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驻马店市).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847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5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驻马店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驻马店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驻马店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驻马店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 总则(驻马店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DB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 4117/T 245.12019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 总则 2019 - 07 - 30 发布 2019 - 07 - 30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17/T 245.1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及定义 . 1 4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 2 5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表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标准地调查表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

2、发201226 号) . 10 DB4117/T 245.12019 II 前 言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规范 由总则和各分则组成。 总则是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的通用要求,可单独使用;分则是各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与防控要求,与总则配套使用。 本次发布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规范为第1部分总则,以后根据工作需要再视情况增补。 本标准中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中的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驻马店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驻马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驻马店市薄山林场。 本标准主

3、要起草人:范大整,朱洪,崔晓琦,陈元兵,李娟,刘奇,刘少强,邵明春,刘翠鸽,杨谦,赵来。DB4117/T 245.12019 1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防控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驻马店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术语及定义、调查和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驻马店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和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20112012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GB/T 236172009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

4、查总则 LY/T 19152010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微生物等有害生物。 3.2 发生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在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条/株、虫情级、受害株率、感病指数、头/cm标准枝等)。 3.3 调查 在规定时期为确定一个地区某种有害生物种群特性或存在品种而采取的官方程序。 3.4 踏查 按照调查设定的预定线路调查林业

5、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寄主植物种类。 3.5 标准地调查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地(地段)详细调查某种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 DB4117/T 245.12019 2 3.6 防控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对有害生物进行预防和防治,控制其发生危害程度,避免暴发成灾。 3.7 森林植物检疫 森林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林业安全的措施。 4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市、 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查辖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长期监测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 4.1 踏查 踏查以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为导向,通过发现危害

6、来追溯林业有害生物。 4.1.1 踏查时间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踏查应选择在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进行。 4.1.2 踏查强度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季节,重点区域每20天踏查一次,一般区域每30天踏查一次,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可适当缩短踏查时间间隔。 4.1.3 踏查路线 根据当地森林资源分布及调查目的,在地图上勾绘踏查路线。 4.1.4 踏查方法 踏查首先是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况,按照既定踏查路线实地踏查。在踏查过程中,发现有危害时,要初步确定有害生物种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分布范围。每条踏查路线发现的全部有害生物填入附录A表A.1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记录表。 4.

7、2 标准地调查 根据踏查时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和林分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地开展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设置标准: 对于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人工林标准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有害生物寄主面积的3,种苗繁育基地不少于栽培面积(数量)的5%;。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人工林标准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应少于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3%。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尽可能有3次以上的重复,每块标准地面积3亩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至少30株以上,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30株,少于30株的全部调查。 4.2.1 叶部、枝梢部、果实虫害调查 按照每种食叶害虫或枝梢部调查统计标准,统计虫口密度,或目测叶部害虫危害树冠的严重程度。结果记

8、入附录B表B.1叶部、枝梢部、果实害虫标准地调查表。 4.2.2 叶部、枝梢部、果实病害调查 DB4117/T 245.12019 3 林木病害的发生程度通常以感病率、感病株率或者受害百分率表示。 以枝梢、叶片、果实为单位,每株随机抽取3枝以上的枝条,统计枝梢、叶片、果实的感病率(或感病株率)。结果记入附录B表B.2叶部、枝梢部、果实病害标准地调查表。 4.2.3 干部、根部病害和虫害调查 对于树木死亡或生长不良而地上部分又没有明显危害症状的,应挖开根部进行调查。在标准地上,以植株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健康、感病(受害)和死亡的植株数量,计算感病(受害)株率。结果记入附录B表B.3干部、根部病虫

9、害标准地调查表。 4.3 辅助调查 适用于趋光性强和对引诱剂敏感的林业害虫调查。 该调查方法不能取代标准地调查, 可作为踏查的补充。辅助调查的结果填入附录B表B.4诱虫灯(引诱剂)调查记录表。 4.3.1 诱虫灯调查 诱虫灯的布设、开灯时间以及诱捕时段和昆虫收集等具体方法按照LY/T 19152010以及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 4.3.2 引诱剂调查 根据引诱剂引诱害虫的有效距离,在林间挂放诱捕器(诱捕剂),并在引诱剂的有效期内进行诱捕害虫数量调查。具体使用方法可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4.4 发生面积统计 发生面积以标准地调查的代表面积或实际调查面积进行统计, 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 以发现的小班

10、面积统计。 4.5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参照LY/T 16812006中的附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标准和LY/T2011中的8.1.5.3。 4.6 成灾标准 参照原国家林业局印发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具体参见附录C。 5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市、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检疫、营林、物理、生物、化学等措施,对辖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控。 5.1 目的任务 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 结合本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工作实际, 以控制重点区域主要有害

11、生物为目标,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健康发展。 5.2 防治要求 DB4117/T 245.12019 4 坚持预防为主,各项防治措施并举,防控结合。保护环境和森林生态,实施无公害防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和政策、环境安全要求,科学选择药剂,优先使用植物源和仿生制剂,避免对非防治对象的影响,杜绝使用中高毒药剂。菊酯类化学药剂,仅可用于局部暴发成灾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防治。 5.3 防治措施 5.3.1 加强检疫 市、县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加强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 5.3.2 营林措施 调整树种结构,加强森林经营,大力营造针叶与阔叶、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

12、合的混交林。 5.3.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或者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 包括利用微生物、 寄主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等。 5.3.4 物理防治 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最简单的徒手捕杀或清除也属于物理防治。 5.3.5 药剂防治 利用无公害的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等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DB4117/T 245.12019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表 表A.1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记录表 县名称 乡镇名称 踏查路线编号 调查面积 踏 查 点名称 地理坐标 林分 组成 有害生物种类

13、寄主 植物 危害 部位 是 否 需要 设 置标准地 标 准 地编号 备注 经度 纬度 海拔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此表按踏查路线填写,每一踏查路线填写一张表,踏查点是踏查线路上的一个调查点。 2. 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3.“林分组成”填写此林分的主要树种组成;“有害生物种类”填写在此踏查点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只填中文名,每种填一栏,若未

14、发现有害生物,填“无”;“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寄主植物多时,可加附页;“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枝梢部、叶部、根部、种实”等;需要设置标准地调查的,在相应在栏内打,并记录标准地编号。 DB4117/T 245.12019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标准地调查表 B.2叶部、枝梢部、果实病害标准地调查表 B.1 叶部、枝梢部、果实害虫标准地调查表 县名称 乡镇名称 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所在小班(林班) 标准地面积(亩) 代表面积(亩) 经度: 纬度: 海拔: 虫害名称 寄主植物 树龄 危害部位 对应照片编号 发生危害程度:轻度 / 中度 / 重度 成灾情况:是 / 否 是否外

15、来:是 / 否 样株编号 调查数 被 害 数 虫口数 备注 卵块数 幼虫数 蛹(头) 成虫 小计 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平均虫口密度 受害率%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实行一虫一表。(选取样株为 30 株) 2.此表为每一虫害标准地详查所发现的虫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和踏查记录表中的标准地编号一致。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 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 为度,FF 为分,MM.M 为秒;海拔

16、:数据格式为保留 1 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4.“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危害部位”填写“叶部”;“发生(危害)程度”只能选择轻、中、 重中的一种;“发生(危害)程度”、“成灾情况”和“是否外来”根据调查结果在对应字体打。 DB4117/T 245.12019 7 县名称 乡镇名称 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所在小班(林班) 标准地面积(亩) 代表面积(亩) 经度: 纬度: 海拔: 病害名称 寄主植物 树龄 危害部位 对应照片编号 发生危害程度:轻度 / 中度 / 重度 成灾情况:是 / 否 是否外来:是 / 否 样株 编号 调查数 感病数 样株 编号 调查数 感病数 样株 编号 调

17、查数 感病数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调查数 合计 感 病 数 合计 感病(株)率% 备注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实行一病一表。 2.此表为每一病害标准地详查所发现的虫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和踏查记录表中的标准地编号一致。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式为

18、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4.“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危害部位”填写“叶部、枝梢部、果实”;“发生(危害)程度”只能选择轻、中、重中的一种;“发生(危害)程度”、“成灾情况”和“是否外来”根据调查结果在对应字体打。 B.3干部、根部病虫害标准地调查表 DB4117/T 245.12019 8 县名称 乡镇名称 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所在小班(林班) 标准地面积(亩) 代表面积(亩) 经度: 纬度: 海拔: 病虫名称 寄主植物 树龄 危害部位 对应照片编号 发生危害程度:轻度 / 中度 / 重度 成灾情况:是 / 否 是否外来:是 / 否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

19、说明: 1.实行一病一虫一表。 2 此表为每一虫害标准地详查所发现的虫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和踏查记录表中的标准地编号一致。 3.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4.“寄主植物”填写植物的中文名称;“危害部位”填写“干部、根部”;“发生(危害)程度”只能选择轻、中、重中的一种;“发生(危害)程度”、“成灾情况”和“是否外来”根据调查结果在对应字体打。 B.4 诱虫灯(引诱剂)调查记录表

20、 取样编号 是否受害 取样编号 是否受害 备注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感病(受害)株率% DB4117/T 245.12019 9 县名称 乡镇名称 诱虫灯(引诱剂)所在小班(林班) 林分类型 主要树种 林分面积 经度 纬度 海拔 昆虫名称 诱虫数量(头) 备注 合计 雌 雄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此表为每一诱虫灯(引诱剂)所诱捕的所有昆虫记录表。该表统计周围林分的虫情,在主要有害生物每1代发生危害时调查1次,每诱虫灯(引诱剂)

21、只填一张表。 2. 经度:格式为EDDDFFMM.M,其中“E”为“东经”的缩写,D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纬度:格式为NDDFFMM.M,其中“N”为“北纬”的缩写,DD为度,FF为分,MM.M为秒;海拔:数据格式为保留1位小数的实数,单位为米(m)。 3. 林分类型为人工林、天然林或混交林。 4.备注一栏记载天气、灯具、引诱剂变动等异常情况。 DB4117/T 245.12019 10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 号) C.1 种 类 成灾指标 危害程度 受害株率(%) 林木死亡株率(%) 松材线虫病 出现感染病株 美国白蛾

22、失叶率20%以上 2以上 鼠(兔) 25以上 10以上(幼树) 薇甘菊 3以上 C.2 种 类 成灾指标 危害程度 受害株(梢)率(%) 林木死亡株率(%) 检 疫性 有害 生物 叶部害虫 失叶率40%以上 5以上 钻蛀性害虫 15以上 5以上 叶部病害 感病率40%以上 5以上 干部病害 20以上 5以上 有害植物 5以上 非 检疫 性有 害生物 叶部害虫 失叶率60%以上 10以上 钻蛀性害虫 20以上 10以上 叶部病害 感病率60%以上 10以上 干部病害 30以上 10以上 有害植物 10以上 注:表1、表2的“成灾指标”中,同一类(种)有一个以上指标时,符合其中一个指标即为成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