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阿甘 文档编号:5612929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

2、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

3、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4、,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

5、,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

6、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 -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

7、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

8、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

9、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2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 _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10、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3 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_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音

11、乐的慰藉我爱音乐,不同类型的音乐。二胡的凄美、洞萧的阴柔、萨克斯的婉转以及钢琴的浪漫,都会时不时令我小小地激动一番。 音乐是典雅的,也是世俗的。 至雅者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某一年辞旧迎新之际,我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不由自主地和着经典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击掌高歌。那时,我和音乐分不清谁主宰谁,谁感染谁,以至于许多年以后,都还有那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至俗者莫过于纤夫拉纤时的号子。但是,它形式上的简单却难以掩盖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发之于肺腑,又融之于滚滚汗水。它不需要情绪的渲染,也不需要乐手的加工,吼出了喉咙就是泣血之作。它或许了无新意,单纯得如一泓清泉,但带给人

12、的是喷涌而出的希望,是永不止息的精神。它或许只是在表达一种原始的情结,又或许只是在宣泄一种莫名的躁动,但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足以让我们在它的激荡中肃然起敬。 在音乐声中,我们听到了高山流水的迂回往复,感受到了十面埋伏的紧张激烈,体会到了阳关三叠的跌宕起伏。在音乐声中,我们认识了千年前的伯牙、子期,为他们的灵犀相通而惊叹,为世间的知音难觅而唏嘘。知音、知音,当在易水河畔相寻。昔荆轲刺秦王,临行前,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助行,抱定必死之心的荆轲高歌“凤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去兮不复还”,该是人间最凄美、最悲壮、最义无反顾的绝唱吧。 相比于旅人的悲苦,诗人的雄奇,乐

13、手自古都是矜持的,矜持到在历史的书页里难以找到他们的名字。除了那位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的李龟年。他在自己创作的渭川曲中生,又在王维创作的伊州歌中死,他将一切都献给了盛唐的宏大与风流。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该是欣喜于李龟年的音乐吧。所幸在历史的长河中,谁都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只有音乐,只有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音乐,才能经久不衰。比如诗经,比如乐府,比如宋词,比如元曲,比如一切可以唱、可以和的文学与艺术。 我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音乐,尤其是那种抒情柔和的音乐,也常在漫长的旅途中戴着耳机、闭着双眼循环往复地听同一段音乐。我想用音乐使自己短暂地与这个世界没有丝毫接触。在悠然的乐曲声中,浮躁的

14、心逐渐平静下来,人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空茫状态。 这时,音乐便宛如阳光,滤去了生活中如浮云遮面般的尘埃,平日庸庸碌碌中深藏着的各种各样的“小我”仿佛就摆在了眼前,你可以看到它的丑陋,也可以发现它的无奈;你会为之羞愧,也会为之悲凉。罢了,罢了,就将这一切都忘却吧,只要有音乐,一切还是会变得美好。 此时心情突然好了起来。平日里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的畏怯,以及由此产生的或强烈或微弱或突兀或慢慢积累的屈辱感,都已经灰飞烟灭,还有比这更值得拥抱的快乐吗?随着旋律,和着节奏,轻哼几声,突然发现自己眼睛里不经意间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不知道为什么,眼睛和内心一样容易潮湿,还是去向音乐问问答案吧。 音乐说,那是

15、因为它让我们的心灵在至纯至净的空间自由地颤动。这是它给我们的最温暖的慰籍。 (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 B.作者通过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纤夫号子的描写,让读者懂得了音乐虽有雅俗之别,却没有高下之分。 C.相比于那些可以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音乐,乐手自古以来都矜持到在史书中无法找到他们的名字。 D.作者在文中如数家珍般列举出多种乐器和多首乐曲的名称,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十分热爱音乐的人。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作者不是空洞地阐发音乐的作用,而是通

16、过情境还原等方式,用音乐本身的魅力感染读者。 B.音乐本是抽象的事物,但作者借助大量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C.作者通过回顾自己欣赏中外音乐的经历,表达对音乐的喜爱,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D.篇末采用拟人手法写音乐解答了“我”的困感,说明在作者心目中,音乐可以滋润、慰藉心灵。8 请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简要赏析。9 作者在文中展示了音乐的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回答。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

17、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 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 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

18、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节选自宋史冯元传)【注】:祥练,丧期或丧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B.初/七岁/方

19、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C.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 D.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C.“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汉朝,北宋翰林学士承袭唐朝制度,仍掌制诰。 D.“谒”通常指拜谒

20、,“谒”作名帖讲时,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常是在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文中指拜谒。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冯元通晓经术,深得重用赏识。他和孙奭一同进宫为仁宗讲学,后来二人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 B.冯元面对质疑,依然充满自信。他自我推荐精通五经,因年轻遭到谢泌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疑难经义,他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辨析,后来被补为国子监讲书。 C.冯元才学很高,担任各种官职。他升为龙图阁学士后,参与修撰三朝正史。后来在不同地方担任不同职务,多次升迁至给事中。 D.冯元学识渊博,终日诵经不辍。他通晓五经,并且对古今台

21、阁规格标准都有着很深的了解;晚年时,大约三日还诵读一次周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 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14 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体现在哪些方面?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注畴:田地。甑:煮酒之器。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22、。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16 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四、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 _ , _ ”的观点。18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以“ _ , _ ”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淳朴的风俗画卷。19苏轼赤壁赋中“ _ , _ ”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五、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时候,我看见风在马坊,飞

23、得比鸟还高,甚至在空地里?立起来旋转,把一些庄稼落下的残枝败叶,能呼啦啦旋到天上去。我以为是村子里哪个人做了不善的事,风要来惩罚他了。等哗啦啦落下一场大雨后,我才恍然明白,风呼啸着旋到天上去,是要为大地讨些雨水回来的。 我感动,风还会把父母的声音,从泥土里带出来。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声音了。 十几年前,它在我身体的每一寸皮肤里,日夜游走着,那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得到。自从父母在村北的那块地里,相继躺下在风里守了一世的身子后,他们的声音,也就跟着消逝了。我没有想到,后来还会听到它,而且是在小麦起身的时候,像在我家的地头上听到的。我无言回答他们什么,他们一生热爱粮食的

24、心理我知道,他们在小麦开始成熟的节骨眼上,用心给我托梦。只是我离庄稼的距离太远了,已经没有可能再回到马坊承受他们的嘱咐。 等我从梦中醒来时,窗外确实有风呼啸着。就在抵达马坊的那一刻,我对风终于有了这样的理解:风是故乡的呼吸。带着这样的理解回村我觉得还不够,有必要做一些解释 -在这么大的乡野上,要想看到更好的日子,风只有呼啸着。20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_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D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

25、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风还会从泥土里带出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父母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无数的“最美”,以平凡的善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恪守职业道德、做好分内的事、用信任来与其他人相处,建设良善社会所需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24 以“自由”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句间衔接连贯。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棵脆弱的幼苗主要需

26、要自由。 自由 _ 。六、作文25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年多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0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她虽然才十几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 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积累的“绿色能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的同学钦佩瑞典少女敢于为环保呐喊,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这种环保行动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主题词为“环保”的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9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