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Ⅰ)》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5649296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DF 页数:144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Ⅰ)》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Ⅰ)》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Ⅰ)》历年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

2、忆版)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第二部分模拟试题及详解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三)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10分)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minx3y,y3x,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且消费者收入为m。求该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解:根据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y)minx3y,y3x可

3、知:x3yy3x。消费者的约束条件为:xpxypym。联立解得:xm/(pxpy),ym/(pxpy)。此即为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二、(15分)写出斯勒茨基方程(slutsky equation)的表达式,并运用显示偏好原理证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是非正的,同时说明什么条件下其为零。答:(1)斯勒茨基方程表达式为:x1x1sx1n,即:x1(p1,m)x1(p1,m)x1(p1,m)x1(p1,m)x1(p1,m)x1(p1,m)该方程表明需求的总变动等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和。其中,更多考研资料 v/q: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顺通考试资料x1(p1,m)x1(p1,m)表示替代效应,x1(

4、p1,m)x1(p1,m)表示收入效应。它是一个恒等式:对于p1、p1、m和m的一切值,它都成立。(2)斯勒茨基替代效应是非正的证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是指当价格变动但购买力保持不变时,消费者如何用一种商品“替代”其他商品的情况。图1替代效应的非正性如图1所示,原来的预算线为CD,转动后的预算线为EF。由于消费者在预算线为CD时,选择了A点,由显示偏好可知,消费者对A点的偏好胜过EA上的任何一点。当预算线为EF时,由显示偏好弱公理可知,消费者一定不会选择EA上的任何一点,即消费者的选择一定会在AF上。那么消费者选择的x1的消费量一定超过A点的x1的消费量x1,即消费者对x1的需求量一定会增加。所以

5、当x1的价格下降时对x1的需求一定会增加,即斯勒茨基替代效应一定是非正的。(3)替代效应为0的情况:在完全互补偏好下,价格变动全部表现为收入效应,而替代效应为0。三、(20分)某垄断厂商有两个工厂生产产品,相应的总成本函数分别为C1(Q1)Q12/2和C2(Q2)2Q2Q22/2。该垄断厂商生产的产品都在两个相互分割的市场上销售(即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两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q1202p1和q2122p2。求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的销售及价格,同时求出每个工厂的产量。解:由已知有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1100.5q1,p260.5q2。从而可得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函数分

6、别为:MR110q1,MR26q2。同时,可得两个工厂的边际成本函数分别为:MC1Q1,MC22Q2。若垄断厂商在两个工厂同时生产,则有MC1MC2,此时Q12Q2。又Q1Q2Q,可得:Q10.5Q1,Q20.5Q1。总成本函数为:从而总边际成本函数为:MC0.5Q1。由MCMR1MR2可得:0.5(q1q2)110q16q2。解得:q15.5,q21.5。从而p1100.5q17.25,p260.5q25.25。从而Q10.5Q14.5,Q20.5Q12.5。此时厂商利润为:p29.5。综上所述,可知若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则应该在两个厂分配产量,此时垄断厂商两个市场的销量分别为5.5,1

7、.5;价格分别为7.25,5.25。工厂1的产量为4.5,工厂2的产量为2.5。四、(25分)在两个消费者和两种商品组成的纯交换经济中,消费者A的效用函数为:UA(xA,yA)2xAyA;B的效用函数:UB(xB,yB)xB3yB。变换前的两个消费者的初始禀赋分别为A:(WxA,WyA)(8,10);B:(WxB,WyB)(8,10)。求竞争性均衡价格。解:结合埃奇沃思盒形图,两种初始资源配置对应情况如图2所示。图2埃奇沃思盒形图在图2中,给定初始配置位于Wa点,相应的内核如图中阴影所示区域。(1)竞争性价格应该在1/3px/py2区间内。原因在于:当px/py2时,消费者A和B都只需要y产品

8、,所以不可能达到均衡;当px/py1/3,消费者A和B都只需要x产品,所以不可能到达均衡;当px/py2时,消费者B只消费y产品,而消费者A消费两种产品无差异;这样消费者B需要26单位y产品,所以不可能到达均衡;当px/py1/3时,消费者A只消费x产品,而消费者B消费两种产品无差异,因此也不能达到均衡。(2)当1/3px/py2时,消费者A只消费x产品,而消费者B只消费商品y,所以消费者A用10单位商品y交换消费者B的8单位商品x,由瓦尔拉斯法则可得:8px10py16px,得到px/py5/4。8px10py20py,得到px/py5/4。因此,竞争性均衡价格为px/py5/4,一般性均衡

9、达到契约曲线中的角点C。五、(25分)假设一条捕鱼船每月的租金为2000元,鱼的生产量为船的数量的函数。X表示船的数量时,每月捕鱼总产量为f(X)1000(10XX2),假设鱼的价格恒为1。试回答以下问题。(1)自由捕捞时,将有多少条捕鱼船?(2)最佳(总利润最大)的船只数量是多少?(3)如何对每条船征税使船只数量为最佳?解:(1)一条捕鱼船每月的捕鱼量为f(X)/X1000(10X)。则一条船每月的利润函数为:11000(10X)2000。当利润为0时,渔民停止捕鱼,即11000(10X)20000。解得:X8。即自由捕捞时将有8条捕鱼船。(2)总利润函数为:pfTC1000(10XX2)2

10、000X。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dX100002000X20000,解得:X4。故最佳的船只数量为4。(3)假设对每条船征税t,则每条船的利润函数为:1000(10X)2000t。根据(2)可知,最优船只数量为4,则代入利润函数可得:1000(104)2000t0。解得:t4000(元)。六、(20分)考虑以下方程所描述的经济:YCIGNX,Y7500,G2000,T1000,C4500.8(YT),I150060r,NX250250,rr*5。(1)解出该经济的国民储蓄S、投资I、贸易余额NX及均衡实际汇率。(2)假设G增加到3000,作图说明国民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实际汇率发

11、生的变化并解出具体的数值。(3)假设世界利率从5上升到8,但G仍是1500。作图说明国民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实际汇率发生的变化并解出具体的数值。解:(1)根据I150060r,rr*5可得:I15006051200。国民储蓄为:SYCG75004500.8(75001000)2000150。贸易余额为:NXYCIG75004500.8(75001000)120020001350。根据NX250250,可得均衡实际汇率为:6.4。(2)国民储蓄为:SYCG75004500.8(75001000)30001150。根据I150060r,rr*5可得:I15006051200。贸易余额为:N

12、XYCIG75004500.8(75001000)120030002350。根据NX250250可得均衡实际汇率为:10.4。如图3所示。图3G的增加对各变量的影响(3)根据I150060r,rr*8可得:I15006081020。国民储蓄为:SYCG750015004500.8(75001000)350。贸易余额为:NXYCIG75004500.8(75001000)10201500670。根据NX250250可得均衡实际汇率为:3.68。如图4所示。图4世界利率增加对各变量的影响七、(15分)根据CASI的原理,一国经常项目顺差是由于相对储蓄而言的投资不足造成的。简要叙述分析中国经常项目顺

13、差与投资过热并存的现象与原因。答:(1)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投资过热的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保持在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呈现出投资过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部分制造业和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房价上涨幅度大;股市投资过热;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增长,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2)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投资过热并存的原因根据四部门的收入恒等式:YCIGNX整理可得:NX(YCG)ISICA。上式反映了一国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在开放经济下,一国投资与储蓄可以不必相等。当本国储蓄不

14、足以支持本国投资(SI)时,可以通过产生经常账户逆差(CA0)的方法来以产品的净进口满足投资需要,形成国内资产,这会产生对外债务,实际上就是利用国外资本弥补本国的储蓄缺口;当本国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要时(SI),则可以通过产生经常账户顺差(CA0)的净出口带来的资本流出而形成海外资产。由方程推导过程可知,经常项目顺差是由于我国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国内需求相对不足造成的。储蓄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政府储蓄的增加;企业又分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利润很少向国有股东分红派息,提高了其储蓄率;相对来讲,民营企业从金融体系融资有一定的难

15、度,为了满足扩大生产的需要,他们唯有通过储蓄来保留收益;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是受传统观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同时,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此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国内产能过剩,投资过热。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促成个别行业的盲目扩张,而忽视居民收入增长又使得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处于低水平,所以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出口,从而使得出口增加,推动贸易顺差扩大。八、(20分)说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原理。论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其路径。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原理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有: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16、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在上述假设条件下,索洛得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ksy(n)k。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k项。(n)k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增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要实现稳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sy(n)k。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即k0

17、),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关键性结论: 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它独立于储蓄率s。 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它确实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意义是,劳动力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产量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Y/YK/KL/LA/A。其中Y/Y为总产出

18、增长率,K/K为资本增长率,L/L为劳动增长率,A/A为技术进步率,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劳动的产出弹性。根据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核算公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含义是改变传统的倚重于资本和劳动的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更好地促进经济节约、快速发展。转变增长方式主要就是改变传统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从现实面来看,中国经济虽然已经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但是存在着隐忧。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式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产生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突出,主要表现在:a经济效益低下,影响

19、国力迅速增长;b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c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d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粗放式生产方式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产品,旧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越来越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e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并不丰裕,有些资源是严重不足;f生产要素的比例受到限制,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比例,都有不可突破的上限;g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我国以粗放式生产的产品,不能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迫使我国的出口采取不惜成本、数量取胜的战略,效益很低,造成外贸企业大量亏损;h国际市场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欧美

20、市场上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将会减弱中国的出口增长趋势;i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即将耗尽;j近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环境与资源,如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总之,无论从国内形势还是国际环境看,无论从经济增长理论还是从我国经济增长实际看,都必须坚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实行绿色GDP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的

21、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进社会福利。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经济发展转向内需为主。经济大国应该以内需为主,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共识。因此,我国不能总指望国际市场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最近几年,大量的投资和出口形成一个循环,投资主要为出口服务,投资最快的是沿海、外向型的地区,消费服务投资则相形见绌,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国内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降低外贸依存度。从国际经验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长外贸依存度高,在此前的经济发展历史上,还

22、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国曾有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这使得我国经济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解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这是提高内需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速度远远赶不上财政收入的增加速度,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的格局,国进民退,我国消费增长缓慢的根源即在于此。 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能耗低、需求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通过结构调整,构建增长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3、;要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转变增长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加快改革引发粗放型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把企业投资、生产行为和政府行为“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本题15分)假设生产函数为产品的价格为p,生产要素1和2的价格分别为w1和w2。(1)求要素需求函数和产出函数供给函数;(2)求条件要素需求函数;(3)要素需求函数和条件要素需求函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解:(1)厂商利润函数为

24、: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x1p2/(4w12),x2p2/(4w22)。此即为要素需求函数,表示既定产出价格下利润最大化选择。将x1p2/(4w12)和x2p2/(4w22)代入生产函数,可得f(x1,x2)p/(2w1)p/(2w2),此即为产出供给函数。(2)既定产量水平的最小成本选择的数学表达式为:求解可得:此即为条件要素需求函数,表示既定产量水平的最小成本选择。(3)条件要素需求函数与要素需求函数的区别是:有条件的要素需求函数给出的是既定产量水平下的成本最小化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要素需求则给出了既定产出品价格下的利润最大化选择。通常有条件的要素需求曲线是观察不到的,它们是一个

25、假定的定义。它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厂商以经济的方式生产某个既定的产量,它们将如何选择每种要素的使用量。二、(本题10分)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U(X1,X2)X11/2X21/2。(1)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112、P210,求消费者均衡;(2)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答:(1)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LX11/2X21/2(12012X110X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联立上述三个式子解得:X15,X26。即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消费5单位X1和6单位X2。(2)当商品1价格下降为P110时,同理可求得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消费6

26、单位X1商品和6单位X2商品。因此,总效应为(65)1。替代效应计算如下:为保持原来的购买力不变(即在新的价格水平下选择原先的消费束),设在新价格体系下的新收入(补偿性收入)应为M,于是有:M10X110X25060110。因此,补偿预算线为:10X110X2110。同理可求得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时,消费者消费5.5单位X1商品和5.5单位X2商品。因此,替代效应为(5.55)0.5,收入效应为(65.5)0.5。三、(本题15分)假设一个垄断者供应两个分市场,这两个分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p1(x1)1x1,其中0 x11,和p2(x2)2(1x2),其中0 x21。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c(x

27、)k,这里xx1x2。(1)假设垄断者按照第三等级价格歧视的原则分别供应两个市场,那么它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和销售量分别多少?(2)假设该垄断者必须以相同的价格供应这两个市场,那么什么是它的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3)谁能从价格歧视中得益,谁会因价格歧视而受损失?解:(1)根据两个分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出在两个分市场上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即MR112x1和MR224x2。根据第三级价格歧视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1MR2MC,即有:12x124x20。解得:x10.5,x20.5。将x10.5,x20.5代入各自的反需求函数,可得出p10.5,p21。即假设垄断者按照三级价格歧视的原则分别供应两

28、个市场,那么它在市场1的定价为0.5,最优销售量为0.5;它在市场2的定价为1,最优销售量为0.5。(2)假设该垄断者必须以相同的价格供应这两个市场,则定价p1p2p。根据两个分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可得出需求函数为:x11p,x210.5p,xx1x221.5p。即反需求函数为p(42x)/3。由反需求函数可得出边际收益,即有:MR(44x)/3。根据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MRMC,解得x1。将销售量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p2/3,在此价格下两个市场的销售量均为正数。即假设该垄断者必须以相同的价格供应这两个市场,最优价格为2/3,最优销售量为1。(3)要判断谁能从价格歧视中得益或受损失可以借助消费者剩

29、余和生产者利润来进行分析。 在价格歧视下,如图1所示,消费者的消费剩余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其中:市场1的消费者剩余:CS1(1/2)(11/2)1/21/8。市场2的消费者剩余:CS2(1/2)(21)1/21/4。总消费者剩余:CS1/41/83/8。生产者利润:1市场1的利润市场2的利润p1x1p2x2k0.75k。图1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 在无价格歧视下,如图2所示,全部消费者剩余(1/2)(4/32/3)11/3,生产者利润pxk2/3k。图2无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比较可发现,在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大于无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在价格歧视中会受益。另外,在价格歧视下,垄断

30、厂商总利润大于无价格歧视下的总利润,即垄断厂商也会在价格歧视中受益。四、(本题20分)假设一个村庄的村长决定修建村里的道路。但他不知道村民对修建交通道路的估价。修筑道路的成本与道路的长度x有关,且C(x)0.5x2。每个村民的边际支付意愿为P(x)1x。(1)确定所修建道路的最优长度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村民的人数为1000人,那么该村修建多长的道路?(2)假设修建道路的成本是固定的,且C(x)500。那么当居民人数是多少时才应该实施该修路工程?解:(1)如果公共物品按可变数量提供,提供帕累托有效公共物品量的必要条件为:边际支付意愿之和等于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所以,确定所修建的道路的最优长度的条件

31、是所有村民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等于修筑道路的边际成本。如果村民的人数为1000人,最优的道路长度为:1000(1x)MC(x)x,解得:最优的道路长度x1000/1001。(2)在道路修建成本固定条件下,当村民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大于或等于总成本,则修建道路是合意的。因此,设村民人数为n时修建道路,则应满足:n(1x)C(x)500。解得:n500/(1x)。因为0 x1,所以n500。即当村民人数至少在500人及其以上时才应该实施修路工程。五、(本题15分)考虑一个经济,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为YAKL1,假设储蓄率为0.1,人口增长率为n0.01,资本折旧率为0.01。(1)计算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

32、在总收入中的份额。(2)假设技术水平A以2%的速度增长,计算总产出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均衡增值率。(3)假设A(4K/L)1,0.5,将该生产函数转化成YaK形式;并计算该经济均衡的人均资本和总产出增长率。解:(1)由生产函数YAKL1,可得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分别为:从而可得劳动所得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为:(2)由生产函数YAKL1,两边同除以AL得效率工人人均生产函数为:均衡时有ksy(nd)k0,均衡时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再变化。由于总产出YALy,A以2%的速度增长,L以1%的速度增长,而效率工人均衡产出y保持不变,所以总产出的增长率为2%1%3%。同理,

33、人均资本k1K/L,而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kK/(AL),k1kA,由于均衡时k保持不变,A以2%的速度增长,所以均衡时人均资本k1以2%的速度增长。(3)将A(4K/L)1和0.5代入YAKL1,可得Y2K,从而人均生产函数y2k。均衡时资本增量ksy(n)k0.18k,所以人均资本增长率k/k0.18,即每年的人均资本增长率为18%。由于kK/L,从而有KkL,对该式两边求全微分可得:dKLdkkdL。对该式两边同时除以K可得:从而得到总资本的变化率又由于Y2K,所以总产出Y和资本存量K有相同的增长率,即总产出的增长率为19%。六、(本题20分)假定与货币需求有关的物价水平包括进口产品的价格

34、,而进口产品的价格取决于汇率,也就是说,货币市场可以表述为M/PL(r,Y)。这里PPd(1)Pf/e,参数P是物价指数,是国内产品的比例。假设国内产品价格Pd和用外国货币的外国产品的价格Pf是固定的。(1)假如我们根据Pd与Pf的给定值(而不是通常所用的P)画出LM曲线,解释为什么在这个模型中这条曲LM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的。(2)在这个模型中,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是什么?请解释并用标准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对比。(3)假定政治不稳定提高了该国的政治风险贴水,从而使利率升高。在这个模型中,它对汇率、物价水平和总收入的影响是什么?与标准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比。解:(1)LM*曲

35、线如图3所示,在这个模型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分析如下:由于PPd(1)Pf/e,因此P负相关于e。e上升的时候,P下降。在r*固定的条件下,为使货币市场均衡,收入水平也必须增加,从而推导出LM*向右上方倾斜。(2)在这个模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或是增加政府支出)使IS*曲线右移,从而汇率上升,收入增加,如图3所示。而在标准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浮动汇率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没有影响。图3扩张性财政政策(3)在这个模型中,较高的利率减少投资,IS*曲线左移,同时较高的利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LM*曲线右移,从而汇率降低,物价水平下降。但是由于参数的值不确定,LM*的斜率不能确定,因

36、此收入变化不能确定。而在标准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浮动汇率下利率上升,使IS*曲线左移,汇率和物价下降幅度都大于此模型,但收入水平不变。七、(本题15分)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问题。假设政府的目标函数为:W(u,p)L(u,p)(u2yp2)。同时面对的菲利普斯曲线为ppeb(uun)。其中pe是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un是自然失业率,首先由政府宣布的政策目标p0,然后居民在看到政府的宣布后形成自己的预期,政府观察到居民的预期后决定实际的货币政策p。(1)计算比较在固定规则与相机决策规则下社会福利的大小,并给出相应的解释。(2)关于通货膨胀率,在相机决策规则下,政府能否做出零通货膨胀率的承诺?为什么

37、?如果不能,那么在相机决策规则下,政府能够做出的可信承诺是什么?解:(1)在固定政策下,政府固定自己的政策目标并严格按照固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所以当政府宣布自己的政策目标是p0时,居民会依据政府的政策调整自己的预期,从而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pep0,代入非利普斯曲线可得失业率uun,即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由于固定政策下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率完全一致且不影响失业率,因此政府为了使目标函数最大会选择将通胀率定为0,W(un)2。在相机决策下,政府会首先宣布某一政策目标,当人们根据政府所宣布的政策形成自己的预期时,政府又由于某种诱因而改变开始所制定的政策而采取政府认为更好的政策,导致政策

38、前后的不一致性。本题中,政府的目标函数W(u,p)L(u,p)(u2yp2)。菲利普斯曲线为ppeb(uun),可得uun(1/)(pep)。代入目标函数,对p求导并令其为0,得(eun)/(12y)。即政府按照这个关系式来选择实际的p,理性的私人主体了解联储的目标,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即pep,解得在相机决策条件下的实际通货膨胀率un/(y),此时uun,W(un)211/(y2)。比较可发现,通胀率在固定政策下较低,即在固定政策下社会福利大于相机决策下的社会福利,原因正是因为政府在相机决策下的政策不一致性。(2)由(1)知在相机决策的规则下,政府不能做出零通货膨胀的承

39、诺。因为政府一旦宣布零通货膨胀的承诺后,有改变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激励,以减少失业。政府政策存在前后不一致性使得政府不能做出零通货膨胀的承诺。相机决策下,可信的承诺是un/(y)。八、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并对农业进行补贴(按单位耕地面积补贴),问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补贴对粮食生产有什么效果?答:农业税和补贴都是按面积征收和给予的,假定每单位面积的产量是相同的,那么农业税和补贴都是从量的,即从量税和从量补贴。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效果有以下两种情况:(1)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这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如果不考虑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

40、这必然使粮食生产更加有利可图,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劳动投入。如图4(a)所示,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则会使得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图4(a)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生产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由于粮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缺乏弹性,因此粮食生产的增加可能会使得农民总收益减少,即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形,如图4(b)所示。若补贴的程度使得农民总收益比扩大生产前少,或农业生产的收益不及非农生产的收益,则农业补贴不会增加农业劳动供给,从而对粮食生产也并无显著影响。图4(b)粮食生产的增加对农民总收益的影响2假如你是一个经济代理人,分析以下事件对真实工资率,真实利率,投资,产

41、出,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1)不利的供给冲击;(2)人们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并比较影响。答:(1)不利的供给冲击,会降低总供给曲线,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使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因为此时总供给曲线上移了,真实工资率下降,真实利率下降,从而投资上升,但由于总收入下降,若处于流动性陷阱的条件下,投资可能不变,另外由于不利的供给冲击往往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从而对投资产生负向影响。如图5所示,假定初始经济均衡点位于E0点,此时价格水平为P0,产出为Y0。由于原材料或原油价格上涨等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总供给曲线从AS0左移到AS1,从而使得价格上涨到P1,产出减少到Y1。图5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影响(

42、2)人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会使消费者更加谨慎,此时总需求曲线下移,总收入和价格水平均下降,真实工资率上升,真实利率上升,企业投资下降。两者均会对总收入产生负向影响,但不利的供给冲击会造成通货膨胀,悲观预期会造成通货紧缩。如图6所示,人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0左移到AD1,从而使得价格水平从P0下降到P1,产出从Y0减少到Y1。图6不利的需求冲击的影响综上可知,不利的供给冲击和人们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都会使得产出下降,但不利供给冲击使得真实工资率和真实利率下降,投资可能上升,价格水平上升。人们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却使得真实工资率和真实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减少,价格水平下降。3我国

43、资本折旧率比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高,问降低我国资本折旧率对资本存量、储蓄、消费、投资、产出的影响。答:我国资本折旧率比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高。降低折旧率,会在现有资本存量水平上降低资本折旧量,在不断追加固定资产投资的背景下,资本存量会上升,从而产出会增加,由此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在仍有闲散资源可用的情况下,投资进一步增加,储蓄量和消费量的变化取决于当前人均资本与稳态的人均资本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因此,储蓄与消费会进一步增加。如图7所示,经济增长到达稳定状态满足的条件为ksf(k)k0。假定人口的增长率为0,并且没有技术进步,储蓄率s不变。当资本的折旧率为时,达到稳态后,人均资本存量为k*,当资本折

44、旧率下降到后,相应的绕顺时针方向旋转至k,达到新的稳态时,k与sf(k)的交点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为k,显然,在新的稳态下,人均资本增加了,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出也增加了。图7折旧率降低的影响具体分析一下人均资本从k*到k的动态过程。一开始,人均资本为k*,折旧率为,此时k0,当资本折旧率下降到后,投资sf(k*)大于了k*,从而引起资本增加,直到再次达到k0,经济再一次处于稳态中。在新的稳态中,产出增加了,即f(k)f(k*),消费csf(k)增加,投资sf(k)增加,由于人口没有增加,人均资本增加了,从而总的资本存量也增加。4我国投资8500亿元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这项政策对我国的

45、资本存量、储蓄、消费、投资、产出的影响。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从而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消费增加,产出增加,储蓄减少,投资下降,资本存量的人均值下降,但总体来说产出增加。如果政府的政策是可信的,那么人们将会增加自己的消费倾向,减少储蓄。可以用储蓄率s的下降来考查其他变量的变化。(1)假定以资本过多为起点来分析。首先考虑经济以一种稳定状态开始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资本多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应该实施以降低储蓄率为目标的政策,以便减少资本存量。假定这些政策成功了,并在某个时点称为时间t0储蓄率下降到最终将导致黄金律稳定状态的水平。(2)储蓄率下降造成消

46、费的即刻增加和投资的减少。由于在初始稳定状态投资和折旧是相等的,所以投资现在就会小于折旧,这意味着经济不再处于稳定状态。逐渐地,资本存量减少,导致产出、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这些变量会一直下降到经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为止。由于假设新的稳定状态是黄金律稳定状态,所以,尽管产出和投资都少了,但消费必然会大于储蓄率变动之前。(3)图8表示,当经济从资本大于黄金律水平出发且储蓄率下降时,产出、消费和投资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动。储蓄率在时间t0的下降引起消费的立即增加和投资的等量减少。在一段时期内,随着资本存量的减少,产出、消费和投资同时减少。由于经济初始有太多的资本,所以,在新的稳定状态消费水平高于初始稳

47、定状态。与原来的稳定状态相比,不仅在新的稳定状态消费增加了,而且沿着通向新稳定状态的整个路径消费都提高了。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显然是一种好政策,因为这种政策在每一个时点上都增加了消费。图8从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出发时储蓄率的下降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84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1(10分)在两个消费者和两种商品的纯交换经济里,张三初始禀赋有9单位商品1和6单位商品2;李四初始禀赋有18单位商品1和3单位商品2,他们具有共同的效用函数U(X1,X2)X1X2。X1和X2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求:(1)达到竞争均衡的相对价格。(2)表示帕累托最优分配的契

48、约线的表达式。解:(1)假定商品1的价格为1,商品2的价格为p,则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MU1/MU2p1/p2。可得:从而可得:XZ1pXZ2,XL1pXL2。竞争性均衡下两种商品市场均实现出清,商品1市场上有:XZ1XL191827。商品2市场上有XZ2XL2639。则有:XZ1XL1pXZ2pXL2p(XZ2XL2)。可得:p(XZ1XL1)/(XZ2XL2)27/93。故达到竞争均衡的相对价格为:P1/P21/p1/3。(2)根据消费者边际替代率相等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有:又因为总禀赋不变,于是有:XZ1XL191827,解得:XL127XZ1。XZ2XL2639,解得:XL29XZ2。

49、代入 式得:XZ13XZ2,XL13XL2。此即为帕累托最优分配的契约线表达式。2(20分)某小镇有两类生产能力不同的工人a和b,a类工人每月可生产价值1500元的商品,b类工人每月可生产价值3000元的商品,在该镇上,a类工人正好是b类工人的2倍。a类工人看起来像b类工人,且总是声称自己是b类工人,而b类工人总是说实话。公司区分两类不同工人的成本太高,所以只好支付同样的工资。假设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回答以下问题:(1)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多少?(2)现在镇上某公司聘请一位教授作每月讲座40小时,这讲座对两类工人来说非常无聊。对a类工人来说,参加一小时的讲座带来的痛苦相当于损失收入100元,对

50、b类工人来说,参加一小时的讲座带来的痛苦相当于损失50元。该公司决定给坚持听讲座的工人每月55元的加薪。那么,该公司工人的生产率发生什么变化?a类工人和b类工人参加讲座的行为受何影响?(3)能够保持分离均衡的最少讲座小时数是多少?解:(1)因为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所以支付工人的工资应该等于工人的平均产出,即:15002/330001/32000(元)。(2)对a类工人而言,每月参加讲座的净收益为200040100551945(元),所以a类工人离开公司;对b类工人而言,每月参加讲座的净收益为200040505555(元),所以b类工人留在公司。这样公司只留下了b类工人,因此生产率提高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