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2∕T 535-2020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534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00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535-2020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DB42∕T 535-2020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DB42∕T 535-2020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DB42∕T 535-2020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DB42∕T 535-2020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1.010.01P 09备案号: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5352020(代替(代替 DB42/5352009)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ecurity Protection Facilities in Construction Site2020-02-02发布2020-05-02实施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联合发布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前前言言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7 年湖北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鄂质监标2017364 号)的要求,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

2、督总站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4.临边防护;5.洞口防护;6.井道防护;7.安全通道及防护棚;8.外脚手架;9.避雷和外电防护;10.悬挑式操作平台。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 2.将原标准上钢管规格48-513.5mm,一律统一改为48.33.6mm;3.删除原规程上采用25 以上麻绳紧绷于临时立柱上作为安全防护的做法。4.删除原规程上对竹笆的使用;5 新增电梯井的操作平台以及制作方法和使用要求;6.对防护棚的搭设、材

3、质、使用要求更加严格,描述更加准确,推荐使用定型化防护棚;7.将原规程上的悬挑梁间距不得大于 1.50m,改为悬挑梁按立杆纵距设置。反拉钢丝绳从原标准上的15 改为16.对示意图重新进行修改完善,取消反拉钢丝绳中花篮螺栓的使用;8.将原规程上的 8.5 避雷和外电防护单独列为一章节具体说明。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由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内容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 456 号新时代商务中心 19 楼 1902,邮编 430060)。联系电话:027-67120972,邮箱:。本规程

4、主编单位: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湖北广盛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长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叶兵周伟石世华郭陆刘红陆亚飞牛力王伟震张开蓝黄红兵刘威李新峰罗定军余义锋王公堂熊金鹏陶清杰陆明杨王松柏陈敬章邹新磊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郑祥斌王俊生周家谟吴锋姜燕平王平徐洪I目次1总则1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34临边防护45洞口防护 136井道防护 177安全通道及防护棚208外脚手架 259避雷和外电防护3110悬挑式操作平台33II1建筑

5、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程1总则1.1为提高湖北省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实现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促进行业发展,结合本省工程管理实际,制定本规程。1.2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可以参照执行,不适用于抢险救灾工程、农民自建房屋以及房屋维修的施工。1.3本规程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使用及相关作业活动,以保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质量与施工作业安全。1.4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1.

6、5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施工安全技术。提倡使用定型化、工具化、装备化的安全防护设施,提倡由专业承包企业搭设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1.6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1.7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设施和材料。1.8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措施)分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编制人员应参与安全技术交底、验收和检查。2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程依据下列标准规范, 结合我省建筑工程实际制定。 下列标准规范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 700

7、碳素结构钢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656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T 8918钢丝绳GB/T 10054施工升降机JGJ 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8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4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80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3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33术语3.13.1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 sa

8、fety protecting facilities在施工作业中,为将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可接受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和消除危害所配置的设施和采取的措施。3.23.2高处作业高处作业 working at height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m 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3.33.3临边作业临边作业 edge-near operation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 800mm 的高处作业, 包括楼板边、 楼梯段边、 屋面边、阳台边、各类坑、沟、槽等边沿的高处作业。3.43.4洞口作业洞口作业 opening operation在地面、楼面、屋面和墙面等有可能使人和物料坠落

9、,其坠落高度大于或等于 2m 的洞口处的高处作业。3.53.5登高作业登高作业 climbing operation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进行的高处作业。3.63.6操作平台操作平台 operating platform由钢管、 型钢及其他等效性能材料等组装搭设制作的供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和载物的平台, 包括移动式、落地式、悬挑式等平台。3.73.7悬挑式操作平台悬挑式操作平台 Cantilevered operating platform以悬挑形式或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上的操作平台,分为斜拉式悬挑操作平台和支撑式悬挑操作平台。3.83.8交叉作业交叉作业 cross operation垂直空间贯通状

10、态下,可能造成人员或物体坠落,并处于坠落半径范围内、上下左右不同层面的立体作业。3.93.9安全防护棚安全防护棚 safety protecting shed高处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时, 为防止物体坠落造成坠落半径内人员伤害或材料、 设备损坏而搭设的防护棚架。3.103.10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 headhead ofof safetysafety netnet垂直于水平面安装用于防止人员坠落及坠物伤害的网。一般由网体、开眼环扣、边绳和附加系绳组成。44临边防护4.1基本规定4.1.1施工现场内的作业区、作业平台、人行通道、施工通道、运输接料平台等施工活动场所,坠落高度基准面 2m 及以上进

11、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4.1.2临边作业时, 如需在防护设施外从事施工作业或防护设施无法完全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时, 施工作业人员应配备和使用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必要时危险部位还应有专人指挥和值守。4.1.3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应设置安全门。4.2防护栏杆设置4.2.1防护栏杆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任何处, 能经受任何方向的 1KN 的外力而不发生明显变形或断裂。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体撞击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加密柱距。4.2.2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立柱及高度不低于 180mm 硬质挡脚板组成,

12、 上杆离防护面高度不低于 1.2m,下杆离防护面高度不低于 0.6m,横杆长度大于 2m 时,应加设栏杆柱。4.2.3坡度大于 1:2.2 的屋面,防护栏杆上杆离防护面高度不低于 1.5m,并增设一道横杆,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4.2.4防护栏杆及防护用挡脚板应涂刷醒目的黄黑相间油漆。4.3防护栏杆用材4.3.1施工现场作业区、作业平台、人行通道、施工通道、运输接料平台等施工活动场所的防护栏杆宜采用48.33.6mm 的建筑脚手架钢管制成。4.3.2提倡采用可重复安装和拆卸的工具式定型栏杆或栏板。 栏杆、 栏板应满足防护要求且美观耐用,由企业技术部门设计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合格,经监理审查同意后使

13、用。4.3.3窄小的竖向洞口或临边部位不适合采用钢管作为防护栏杆的,采用同一等级的建筑钢筋焊接制成防护栏杆。其结构构造要求如表 1。表 1钢筋防护栏杆构造杆件名称上横杆下横杆栏杆柱钢筋直径16mm14mm18mm焊缝长度/高度210 mm / 6 mm4.3.5采用其他材料制作防护栏杆, 应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核算后采用, 禁止使用竹木制作防护栏杆。4.4防护栏杆的连接和固定4.4.1防护栏杆应采用预埋、扣件连接、丝扣连接、螺栓连接、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连接和有效固定方式固定。防护栏杆采用其它方式固定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核算后使用。54.4.2防护栏杆的设计计算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14、规范JGJ80 附录 A 的规定。4.5基坑周边防护4.5.1开挖深度超过 2m 及以上的基坑周边应安装防护栏杆,立杆与边坡距离不宜小于 0.5m,防护栏杆的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4.5.2基坑内应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梯道。梯道应设置手扶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m,梯道搭设应符合规范要求。4.5.3基坑周边防护栏杆设置如图所示。126006002000111-48.33.6mm 钢管2-180mm 高踢脚板图 4.5.3-1基坑周边防护立面图1A2立杆基础详图(钢管插入地面)立杆基础详图(预埋混凝土)A500500300600200400400A5001-排水沟2-基坑图 4.5.3-2

15、基坑周边防护 1-1 剖面图64.6结构楼层周边防护4.6.1楼层防护栏杆的设置如图所示31220002000200020002000200011-48.33.6mm 钢管2-n 楼层板3-(n+1)楼层板图 4.6.1-1结构楼层周边防护栏杆立面图2200500111-框架柱2-建筑楼面图 4.6.1-2无悬挑板结构周边防护4.6.2防护栏杆柱的固定如图所示1)预埋 1.41.5m 的钢管7200121-48.33.6mm 钢管2-砼梁图 4.6.2-1预埋钢管固定立杆基础详图2)预埋钢筋32001440021-20 钢筋2-20 钢筋或48.33.6mm 钢管3-大于等于 200mm 长角

16、焊缝4-砼梁图 4.6.2-2预埋钢筋固定立杆基础详图3)预埋短钢管2001340021-48.33.6mm 钢管2-扣件或转向扣件3-砼梁图 4.6.2-3预埋短钢管固定立杆基础详图84)预埋件(套筒承插式)200251341-48.33.6mm 钢管2-固定螺栓3-钢管套筒4-100 x100 x10 预件5-砼梁图 4.6.2-4预埋件固定立杆基础详图5)膨胀螺栓100521立面图41平面图631-48.33.6mm 钢管2-12 膨胀螺栓3-角焊缝,焊脚长度 6-8mm4-环形满焊5-砼梁6-梁面图 4.6.2-5膨胀螺栓固定立杆基础详图4.6.3结构楼层防护栏杆柱固定方式同样适用于其

17、他类型、 其他部位的栏杆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和固定。4.6.4距离楼层临边小于坠落半径内进行登高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扣挂安全带。4.7楼梯侧边防护4.7.1常规建筑结构楼梯的临时防护栏杆,采用建筑脚手架钢管搭设,杆件用扣件或丝扣连接。4.7.2圆弧及特殊形状的楼梯,可采用同一等级的建筑钢筋制作栏杆,使用焊接固定和连接。楼梯临边防护如图所示9600600600600200020002000600600122341-扫地杆2-踢脚板3-栏杆横杆4-立杆、底杆、上杆(采用钢筋时:满足焊接要求,立杆18,底杆14,上杆16)图 4.7.2-1楼梯临边防护立面图4.7.3楼梯防护,宜采用建筑脚手架钢管、定型化

18、连接头、转换弯头等方式搭设栏杆。4.8装配工程梁面临时防护4.8.1装配式工程梁面的临时防护可在梁两端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临时立柱,将10 以上钢丝绳或25 以上麻绳紧绷于临时立柱上作为安全绳。梁跨度大于 8m 时,中间应加设临时立柱。4.8.2装配工程梁面临时防护如图所示4000L80001000221341-垫块2-花篮螺栓3-钢索或麻绳4-装配式钢梁图 4.8.2-1装配式工程梁面临时护栏示意图(一)103000123A1-钢索2-48.33.6mm 钢管3-装配式工程梁图 4.8.2-2装配式工程梁面临时护栏示意图(二)121-钢梁2-角焊缝,焊脚长度 6-8mm图 4.8.2-3钢梁上

19、栏杆柱固定示意图10031A21-预埋件(-100 x100 x10)2-角焊缝,焊脚长度 6-8mm3-砼梁图 4.8.2-4混凝土梁上栏杆柱固定示意图114.9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楼层停层平台防护4.9.1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楼层停层平台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相关要求搭设,平台面应满铺脚手板并牢固固定。如图所示。4.9.2楼层停层平台两侧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或防护脚手架,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或者采取其他牢固可靠的硬质封闭防护。50-10012341-48.33.6mm 钢管2-防护门3-吊笼4-建筑楼板面图 4.9.1-1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楼层出入口防护平面图

20、4.9.3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各楼层转料平台的出入口应设置常闭的防护门。防护门及连接件任何一点应能承受 1kN 荷载及可能发生的冲击荷载, 施工电梯单扇防护门高度不低于 1.8m, 宽度不大于 1.2m,横向插锁应安装在梯笼一侧,并由梯笼内人员开启。物料提升机单扇防护门高度不低于 1.8m,宽度不大于 1.2m,横向插锁应装在建筑一侧,并由楼层内人员开启。6006006002001000500-600Fn+1Fn350-10012451-48.33.6mm 钢管2-防护门3-吊笼4-插锁5-50 厚木板图 4.9.1-2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楼层出入口侧立面示意图123121-150 宽 3 厚

21、钢板2-钢丝网片3-40 x4 方管图 4.9.1-3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门正面示意图4.9.4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楼层防护门关闭完好。4.10塔吊通道4.10.1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塔吊,可在建筑物与塔身之间搭设通道供操作人员通行,通道宽度不超过800mm,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 1.5m。通道及栏杆必须与塔身和建筑结构可靠连接,不得采用两端固结的连接方式,通道不得与脚手架相连或其他支撑架体连接。135洞口防护5.1基本规定5.1.1因工程本身存在或因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而危及人身安全的洞口,应设置有效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不得在未固定、无防护设施的构件及管道上进行作业或通行。5.1.

22、2楼板与墙洞口,挖孔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天窗、地板门等处,应按洞口防护要求设置稳固的盖板或防护栏杆或安全平网或其它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的防护设施。5.1.3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坑、沟、槽、高处临边等危险作业处,应设防护设施及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外,夜间应设灯光警示。5.1.4采用平网防护时,不得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安全平网使用。5.1.5预制构件的洞口,包括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参照上述原则防护。5.1.6垃圾井道、烟道,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物体坠落。墙面等处的垂直洞口应设置固定式防护门或设置防护栏杆。5.1.7洞口处防护栏杆的用材、连接、固定与临

23、边防护栏杆相同。5.1.8因施工需要临时移动或拆除施工现场临边、洞口或井道防护设施的,应经项目安全负责人审核批准,设专人监护,设置警示标志,监护人员撤离前必须将原防护设施复位。5.2防护方式洞口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5.2.1桩(井)口开挖深度超过 2m 时,应搭设临边防护,应在桩(井)口设置钢筋盖板进行覆盖,并加以固定。如图所示。1115002001-盖板2-50 x100mm 木枋图 5.2.1-1洞口盖板防护平面图5.2.2当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小于 500mm 时,应采取封盖措施;当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 500mm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高度不小于 1.2 米的防护

24、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设置挡脚板。5.2.3边长不大于 500mm 洞口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 1.1kN/m2 的荷载。5.2.4墙面等处落地的竖向洞口、 窗台高度低于 800 的竖向洞口及框架结构在浇注完混凝土没有砌筑墙体时的洞口,应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下设 180mm 高挡脚板;也可加装防护门栅,门栅网格间距不应大于 150mm。5.2.5当非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小于 500mm 时,应采用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的盖板覆盖,刷黄黑相间警示漆;盖板四周搁置应均衡,且应防止盖板移位。1415001-盖板2-50 x100mm 木枋图 5.2.5-1洞口盖板防护 1-

25、1 剖面图5.2.6当非垂直洞口短边边长为 500-1500mm 时,应采用专项设计盖板覆盖,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牢固,并搭设防护栏杆,做好警示标志。如图所示。1111-洞口边线图 5.2.6-1边长 500-1500mm 的洞口钢管防护平面图11-盖板2-48.33.6mm 钢管图 5.2.6-2边长 500-1500mm 的洞口钢管防护 1-1 剖面图5.2.7当非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小于 1500mm 时, 宜使用洞口植筋法进行防护。 即预设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6mm 单层双向钢筋作为防护网,钢筋排布间距不大于 180mm,再使用盖板进行硬质封闭。当洞口安装管线时,可切割相应尺寸的钢筋网片,余留部

26、分作为安装阶段的防护措施。如图所示。15111-洞口边线2-钢筋网格间距200图 5.2.7-1边长小于 1500mm 的洞口钢筋防护平面图12121-利用钢丝绑缚2-钢筋200图 5.2.7-2边长小于 1500mm 的洞口钢筋防护 1-1 剖面图5.2.8当非垂直洞口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 1500mm 时,应在洞口作业侧设置高度不小于 1.2m 的防护栏杆,下设不小于 180mm 高的踢脚板;防护栏杆距离洞口不得小于 200mm;防护栏杆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洞口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栏杆表面刷黄黑相间警示漆。5.2.9边长大于 1500mm 小于 5000mm 的洞口, 应设

27、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 10001000mm 网格, 并在其上满铺盖板或安全平网;当边长大于 2000mm 时,应在中间增加横杆和栏杆柱,结构边增加斜撑,以保证水平网格的稳定性。边长大于 5000mm 的洞口,可不进行水平封闭,直接在洞口周边 200mm 处搭设防护栏杆, 设置不小于 180mm 高的踢脚板; 如需进行水平封闭, 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核通过方可施工。如图所示。161220054说明:1、所有杆件刷黄、黑漆相间。2、立杆除用踢脚板外,也可用密目围墙。3、附洞口钢筋防护网示意图。60060031-栏杆柱2-横杆3-张挂安全网4-防护栏杆5-挡脚板图 5.2.

28、9-1边长 1500-2000mm 的洞口防护123200200563说明:1、所有杆件刷黄、黑漆相间。2、栏杆下口安装180mm高挡脚板或用密目网整体封闭。3、附洞口钢筋防护网示意图。4、当洞口跨度大于2m时加斜撑。41-横杆2-斜杆3-栏杆柱4-下设档脚板5-上横杆6-下横杆图 5.2.9-2边长 2000-5000mm 的洞口防护5.2.10后浇带应使用盖板全封闭,上刷黄黑相间警示漆,两侧设置砖砌式挡水,粉刷平直。176井道防护6.1基本规定6.1.1电梯井、管井应设置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的防护设施,并加设明显警示标志。6.1.2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 400mm 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

29、,应设置防护门,井道内应每隔两层且不超过 10m 应搭设一道硬质隔断, 每两层水平硬质隔断之间应增设一道安全平网。 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如图所示。12说明:墙上预留洞,穿脚手架管;每二层(不大于10米)设一道安全网31-48.33.6mm 钢管2-50mm 间隙3-防护门图 6.1.2-1电梯井、管道井水平防护平面图315421-180031-钢筋铁栅门2-踢脚板3-M12 膨胀螺栓4-10 厚钢板5-48.33.6mm 钢管图 6.1.2-2电梯井、管道井竖向防护立面图1834121200561-防护门2-施工层3-安全网4-硬质隔断5-48.33.6mm 钢管6-电梯井坑

30、图 6.1.2-3电梯井、管道井水平防护示意图6.1.3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井道防护,需经项目安全管理负责人审核批准,工程作业人员应扣挂安全带,工作过程有人值守并设置标志,人员离开时应恢复至原样。6.1.4井口防护采用定型化、工具化防护门。门高不小于 1.8m,下部设不小于 180mm 踢脚板,紧贴楼地面安装,门两侧边超出电梯井口边不小于 100mm,上端固定,门栅间距不大于 150mm,材料应满足强度需要。6.2电梯井三脚架支撑型操作平台6.2.1施工层的电梯井应设置定型化操作平台,如图所示。19图 6.2.1-1电梯井操作平台示意图6.2.2操作平台制作和用材要求如表 2表 2电梯井操作平台

31、制作和用材要求名称有效载料面积主要结构件设置要求构件名称构件规格电梯井定型化操作平台6 主梁10 槽钢或 80mm80mm 方钢及其他等效材料次梁及辅材8 槽钢或 60mm60mm 方钢及其他等效材料平台3mm 钢板6.2.3电梯井三脚架支撑型操作平台制作应采用焊接或其他可靠机械连接,连接处应满焊。6.2.4电梯井三脚架支撑型操作平台尺寸规格应根据楼层层高与电梯井长度和宽度设计计算,操作平台高度宜低于楼层标高 100mm-200mm,操作平台长度和宽度应小于电梯井长度和宽度 100mm。6.2.5操作平台上平面应焊制钢筋头作为操作架限位,钢筋头高 50mm 为宜,直径不应小于 25mm。6.2

32、.6操作平台面积不宜超过 6 。6.2.7斜撑槽钢下端支撑在下层电梯门洞处的楼层楼板上,并按要求设置临边防护,上段斜倚在门洞对面的混凝土墙上。6.2.8操作平台的吊环分别设置在主梁内外两侧,使得平台受拉力后,倾斜一定角度,顺利将操作平台提升。平台吊运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和值守。6.2.9平台加工交付使用前要经过项目部验收。操作平台每次安装,必须派专人检查。操作平台下端三角形承重支架应搁置在结构上,伸出长度不少于 100mm。6.2.10电梯井三脚架支撑型操作平台只作为电梯井施工作业时操作平台, 不应将操作平台作为载物卸料的堆放平台。207安全通道及防护棚7.1基本规定7.1.1当临街通道、场内通

33、道、出入建筑物通道、施工电梯及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作业通道处于坠落半径内或处于起重机起重臂回转范围内时,应设置防护棚和防护通道,以避免发生物体打击事故。7.1.2安全通道顶部不得堆放材料或用作其他用途,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检查并清理杂物。7.1.3安全通道及防护棚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7.1.4安全通道及防护棚不得与脚手架及其他支撑架体连接。7.1.5当采用单排立柱式防护棚时,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总监审批后严格按照专项方案实施。7.2安全通道的搭设7.2.1安全通道、防护棚应采用建筑钢管扣件脚手架或其他型钢材料搭设,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脚手架及钢结构标准的规定,宜采用

34、定型化安全通道、防护棚,不得采用竹木杆件搭设防护棚。7.2.2安全通道及防护棚的顶部严密铺设双层正交竹串片脚手板或双层正交 18mm 厚木模板的水平硬质防护,及封闭的防护栏或挡板,整体应能承受不小于 10kN/m的均布静荷载。当采用钢质板或与其等强度的其他材料搭设时,可采用单层硬质防护搭设,钢板厚度不应小于 3mm,当采用单层硬质防护搭设时,上部 700mm 处应设置安全平网作网兜。7.2.3净宽度超过 3.5 m 或净高度超过 4 m 的安全通道、防护棚及悬挑式防护设施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实施。立杆间距应加密或使用双立杆、型钢、脚手架管格构式立柱,纵向横杆应采用型钢制作或搭设承重脚手

35、架。7.2.45m 以下建筑物,其进出口通道长度不小于 3m;高度在 5-15 m 的建筑物,其进出口通道长度不小于 4 m;高度在 15-30 m 的建筑物,其进出口通道长度不小于 5m,高度超过 30 m 的建筑物,其进出口通道长度不小于 6 m。通道长度自脚手架外排立杆起算。7.2.5立杆基础应硬化处理,通道使用期内不得发生地面沉陷,立杆应沿通行方向通长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7.2.6常规安全通道立杆纵距不应超过 1200mm,防护棚悬挑尺寸不得大于 500mm,双层防护棚层间距为 700mm。7.2.7安全通道侧边应设置隔离栏杆, 引导行人从安全通道内通过, 必要时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36、。处于施工人货电梯、 物料提升机坠落半径内的地面进料口和安全通道顶部应采用双层防护, 空间较大的应设计格构柱支撑,需要夜间施工的,应设置照明装置。7.3防护方式7.3.1场区内安全通道的搭设如图所示21540007007001234230001-48.33.6mm 钢管2-密目安全网3-18mm 厚木板4-水平扫地杆5-建筑物图 7.3.1-1现场的安全通道正面图140003120021-密目安全网2-水平扫地杆3-剪刀撑图 7.3.1-2现场的安全通道侧面图227.3.2通入建筑物的安全通道的搭设如图所示40007007001234251-48.33.6mm 钢管2-密目安全网3-18mm

37、厚木板4-水平扫地杆5-建筑物图 7.3.2-1通入建筑物的安全通道正面图14000231-密目安全网2-水平扫地杆3-剪刀撑图 7.3.2-2通入建筑物的安全通道侧面图237.3.3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安全通道搭设如图所示57007003001234240001-48.33.6mm 钢管2-密目安全网3-18mm 厚木板4-水平扫地杆5-建筑物入口图 7.3.3-1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安全通道正面图34000211-密目安全网2-水平扫地杆3-施工中的建筑物图 7.3.3-2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地面进料口安全通道侧面图7.3.4临街通道街面人行通道处于建筑坠落半径或塔吊旋

38、转半径内, 或距离施工建筑达不到安全距离时, 应搭设用24于行人通行的防护通道,其净空高度不低于 3 m,搭设方式与施工现场安全通道相同,并设置明确的警示标牌、引导标志和设施。7.3.5设备安全防护棚的搭设如图所示7005001212L100014351-48.33.6mm 钢管2-密目安全网3-满铺模板4-10050 木方5-水平扫地杆图 7.3.5-1设备安全防护棚立面图1000100012设备6001-密目安全网2-48.33.6mm 钢管图 7.3.5-2设备安全防护棚平面图258外脚手架8.1基本要求外脚手架的搭设及防护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要求

39、。其他类型脚手架的检查评定应符合各自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8.2悬挑脚手架8.2.1悬挑外架挑梁必须能够完全承受架体及架体上作业时的荷载。悬挑外架搭设前应编制包括悬挑梁平面定位图、悬挑梁侧面示意图、悬挑梁及锚固件受力验算等内容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危大工程管理规定审批后方可搭设。8.2.2悬挑外架的分段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20m,整体分段应合理规划,经济合理。搭设高度超过 20m时,应按照超过一定规模危大工程相关规定执行。8.2.3悬挑梁应根据悬挑架荷载及悬挑长度等情况具体确定。 施工用悬挑脚手架宜采用 16 号以上工字钢作为主悬挑梁,外挑长度不宜超过 2m,局部不宜超过 3m,超过 3m 以上的

40、大悬挑及加固措施应另行设计计算及论证。锚固段不小于外挑段的 1.25 倍。不得采用脚手架钢管或槽钢作为主悬挑梁。8.2.4悬挑梁应搁置在梁板面并锚固。悬挑梁顶端应设置牢固可靠的脚手架钢管插脚,悬挑钢梁间距应按照脚手架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距设置一根。8.2.5悬挑梁外端设置单根直径不小于16 的钢丝绳进行斜拉, 斜拉钢丝绳与悬挑梁的夹角不小于 60度,斜拉钢丝绳必须与建筑结构锚固。如图所示。FnFn+1900-1050350800100020010041231-20 拉环2-16 钢丝绳3-脚手架钢管插脚4-16#工字钢图 8.2.5-1框架部位或剪力墙上开孔时侧面示意图8.2.6悬挑梁、钢丝绳

41、及钢丝绳锚固件应一一对应。如图所示。26FnFn+1900-1050350100234550611-20 拉环2-16 钢丝绳3-脚手架钢管插脚4-16#工字钢5-伸至梁内不小于 1806-伸入边梁 200,水平段长 200图 8.2.6-1直接在剪力墙或边梁上预埋时侧面示意图Fn900-10503506008002200200100Fn+1541231-20 拉环2-16 钢丝绳3-脚手架钢管插脚4-16#工字钢5-100*100*15 垫铁图 8.2.6-2结构边缘的悬挑梁板不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侧面示意图273211-木楔侧向楔紧2-两根 1.5m 长直径 18mm 的 HRB335 钢筋

42、3-L63mm6mm图 8.2.6-3压杆与锚环的连接详图8.2.7在建筑物的悬挑梁、板上设置悬挑脚手架,应对悬挑梁、板的承载能力及进行复核。8.2.8悬挑架底部应采用硬质封闭,并设置挡脚板,外立面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防护,闹市区和重要地带应采用孔径不大于 25mm 的钢板网或其他防护措施加强防护。8.2.9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及防护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相关要求。8.3附着升降式脚手架8.3.1附着升降式脚手架防护设施应与架体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使用。8.3.2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外立面应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 并在内侧加挂孔径不大于 25mm 钢板网, 单片式

43、架体和中间断开部位的端头,也应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和钢板网。8.3.3架体底部应采用硬质封闭, 并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及安全平网兜底。 架体底部必须及时清理保洁,清理作业期间应设置隔离区,并派专人看护。8.3.4架体底部内立杆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空隙采用活动翻板防护,架体中部加挂安全平网,架体作业层必须满铺脚手板。8.3.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外立面钢板网与塔吊附着交叉处,根据尺寸定制开口钢板网或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8.4连墙件8.4.18.4.1连墙件必须能够约束脚手架立杆在垂直于墙面方向的位移,承受水平风荷载或风吸力,防止脚手架向内或向外倾覆。8.4.28.4.2连墙件应与脚手架拉接紧密,与建筑结构牢

44、固连接。8.4.38.4.3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位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 300mm。8.4.48.4.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应设置刚性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得大于建筑物的层高,28且不得大于 4m。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须设置横向斜撑。8.4.58.4.5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可采用拉顶结合式柔性连墙件,拉顶结合式柔性连墙件必须一一对应设置,不得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悬挑脚手架及高度超过 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8.4.68.4.6连墙件应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下斜连接,下斜角度不得超过10,不得采用上

45、斜连接。8.4.78.4.7连墙件设置间距应符合表 3 要求表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连墙杆设置规定脚手架高度竖向间距水平间距每根连墙杆覆盖面积(m2)单排243h3la40双排50m3h3la4050m2h3la27悬挑架34m3 跨,且6m备注h:脚手架步距;la:脚手架立杆纵距8.4.8连墙件的设置方式1)钢丝柔性连墙件如图所示。1321-双股钢丝与预埋件拉紧2-与结构顶紧3-预埋件图 8.4.8-1柔性拉接示意图2)通过预埋件焊接刚性连墙件如图所示。293005621341-连接角钢2-内排立杆3-连接短管4-扣件5-焊缝高度 6-8mm 满焊6-钢管图 8.4.8-2钢管焊接刚性连墙杆示

46、意图3)钢管扣件抱柱或穿墙夹持刚性连墙件如图所示。31241-楼板2-直角扣件3-短钢管4-连接立柱图 8.4.8-3钢管扣件刚性连墙杆示意图(一)301231-垫木2-短钢管3-直角扣件图 8.4.8-4钢管扣件刚性连墙杆示意图(二)4)钢管扣件与预埋短钢管连接刚性连墙件如图所示。12342001-预埋短钢管2-连墙件3-扣件4-结构梁图 8.4.8-5钢管扣件刚性连墙杆示意图(三)319避雷和外电防护9.1基本要求9.1.1施工现场内的避雷和外电防护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的相关规定。9.2避雷9.2.1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械、井字架及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

47、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表 4 安装防雷装置。表 4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及高架设施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地区年平均雷暴日(d)机械设备高度(m)155015403240902090 及雷暴特别严重地区129.2.2避雷装置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9.2.2.1接闪器可用直径 25-32mm,壁厚不小于 3mm 的钢管或直径不小于 12mm 的钢筋制作,设在建构筑物或机械设备的易受雷击的顶端。房屋四角的脚手架立杆上设接闪器时,高度不小于 1m,并将所有最上层的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路。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接闪器时,应将一侧

48、的中间立杆接高出顶端不小于 2m,并在该立杆下端设置接地线,同时应将卷扬机外壳接地。9.2.2.2引下线应采用直径不小于 8mm 的圆钢或宽为 24mm、厚度为 4mm 的扁钢制作。9.2.2.3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为 2.5m 直径 12mm 圆钢或厚度为 4mm 角钢制作, 间距 5m 设置。 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直径 12mm 圆钢或厚度为 4mm 截面为 100mm扁钢制作。 接地体埋深不小于 0.6m, 应避开人经常活动区。避雷装置的引线、接地连接线等连接处必须用焊接,其焊接长度应为扁钢宽度或圆钢直径的 6倍。9.3外电防护9.3.2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

49、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满足表5、表 6 的规定。表 5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1kV 以下110kV35110kV154220kV330550kV最小安全距离(m)4681015表 6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外电线路电压等级1kV 以下110kV35kV 以上最小垂直距离(m)677329.3.2跨越或紧邻外电施工时,应使用绝缘材料搭设严密的遮栏、栅栏或密目式安全立网,防护方案应由项目技术部门制定。9.3.3起重机不得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人和部位或被吊物

50、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 7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电压(KV)11035110220330500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7.08.5沿水平方向1.52.03.54.06.07.08.59.3.4外电线路与遮栏、栅栏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 8带电体至遮栏、栅栏、保护网的安全距离外电线路的电压等级(kV)136103560110220330550线路边线至栅栏的安全距离(cm)室内82.58587.5105130170室外959595115135175265450线路边线至网状遮栏的安全距离(cm)室内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