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pptx

上传人:晚风1 文档编号:5670129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策划内容策划的三个途径 1讲述方式策划 2讲述内容 3讲述行为策划讲述方式 事件的叙述者通过不同的叙述行为,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以实现与受众不同的动态双向交流过程,帮助人们把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 节目的特征需要出于 对观众欣赏习惯的考虑 家政女皇 走近科学讲述方式 “讲故事” vs “演故事” “讲故事”实现叙事者与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而“演故事”中的叙事者不直接与观众交流,而是用再造一个具有艺术假定性的真实时空,引导观众走入自己的叙事场。 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中,这两种叙事方式很少混杂在同一个作品中出现,电影采取“演故事”的方式,而电视节目(除电视剧外)尤其是电视

2、新闻主要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但是目前的荧屏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将这两种叙事手法混合起来使用,在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讲故事”和“演故事”两种手段。 “讲故事”与“演故事”的共存难题: 1 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让观众比较快地融入故事,但融入的程度却相应较差;观众进入“演故事”的速度比较慢,但投入的程度却比较深,摆脱这个情境的速度比较慢。当两种叙事手段共同交织在一个叙事文本中的时候,观众必须在这样的节目结构中反复经历“进入戏剧情境被拉出戏剧情境”的过程,不断从“在场”到“偷窥”之间进行自身角色的转换,反复将观众审美状态的延续性打断,容易让观众因审美状态的割裂而产生不适应感。 2 两种叙事手段内在叙

3、事能力差异:讲故事可以渗透于演故事之中,而演故事很难统领、渗透于讲故事之中。讲述行为 谈话节目话语主导 专题片影像主导 “播新闻”叙事语法书面化、官方化 “说新闻”叙事语法口语化、民间化电视的叙事需要明确什么内容适合用什么语汇。叙事可采用几乎任何可以表意的工具手段,如实物、体态语、图像、音乐、言语、文字等。电视的话语 电视话语可分为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和民间话语。 官方话语最集中地体现在新闻节目、新闻评论节目中,以话语的权威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 精英话语主要体现在专题片、人文类专题片以及以知识分子为受众的部分谈话节目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 民间话语则体现在前几类节目之外的流行性节目类型中,

4、如娱乐节目、大部分谈话节目等等,以话语的大众消费性为表征。 目前国内的电视节目中三种话语形态并存,民间话语显示出明显的扩张态势,大众娱乐节目、大众参与节目(包括部分谈话节目)实际上成为电视商业化的支柱,是制造收视制高点的有力武器。新闻节目话语 播新闻说新闻:官方话语挪置民间话语语法。 播新闻显示出典型的话语霸权,传播是明显注入式的; 说新闻是以与受众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显示出话语的民主性、平等性。 新闻评论节目: 新闻评论节目的宗旨是传达官方话语的意旨,而叙事话语却需要趋向于民间化。 新闻评论节目的“以事实说话” 其实是主题先行再找事例印证。 采取民间话语的讲故事方式,有生动的细节,有悬念式的

5、情节递进,以民间话语的叙事方式推导出官方话语的权威意志。谈话节目的叙事 谈话节目需要对节目素材加以总结和提炼,从点切入,以事件作为谈话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立体地塑造人物,传达主题。讲述内容 原则: 1 戏剧式的结构布局 2 戏剧式的情节设计 3 制造悬念 4 运用多种叙事元素(借助道具等手段)新闻的叙事结构 1 叙述时序:常常使用倒叙。这是新闻基本规律和电视传媒特点做出的理性选择。打乱事件本身的发展顺序,将一些最吸引人的信息提前抛出时最容易赢得受众。 2 叙事人称:电视新闻常用的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全知)、第一人称目击者叙事(限知)等叙述类型。 新闻专题:像包装小说一

6、样包装新闻,像讲述故事一样讲述新闻 新闻专题的三种主要叙事模式:侦探式、分析者式和游客式 新闻调查报道:结果未知型、结果已知型叙事、混合型叙事 新闻调查节目正是在冲突的制造与解除中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胜负未卜的对抗性游戏,且在游戏的展示过程中让观众得到叙事快感。 真相专题片 主题事件化 事件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人物细节化 细节性格化专题片结构原则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 立主脑 “主脑” 由个中心人人物、一个中心事件 构成,是能形象地体现编导作品主题的戏剧主线。 “中心事件”之所以能作为“主脑”,需具备几个条件: 体现能力 生发能力 艺术感染能力主题的表达 1、用屏幕形象呈现主题 给观众提供丰富的、富于

7、联想和想像的屏幕形象,由形象本身体现某种思想,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认识和判断,自己得出结论。 2、以事件的发展呈现主题 浓墨重彩地展现能体现主题的事件,淡化甚至舍弃不利于凸显主题的事件。创作者应根据作品要体现的思想,对事件本身做慎重、周密、反复、严格的挑选。 3、主题对内容的超越减头绪 “减头绪”与“立主脑” 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 1 主题集中在一人一事,线索尽量集中,不要分散,其他人、事的存在只作为辅线,不能喧宾夺主。 2 情节结构要求: 凝聚、紧凑、 单纯、洗练密针线 一部作品,编导在创作中要通盘考虑、精心结构布局,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与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之间要互相关联、互相照应,不能前后、彼

8、此抵牾矛盾。 善于照应埋伏 不能悖理违情 悬念设计节奏适当悬念 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念结构或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疑点或者兴奋点。 1、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的或怀疑的状态或性质; 2、对于一种结果的愉悦和期盼; 3、忧虑、不安、不确定、未决或者神秘的情形所引起的忧虑或关切。 叙事结构中的悬念 按照悬念在专题片整体叙事结构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结构性悬念和兴奋性悬念。 结构性悬念是贯穿电视专题片始终的总体悬念,其主要作用在于建构专题片的整体框架,突出电视专题片的总体构思,揭示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兴奋性悬念又称小悬念,穿插在专题片中起到铺垫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提高观众收视兴趣的

9、作用。 一般来说,专题片总在故事开端或者情节展开之前抛出总体悬念,而后依靠一个个小悬念的运用和解疑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最终的悬念要一直延续到结尾处才出人意料地给予揭示。 悬念的建构 冲突型表现方式 抑制型表现方式 冲突型表现方式:在专题片叙事过程中,叙事主体把故事的全部、局部或某种迹象与征兆向受众作预先兆示,或是观众已经知道故事大结局但对于过程却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加剧人物冲突,增强故事的曲折性,使观众随电视专题片关注对象的命运、遭遇而紧张、焦虑。 在结构中强调元素之间的矛盾冲突, 多设干扰主要矛盾发展的次要矛盾, 让观众无法通过自身的观赏经验来预测故事的发展。使它成为事件发展的障碍, 对主线的

10、延伸起一个反作用力, 形成矛盾冲突, 它的阻力越大, 越能勾起人们的观看欲望, 越能彰显戏剧的张力。 抑制型表现方式 抑制型表现方式是抓住观众急于获知内情的迫切心理,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延缓事件进程的一种悬念表现方式。 主要手段: 1 刚刚叙述到某一事件的兴奋点时转向对另一事件的追溯; 2 在中心情节发展过程中嵌人其他次要情节线索以造成“戏中有戏”悬念的类型 悬念的建构表现主要用两种方式来实现: 1 运用叙事结构进行建构表现 2 通过电视语言进行建构表达。悬念的制造手段 1:采用固定内聚焦型视角,被叙述的事件通过单一人物或是单一类型的人物的意识出现,观众被悬念所吸引,跟随主人公一起逐步揭开层层迷

11、雾,直至真相大白。 2:根据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呈现不同的事件,而观众通过不同人视角的交叉,已经得知事件的原因、矛盾冲突、或小结局(指的是一段矛盾的结局,而不是全片大结局)不定内聚焦视角的魅力就在于观众的已知与剧中人的未知的碰撞。观众期待的是经过剧作者不断地压抑后矛盾解决的刺激,是伴随着历经磨难的主角在一瞬间情感暴发的快感。这种作品是否成功,就在于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过程的压抑和引导是否成功受众被矛盾引发的心理期待有多大。用画面设置悬念1 在节目中突然出现违反常情常理的画面, 这类画面一般视觉冲击力较强,能激发起观众强烈地期待、探究心理。2 利用摇镜头制造悬念。在摇镜头中, 空间不是和盘托出而是逐

12、渐展开的。在起幅和落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 可以利用心理学上有意注意的原理, 在起幅上制造悬念,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落幅上表现结果, 形成观赏心理的起伏。3 利用跟移镜头营造悬念。镜头紧紧跟在记者或线索人物的后面, 使观众产生一种亲临现场逐 步深入的感觉,“将会发生什么”的悬念也会油然而生。听觉语言设置悬念 1 通过解说词、画外音设置悬念。 2 通过声效特别是同期声建构悬念。 3 利用音乐特别是背景音乐设置悬念。 音乐有利于建构画外空间, 引发受众对画外空间的探索。谈话节目的结构 1 节目中的谈话是分幕的。谈话需要被剪辑成若干幕,幕间以字幕、片花间隔。每一幕都有自身的起承转合。在开端发展高潮

13、结局的运作中,人物的活动与命运、个性与精神得以一览无余。 2 利用与当事者有着密切关联的生活道具来“结构篇章”。道具的使用不仅引发了嘉宾滔滔不绝的话语,也使节目的进程进入编导期待的模式中。 3 可将谈话节目的叙事时空延伸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主人公自我描述的方法来再现心灵真实,辅之以旁白式的心灵独白,有时加以旁观者的感受来丰富和印证,使人物的心灵世界得以准确把握。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方法 主持人的引导叙述 当事人的主体叙述 电视画面的辅助叙述谈话类节目的风格确立 1 叙事的完整性并不是谈话类节目的全部标准。要想取得好的艺术效果,在叙事情节的取舍上要保持冷静,不要急着走流程。 2 寻求独特的叙事风格

14、。 编导寻找出创作的着眼点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最适合传达主题的框架,或是倒叙、或是采取悬念设置、或是提出问题,等等,从而完成谈话内容的部署。同时根据的特征,选取写实、写意、补充、延续等不同外景与资料 表现手法。讨论型和叙事型谈话节目 讨论型 1 目的是激发和呈现嘉宾的思想,需要的是观点与见解的表达与阐述。 2 以深入展开话题为动因。 3 嘉宾相对固定 4 主持人主要是要掌控讨论的话题走向,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客观中性的立场, 叙事型 1目是故事的享受,需要的是生活经历的曲折和趣味。 2 以满足人们了解他人生活与内心秘密的心理作为动因 3 嘉宾的选择倾向于有特别奇异生活经历的人物。 4 主持人主要

15、是要与嘉宾形成良好、融洽的互动关系,主持人的难度是挖掘更深入的细节。新闻评论节目选题 新闻节目选题要有计划性,正负新闻要兼顾。 作为有传播影响力的媒体,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要能够积极引导社会正面效应,传播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态度。 有些栏目的选题过于求奇、求新和非正常,传播后的效应容易具有消极色彩。 对待负面新闻尤其需要注重用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方向。 越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负面新闻,越是需要具有服务性。讨论型谈话节目话题设置 1 节目可以选择在网上或者其它手段进行小调查,收集受众意见和建议,搜集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给予受众更大的选择权,降低节目的互动门槛。 2 安排

16、的主题应有所变化、刺激受众的好奇心。 3 注重各个栏目之间的互动,扩大影响力、辐射力。讨论型节目嘉宾选择 目前讨论型节目的嘉宾多为报社观察员,社会评论者,鲜有业内学者或行业专家,嘉宾知识面丰富、表达流畅,但难以做到对每个选题都具有针对的专业性、深度性。这样就没有办法让探讨的问题得到更深度的分析和更有力度的解决。反倒让受众有些失望,一知半解。讨论控制 新闻评论需要在话题讨论上带有个人的观点,并发表个人的意见。但是新闻评论并不是愤青一般感性的宣泄,而应该是理性思考后客观的评说。 有的节目引入网络观点,如果此后专家或主持人仅仅就事论事谈自己的感受,而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给出具有建设性的、理性的思考结

17、果,专家的价值就不大了。 讨论时应该注意服务性。新闻评论节目的互动 讨论型节目应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1 当前通过网络收听、收看的人群远远低于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听、收看的受众,因此,当前的网络互动受许多客观因素限制没有得到充分展开,如果把网络互动放在节目前期,尽量在节目播出前多做一些市场观点调查,通过网络投票和主题讨论等方式多搜集市民的疑惑点及对事件的倾向性观点,辅以实地采访,形成节目与网友、受众的互动,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2 视听元素要尽量丰富 嘉宾观点、主持人评论、网友观点、外拍采访、直播现场连线、资料素材短片等手段共同参与。讨论型节目主持人 一 主持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冷静、警惕的意识,

18、思路不能完全跟嘉宾走,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当发现嘉宾出现思路问题时,要及时纠正,引导话题交流。 二 主持人把握讨论的目的,是要以给出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正确的解决方案为前提。 三 选择适合的专业性嘉宾。要针对选题选择合适的嘉宾,让嘉宾在专业领域上给出更为有深度和力度的意见。 四 安排的专家最好持有正反两个观点,相互表述自己的立场,让听众自己做判断和思考,从而更加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广播早间新闻段重点的栏目,多个新闻节目联播的布局不利于新闻广播台的整体发展。 以北京为例,早七点的北京新闻主要关注北京本地的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与七点半的新闻大视野涉及内容相冲突,八点播出的资讯早八

19、点还需要避让新闻大视野中已经提及的话题和内容,若是沟通不及时,还可能会产生观点冲突,这样的内部竞争,并不利于整体台内的发展。“我在现场”的准确性 广播节目应加大在现场连线报道方面的力度,确保交通道路信息的准确提供。 建议广播节目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来自听众的需求。整合利用节目已有资源和优势,突出“我在现场”的报道权威性、准确性。注意广告时间、甄别广告内容 电台节目中插播的广告应注意广告的播出不应该影响节目的完整性。除了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其他时间播放的广告内容把节目的整体性破坏,导致由于节目有效内容安排的不紧凑,使得一部分受众在广告时间内转台。 插播的广告应该也是作为节目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和

20、其它类型节目无异的内容。应对广告时间合理进行编排,并应控制广告总量、均衡配置。注重节目的整体质量提升,尽量避免一些内容低俗的商业广告。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广播节目的广告安排 1 在堵车高峰时期控制广告时长或者不要播出广告。 2 在每次播出广告之前告知听众广告时间。 3 应注重广告内容的选择,考虑不同年龄、阶层听众人群的消费习惯。悬念设置点 讨论型节目的观众有强烈的内心参与意识,以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判断,思考和辨析着嘉宾的分析推断的正确与否。期待节目能呈现把握问题要害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力。 悬念的设置点: 1与主流观众认同发生矛盾的观点与结

21、论 2对问题最深入、权威的分析和资料。 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三档谈话节目话题统计 1 :婚姻关系(包括婚外恋、离异、单亲父母与子女关系;再婚家庭、同性恋、夫妻性生活等隐私话题) 2 社会问题(多涉及社会伦理,如中学生性行为,少年母亲,器官移植,精子银行等) 3 个人生活观(如以妓女为业且以此为荣的人) 4 医疗保健 5 休闲娱乐 6 奇闻轶事(如通灵的人、失明多年突然复明等)、7 其他(包括生活指南、司法治安、儿童教育等)。叙事型谈话节目 叙事型谈话节目的观众渴望探视到别人的人生经历或者生活情感的秘密,注重其叙述的过程和细节。 叙事悬念的障碍设置点:人物经历的跌宕起伏 叙事型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除了提

22、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也应注重人文精神,应发自内心的去与受众交流,吸引受众愿意主动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真人秀的三重叙事结构 一 制作团队的设定:将故事匀地散布在既定的时间线上,有目的地分割空间,并将悬念与对抗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使之不断升级, 最终走向设定的结局; 二 影像的时间:影像被剪辑后以规定的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伪装”手段制造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 并在最后一刻真相大白时让人觉得合理; 三 观众的阅读:观众的阅读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一方面试图通过推理、猜想等方式在第二重叙事的基础上复现第一重叙事,另一方面又希望第二重叙事可以足够精巧,以至于让自己获得看到结局恍然大悟的快感。 1纵向比较叙事

23、的三重平行结构,通过差异性研究得出对作品本身的最优化剪裁。 2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延展叙事的时间与空间。戏剧化的叙事 戏剧化的叙事忌平铺直叙,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表现一个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都有较好的关照,可视性强。叙事结构 戏剧化的叙事忌平铺直叙,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表现一个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都有较好的关照,运用剧情片的结构方式,有意识地构筑故事情节、塑造人物、设计悬念和高潮,以戏剧化的方式加以剪辑,使事件发展具有一定的戏剧效果或因果关系。 例: 莫扎特密码叙事视角 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

24、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其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 非焦点、内聚焦与外聚焦 人称与聚焦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效果, 视角选择确定了叙述者与故事及人物的关系。声音由谁发出、故事由谁观察等叙述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情节形态、节奏设计、审美表现,以及人物认同等多方面的效果。 具有相同叙事者、叙事视角的作品可以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和逻辑关系。 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设置。非聚焦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其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又称作无焦点叙述。 这种视角犹如存在着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做出道德评判内聚焦 内聚焦型:立足于某一人称的局限视角,只涉及叙

25、述者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但对他人的动机和目的完全无知。 1 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者是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视角因此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其特点是这个人物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介;但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 例:手捏戏文艺人 2 第三人称内聚焦:仍然具有第三人称叙事的一般特色,但是世界从人物的眼中展开,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心理特色。外聚焦 外聚焦型是最为局限的视角,完全不涉及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只是严格地从外部呈现人物的行动和客观环境。 第三人称外聚焦:最具纪实感,但是无法

26、进入人物内心,反而给观众以“冷漠”的印象。 各种限知视角构造了一种新型的世界关系和叙述情调。冷漠或冷静的展示(第三人称照像机式叙述或戏剧式叙述),平等对话(第三人称主人公内视角,第一人称经验视角等) 以表面上否定叙事者情感参与的方式实现了强度参与。 4 多视角:变换叙述视角和人称,可使故事叙述中在把握远近粗细时有了更多的自由,更生动。 第三人称外聚焦组合“众声喧哗” 当事人的叙述因为种种顾虑可能会有意遮蔽真实。 原因一:摄像机的介入。摄像机的介入必然会改变事件的自然进程,使镜头前的人们带上某种表演成分。人们一旦想到自己可能会成为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的观看对象时,就会警觉地把真实的自己裹起来,去有

27、意树立一个受观众欢迎或者起码不让观众反感的形象。 原因二:现实的考虑。 原因三:导演的安排。 应对:多角度补足视角与悬念 1:采用固定内聚焦型视角,被叙述的事件通过单一人物或是单一类型的人物的意识出现,观众被悬念所吸引,跟随主人公一起逐步揭开层层迷雾,直至真相大白。 2:采用不定内聚焦视角,根据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呈现不同的事件,观众通过不同人视角的交叉得知事件的原因、矛盾冲突、或小结局(指的是一段矛盾的结局,而不是全片大结局),让观众的已知与人物的未知碰撞。观众期待的是经过不断地压抑后矛盾解决的刺激,是伴随着历经磨难的主角在一瞬间情感暴发的快感。 这种作品是否成功,就在于在结局已知的情况下,过程

28、的压抑和引导是否成功受众被矛盾引发的心理期待有多大。节奏的控制 情绪节奏:指情节发展的节奏或人物内心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绪波澜而产生的节奏和观众欣赏的情感接受节奏。 情绪节奏是编辑节奏和其它语言节奏的基础,全片都依托情绪节奏而展开,依托情绪节奏而运动。因为,它作为整个电视专题片的节奏核心,主导着整个电视片运动的快慢。兴奋点与悬念 兴奋点的制造: 1 捕捉生活中的矛盾。 2 强化生活中本来就有的冲突和矛盾 兴奋点的结构安排 1 兴奋点的延宕 2 兴奋点的逆折 3 兴奋点的间架 4 兴奋点与节奏 5 情节的兴奋点与情绪的兴奋点 入题 1. 总括式入题 常用历史题材专题片。 当记述内容是过去历史

29、时,利用对所要记述的人物或事件先行概述,让观众对内容主题产生先入为主的概念,有利于对专题片的认同. 在总括中可以把最能够引起观众兴趣的部分有意强调出来,让观众产生一定的心理期待。 例: 亨利八世2设问式入题 制造疑问入题 例:艺术的力量 利用矛盾入题 例:莫扎特效应之谜3 类比式入题 借用时间、地点、事件性质、人物关系等若干事物见相关、相似的特点,由人们生活中熟悉的材料直接入手,类比专题片内容与主题。 优点1 旁逸斜出、奇峰突兀,给观众以新鲜有力的认知刺激。 优点2 观众更容易进入陌生的素材、理解主题 类比式入题既需要需要注意两种题材之间的相关性,还需要很注意二者的比例: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

30、里”。一部优秀的专题片可能有众多的枝叶以丰富主题,甚至为了专题片的可看性以这些枝叶开始,但是,如果入题部分与专题片的中心相离太远的话,会使作品的中心离散。专题片的入题要尽量快速地进入专题片的核心。 例: 感谢对手4以点带面 对于那些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的事件,如果能够用人们所熟悉的人物或事件切入,就能够迅速拉近专题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因此,专题片可以从一些人们熟悉的具体的物品或事件入手,以小物件引出大事件,以熟悉的事件引出陌生的大原理,从而使专题片更贴近观众。 大国崛起 1 与这种入题相对应的,是其结尾的方式。一般来说,结尾的方式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封闭式的结构往往是总结全篇的主题思想,

31、尤其,有些作品由一个细小的事件开头,有一个细小的事件结尾,是全片呈现出一种橄榄型的结构,这样更能够使结构紧凑,首尾照应。另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则在提出一系列问题、解答一部分问题之后,再抛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让观众去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观众在观看完全片之后依然能够沉浸在专题片提出的主题思想之中。 例:清宫戏文录下 1 2直接入题 对于一些片幅短小的节目来说,直接入题的方式是最适用的。它可以避免多内容带来的多中心,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表述的事件中。 大国崛起 2 直接入题需要选择入题的角度: 直接从事件的高潮入题,能够迅速激起观众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法制节目经常才用这样的入题方式,在最耸动的

32、事件高潮处入题,回过头来再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于一些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思辨性强的作品,可以从交代具体一个个内因开始入题。 例:欧亚民族大迁徙和中世纪的开端结构 结构是各个内容层次之间的关系。专题片的内容通常是一个多层次的等级体系,运用不同的结构,能使作品显现出不同的风貌来。 结构,既内在地统摄着叙事的程序,又外在地指向创作者体验到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哲理。在某些情况下,专题片的结构本身也蕴含着创作者对事件的态度。 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演变,创作观念的改变,专题片的创作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去表现生活中的事件,而且还要去表现情感内容和哲理内容,即不仅要能够把事情讲清楚,还要讲得吸引人感染人

33、。恰当的形式成为专题片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结构通常是叙事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一部作品是否能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图、吸引观众,与它的结构技巧有着重要的关系。 对专题片结构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各内容层次之间的关系。各内容层次的关系主要有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或递进关系、时间顺序关系、相关对比映衬关系等,不同的关系都有各自不同的适宜结构。一内容索引结构 A线性结构:根据内容的时间安排、搭配片子各个部分的内容。 脉络清晰 逻辑性强 叙事性强 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 不适宜涉及复杂的时空关系 描述历史事件的专题片采用较多 让历史告诉未来 血的奠基1927-1933 苦难风流1933-1936

34、 血肉长城1936-1940 醒来的黄河1941-1945 命运的决战1945-1947王朝末日1947-1949 为了和平1950-1958 百年理想1958-1966 动乱年代19671976重振雄风1978-现在 献给母亲现在 啊,军歌现在B空间结构: 依据空间变化来排列,搭配各个部分内容。 涉及的空间事物较多 一个个空间是并列或按照空间顺序排列 注重事物的多侧面、多层次二主题索引结构 表层结构:内容展开的叙事结构 深层结构:内容与主题间的关系结构 例: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a 圆形结构 以专题片的主题,也就是创作者试图在片中所说的“核”为“圆心”;以所有人物、事件与这个中心的关系为半

35、径,用主题统合零散的材料。 苏园六记: 定位(圆心):一部吴文化百科全书 1“吴门烟水”:简述苏州园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 2“分水裁山”、3“蕉窗听雨”、“深院幽庭”:通过叠山、理水、裁花、植木、布局等技术环节,讲解苏州园林技巧和审美趣味 5“岁月章回”:诉说人事,回顾近现代园林的曲折际遇 6“风扣门环”:立足今天展望未来,发展和保护 中国叙述者与受众共同的难点:出入线索的时间把握B复调结构 复调音乐的特点是若干个旋律同时进行、却又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几个声部之间按照对位法则各自独立发展,却又彼此形成良好、协调的和声关系。 在西方的专题片中,经常能够看到类似的情形:几条线索独立发展,在

36、专题片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都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但是,几条线索又似乎被一种法则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直到作品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处,人们才能看到几条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出这种对位的丰富内涵。C 套嵌结构 有些作品中的,各内容层次的之间不仅仅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关系,各并列内容层之间还可能具有对比、类比的意味,即并列的关内容层面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融入套层结构来进行表现。 历史文献专题片中常出现套层结构,大多数运用真实再现手段的专题片都是这种结构方式。 套层结构主要是“套”起不同的时空。从广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文献专题片都需要两个时空:现实时空和历

37、史时空。从狭义上来理解,即编导在作品中有意营造两个时空来进行对比,让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之间形成关照。这样做的效果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通过两个时空的套层,产生出新的意义来。 套嵌结构除了“套”住不同的时空关系之外,还常把不同的结构方式套在自己的节目中来。一部专题片的结构往往不是单一的,尤其是些大型的系列专题片,每一个部分也许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内部结构方式,我们经常可以从一部优秀的专题片中看到不同结构方式的影子,这才使得专题片更加摇曳多姿。D递进结构 递进结构可以有效表现内容层之间的递进或转折关系。 递进结构是一种非常能够调动观众兴趣的手段。这种结构在作品的内部设计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有每个层次

38、的悬念,后一个层次解决前一个层次的悬念,这样可以利用悬念一步步把观众引入到自己要表现的目标中来。许多实事类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便常常利用这种方式,把一个复杂的事件抽丝剥茧,一步步撕开事件表面的伪装,接近事件的真相。这些事实类节目利用这种递进式结构,为整个节目设置了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用一个个悬念扣住了亿万观众的心。 应用递进式结构结构时要注意悬念的运用,悬念必须让人感觉到唾手可及、而又总是难以真正掌握。遥远的悬念“不是”悬念。使用悬念时,一个悬念应该用则用足、一用及弃,切忌一个悬念讲述九十分钟,这样会使观众产生疲惫,成为一个反反复复、无所用益的鸡肋 在解决上一个悬念之前,可以为下一个悬念

39、设置伏笔,却绝不可以一下子把所有的悬念一同堆在观众的面,在上一个谜底尚未揭开之际就急急忙忙地去接下一个谜底。因此,在使用悬念上,也要区分层次,把大悬念分解成若干小悬念,用这些小悬念本产生的阶梯效果营造出一步步探索的大结构来。E意识流结构 意识流结构是一种抒情性较强的结构方式。这是一种常用结构之外的结构,它通常是故意摈弃作品内容层面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系,为了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放弃能够使作品逻辑紧密的结构方式的一种特殊结构。 意识流结构对于人物题材的作品的具有其特殊作用。但是,在使用这种结构时需要注意栏目的时间长短。 一般来说,在半个小时内观众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可以胜任一些结构相对有些复杂的作品

40、。“意识流”的结构出现在这种长度的作品中是非常合适的:如果时间长度太短,支撑不起不同时间段事件的跳跃剪辑,而只能集中精力去详细说清楚其中某一部分;同样,如果时间太长,则观众的主意力很容易分散,被来回跳跃的时间弄得不知所云,或是干脆沉迷于其中的某一段内容,而忽略了专题片整体的内容。 总而言之,在专题片结构的设计中要非常谨慎地使用这种心理意识流的结构方法,避免顾此失彼,更不能让观众觉得晦涩难懂。时序 叙事时序是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所形成的关系. 没有哪一部专题片是现场直播,它们都是拍好之后加以剪辑的结果。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非得按照事件发生的时序来叙

41、述。顺叙 顺序:沿故事自然顺序展开 顺时序叙述的效果是如同事件本身发生的过程一样自然合理,易为理解,是最古老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对故事曲折较大的的作品,一般适合沿故事的自身顺序展开,即便穿插进若干异时空片段,也不枝不蔓,多留有比较清晰的故事脉络、比较流畅完整的收视印象,体现出情节线条明晰、时间秩序井然的特点.顺叙 顺叙便于观众接受,但负面因素也较明显:倘过于注重理解接受上的清楚易懂,叙事顺序上步步为营、节节推进,结果就可能变平实为沉闷、变清晰为乏味,尤其会使艺术修养较高的受众群失掉观赏兴趣与耐心。 顺叙要注意事件展现过程的戏剧性,在脉络清晰的前提下求曲求变,在曲折多变中不失脉络的清晰,当是这种时

42、序安置的美学追求方向。 顺序需要一定的毛边状态,但不能多到意义结构完全不存在。倒叙 倒叙是一种逆时序叙述,违反人们理解的事物发展顺序,因而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倒叙又分为整体倒叙与局部倒叙两种情形。整体倒叙是对故事历程的整体回顾。叙述者往往在整个故事发生过后、或即将结束之际,以第一人称“过来人”或第三人称“旁观者”身份陈述其来龙去脉。有时,整体倒叙也会呈现出叙述主体在剧中不断穿插、闪现的特点。 倒叙是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是对故事时间加以重组的重要手段。能够营建特殊的叙事氛围、达成震惊效果。当我们把高潮提前时,观众就会产生一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的悬念。 但是

43、,倒叙使用不当时容易产生以下的问题: 1故弄玄虚 2时序混乱 倒叙与“过去进行时” 倒叙是使事件吸引人的更好的方式。当我们把高潮提前时,观众就会产生一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的悬念。 在历史内容的专题片中,由于内容本身的时序已为观众熟悉,反而要借助叙述手段带领观众走进作品,体会到过去与现在交织的乐趣。插叙 插叙:在顺时序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或几段与上下文的时间、因果关系不连属的故事内容,使主要的故事进程造成暂时的中断和延宕。 在某个故事段落嵌入一个过去时、未来时或与此主线看似不相干的片段。 插叙能够起到打破平直线索的作用,但是,插叙如果没有适合的出入点,没有适合的线索归结,容易引起观众的观

44、赏混乱。预叙 预叙也是时序重组的基本形态之一,是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 内预叙:预先讲述的内容发生在故事时间内 外预叙:预先讲述的内容发生在故事时间外 预叙旨在预告事件或人物的未来结局,给观众的延伸想象设立一个目标。在历史内容的专题片中,对过去的事采用预叙的方式能够恰当地介绍辅助信息并设留悬念特殊的预叙 专题片中尚未发生的事件我们无法拍到。但是,画面拍不到,不等于说解说就无所作为。我们完全可以在解说中事先对事件加以暗示或提出几种可能,用“过去将来时”的效果造成一种悬念。 事件本来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发展的,观众也正是在对事件的诸种可能性中不断做出猜测并在不断被证实或证伪的过程中获

45、得一种审美愉悦。 此外,还可以用电子模拟等方式用画面展开预叙,只要我们标清楚它不是实际拍到的画面就成。叙事节奏 1叙述节奏 2悬念节奏 3情绪节奏1叙述节奏与叙述时间的关系 故事时间: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 文本时间: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 叙述时间: 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概念,前者是虚构的、只存在于作品中世界的时间关系;而后者是与叙述行为直接相关的、存在于现实世界、现实的文本写作与阅读活动中的时间关系。但在叙述语言中,这两个时间却形成了互相对照的关系,由这两种互相对照的时间关系构成了叙述时间。叙述的时距 叙述的时距(步速):

46、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编导在把故事事件转换为叙事文本、将故事时间改造成叙述时间时,不必固守故事原生态的长短详略去设计叙述的时间之流,而是根据主控思想的需求和希望引发观众审美注意的程度,去定夺每个故事单元、段落、乃至细节的长度。加速的意义 加速的手段:省略与概略 叙事中的省略体现为对线性连续叙述的有意破坏,截掉绵延的叙述之流,使其呈现出跳跃感、空隙化甚至空白化,由此加强意义的纵深感、激活观众的审美参与热忱。 省略在实践中首先是对叙事头绪的削减。有意掏空连续叙述中的某个段落、环节、场景,于省略之中实现韵味。头绪的削减使叙述变得爽朗活跃,令黏着于某条叙述线路的沉闷感一扫

47、而净,也使叙述的节奏提速、功能强化。少即是多 就电视片的叙事现状看,无论出于商业计算还是创作状态,不宜出现过多赘物、拖沓的叙述进程、繁杂的故事枝蔓、多余的场景堆积、无重点的多主题中心等。减速:令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减速的常用手法:交叉蒙太奇等减速过犹不及减速的效果:放大情感、延宕悬念、重点强调等 加速与减速的通盘考虑,才能形成节奏频次重复 剧情逻辑的连续性、动作的渐进化是传统叙事的一个鲜明标志,具体可表征为话语陈述的连贯性。重复机制在叙事的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的运用,或造就了叙述进程的静止状态,或导致叙述流程的有意倒退,形成了对叙事文本的修辞干预,将观众接受从一味的故事欣赏引向对

48、文本意义的关注。 1234异文重复 异文重复,即前后两种相似的叙事段落、场景、人物之间,因细微差异而产生影响、形成意义,从而将观众注意从故事中提醒出来,转移到对导演意图或者说对文本意义的寻求上。电视语汇的重复 电视语汇重复的修辞手法包括声音的重复与画面的重复,是影视艺术的独创。 这种重复作为一种技巧痕迹颇重的手段,需深沉独特意义的支撑。例如,以镜头的运动形式强调创作者的某些意图:例如强调主人公的情感状态,暗示创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评价等方面的因素2情节与细节 细节可以使人确信专题片所反映的人、事都是真实的存在,产生亲近感。因此,对生活的展示越生动细致,细节越丰富,细节的瞬间越传神,作品展现的真实程度就越高,越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一)细节能最大程度地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二)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手段 (三)细节的戏剧化色彩决定了纪实片的可视性 (四)细节能够以情感人 (五)细节能够深化主题 例:视频:拾荒拾出三姐妹细节的发现 1捕捉 2等待 3策划 4取舍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