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doc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569940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134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3.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学习重点:1.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2. 平均速度的计算。课前预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

2、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 不变。自学探究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速度快。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

3、,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互学探究: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和_;(2)实验原理是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4)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越 越好(“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探究让小车由A点静止释放,分别测出AB,AC,BC的平均速度,并分析:(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并分别计算出对应的速度。

4、(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路 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SAC=tAC=VAC=SAB=AB=VAB=SBC=SAC-SAB=BC= tAC- t=V=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 cmt1=2.6sV1=28.85 cm/s2S2=75 cmt2=2.5sV2=_ cm/s3S3=75 cmt3=2.4sV3=_ cm/s

5、v=_ cm/s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你的猜想是: _。(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北京天津西

6、济南上海T13到站时间16:1120:118:04发车时间14:4016:1620:23T14到站时间9:037:233:14发车时间7:283:2615:45(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课后练习:一、单选题 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

7、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 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 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 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tBCBtAB=tBCCvABvBCDvABvBC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cm/s

8、B 9cm/sC 8cm/sD 7cm/s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多选题 5.(多选)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获得如下表格,其中M为AB的中点,则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m/sB 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C AB段的平

9、均速度是AM段平均速度与MB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 实验中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这运用了组合法三、填空题 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照片上B与A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左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球的运动.8.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

10、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6)小车下滑过程

11、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m/s9.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_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 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cm的C点位置. 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s.由此可以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12、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10.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时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

13、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2.根据活动: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纸锥下落做运动.(匀速/变速)(2)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和(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能减小实验误差吗?答:_,理由.1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A、 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 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