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湖北省).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541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020P50DB42省地方标准卜匕J叫,,只闷J工J污e比让叭C义上离日刁I(C钊叼肠OB42丁1714一2021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Co d eo fp r a c t1c ef o rp1a n n1n ga n dd e s1g no fs p o n g ec1t y1nHu b e iprOV1n C62021一07一20发布2021一11一20实施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d匕省市 场监督 管理局联合发布DB42/T1714一2021目次一2山一一一目叮西.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规划设计指标.5规划指引.6设计指引.7评价指引.附录A(资料性)湖北省年

2、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划图.附录B(资料性)低影响开发设施适用范围.附录C(资料性)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指引.附录D(资料性)常用海绵型材料设备.附录E(资料性)湖北省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选用指引.附录F(资料性)海绵城市常用参数及计算方法.附录G(资料性)湖北省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附录H(资料性)湖北省城市土壤渗透系数.111jljljl月注仄dQCQ口jlg自月注仄dQ口jlg自9自9自9自9曰3539DB42/T1714一2021DB42/T1714一2021士一口一Rl J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

3、注意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负责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红、董贤东、朱静、余太平、汪齐、李明、陈思、巴希、胡谦、童红霞、何延召、陈正洪、方怡、师爵、李雅静、邱孝高、耿军、田涛、彭思思、李欣怡。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一68873088,邮箱:407483361q q.c o 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电

4、话:027一87897975,邮箱:471903270q q.c o m。(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一路47号,邮编470071)。DB42/T1714一2021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术语和定义、规划设计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管辖区内各城市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使用。规划指引、设计指引及评价指引。其他地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参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文件。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

5、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336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513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693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1 192公园设计规范GB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345海绵斌付f建设评价标准GB/T18920城1卜污水再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l: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井面丰,奋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J/T340绿化种植土壤CJ/T400再

6、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叮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91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HJ52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JG/T376砂基透水砖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DB42/T1714一202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海绵城市s p o n g eC1t y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

7、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3.1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来源:GB/T51345一2018,2.1.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 o1u m ec a p t u r er a t10o fa n n u a lr a i n f a l l3.2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来源:GB

8、/T51345一2018,2.1.23.3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v o1u m ec a p t u r er a t10o fa n n u a1r a1n f a1l r日n o f fp o l l日t i o n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实现年径流控制率的设施对污染物(以SS计)的平均去除率的乘积。3.4径流峰值控制r a1n w a t e rd e t e n t1o nf o rp e a kf1o wc o n t r o l3.5为满足一定的低影响开发目标对雨水径流峰值流量进行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率t h er a t10o fr a1n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u

9、 t111Za t1o n3.6通过工程措施收集并处置达到利用标准后,用于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河道生态补水等的雨水总量占年均降雨量的 比例。37水域面f. q率t h。a t;。:、a t e ra r e a规划建设区内水体水系面积占总油积的比率。3.8一二“一们哭1七月巴曰牛乏1m p 6r V1OUSSUr Ta C6r a工10除屋面外,不具有透水性能的地面面积与地面它面积的口、值。来源:GB/T51345一2018,2.1.83.9水环境功能区w a t e re n v1r o n m e n t aIf日n c t1o nz o n e根据水域使用功能、水环

10、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水环境。来源:HJ522一2009,3.1城市热岛效应u r b a nh e a t15l a n de f f e c t城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 的现象。来源:CJJ/T91一2017,4.2.15DB42/T1714一2021低影响开发l o wi m p a c td e v e l o p m e n t(LID)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1、310排水分区c a t c h m e n t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范围。来源:GB/T51345一2018,2.1.93.11流量径流系数d i s c h a r g er u n o f fCo e f f i Ci e n t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3.12雨量径流系数p l日v i o m e t r i c r日n o f fc o e f f i c i e n t3.13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来源:GB50400一2016,2.1.63.14断接d1s c o n n e c t1o n通过切断硬化面或

12、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3.15雨水渗透s t o r m w a t e r1n f1l t r a t i o n3.16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透水铺装p erv10以s3.17由透水面层、基乓一来源:GB504切O一艺)!p a v e m e n t底基层等构成的地面铺装结构,能储存、渗透自身承接的降雨。6,夕115绿色屋顶g r e e nr o o f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诊接砍冬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

13、效应购绿记星面。下沉式绿地s u n k e ng r e e n b eIt3.19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袄一、门边铺彻地面或道路200m 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川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3.2。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沛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雨水花园、调节塘等。渗透塘1n f1l t r a t i o np o o l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生物滞留设施b i o r e t e n t i o ns y s t e

14、 mDB42/T1714一2021在地势较低的 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雨水湿地s tro m w a t erw e t1a n d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高效净化雨水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湿塘w e tb a si n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来源:GB50400一2016,2.1.21调节塘r e g u1a t1n gp o n d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

15、,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也称干塘。3.24植被缓冲带g r a s sb u f f e r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渗井1n f11t r a ti o nw e l l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来源:GB50400一2016,2.1.133.26渗渠1n f11t r a t1o nt r e n c h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渠。来源:GB50400一2016,厂1.17植草沟g r a s sSWal e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

16、水净化作用。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7伙舀泥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4规划设计指标一般规定4.1.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主要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径流峰值控制、雨4.2水资源化利用率、内涝防治标准、水域面积率、硬化地面率、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内涝防治标准为控制性指标;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径流岭值气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率、水域面积率、硬化地面率、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为指导性指标。4.1.2应以问题和目标双向引导,根据城市所处地形地貌特征、经济基础与社会发展目标、新建区与改造区等

17、差异,因地制宜针对性确定指标取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DB42/T1714一2021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按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划图选取,见附录A,但不得低于70。城市不同地块根据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自身建设特征、内涝风险程度、受纳水体水质目标高低等多种因素,取不同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其中城市新建区应高于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划图给出的下限值、城市改造区可低于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划图给出的下限值;但内涝高风险区和受纳水体功能类别较高区宜取较高值。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以悬浮物55计)不宜低于50。城市新建区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不宜低于70%,城市改

18、造区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不宜低于40%,并达到相关规划的管控要求。径流峰值控制雨水管渠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城市新建区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宜超过开发建设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城市改造区外排径流峰值流量不得超过更新改造前原有径流峰值流量。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城市宜考虑水资源现状、水系现状、经济状况等因素在2一5 范围内取值,缺水城市宜取较高值。用于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杂用水参照GB50400中技术要求、GB/T18920技术标准执行。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参照GB/ T18921技术标准执行。内涝防治标准内涝防治标准应按GB50014和GB51222执行。水域面积率城市开发建设

19、前后现状水域总面积不应减少,并应符合GB50513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硬化地面率城市新建区硬化地面率不宜大一J几钓;城市改造区硬化地面率不应大于改造前原有硬化地面率,且不宜大于7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应达到湖北省水环境功能区知)要求。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热岛强度得到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与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吮)相比呈现下降趋势。5规划指引一般规定5.1.1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应同步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指导海绵城市建设。设区城市可进一步编制分区层面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5DB42/T1714一2021拼粼浑拼姗热则上应与城镇集中建下分级分区分解到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20、。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评价5.2.1分析城市区位、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现状和降雨发前的水文状况等基本特征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识别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土壤、地下水、下垫面、排水系统、城市开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5.2.2充分调查分析流域范围地貌和生态格局要素,识别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本底条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主要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内涝防治标准、水域面积率、硬化地面率、水环境功育旨区达标、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等,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取值应根据国家政策、标准要求及各地实际参见

21、4规划设计指标进行确定。总体布局海绵城市总体布局包括自然生态格局保护和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体系布局。a)自然生态格局构建。应分析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本底条件,识别生态敏感因子,提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保护与修复要求。b)四大体系建设。水生态修复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源头低影响开发系统构建,结合河湖水系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制定水体内源治理、生境修养、滨水带生态恢复等策略,不断提高水域面积率、降低硬化地面率,及其他流域生态治理措施;水环境体系建设主要根据水体外源污染现状,计算现状水污染角荷并提出当地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根据各污染源负荷预测,提出水系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拄f f.l

22、 I述议,确定污水收集处理体系、面源和溢流污染控制体系方案;水资源体系建设主要根据城补水资沂现状分析结果,结合城市可利用水源分析,提出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策略、供水管网涌杯护制措施、水源地水质保障措施等;水安全体系建设主要根据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结果,直点七厂:橄市内涝防治系统,制定遭遇超标准雨洪的应急避险方案,制定严格保护各类蓄滞洪空间白川片施。管控分区针对现状问题和排水分区,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提出海绵城币建设的规划思路及技术路线。老长:标导向为主,优先保护自然甲、,尸即城区以问题导向为主,重点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治理等问题;新建区以长:标导同为王,优尤休犷日淞生态本底,合理控制

23、开发强度。在充分论证控制指标适用性及敏感性的前提下,制屯流域海绵城市系统规划方案,明确分区建设指引、分区管控要求,提出各管控分区 的控制性指标及指导性指标。根据地形及水系分布情况,划分一级支流流域分区。在流域划分基础上,结合地形、,少系分布情况、道路、排水、用地及城市规划管理分区情况,划定排水分区。在海绵城市建设总目标的指导下,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指标分解落实到流域及排水分区。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措施及管控要求。DB42/T1714一2021在指标分解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流域的本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对其中不能达标的空间单元,可针对同层级空间单元的条件差异(包括水体水质、建

24、成区 比例、合流制管网比例、内涝比例等)进行同层级指标转移,确保本层级区域总量达标。最终各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排水分区占所在流域的面积比例)应不小于流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各排水分区 的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排水分区占所在流域的面积比例)应不小于流域的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规划措施针对内涝积水、水体黑臭、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制定积水点治理、截污纳管、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和河湖水系生态修复等措施。海绵城市系统应5.6整体谋划、布局合理,各类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统筹协调,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工程措施并重,体现“源头削减、

25、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规划衔接5.7与相关专项规划衔接,包括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a)与水系规划衔接,应在水系保护、水系利用、水系新建、涉水工程协调等方面衔接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明确水系保护范围、水质保护要求等。保持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提高水域面积率,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满足雨洪调蓄需求。b)与绿地系统规划衔接,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雨水管渠系统、排涝除险系统相衔接。结合实际和绿地规划建设指标

26、,提出不同类型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如绿地率及透水铺装率。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提出适宜的树种选择和相关技术要求。C)与排水防涝规划衔接,应结合当地条件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建设内容。明确低影响开发径流控制目标与指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竖向设计。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排涝系统有效衔接。d)与水污染防治规l l知接,应确定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防治方法。识别黑臭水体,对当地水系及排水特征、污染源进行分沂,结合现状条件、环境容量估算、污染总量控制要求,提出水污染治理方案。优化排水系统布局,合逻布置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5 .se)与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衔接,应落公州氏影响开发

27、理念及控制目标,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外排量。提出各等级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协调。葺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规划中应体现低影响开发设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需求,1龙叱道体捞断面设计。明确超标径流排放路径。规划传导对详细规划的传导,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a)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传导,应结合用地功能和布局,分解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舰刘目标与指标要求,明确各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消减率、硬化地面率号。根据相关专项规划,确定规划区域城市水系、绿地系统、排水防涝设施等相关设施布局和道路交通、用地竖向控制要求,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DB42/T1714一2021b)对修建性

28、详细规划的传导,应按照用地建设布局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测定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硬化地面率,进行低影响设施布局,确定工程设施类型、规模、投资估算等,保证地块开发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近期规划根据城市近期建设范围,结合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管控分区要求,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区域的控制性指标及指导性指标。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编制投资估算。规划实施提出规划保障措施和实施建议,构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管理体系,提出技术规范与建5.1武标准、投融资机制建设、监测与考核体系建设、产业化推动等方面的规划建议。6设计

29、指引一般规定6.1.1海绵城市的设计目标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的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并在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中落实。6.1.2根据湖北省不同城市规划控制目标、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特点,并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适用的原则选择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6.1.3海绵城市的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关系进行总体设计,科学指导建筑与小区、工厂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系列建设行为的海绵设计,避免海绵城市的碎片化建设。6.1.4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排水管渠设施、调蓄设施、排涝除险设施合理衔接,且不应降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

30、的设计标准。6.1.5海绵城市的各类又施应未甲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不应对建筑、绿地、道路、广场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造成负面影响。6.1.6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强化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应尽可能减小后期管理维护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确保长效运行。6.1.7对存在渍水、雨污混流问题的改造项目,需在成水卢改造和雨污混流改造基础上,判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实施条件和经济性,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6.1.8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应与给水排水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一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相互配合与协调。6.1.9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适用范围及选用分别见附录B和附录C,下列场地不得采用低影响开

31、发设施系统:a)位于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加油加气站、大量生产或使用重金属企业等特殊污染沪池区;b)存在陡坡坍塌、地面变形、滑坡灾害等地质灾害易发场区;C)传染病医 院等存在严重污染风险地区不宜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如需建设的,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d)其他具有安全隐患地区。e)低影响开发设施中常用海绵型材料设备的选用见附录D。8DB42/T1714一2021建筑与小区6.2.1基本要求建筑与小区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筑与小区应雨污分流,雨水应经低影响开发设施处置后排入市政雨水系统或水体;6 .2b)低影响开发设施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综合考虑功能性、景观性和安全性

32、,不应对人身安全、建筑安全、地质安全、地下水水质、环境卫生等造成不利影响;C)建筑与小区应结合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小区道路设计和小区绿地设计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目标,因地制宜布局海绵城市设施,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设计;d)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径流峰值、延缓峰值时间为主,有条件的建筑与小区可兼顾雨水收集利用;e)建筑小区宜优先利用绿色屋顶、雨落管断接设计、透水铺装、地形处理、下沉式绿地、渗管(渠)等设施滞蓄雨水;f)对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应实行雨污分流改造,充分分析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实施条件和经济性,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难以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时,宜通

33、过周边地块协调解决。6.2.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如图1所示。绿地普通屋顶透水铺装普通绿地海绵绿地国乡衍冰l管网l陌公刁降雨屋顶路面绿色屋顶普通铺装口;乞二了醉J妾l一一一一JI-一?-一l宫-厂二1.1一;;兰竺赘丝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超标径流r-一匕一一二冷输设施(渗透管沟)溢流调节设赢履诬上亘雨水管渠超标雨排放系统弓。-一4llllIf,111Ik-水体图1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图6.2.3屋顶设计DB42/T1714一2021屋顶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筑的海绵性设计应充分考虑雨水控制与利用,地下室顶板和屋顶坡度小于15。的单层或多

34、层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技术,无条件设置绿色屋顶的建筑宜采用雨落管断接的方式;b)公共建筑大型屋面(5000m Z以上)宜设雨水收集回用 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可用于绿地浇灌、c)d)道路冲洗、景观补水等用途;绿色屋顶的设计应符合GB50345、GB50693和JGJ155的规定;绿色屋顶应根据屋面形式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屋顶小宜种怕系 穿刺性强的植物种类;当设计选用乔木时,应根据建筑荷载适当选用库顶不宜神植高大乔木,不宜选择根,并应栽植于建筑承重墙(或柱)处,土壤深度不够可选用箱栽乔木;的材料,不得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建筑屋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小得米用彻育玖彻百训也;绿色屋

35、顶应设置雨水排放系统,灌溉宜采用喷灌和微灌方式,灌溉管道应铺设于防水层上;地下建筑顶板绿地宜具有1.2m以上的覆土,宜采用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加强雨水滞蓄能力,、,、J广、刀6.2.4顶板应做好防水措施;新建的建筑与小区宜采取绿色屋顶或雨落管断接的方式将屋面雨水引入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建筑底部用于承接及储存屋面雨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可结合具体情况,选用雨水罐、雨水蓄水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调蓄容积应根据控制指标经计算确定。路面设计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筑与小区内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等宜

36、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b)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6.2.5竖向设计竖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尊重既有的地形地貌和地质待点b)应兼顾遵循雨水的重力流原则,并尽,二甘大幅改变原有地势坡向;量利序万,士:行既有竖向高差条件,组织雨水流向。地面坡度;确定;新君小区应进行地面标高控制,防止区域外雨水钊l匕、,侣书I,J二。广。一,、,一、,_应优化不透水下垫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四周、道路两侧宜布时可消纳

37、径流雨水的绿地,优先采用下沉式做法,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按照地块原有场地标高,结合土方平衡,确定绿地及小区道路标高;小区排水系统的设计在竖向和流量等方面应与市政排水体系有效衔接。应综合渗流要求、场地功能和地面材质等因言小区竖向设计应满足雨水控制与利用 的要求,流入,并引导雨水技规划要求排放;6.2.6绿地设计绿地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DB42/T1714一2021a)绿地应结合竖向设计,利用原有的湿地、坑塘和沟渠等,设置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和停车场雨水径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b)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选用见附录E,植物的选用应满足耐淹性要求,并考虑观赏性;C)低影响开发设施内

38、植物根系不得对防水层、基础构造层的安全稳定性构成不利影响;d)建筑小区内道路两侧、广场或庭院等处绿地,宜采用植草沟为地表排水形式;e)建筑小区内绿地,可视地下水位等情况,设置渗井、植草沟或生物滞留设施等;f)建筑小区场地具备一定空间条件的,可设置雨水湿地、调节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建筑小区内汇水面积较大的,可设置渗透塘。6.2.7排水设计排水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排水应合理设计超标雨水排放系统,避免建筑内部进水,并按GB50014中第4章及第5章的要求设计室外雨水排水管网系统;b)雨水口宜设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内,作为溢流口;雨水口宜采用截污挂篮、环保雨水口等措施;C)室

39、外绿地及道路绿化带内宜采用渗排一体化系统;d)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对于有条件新建阳台灰水立管的建筑,应将阳台灰水支管接入新建立管中,排至小区污水管网;对于无法新建阳 台灰水立管的建筑,应在立管底部设置截流井,将阳台灰水截流至污水管网。6.2.8雨水回用雨水回用应符合以下要求:a)小区雨水回用设施及规模应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雨水利用需求、场地情况、管理水平,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b)小区内优先和甲屋面雨水,雨水可回用于建筑与小区生活杂用水、绿地浇洒、道路冲洗和景观水体补给等。,. I。区内硬化地面雨水宜设置回用系统,回用系统均宜设置弃流设施;C)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弃 流设施。雨水径流弃流

40、量应按照实测雨水的SS、COD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异沉刁采用2一3mm径流厚度,地面弃流可采用3一5mm径流厚度。雨水可回用于建筑与小区生活杂用众绿地浇洒、道路冲洗和景观水体补给等;d)小区若存在大量雨水集蓄回用需求宜改置蓄水池,并应根据雨水回用的不同性质,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及处置设施;e)雨水回用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雨水贮存池(箱)上应设自动补水管,补水水质应才。、足供水系统水质要求,补水管管径按最大时供水量经计算确定;2)回用供水管网中,低水质标准水不得进入高水质标准水乐统;3)雨水回用 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0巧和GB50400中的规定;4)雨水回用 系统应采取防止误

41、饮误用措施,雨水供水管外壁应按设计规定涂色或标识。当设有取水口时,应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并有明显的“雨水”标识;5)雨水回用于浇洒绿地时,应避免与行人接触,宜采用夜间灌溉及滴灌、微灌等措施。工厂区DB42/T1714一20216.3.1基本要求工厂区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工厂区内部排水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污废分流”的要求;b)工厂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综合考虑功能性、实用性、安全性,采取保障公共安全的防护措施;c)当工厂区内的雨水径流中无有毒有害物质、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时,其设计参见6 .2;d)对于生产补水需求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宜鼓励雨水资源化利用;e)工厂区需针对工厂区建筑密度大、轻质

42、屋面多、绿地面积少、道路硬质场地多,特别是工业原料、成品及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多等特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采取低影响开发措施;f)工厂区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削减峰值流量,兼顾雨水的收集利用;g)工厂区景观水体应兼有雨水调蓄、净化功能,并设溢流口,超标雨水排入市政管网中。6.3.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工厂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如图2所示。道路雨地降绿屋顶绿色屋顶海绵绿地普通绿地透水铺装道路污染较大的机动车道、仓储等区域污染较小的机动车道区域断接代州弃流设施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一一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低影响设施r一一生物滞留

43、设施下沉式绿地匕植草沟净化回用;一、,;,下、“六孺IL二三二初期雨水生2竺卜l图2工厂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图DB42/T1714一20216.3.3屋顶设计屋顶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工厂区屋顶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需要考虑生产车间温度、通风、废气、检修对屋顶植物生长的影响;b)工厂区绿色屋顶宜优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构筑物屋顶使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钢结构的建构筑物屋顶也可采用绿色屋顶;c)屋面雨水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工厂区内的集中调蓄设施;d)有雨

44、水回用需求的工厂区,优先收集屋面雨水回用。屋面雨水回收宜采用满管压力流排水系统,并设雨水弃流设施。6.3.4竖向及路面设计竖向及路面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工厂区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统筹考虑空间布局,合理布置生产厂房、生产设备、生产设施、道路、停车场与绿地,优化厂房、道路、绿地等的竖向设计,便于无污染雨水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b)工厂区内粉尘污染较大、道路荷载及交通量较大的道路、停车场不宜采用透水铺装;工厂区内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6.3.5绿地设计绿地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a)工厂区绿地率宜控制在巧以上,确保厂区具备充足的空间滞蓄雨水径流,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

45、;b)工厂区应充分利用污染企业外围的卫生防护绿化带,进行多层次立体绿化,建成集卫生防护、生态景夕一雨水调蓄、水体净化为一体的生态防护带;c)工厂区内绿什;值物且恨据绿地竖向布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能耐盐、耐淹、耐旱、耐受有汽气体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选用见附录E。植物敏密度、高度应考虑对生产车间温度、通风的影响,不得影响气体、污染物的扩散;d)工厂区绿地宜采用下沉式绿地滞留和入演闷水,下沉式绿地内宜根据土壤渗透系数、地下水高度,在土基中设置排水盲沟(管),排水盲沟之营)应与外部排水系统相连,并有防倒流措施。6.3.6排水设计排水设计

46、应符合以下要求:a)化工、石油、电镀、印染、电子产品回收等工厂或危险品储存等仓库的海偏城市设计以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为主要目标,其初期雨水径流应收集并与工业废水一并处理,达到相应排放标准后可排入污水管网系统或河道;b)工厂区雨水必须与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分流。严禁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进入雨水水塘、湿地、蓄水池等;。)工厂区内雨水必须与工厂区外部雨水管、渠、河流系统衔接,外排雨水峰值流量应不大于外13DB42/T1714一2021部管、渠、河流的接纳能力;d)雨水口宜采用环保型,雨水口内宜设截污挂篮。城市道路6.4.1基本要求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6.4a)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城市道路,其排水系

47、统应符合GB50014的规定;b)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重点针对面源污染控制进行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37和CJJ194的规定;c)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绿地较少时,有条件的地区宜利用道路周边红线外的绿地、湿塘等消纳道路雨水径流;d)城市道路在下列场所不宜采用 雨水渗透系统:易发生边坡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场所,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茹土、岩溶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岩土场所,对路基路面、桥梁结构以及周边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大规模工程建设区域路段、污染严重地区。6.4.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如下图所示。降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绿地-一J普通铺装普

48、通绿地一一仁。陈氯刁6.4.3道路断面设计r- - - - - - -.r丝婴塑-.-,_口亘弓匡亘囚卜一:lllll雨水管渠超标雨水扫卜放系统水体图3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图DB42/T1714一2021道路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道路横断面应按照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征和断面形式,综合考虑各种控制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合理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b)主线高架地面辅道的断面形式中,桥面落水管应通过消能池进行消能沉淀后接入低影响开发设施或排水管网;C)城市道路纵坡超过2时,道路两旁的生物滞留设施宜修建为台阶式,每级台阶设置挡水坎,每级台阶长度需

49、计算确定,保证生物滞留设施的有效蓄水容积。6.4.4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透水铺装层,透水铺装层应做好径流雨水下渗对路基的防渗措施。道路透水铺装面层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a)人行道面层宜采用透水砖,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板时可采用透水铺装;b)临近防涝等级较高的堤防及挡墙侧的人行道和餐饮、加油站等污染严重区域及中等以上交通等级车行道等区域不宜采用透水铺装;C)人行道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时,透水基层宜采用 穿孔管或导流槽等方式排入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雨水支管。穿孔管或导流槽过流能力应与透水铺装面层透水能力相匹配。6.4.5绿化带设计绿化带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50、求:a)道路绿化带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设施。面积、宽度较大的绿化带、交通岛、渠化岛等区域可依据实际情况设置雨水湿地等设施,绿化带宜低于路面10一30Cm;b)植草沟的宽度应根据排水量、绿地类型及规模合理确定,且不宜小于 50Cm;C)在宽度大于等于4m的人行道上宜采用生态树池,生态树池的植物以大中型的木本植物为主,种植土深度应不小于1.Zm;d)车行道径沛雨水排入绿地时,应设置消能设施,减缓雨水对绿地冲刷;e)道路绿化带内氏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足比造成破环;f)道路绿化带中植物可根据。:- I丁水滞留时长、植物耐淹性能及植物观赏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