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杨氏之子》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678883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杨氏之子》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让学生课前查找文言文的出处或世说新语等资料。【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回顾旧知,想一想: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预设: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2.追问: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哪一本书? 预设:世说新语。3.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杨氏之子也是选自世说新语。让我们一齐读读课题。(板书:杨

2、氏之子)4.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预设:“杨氏”是指姓杨的人家,“之”是“的”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杨家的儿子。设计意图:从三年级起,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篇幅短小的文言文。通过回顾旧知,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导入新课,并以世说新语为切入口,激发学生阅读本篇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动力,也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储备,以此导入新课,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二、夯实基础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文言文,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情境听读播放情境课文,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点拨:(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

3、错的汉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正音、齐读。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点拨:“诣”读“y”;“禽”读“qn”。“为设果”这里的“为”读“wi”;“儿应声答曰”中的“应”读“yng”。3.集中识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讠”加“旨”组成“诣”,可以通过组词“造诣”来识记。预设2:“人”加“离”组成“禽”,可以通过组词“家禽、飞禽走兽”来识记,通过查工具书了解,“禽”在文中特指鸟类。4.书写指导(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梁、诣、禽。(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写。点拨:“梁、禽”都

4、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田字格中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梁”字上半部分相对紧凑,下半部分比较疏朗;“梁”的右上部分是“刅”,不要错写成“刃”。 “禽”上窄下宽,点写在田字格竖中线上,中间的“凶”稍扁,“口”下部略微内收。“诣”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3)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5.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逸事。三、问题探究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一则文言文。那文中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一)合作探

5、究1.探究任务结合注释或上下文,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话的大意。2.探究方法(1)默读文言文,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2)小组交流每句话的大意,把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做好小组汇报准备。(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3.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甚”的意思是“很,非常”;结合注释理解“惠”的意思与“慧”相同,“聪惠”的意思就是“聪明,有智慧”。让学生尝试说出本句话的大意。预设:梁国杨家的儿子九岁,很聪明。(2)引导学生理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提示

6、学生根据注释正确理解本句中“诣”“乃”的意思,“诣”在句中是“拜访”的意思,“乃”在句中的意思是“就,于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是什么意思。教师相机提示:结合前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知道本句中“其”的意思就是指“杨氏子”。简要介绍孔君平:姓孔,名君平,晋朝人。他和杨家儿子的父亲是朋友。让学生试着说说本句话的大意。预设: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这孩子叫了出来。(3)引导学生理解“为设果,果有杨梅”。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引导学生思考:是谁为谁设果?预设: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的意思是“给,替”;“果”是“果品,水果”的意思。让学生试着

7、说说本句话的大意。预设:杨家儿子为客人摆设果品,其中有杨梅。(4)引导学生理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想一想:孔君平“指”的是什么?预设:孔君平“指”的是杨梅。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示”,“示”的意思是“给看”;联系上下文思考“君家”指的是杨家。让学生试着说说本句话的大意。预设:孔君平一边指着杨梅给小儿看,一边说:“这是你家的果子。”(5)引导学生理解“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结合注释理解“夫子”在古时是对男子的敬称,在本句中指孔君平。让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大意。预设:孩子听了应声回答道:“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设计意图:以故事人物为抓

8、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文章大意,并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二)合作探究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这则文言文中每句话的大意,接下来让我们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1.探究任务联系全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研究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讲故事。3.探究活动(1)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归纳。预设:梁国杨氏子九

9、岁,甚聪惠。(3)小结:这句话仅十个字,却概括了杨氏之子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聪惠。这句话也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板书:杨氏子 聪惠)(4)过渡:为什么说杨氏子“甚聪惠”呢?后面四句话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1:起因是孔君平“乃呼儿出”,我们可以概括为“呼儿”。(板书:起因 呼儿)预设2:经过是杨氏子“为设果,果有杨梅”,我们可以概括为“设果”。(板书:经过 设果)预设3:结果是孔君平与杨氏子之间的机智对答,我们可以概括为“对答”。(板书:结果 对答)(5)小结: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一个中心句、一个完整的故事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惠。(6)小组推选代

10、表,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预设:梁国杨家的儿子九岁,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刚好不在,就把这孩子叫了出来。杨家儿子为客人摆设果品,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听了应声回答道:“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设计意图: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探讨这篇文言文的结构,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依据这几个要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初步感受杨氏子聪惠的特点。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杨氏之子这一篇文言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插图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明确了课文的结构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感受了杨氏子的聪惠。五、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杨氏之子。2.将杨氏之子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杨氏子 聪惠 起因 呼儿 经过 设果 结果 对答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