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

上传人:您的好秘书 文档编号:5632957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州消防电子设备项目实施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报告说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后实施,消防工作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新消防法继续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继续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消防法的修订和公布实施,对加强我国消防法制建设,推进消防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495.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5722.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52%;建设期利息830.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流

2、动资金894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0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5328.07万元,净利润11218.6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46%,财务净现值14287.7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

3、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8二、 编制原则8三、 编制依据9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9五、 项目建设背景10六、 结论分析10第二章 市场预测14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4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6第三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20一、 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20二、 产业政策22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4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26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6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6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

4、况28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4五、 产业发展方向36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9第六章 运营管理40一、 公司经营宗旨4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1四、 财务会计制度44第七章 SWOT分析51一、 优势分析(S)51二、 劣势分析(W)53三、 机会分析(O)53四、 威胁分析(T)54第八章 法人治理6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0二、 董事67三、 高级管理人员72四、 监事74第九章 工艺技术分析76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9三、 质量管理80四、 项目技术流程81五、 设备选型方案82第十章 节能分析84一、

5、项目节能概述84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5三、 项目节能措施86四、 节能综合评价88第十一章 进度计划方案89一、 项目进度安排89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9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分析9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1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1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计划93一、 编制说明93二、 建设投资93三、 建设期利息96四、 流动资金98五、 项目总投资9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0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02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2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9五、 偿债能力分析109六、

6、经济评价结论111第十五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112一、 项目招标依据112二、 项目招标范围112三、 招标要求113四、 招标组织方式113五、 招标信息发布115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116一、 项目风险分析116二、 项目风险对策118第十七章 总结分析121第十八章 附表附件123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兰州消防电子设备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有限责任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

7、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三、 编制依据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5、其他相关资料。四、

8、 编制范围及内容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背景随着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实施,物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点方向。物联网技术拥有的实时监控、跟踪以及反馈的功能特点,为消防安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消防物联网引入物联网信息传感与通讯技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构建高感度的消防基础环境,实现实时、动态、

9、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促进政府及相关机构实施社会消防监督管理,增强消防机构灭火救援的指挥、调度、决策和处置能力。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并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现阶段我市发展面临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从供给端入手,提高创新、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90.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40000套消防电子设备的生产

10、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495.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5722.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52%;建设期利息830.5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流动资金8941.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5%。(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5495.1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8545.92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6949.26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0700.00

11、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5328.0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1218.6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7.4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36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4206.00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

12、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格题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0000.00约90.00亩1.1总建筑面积101201.88容积率1.691.2基底面积34800.00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4.362总投资万元45495.182.1建设投资万元35722.762.1.1工程费用万元31138.4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555.882.1.3预备费万元1028.392.2建设期利息万元830.522.3流动资金万元8941.903资金筹措万元45495.183.1自筹资金万元28545.923.2银行贷款万元16949.264营业

13、收入万元80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5328.076利润总额万元14958.247净利润万元11218.688所得税万元3739.569增值税万元3447.3910税金及附加万元413.6911纳税总额万元7600.6412工业增加值万元26376.7013盈亏平衡点万元34206.00产值14回收期年6.36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7.4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4287.76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消防行业法规不断完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并将消防产品列入安全产

14、品范畴以来,消防行业的配套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出台。2009年、2019年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修订,进一步将相关法规要求和标准提高,初步形成了涵盖消防法律、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其他消防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消防标准规范五个层次的我国消防法制体系,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此外,随着消防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国内消防产品质量水平,为业内规范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了消防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推动消防产品市场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由6.2亿连续提升至2019年的8.5亿人,11年累计

15、提升近2.3亿人,截至2019年城镇化率近60%。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预测,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城镇人口将超过9亿;至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80%,城镇人口或超10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地区向城市迁移、聚集。城市商业区、住宅区的发展带来了写字楼、住宅等建筑新建、改建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之现代建筑结构愈加复杂,为消防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需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也随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由2010年的3.4万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9.7万亿元,累计大幅

16、提升185.29%,消防产品行业市场需求有进一步增长趋势。(3)居民消防意识逐步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使用频次越来越高,也无形中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隐患。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加速推行、消防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驱动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社会整体消防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消防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设施配置正逐渐从被动式需求向主动式需求转变。这促使终端用户开始关注消防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性能要求,优质消防产品的市场日益扩大;同时,社会消防意识的提高使消防产品开始步入家庭,家庭消防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2、不利因素(1)生产

17、能力不足与国外大型消防企业相比,国内大多数消防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设备、检测检验设备等装备水平较低,在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2)国内外竞争差距国内大多数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在资本实力、技术、管理方面与国外大型消防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品牌管理等方面,因此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3)研发投入不足我国消防行业内科研机构较少,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科研人员占比偏低、科研投入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投入,多数研发工作仍停留在对国外产品的仿制上,创新性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不高

18、,不利于行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消防行业法规不断完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并将消防产品列入安全产品范畴以来,消防行业的配套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出台。2009年、2019年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分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修订,进一步将相关法规要求和标准提高,初步形成了涵盖消防法律、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其他消防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消防标准规范五个层次的我国消防法制体系,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此外,随着消防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国内消防产品质量水平,为业内规范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

19、营环境,促进了消防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推动消防产品市场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由6.2亿连续提升至2019年的8.5亿人,11年累计提升近2.3亿人,截至2019年城镇化率近60%。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预测,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城镇人口将超过9亿;至205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80%,城镇人口或超10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地区向城市迁移、聚集。城市商业区、住宅区的发展带来了写字楼、住宅等建筑新建、改建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之现代建筑结构愈加复杂,为消防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需要。随着城镇化

20、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也随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由2010年的3.4万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9.7万亿元,累计大幅提升185.29%,消防产品行业市场需求有进一步增长趋势。(3)居民消防意识逐步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使用频次越来越高,也无形中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隐患。在消防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加速推行、消防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驱动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社会整体消防意识逐步提高。人们对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消防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设施配置正逐渐从被动式需求向主动式需求

21、转变。这促使终端用户开始关注消防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性能要求,优质消防产品的市场日益扩大;同时,社会消防意识的提高使消防产品开始步入家庭,家庭消防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2、不利因素(1)生产能力不足与国外大型消防企业相比,国内大多数消防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设备、检测检验设备等装备水平较低,在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地位。(2)国内外竞争差距国内大多数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在资本实力、技术、管理方面与国外大型消防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品牌管理等方面,因此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3)研发投入不足我

22、国消防行业内科研机构较少,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科研人员占比偏低、科研投入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投入,多数研发工作仍停留在对国外产品的仿制上,创新性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不高,不利于行业技术的持续发展。第三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一、 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1、准入和监管壁垒消防产品属于公共安全类产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后消防安全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与居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紧密相关。为保证消防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对消防产品实施准入制度,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型式认可制度、消防产品身份信息管理制度、消防产品生产和销售流向登记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随着消防行业监管技术的升

23、级、监管制度的完善,行业监管态势将进一步趋严,新厂商在持续满足行业监管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理念欠缺和经验不足。因此,消防产品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壁垒和一定的监管壁垒。2、技术壁垒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疏散及灭火系统等消防产品所处工作环境复杂,性能要求高,需要多种灵敏可靠的产品协同工作才能实现最优功能。此外,消防物联网设备及服务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云平台连线、云计算能力等物联网技术要求较高,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在消防产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深厚的技术基础、先进的研发能力、丰富的涉及经验、持续的研发投入是消防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新进入企业一般无法短期内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和检测检验

24、等领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因此,技术门槛是新进入者进入消防产品领域尤其是火灾报警行业的重要门槛。3、销售渠道壁垒消防产品应用于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因此市场相当分散,并且终端用户主要为消防工程商、建筑工程承包商、房地产开发商,对消防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我国消防行业竞争相对充分,各大厂商都已将竞争区域覆盖至全国地区,合作关系相对稳定。行业新进入者通常相对缺乏全国范围的市场销售渠道开发及管理经验,并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来构建完善的市场渠道,短期内较难获得大量客户订单,难以打破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因此,消防产品行业具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壁垒。4、品牌壁垒随着我国

25、宏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消防制度的完善和防火宣传的不断普,以及人们对生命财产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步由被动式消防需求逐步向主动式转变。对终端客户来说,产品品牌是综合体现一个企业的产品性能与质量、设计水平、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因素。消防产品关乎生命财产安全,终端客户对消防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要求较高,知名品牌能够为客户带来较多信任感。市场新进入者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成功创立新品牌和突破市场已有品牌形成的壁垒,并且在短期内建立较高的品牌忠诚度的难度较大。二、 产业政策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

26、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2、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公共建筑和新建住宅小区的消防通道,按标准进行划线、标明、立牌、实行标识化管理。对于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因地制宜开展消防安全治理;到2022年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达标率要达到100%。中央和地方石化企业要利用3年时间,分步完成重大消防风险管控、老旧消防设施的改造和企业消防力量建设任务;针对老旧小区、家

27、庭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存在的突出风险,专项行动将升级改造消防设施。3、全国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国文物系统部署开展三年行动。增强火灾防控能力,加大新技术装备应用,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各文物、博物馆单位要积极推进高效预警、安全用电、智能监管等方面的先进设施设备适用,提高火灾防控效率与能力。4、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时核查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预防和化解消防安全风险;完善“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强化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严肃追究火灾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5、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综合运用物联网、

28、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全面促进信息化和消防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火灾防控体系,打造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消防警务勤务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部队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6、关于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鼓励社会单位应用电气火灾监控技术,提升对电气产品及其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

29、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

30、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0000.00(折合约9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1201.88。(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40000套消防电子设备,预计年营业收入807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

31、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表格题目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消防电子设备套200002消防电子设备套200003消防电子设备套200004.套5.套6.套合计4000080700.00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国务院批

32、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

33、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实现生产总值2837.36亿元,增长6%,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5%、1.9%和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就业、物价、收入三项指标表现较好,新增城镇

34、就业9.36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10%,连续跑赢经济增速,有效保持了经济运行基本面稳定。从机遇来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入实施,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一心两翼”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等政策利好充分释放,兰州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大有可为。只要我们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迎来美好的前景,取得更大的成绩。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8%,其中工

35、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速度由

36、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国家宏观调控由传统强化需求端作用转向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继续扩大投资、消费、出口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土地、资源、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或引导有效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兰州新区建设的机遇。未来五年,兰州新区伴随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入驻企业的投产,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发挥,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将逐步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政策平台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兰州争取

37、到的国家级新区和众多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在“十三五”时期发挥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三是创新驱动的机遇。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我市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必将高效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四是对外开放的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围绕国家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站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对外开放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

38、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大幅提升,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将持续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兰州市将会成为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略平台。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兰州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布局不均衡。工业总量的85%集中在黄河河谷的主城区,第三产业的50%以上集中在城关区,部分产业园区活力不足、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水平低。二是一产、二产、三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服务业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农业规模小,加工转化

39、水平低,增值链条短。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四是城市建管水平较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支撑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尤其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欠账大,畅交通、治污染任务艰巨,实现城市科学高效管理任重道远。五是民生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三、 创新驱动发展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大兰州新兰州”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

40、平台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建设大都市。打造城市景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着力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和活力城市。打造以兰州为中心、100公里道路交通距离为半径的“一小时经济圈”,提升兰州辐射带动功能,与周边城市、重点城镇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努力把兰州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30%以上,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更大的中心带动作用。着力建设大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启动兰石化搬迁。壮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文化旅游、

41、健康养生、新材料以及城市投资开发等千亿百亿级大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着力建设大枢纽。加快建设“1221”铁路枢纽运输辐射网,兰州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围绕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率先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努力构建“139”城区道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实现乡乡通省道,村村通四级以上公路。建成中川机场三期航站楼,增加30条以上国际航线,持续提升航空客运能力,打造国际货运航空港,航空货运实现重点突破。推进综合保税区与航空港一体化发展,打造临空经济园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地位持续强化。着力建设大物流。依托交通枢纽、重要通道功能优势,分类分层次设置物流集散中心,形成“342”物流集散中

42、心网。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物流,建设兰西拉、兰银包、兰西乌等物流通道,完善辐射全省及全国各地的综合物流网,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着力建设大市场。充分利用兰州商品集散和辐射周边省区的基础条件,根据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迅速升级的现状,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加快建设区域商贸中心,推动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共同发展,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发展格局,建成辐射周边的大市场。着力建设大平台。依托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机遇,以兰州新区为基础,以国际港务区建设为重点,构

43、建与中西亚及欧洲进行商业贸易、产业合作、信息服务、人文交流、机构互设的大平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地区间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市发展趋势、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发展目标。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增长。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达到3050亿元,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44、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65%、16%、6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8%以上和5%以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发展,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85%、80%。现代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625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50元,年均增长10.2%。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45、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全民参保登记率100%,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5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四版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更加协调配套。交通突破行动深入实施,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路、桥、管、网和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建成“139”路网

46、体系;轨道1、2号线一期工程竣工,轨道3号、4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建成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4.5万个公共立体停车位;建成50座以上景观天桥地道,城区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五城联创”取得重大突破,努力争取全国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成功。五、 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主城区兰州新区县城小城镇一体化城乡体系,推进兰州新区和主城区互动发展,高新区和经济区错位发展,县域经济与特色城镇梯次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增长极,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到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计划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