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ppt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5685861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设计实验?讨论一: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的环节: 环节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法: 用刻度尺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所经历的时间t,用 算出速度。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等原理: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1)秒表的使用方法。方法:t1 =

2、 tB方法:t2 = tC tB讨论二:复位计时讨论三: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S1、S2、tB 、tC、 t1 、t2 、V1、V2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环节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 分为S1和S2,并标记A、 B、C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 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 tB,则t1= tB;(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tB;(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环节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路程 (m)运动时间(s)速度(m/s)上半段S1=t1=v1=下

3、半段S2=t2=v2=设计实验数据表格t1= tB= t2= tCtB = S1= v1=S2= v2=环节三:设计实验与收集数据环节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注意事项:准备工作: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金属片120100806040200cm金属片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金属片金属片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路程 (m)运动时间(s

4、)速度(m/s)上半段S1=t1=v1=下半段S2=t2=v2=实验数据环节五:分析与论证大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环节六:评估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2.计时;3.测量估读环节七:交流与合作在测量时,为了使测得的数据更准确,放小车滑下和计时应由同一个人来完成,斜面的倾斜度要适中,斜面尽量用长的,测小车滑下的路程时应以小车的前端为准。问题1:传感器测距离的优点与计算机的作用。 问题2:想一想,超声波的测距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计算机由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算出速度。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象。 常见的有:道路交通限速时,用来测车速。海洋深度测量、鱼群探测等。蝙蝠确定前面的障碍物。拓展(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小结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