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yishanyishui 文档编号:56731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49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专题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研究 姓名: 刘志阳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 士 通信地址:武东路 100 号 联系电话: 13524190123 2014 年 5 月 内容提要 创新获利问题的提出, 源于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创新者失败 和追随者赶超 的讨论。 在 坚持 开放式创新 同时 , 如何 对新兴产业 创新获利 提前谋篇布局 , 是 摆脱长期以来 传统产业 全球 价值链 被 俘获 地位 和 关系未来 国家竞争优势 的崭新课题 。 价值创造是 价值占有 的基础, 但 价值创造 并不等同于 价值占有 。追赶技术落差,仅是后动竞

2、争者在竞争中胜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 在 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 , 动态有效 的创新获利策略将有助 于创新价值 占有 和对发达国家的赶超 。 影响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主要因素包括: 独占性机制、互补性资产、网络外部性及 主导设计、动态能力和相关公 共政策 。 上述因素在新兴产业 的 研发、生产、规模化以及专业化四个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创新企业 应该针对产业 所处生命周期动态 选择创 新获利策略。 我国 新兴产业 扶持 政策的重点不仅要考虑自主创新能力 大小 ,也要 考虑 创新获利能力的 强弱。 工业的竞争力是由该国工业中领头企业(创新者)的竞争力所决定的( Chandler, 20

3、01) 1 。然而,创新者失败现象在工业竞争中却是屡见不鲜。 例如, Apple 公司利用施乐公司的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进行了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的商业化,但是最终获利者却是微软;英国EMI 公司发明了断层扫瞄仪,但美国市场真正的获利者却是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万燕公司创新了 VCD 产品,但获利者却 是后来的新科公司; 江民软件是国内杀毒 产业的开创者,但 最终市场主要占有者却是 360 公司。 有关创新者失败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创新研究的热点。亨德森和克拉克( Henderson, Clark, 1990) 2从技术供给角度把它归纳为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技术能力积累对于技术变革应对的困

4、难。克里斯滕森( Christensen, 1997, 2006) 3 4从市场需求角度把它归纳为创新者由于过度关注主流客户从而错失了开拓新市场的机会,此即创新者的窘境。 在 Teece( 1986, 2006, 2007) 5 6 7看来 , 上述研究仅仅是从价值创 造层面进行的 有益 探讨, 然而 价值创造并不等同于价值占有,发明并不是创新的全部 。 尽管创新者竞争力的根本源泉仍然是 创新, 但 Chandler, Inventing the electronic century: The epic story of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and compute

5、r industries M。 The Free Press, 2001 创新获利战略的有效性对于保护以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却 至关重要( Ceccagnoli, 2009) 8,企业必须实现从价值创造理论到价值实现理论的转变(李海舰等, 2005) 9。 如何从创新中获利(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PFI 框架 ) 既 是创新者在价值创造之后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 ,也构成了 追随者赶超创新者的秘密武器(罗珉等, 2009)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 “十二五 ”期间我国重点培育的产业,促进其大力发展也是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在战略性新

6、兴产业谋篇布局开始,提前思考新兴产业 的 创新获利策略,不仅 是 关系到价值创造与价值占有关系的基本理论命题,也是关系 到 国家 竞争优势的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 题。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创新获利策略的重要性程度不一样,如何在不同创新过程动态实施创新获利工具是 PFI 框架有待研究的问题(谢伟, 2006) 11。 本报告 在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强调应该根据产业生命周期 和 创新过程动态实施创新获利工具 来 保护创 新成果 ,这一研究 也反映了 对 PFI 框架的 理论 补充。目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问题的提出背景 . 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创造不等于价

7、值占有 . 1 (二)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合作凸显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占有矛盾 . 2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与摆脱全球价值链被俘获地位 . 3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影响因素 . 4 (一)独占性制度 . 4 (二)互补性资产与客户资产 . 6 (三)网络效应、主导设计与进入时机 . 8 (四)多元知识储备、领先优势与动态能力 . 10 (五)相关公共政策 . 1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 策略选择 . 12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阶段企业创新获利策略选择 . 14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阶段企业创新获利策略选择 . 15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阶段企业创新

8、获利策略选择 . 16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化阶段企业创新获利策略选择 . 17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 19 参考文献 . 21 1 一 、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获利 问题 的提出背景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 价值创造不等于 价值占有 价值创造与价值占有之间 既 相互联系, 又存在着 很大 不同。 价值创造是投入转换为产品, 产品是企业与顾客间传递价值的中介( stabell等, 1998) 12, 企业通过对投入 -转换 -产出过程的控制来创造价值。价值占有是产品转换为自身价值,企业通过产出 -分配 -价值过程的控制来实现价值的占有 。 企业的价值占有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

9、置,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有效的创新获利战略 。 通过上述逻辑,可以看出 企业 的 价值创造是价值占有的起点和前提,而价值 占有是价值创造的延续和归宿。价值创造对 创新企业的 发展 非常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价值创造是企业持续获利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进行价值创造,企业才能具备持续获利的可能性。 然而企业具备创新获利的可能性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这就是企业价值占有的问题。 宽松的 独占性 制度( appropribility)以及 弱少 的 互补性资产 都可能导致 创新 企业并不一定能够 完全 占有自身 所创造的价值。相反,一些 价值创造能力并不突出的企业也可以

10、凭借 自身 强 大的 互补性资产 和讨价还价能力,在价值分配中 顺利 占有其他企业创造的价值 。 总之,价值创造与价值占有命题 就如同制作蛋糕和分配蛋糕 一样 ,蛋糕做出来了却不一定能分到自己手里,创新获利策略 会影响到谁最后有能力吃到蛋糕。 战略性新兴产业 价值创造能力是 创新企业 竞争优势 来源之一 ,但2 如果一个 创新 企业创立之初 就 没有考虑到自身 的 创新获利 策略 和分配中的讨价还价能力 ,那么即使 其 有很高的价值创造能力,仍然是无法完全或是大部分占有自身的创新价值的,甚至可能出现 前文所述 的创新者失败问题。所以,创新获利 策略 应该同价值创造策略一样共同构成 创新企业 完

11、整的不可或缺的商业战略。 (二) 开放式创新下技术合作凸显的价值创造 与价值占有矛盾 开放式创新使得价值创造和价值占有之间的矛盾在新时期更加突出。开放式创新是由 Chesbrough 在 2003 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风险投资市场的兴起、外部思想的可用性、大学等科研机构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及供应商能力的增强,均 会 导致传统的 “封闭式创新 ”举步维艰。这些都 要求企业要开放自己的边界,充分利用外部分散的创新资源,并对外部资源与自身内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只有这样 才能实施有效而又持续的创新,即所谓的 “开放式创新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均是建立在复杂

12、技术 背景下,这些产业的技术集成需要汇集不同领域的知识。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独占众多领域内的知识 , 占有知识技术宽度的局限性与深度的有限性要求企业必须在开放中实现创新 。 这一观点使得 企业 创新来源得以拓展 , 创新主体出现 多样性,不仅供应商、经销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参与到合作创新过程来,而且价值链同一环节的竞争对手,也可能出于将新兴产业馅饼做大的目的,共同合作 研发和培育相关技术。然而由于各主体利益的差异性,合作的同时难免需要面对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价值占有的竞争问题。机会主3 义行为是指合作创新的 竞争企业 都希望从对手那里汲取相关 知识,但又不希望自己的知识被竞争对手所熟悉。 而 创

13、新企业在完成了前期产品开发的合作后,如何在后期的 价值分配 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权益,实现价值的 占有也成了创新企业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事实上,如果不能顺利实现从合作中获利,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 上述 现象被称为 “竞合 ”,即新兴企业在价值创造上相互合作, 又 在价值占 有中 互相竞争( Hurmelinna, 2009) 14。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 为了应对 技术扩散导致的创新收益外溢以及合作所导致的价值占有 不均 问题, 意味着 创新企业就必须学会如何管理自身的知识,如何保护自身创新的成果。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 与摆脱 全球 价值链 被 俘获 地位 每次技术革命都包含着一套成

14、熟的 “技术 经济范式 ”(佩雷丝,2007) 15。在已有的主导 “技术 经济范式 ”中,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与利益,往往通过标准战略,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揉合在一起,制定和维护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秩序,不断强化自己的全球垄断地位,打击标准秩序中的竞争者,将发展中国家很多主导产业严格锁定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而国内 长期主导的 “以 市场换技术 ”的战略思维 是依靠廉价的生产要素,而不是以竞争优势原则介入国际分工,这也 决定 了 我 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 往往处于价值链俘获的地位。 “以 市场换技术 ”的战略模式的结果是一次次延误了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随着第五次技术革命

15、的出现 和 “技术 经济范式 ”的更替,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由于认知惰性和转移成本存在很大更替风险,而后发4 国家则出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弯道超车 ”的机会之窗 ( 刘志阳, 2010)16。 以赶超者身份出现的中国创新企业,在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赛中,不仅要重视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的累积,还 要重视创新获利能力的塑造, 重视商业模式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 推动我国战略性 新兴产业在世界产业发展中的主导 位置,才能摆脱我国长期处于价值链 被俘获的地位 ,在下一轮的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当前,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与第五次技术革命核心技术相适应的创新获利模式,也没有形成对各类

16、创新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有效引导和激励机制。如何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强化 新兴产业 创新获利, 防止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整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二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 获利 的 影响 因素 Teece( 2006) 认为,在一个严格独占性制度下,创新者从技术创新中获利主要取决于 “发明 ”,即创新者只需要在知识创造与技术开发具有 过人之处,就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取创新收益。但是,在宽松独占性制度下,创新者能否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则主要取决于 “商业化 ”,而 “商业化 ”又取决于互补性资产(如制造、设计、渠道、仓储、营销和服务等)。 本报告 在借鉴 Teece 的 PFI

17、 框架及其延伸理论的基础上,概括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 如下 相关 因素 。 (一) 独占 性制度 独占性制度关系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的保护,是创新获利5 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创新收益独占性问题最先由 Arrow( 1962) 17提出,他认为创新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信息产品生产出来就可能变成 公共品,只有通过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赋予创新者在一定期限内对知识的排他性使用权利,才能使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利,鼓励创新的持续进行。 Teece( 1986)进一步把 独占性 制度 概括为 商业环境方面制约企业获取创新收益能力的制度因素, 包含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独占性制度是

18、指 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 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非正式独占性制度是指 商业秘密保护 ,包括配方、实用技术、生产过程及有关一个企业客户、雇员、销售策略等方面的信息。在 PFI 框架 中, 正式 独占性制度是作为一种客观环境存在的,是 创新 获利策略选择 的外生变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独占性制度逐步从外生的设置转向了 创新 企业内生的战略选择。 Pisano( 2007) 18指出, 在很多情况下,拥有大量下游资产(如中间设备、硬件、运用和服务能 力等)的企业,会主动针对上游资源建立宽松的独占性制度,从而使自身的互补性资产能够 创造更大的价值。 例如, 1994 年默克制药公司宣布与华盛顿大学联合建立人类基 因谱数据库,并对公众开放以促进生化研究。这种看似利他的行为,其 的战略动机显而易见:通过公开人类基因谱,默克公司就能够有效阻止基因研究信息私有化,从而为其未来从事药品开发预先做好准备。 此时,独占性制度不再作为隔离机制使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而是作为一种联结机制,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共创 (王雎, 2008) 19, 而 这种开放本身 也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大的价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行业 > 传统金融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