个问题 8 。作为人类思维、意识源泉的大脑由于其结构极其复杂,思维和意识的活动不仅与大脑的静态结构有关,还与神经元的动态结构有关,因此对大脑的微观研究十分困难。但是,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无论人类意识和思维的产生及其活动如何复杂,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形式,它是可以被认识的,因而也是可以通过物质的东西再实现的。同样地,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

11、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 ” 9由于传统人工智能研究单纯注重于个体智能而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人类思维所具有的主观性和社会能动性,因而它的发展前景一直以来受到哲学家的置疑和抨击。不过目前处于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的智能体( agent)理论已经对此抨击作出了强有力的正面回应。智能体理论直接而深入地涉及到人类智能活动的社会性,使物化的人工智能具有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表现出人类智能中源自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具有能动性,不再被动接受外部指令和预设算法的控制,在陌生、不确定的状况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与行动,成

12、为“一类新型的认知主体” 10 。智能体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创新使人工智能研究突破了其历史局限性,再一次展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由于智能体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由计算机和网络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中得到具体实现,因而又成为了人们对哲学理论加以研究和检验的实验工具,例如美国哲学家普洛克( j.r.pollock )的 oscar 研究计划就在探索如何通过人工理性智能体( artificial rational agent ) 将哲学理论计算机实现 11 。 通过模型化哲学理论和问题,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得到了创新,这无疑将有助于哲学理论基石的最终证明和完善。五、结语就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结

13、果而言,与人类智能相比机器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人与机器之间毕竟存在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到目前为止看来不仅仅是量的差异,更是质的差异。人工智能研究面对的是一条科学的漫漫长路。 但是, 科学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 “今天的知识可能变成明天的童话,而最可笑的神话最终可能转变成科学的最坚实构件。 ”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研究和探索,达到乃至超越人类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终将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人类也将通过人工智能研究更好地认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促使人类智能的不断进化,全面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 . eb/ol . 2涂序彦 . 何谓“人工智能” j . 软件

14、世界 ,1999,(1). 3盛晓明 , 项后军 . 从人工智能看科学哲学的创新 j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2). 4戴维 ?弗里德曼著 , 张陌 , 王芳博译 . 制脑者 m . 北京 :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1. 5玛格里特 ?博登著 , 陈西瑞译 . 人工智能与哲学 c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6约翰 ?塞尔著 , 杨音莱译 . 心、脑与科学 m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7赵南元 . 意识的机器实现及相关问题 j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6):26. 8恩格斯著 , 于光远译编 . 自然辩证法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4. 9 郦全民 . 软智能体的认识论蕴涵 j . 哲学研究 ,2002,(8):99. 10 pollock,j.l.,procedural epistemology,in t.w.bynum and j.h.moor(eds.),the digital phoenix:how computers are changing philosophy,oxford:blackwell,1998:29. 11保罗 ?法伊尔阿本德著 , 周昌忠译 . 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 m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热门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