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100 J 09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31822019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实施细则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and elimination of hidden hazards of special equipment accidents 2019 - 09 - 30 发布 2019 - 10 - 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
2、局 发 布 DB21/T 3182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工作程序 . 3 6 持续改进 .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基本程序 . 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 . 9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常见风险因素 . 1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示例安全检查表法 . 12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18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 . 19 DB21/T 318220
3、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小兵、高诚、张新法、郝银贵、李岐、葛辉、潘佩哲、潘岩、刘阳。 本标准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的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 55 号,024-31512632。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沈阳市和平区文萃路 4-2 号 C 座,024-839
4、12840。 DB21/T 31822019 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无专职安全管理员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至少应完成本单位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03-2015 特种设备事故
5、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 TSG 07-2019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Z6001-2019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3 术语与定义 TSG 03-2015和TSG 08-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 安全风险 safety risk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 危险源 hazard sources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3 事故隐患 hidden hazard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
6、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3.4 DB21/T 31822019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person in charge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 3.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administrator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使用单位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
7、员。 3.6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使用单位中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内设机构。 3.7 公众聚集场所 public assembly occupancy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4 基本要求 4.1 系统管理 4.1.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应遵循特种设备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特种设备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8、自主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同时,主动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积极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并将监管和检验意见及时纳入机制构建工作中。 4.1.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本细则实施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1.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所属的行业或领域已建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或职业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现行的安全生产体系的基础上,按本细则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4.2 分级负责 4.2.1 特种设备使用
9、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和运行的责任主体, 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 4.2.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和运行,并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 4.2.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2.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负责督促和落实职责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向上级人员汇报。 4.3 工作任务 DB21/T 31822019 3
10、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应至少实现以下工作任务: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数据库;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建立并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 5 工作程序 5.1 基本程序 使用单位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隐患排查治理等,见附录 A。 5.2 策划和准备 5.2.1 机构设置 5.2.1.1 使用单位应明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管部门或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
11、防机制构建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其成员至少应包括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使用单位也可以聘请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应有与在用特种设备相关的高级工程师或检验师参与,其资质应与在用特种设备的种类相匹配。 5.2.1.2 对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 应当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2.2 人员培训 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计划,并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宣传特种设
12、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介绍常见的特种设备风险因素、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并保留培训记录。 5.2.3 资料收集 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见附录B; 特种设备人员情况,包括持证情况、培训情况和人员配置情况等;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 自然环境和作业条件; 特种设备相关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DB21/T 31
13、822019 4 5.3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5.3.1 安全风险辨识 5.3.1.1 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划分,按照全面排查、参照目录、分类明确、范围清晰、易于识别、便于管理的原则,风险点分以下几种: 锅炉,如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如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氧舱; 压力管道,如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 电梯,如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其他类型电梯; 起重机械,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升降机、缆索式起重机、桅杆式
14、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 客运索道,如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如观览车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车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转马类、自控飞机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滑道类、水上游乐设施、无动力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如机动工业车辆、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 5.3.1.2 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作业中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充装作业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充装前检查、充装过程、充装后检查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 5.3.1.3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常见的风
15、险因素见附录 C,其中: 人的因素应包括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培训情况、人员配置情况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设备状况、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设备附带装置及工具、设备检验情况、事故及运行情况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使用环境和自然条件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档案、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等。 5.3.2 安全风险评估 5.3.2.1 安全风险评估是根据风险点的危险源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5.3.2.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选用适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也可参考附录 D,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鼓励企业采用仿真
16、模拟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3.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 5.3.3.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点的安全风险等级。 5.3.3.2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 5.3.3.3 所选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4.1 使用单位是风险管控的主体,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设备种类、设备类别、设备名称/品种、产品编号/单位内编号、风险因素、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设备位置等,见附录 E。
17、5.4.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DB21/T 31822019 5 分类、分级、分层、分设备,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重大安全风险应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组织进行专项管控; 安全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和降低风险。 5.4.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其风险应按重大风险管控: 处于公众聚集场所; 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的电梯; 涉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 涉及熔融和炽热
18、金属等危险物品; 同类设备因设备本体缺陷而发生过事故;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验机构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应当作为重大风险管控的。 5.4.4 使用单位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5.4.5 使用单位应结合设备特点和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5.4.6 使用单位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19、 5.4.6.1 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 应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危险源,具备条件的使用单位,应立即制定安全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间,落实资金,将风险降低到一般风险及以下;不具备条件的,应制定计划,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5.4.6.2 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5.4.6.3 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低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5.4.7
20、作为重大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明确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制定重大风险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制定重大风险的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5.5 隐患排查治理 5.5.1 基本要求 DB21/T 31822019 6 5.5.1.1 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事故隐患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
21、规规章、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5.1.2 使用单位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 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5.5.1.3 使用单位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2、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5.5.1.4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5.5.1.5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使用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至少应涵盖的重大事故隐患见附录 F。 5.5.2 制定隐患
23、排查计划 5.5.2.1 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项目、内容、方法、责任人和频次。 5.5.2.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内容主要包括: 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范的建立落实情况; 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维护和使用方法的培训情况; 特种设备运行状况和日常维护、保养、自行检查、检验、检测情况; 从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
24、情况; 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其他影响特种设备安全的情况。 5.5.3 隐患排查 5.5.3.1 使用单位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 5.5.3.2 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 要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和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
25、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5.5.3.3 使用单位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内部员工通报。 5.5.4 隐患治理 5.5.4.1 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部门、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DB21/T 31822019 7 5.5.4.2 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5.5.4.3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 5.5.4.4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治理的
26、目标和任务;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5.5 隐患治理验收 5.5.5.1 隐患治理完成后,使用单位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 5.5.5.2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 使用单位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责令设备停用的,使用单位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设备启用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
27、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启用设备。 5.5.6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 6 持续改进 6.1 使用单位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 6.2 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使用单位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
28、重大变化; 使用单位安装、改造、维修设备; 设备使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伤亡事故或同种类特种设备发生事故;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隐患排查治理发现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缺失和漏洞;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检验机构发现重大风险或重大事故隐患; 使用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DB21/T 31822019 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基本程序 图A.1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基本程序 机构设置 人员培训 资料收集 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 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与评估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实施
29、隐患排查 隐患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 策划和准备策划和准备 隐患治理验收 DB21/T 31822019 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 表 B.1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适用于按台套进行登记) 序号 设备种类 设备类别 设备 品种/名称 产品编号 型号规格 制造单位 注册代码 最近一次检验日期 下次检验日期 单位内编号 设备位置 风险等级 1 2 3 填表日期: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注:风险等级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后填写,其余信息根据使用登记证、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填写。 表 B.2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适用于工业管道) 序号 管道 名称 管道 编号
30、管道 级别 设计单位 安装单位 安装 年月 投用 年月 管道规格 设计/工作条件 检验结论 检验机构名称 最近一次检验日期 下次检验日期 备注 公称直径 (mm) 公称壁厚 (mm) 管道长度 (m) 管道 材质 压力 (MPa) 温度 () 介质 1 2 3 DB21/T 31822019 10 填表日期: 填表人: 联系电话: 表 B.3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适用于气瓶) 序号 设备 品种 产品 编号 充装 介质 制造单位 制造 年月 公称工作 压力 (MPa) 容积 (L) 最近一次检验日期 下次检 验日期 单位内 编号 变更或停用情况 信息化管理情况 1 2 3 填表日期: 填表人
31、: 联系电话: 注:设备品种,是指无缝气瓶、焊接气瓶、内装填料气瓶、纤维缠绕气瓶、低温绝热气瓶;变更或者停用情况,是指新增、停用、注销、报废;信息化管理情况,是指企业采用二维码、电子标签等信息化方式对气瓶进行管理,已采用的填写具体信息化方法,未采用的填“无”。 DB21/T 31822019 11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常见风险因素 表 C.1 常见风险因素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因素 1 人的因素 (1)应持证人员未持证; (2)所持证书不在有效期内; (3)所持证书项目与作业内容不符; (4)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 (5)安全培训未覆盖相关人员; (6)未按规定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
32、7)未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人员; (8)未按规定配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9)其他。 2 物的因素 (1)设备的生产未按规定由取得许可的单位实施; (2)设备无产品质量证明; (3)设备的生产未按规定接受监督检验; (4)设备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5)设备本体存在缺陷; (6)设备的安全附件或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存在缺陷; (7)设备附带装置及工具存在缺陷; (8)设备未按要求接受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仍继续使用; (9)设备的停用或重新启用未按规定进行; (10)设备曾发生事故; (11)设备未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12)其他。 3 环境因素 (1)涉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 (2)涉及熔融和炽热
33、金属等危险物品; (3)处于公众聚集场所; (4)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 (5)未设置作业区域或作业路线; (6)设备所处自然环境不符合要求; (7)其他。 4 管理因素 (1)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2)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3)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4)未按规定逐台套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5)操作规程缺失或不健全; (6)应急预案缺失、无效或未按规定实施演练; (7)相关记录不符合要求; (8)未自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9)其他。 DB21/T 31822019 12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示例安全检查表法 表 D.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
34、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指标 标准要求 分值评定 评价得分 子系统权重 种类系数 计算得分 1 人的因素 人员持证 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持证,证书在有效期内且范围能涵盖作业内容 Wp WK 2 人员安全培训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按规定开展安全培训,并覆盖相关人员 Wp WK 3 人员配置 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Wp WK 4 物的因素 设备来源 特种设备的生产应取得许可,并且经检验合格 Wf WK 5 使用年限 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使用单位认为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经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合格,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同意、主要负责人批准,办
35、理使用登记变更后,方可继续使用;允许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 Wf WK 6 设备参数 参见产品标准或检验规则 Wf WK 7 安全保护装置 参见产品标准或检验规则 Wf WK 8 事故及运行情况 参见产品标准或检验规则 Wf WK 9 检验情况 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申请检验;检验结论为合格时,按照检验结论确定的参数使用特种设备 Wf WK DB21/T 31822019 13 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指标 标准要求 分值评定 评价得分 子系统权重 种类系数 计算得分 10 校验、 检定 及校准情况 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
36、检定或校准,结论为合格时,按照检验结论确定的参数使用 Wf WK 11 停用情况 特种设备拟停用1年以上的, 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且设置停用标志,在停用后30日内填写特种设备停用报废注销登记表 ,告知登记机关;重新启用时,使用单位应当进行自行检查,到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超过定期检验有效期的,应当按照定期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 Wf WK 12 环境因素 使用环境 参见产品标准或检验规则 We WK 13 自然条件 参见产品标准或检验规则 We WK 14 管理因素 使用登记 a)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
37、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流动作业的特种设备,向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移动式大型游乐设施每次重新安装后、 投入使用前, 使用单位应当向使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b) 锅炉、 固定式压力容器、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当将 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或者使用单位盖章(签名确认)的复印件悬挂或者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 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 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 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特种设备产品铭牌上或者其他可见部位;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 有驾驶室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 特种设备使用标志 张贴在驾驶室的挡风玻璃的右前方,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标志应当随
38、容器携带, 并且打印二维码;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应当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 悬挂或者固定在乘客入口处或者售票处等易于乘客看见的部位 Wm WK DB21/T 31822019 14 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指标 标准要求 分值评定 评价得分 子系统权重 种类系数 计算得分 15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 机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用途、数量等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a)使用电站锅炉或者石化与化工成套装置的; b)使用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电梯的, 或者公众聚集场所使用 30 台以上(含 30 台)电梯的; c)使用 10 台以上(含 10 台
39、)大型游乐设施的,或者10 台以上(含 10 台)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的; d)使用客运架空索道,或者客运缆车的; e)使用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 50 台以上(含 50台)的 Wm WK 16 安全技术 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使用登记证; b)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 ; c) 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 、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 d)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
40、 e) 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f)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 g)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 h)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 Wm WK DB21/T 31822019 15 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指标 标准要求 分值评定 评价得分 子系统权重 种类系数 计算得分 17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b) 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c)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度; d)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e)
4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 f) 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g)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h)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Wm WK 18 操作规程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设备运行特点等,制定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操作程序和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巡回检查和异常情况处置规定,以及相应记录等 Wm WK 19 维护保养 与检查 a) 经常性维护保养: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状况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做出记录。保证
42、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法律对维护保养单位有专门资质要求的,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维护保养。鼓励其他特种设备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 b) 定期自行检查:为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 Wm WK DB21/T 31822019 16 序号 风险因素 风险指标 标准要求 分值评定 评价得分 子系统权重 种类系数 计算得分 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和特性进行定期自行检查; c) 试运行安全检查: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开展设备运营前
43、的试运行检查和例行安全检查,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并且作出记录 20 管理因素 隐患排查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消除,待隐患消除后,方可继续使用 Wm WK 21 应急预案 及演练 按规定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并且作出记录;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预案中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内容,适时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并且作出记录 Wm WK 22 相关记录 应建立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 、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安
44、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Wm WK 注:分值评定根据该项目的标准要求制定评分标准,分数越高,风险越大,单个子系统(即人、物、环境、管理四个子系统)的总分为 100 分;Wp人的因素总权重;Wf物的因素总权重;We环境因素总权重;Wm管理因素总权重;WK与特种设备种类相关的调整系数;计算得分评价得分、子系统权重和种类系数三者的乘积。 DB21/T 31822019 17 表 D.2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推荐权重系数 设备类别 锅炉 压力容器 工业管道 电梯 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Wp 0.1 0.1 0.1 0.
45、1 0.15 0.1 0.1 0.1 Wf 0.5 0.4 0.5 0.5 0.4 0.5 0.5 0.5 We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Wm 0.1 0.2 0.1 0.1 0.15 0.1 0.1 0.1 WK 1.3 1.8 1.9 0.8 1.7 1 1.1 1.5 表 D.3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等级规则 序号 辨识分值 (满分 100) 风险等级 颜色表示 1 70 分以上 (含 70 分) 重大风险 红 2 5070 分(含 50 分) 较大风险 橙 3 3050 分(含 30 分) 一般风险 黄 4 30 分以下 低风险 蓝 DB21/T 3
46、1822019 18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表 E.1 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序号 设备种类 设备类别 设备品种/名称 产品编号/ 单位内编号 风险因素 管控措施 责任部门 责任人 设备位置 1 2 3 4 5 DB21/T 31822019 19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 表 F.1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 序号 隐患类别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 1 设备隐患 在用特种设备是未取得许可进行设计、制造、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 2 在用特种设备是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使用资料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导致检验不合格的电梯除外) 3 在用特种设备是国家明令淘汰的
47、4 在用特种设备是已经报废的 5 在用特种设备存在必须停用修理的超标缺陷 6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未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的 7 超过特种设备规定参数、使用范围的 8 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缺少、失效或失灵 9 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或热水锅炉改为蒸汽锅炉使用 10 继续使用已被召回的特种设备(含生产单位主动召回、政府相关部门强制召回) 11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用计量器具的选型、规格及检定不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及相应标准规定 12 电梯
48、轿厢不符合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 13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使用的 14 使用被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 15 设备隐患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16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活动的 DB21/T 31822019 20 序号 隐患类别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 17 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的 18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检查的 19 电梯使用单位委托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 20 人员隐患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包括应持证的安全管
49、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等无证上岗 21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22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23 管理隐患 在用特种设备未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24 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或者安全技术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 25 未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未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等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6 未依法设置特种设备使用标志 27 未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或者未对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 28 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 29 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30 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前后检查无记录 31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未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未对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32 未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机械式停车设备等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使用者注意的显著位置 33 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34 对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压力管道、4级固定式压力容器和检验结论为基本符合要求的锅炉未制定监控措施或措施不到位仍在使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