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本会计管理--第十一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及原理(PPT 67).ppt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566735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37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管理--第十一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及原理(PPT 67).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成本会计管理--第十一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及原理(PPT 67).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成本会计管理--第十一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及原理(PPT 67).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成本会计管理--第十一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及原理(PPT 67).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成本会计管理--第十一章-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及原理(PPT 67).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成本控制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第二节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第三节 质量成本控制 第四节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原理 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的分类 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程序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狭义 成本控制的含义 广义 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 狭义的成本控制 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预先确定在预算计划或标准的范围内,并通过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以实现全面

2、降低成本目标 .广义的成本控制 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而且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的成本和销售及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 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规划、成本考核共同构成了现代成本管理的完整系统。二、成本控制的分类按控制的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按控制的原理分类前馈性、防护性、反馈性按控制的手段分类绝对成本、相对成本控制按控制的对象分类产品成本、质量成本按控制的时期分类经营期、使用寿命周期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全员的成本控制2、讲求效益原则厉行节约广开财路核算信息成本3、分级归口管理原则4、职权利相结合原则5、例外管理原则判断例外的标准:重要性一贯

3、性可控性特殊性四、成本控制的程序第一,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 第二,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 第三,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 第四,进行考核评价 第二节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 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差异的类型及其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一、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涵义标准成本的种类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

4、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的涵义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标准成本不同于预算成本,标准成本是一种单位的概念,它与单位产品相联系;而预算成本则是一种总额的概念,它与一定的业务量相联系。(二)标准成本的种类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 以现有技术设备处于最佳状态,经营管理没有任何差错为前提所确定的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高不可攀,所以它不适合被选为现行标准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 在过去实际成本平均值的基础上,剔除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常因素,并考虑未来的

5、变动趋势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实质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能力得到正常发挥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成本目标。水平偏低,不宜作为企业未来成本控制的奋斗目标。3、现实标准成本。 它是指根据企业近期最可能发生的生产要素耗用量、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达到的标准成本。这种成本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到企业一时还不能完全避免的成本或损失,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同时又能对改进本来成本管理提出合理要求,是一种既先进又合理,最切实可行又接近实际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成本目标,因此,它是目前主要西方国家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首选的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四)标准成本的制定 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

6、、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构成,所以,应按照不同成本项目的性态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为它们制定标准成本。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并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是指单位产品应耗用直接材料的成本目标,它是由直接材料价格标准和直接材料用量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的确定 以订货合同价格为基础,并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确定的计划价格。直接材料价格标准通常是由财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按材料的品种分别制定的。直接材料的用量标准的确定 由企业的设计技术部门主持,并尽量吸收执行标准的生产部门和个人参加,充分考虑产品的设计

7、、生产和工作的现状,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和降低成本任务的具体要求,考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必要损耗。直接材料的用量标准的确定 由企业的设计技术部门主持,并尽量吸收执行标准的生产部门和个人参加,充分考虑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工作的现状,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和降低成本任务的具体要求,考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必要损耗。某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某种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该种直接材料用量标准)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的制定 在采用计时工资形式的企业中,直接工资标准成本是由工资率标准和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 工资率标准 = 预计直接人工工资总额 / 标准工时总数 标

8、准工时总数等于企业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与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乘积。 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准 指企业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并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的直接生产工人工时数。 包括工人必要的休息和生理上所需时间、以及机器设备的停工清理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所用的时间等。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资率标准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准3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由变动性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标准和工时用量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 工时用量标准可以直接沿用直接人工工时的用量标准。 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工时总数

9、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工时用分配率标准工时用量标准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计划单价消耗定额 价格标准用量标准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小时工资率工时定额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工时定额+)+)=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工时定额=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定 通常,企业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反映企业的产成品标准成本具体构成。 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单成本项目价格标准用量标准标准成本直接材料A材料6元/千克4千克24元B材料8元/千克5千克40元小计64元直接人工3元/小时2小时6元变动

10、制造费用5元/小时2小时10元固定制造费用7元/小时2小时14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4元(四)制定标准成本的意义 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标准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目标成本,因而可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2便于考核、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 由于标准成本是事先制定的,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3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找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进行成本控制。4为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在评价不同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时,就有了现成的重要参考依据。5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 由于采用标准成本,则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可以按其标准成本直接

11、入账,不必进行有关费用的分配。大大简化了成本核算和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三、成本差异的类型及其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及其类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一)成本差异及其类型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成本差异类型:按成本差异构成内容不同进行分类总差异、料、工、费差异 按成本差异形成过程进行分类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按成本差异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分类纯差异、混合差异 按成本差异是否可以控制进行分类可控差异、不可控差异 按成本差异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有利差异(F)、不利差异 (U) 0,不利差异,记为U成本差

12、异的通用模式价格差异数量差异标准数量 实际数量 标准价格实际价格价格实际标准标准实际用量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成本差异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成本差异的构成:从上图看出,成本差异的构成应有三部分: 实际数量与标准数量不一致而产生的纯数量差异,即QP0(矩形A) 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而产生的纯价格差异,即PQ0(矩形B) 实际数量与标准数量差异同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差异结合产生的混合差异PQ(矩形C) 目前成本差异的计算将价格和数量变动的混合差异PQ(矩形C)归集到价格差异中。 A(实际用量实际价格)B(实际用量标准价格)C(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价格

13、差异(A-B)用量差异(B-C)成本差异(A-C)(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用量差异【例1】某企业生产A产品,每件产品的材料标准消耗量为8公斤,每公斤的材料标准价格为1.2元。又已知本月购进直接材料20000公斤,实际支付款23000元,本月生产耗用14520公斤,共生产A产品1760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直接材料用量差异=(14520 17608)1.2=528(元) U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20000= 1000(元)F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472(元)F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 直接材料价格差

14、异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三)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格差异+效率差异【例2】某企业生产A产品,每件产品耗用标准工时0.5小时,每小时的标准工资率为6元,本月实际耗用直接人工792小时,实际支付人工成本5148元。共生产A产品1760件。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得: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92-17600.5)6= 528(元)F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1487926=396(元)U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528396= 132元F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一般由生产经理负有主要责任!(四)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成本差异

15、=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例3】承前例1、例2的资料,又已知该企业预计应完成产品1890件,制造费用预算为3150元,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为1元。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350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633.6元。根据公式计算如下: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33.6/792-1)792=-158.4(元)F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792-17600.5)=-88(元)F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158.4-88=-246.4(元)F(五)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预算差异+能量差异 =耗费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两

16、差异法 预算差异 能量差异三差异法 耗费差异 能力差异 效率差异预算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1、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两差异法其中:标准分配率=预计固定制造费用/预计产量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例4】资料承前例1、例2和例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为2866.4元即3500-633.6(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为2205元即3150元-1元/小时1890件0.5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150/(18900.5)-12.3333(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2866.4-2205=661.4(元)U

17、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205-17600.52.3333=2205-2053.3=151.7(元)U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预算差异+能量差异661.4151.7813.1(元)U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 -三差异法依例2、例3、例4的资料计算得: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205-79223333=2205-1848=357(元)U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792-17600.5)23333=-205.3(元)U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与效率差异之和为151.7元(3572053),与两差异法中的能量差异数额相同。四、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 直接处理法 递延法 稳健法 年末一次处理法 期末成本差异

18、的账务处理1、直接处理法例:产品销售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价差5000量差150001000010000有利用红字不利用黑字2、递延法-期末将各种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货之间进行分配。3、稳健法-客观差异(一般指价格差异)按递延法处理,主观差异(一般指用量差异)按直接法处理4、年末一次处理法-各月汇总,年末一次处理。第三节 批量成本控制 采购批量控制 最优生产批量控制一、采购经济批量 能使全年材料相关总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变动性订货成本两项内容。 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指一定期间(一年)内企业为订购有关材料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采购人员工资、采购部

19、门的一般经费和采购业务费等。 若设全年需用某种材料总量为A,每次订货的订货成本为P,全年订货次数为AQ,则相关的订货成本TC0为: TC0= P AQ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在一定期间(一年)内,企业为储存有关材料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搬运费、仓储费、保险费、企业仓储库发生的各种费用。 储存成本:TCo= C*Q/2 这里,Q/2 为平均储存量最高Q平均Q/2相关总成本=储存成本+订货成本TC=TCo+TCo=PA/Q+CQ/2这里,假设在简单条件下:(无数量折扣,无缺货,一次到货)由极值原理:经济批量=最低总成本=例 某公司全年需要某种商品500000元,每次订货成本为1500元,每元商品的年储

20、存成本为0.15元。 要求:计算其经济订货批额,经济订货批数和年最低成本合计 解二、最优生产批量 最优生产批量控制是指成批生产的企业全年应分几批组织生产,每批应生产多少件产品才最为经济合理的控制问题。在最优生产批量控制过程中,主要考虑调整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两个相关成本因素。 年调整准备成本(To) 调整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投产前为做好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 To =每批调整准备成本X批次 = S n = S A/Q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单位产品或零部件在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年成本。如仓库及其设备的维修费、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利息支出、自然损耗等等。设:年储存成本(Tc) Tc=1/2单位储存成本批量(1-每天领用量/每天产量)=由极值原理: 1当年储存成本与年调整准备成本相等时,全年总成本最低。 2、最优生产批量 = 3、最优批量的全年总成本= 生产批量的全年总成本 T= S A/Q +本章思考题 标准成本与预算成本有何相同与不同? 如何制定标准成本? 对于变动成本而言,数量差异有哪些?价格差异有哪些? 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有何联系与区别?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