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568959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I分,共计20分。请把你选择的答案序号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上)1(1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乘车安全,因为老年人骨的成分中()A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大,硬度小B有机物少于,骨的弹性小,硬度大C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小,硬度大D有机物少于,骨的弹性大,硬度小2(1分)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法抽取红骨髓,用来作为诊断某些血液疾病的依据,这是因为()A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B骨髓内密布毛细血管C骨髓是滞留在骨内的血液D血液内的病菌经常进入骨髓内3(1分)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开展过“剿灭

2、麻雀”的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A影响生物之间协调发展B影响农作物的分布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4(1分)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生长、繁殖B防止尘埃、细菌进入坛内C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醋酸菌的发酵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5(1分)夏天,引起食品或衣物上会发霉长毛的微生物是()A细菌B酵母菌C病毒D霉菌6(1分)下列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示的现象相同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大花生中长出小花生C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D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7(1分)生物学家利用射线处理农作物,选育出优

3、质高产的新品种,从根本上是因为射线改变了农作物的()A性状B遗传物质C生活环境D生活习性8(1分)先天愚型是由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导致的,通常为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碍。由此可见,这种疾病属于()A非遗传病B遗传病C传染病D激素缺乏病9(1分)下列生物变异现象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两株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中长势不同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胖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ABCD10(1分)与克隆羊“多莉”的核基因完全相同的是()A提供去核卵细胞的羊B提供细胞核的羊C提供孵育早期胚胎发育场所的羊D提供胚胎发育的代孕羊11(1分)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理由是(

4、)A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B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率高C后代必患多种遗传病D有损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12(1分)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13(1分)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A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D长期使用DDT导致稻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14(1分)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摄食高处的树叶

5、,长期不断伸长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5(1分)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16(1分)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17(1分)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

6、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18(1分)“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19(1分)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该食物网的哪一生物体内?()A小麦B鼠C鼬D鹰20(1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

7、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内填写相应标号、“_”上填写相应文字)21(8分)观察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使关节更灵活的结构是 和 内的滑液。(2)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 的支配下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肌肉7的变化是 ,并且这个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3)除上述所涉及的人体系统外,人体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等系统配合。22(5分)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诞生。如图为排卵、受精和怀孕示意图(A、B、C

8、、D表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路易丝布朗的母亲患有输卵管堵塞,精子与卵细胞是在图中的 中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因此她的母亲长期不育。最后,医生决定让他们尝试用试管婴儿的方法繁殖后代。医生先用腹腔镜摘取了母亲 中的卵细胞,用人工方法促使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实现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有,然后移植到图中的 ,并发育成正常的胎儿。(2)路易丝布朗母亲的输卵管堵塞,她仍然能表现出女性的第二性征,原因是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是由卵巢产生的 来调节的。(3)胎儿通过 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因此,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2

9、3(5分)19世纪中叶,法国学者路易斯巴斯德做了下面的实验。巴斯德把澄清的肉汤倒入两个鹅颈烧瓶中,把其中的一瓶肉汤A煮沸,而另一瓶肉汤B则不加热煮沸。几天后,未煮沸的肉汤B变得浑浊,而煮沸的肉汤A仍保持澄清。接着,巴斯德打破了盛有澄清肉汤A的鹅颈烧瓶的瓶颈。数日后,澄清的肉汤A变得浑浊。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将肉汤A煮沸是为了 。(2)肉汤B变浑浊,说明肉汤B中有 。(3)将A的瓶颈打破后,肉汤变浑浊,说明细菌来自 。(4)巴斯德实验得出的结论称为 。这一观点否定了关于生命起源的 。24(6分)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一块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

10、养料、水分和生长的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到了成熟季节,人们喜悦收获粮食。(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关系。(2)请写出该稻田中的一条食物链 ,其中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3)生态系统中的 和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25(6分)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

11、水、面盆、大碗、蒸锅。制作方法: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2)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的原因是 ,如果水温过高会 。(3)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 。(4)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5)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

12、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I分,共计20分。请把你选择的答案序号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上)1(1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乘车安全,因为老年人骨的成分中()A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大,硬度小B有机物少于,骨的弹性小,硬度大C有机物多于,骨的弹性小,硬度大D有机物少于,骨的弹性大,硬度小【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解答】解: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时 期骨成分的含量骨的物理特性无机物有机物儿童少年期少于2/3 多于

13、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成 年 期约占2/3约占1/3既坚硬又有弹性老 年 期多于2/3少于1/3弹性小、硬脆易骨折从表格中看出,老年人骨骼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坐车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中机物少于1/3,骨的弹性小,硬度大。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2(1分)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法抽取红骨髓,用来作为诊断某些血液疾病的依据,这是因为()A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B骨髓内密布毛细血管C骨髓是滞留在骨内的血液D血液内的病菌经常进入骨髓内【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4、解答】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幼年时骨髓呈现红色,有造血的功能,成年后红骨髓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对骨有营养作用,只有失血过多时,红骨髓会变成黄骨髓继续造血。在人体的骨松质中具有终生造血的红骨髓。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抽取红骨髓来做血液疾病的诊断,这是因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故选:A。【点评】人体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是血液的来源。3(1分)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开展过“剿灭麻雀”的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A影响生物之间协调发展B影响农作物的分布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

15、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如果人为过度的干扰,就有可能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解答】解: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影响了生物之间协调发展。麻雀作为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会影响生态平衡,故A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4(1分)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生长、繁殖B防止

16、尘埃、细菌进入坛内C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醋酸菌的发酵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据此作答。【解答】解: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同时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影响泡菜的质量,同时加盖还可以防止泡菜坛中产生的乳酸的酸味挥发,又能增加坛内空气的湿度。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了解制作泡菜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了解酵母菌是厌氧菌,其发酵要在无氧的条件下。5(1分)夏天,引起

17、食品或衣物上会发霉长毛的微生物是()A细菌B酵母菌C病毒D霉菌【分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夏天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食品和衣服上有很多有机物,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数量大增,使衣物发霉,形成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因此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稍大而厚。【解答】解:A、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错误;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因此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稍大而厚,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

18、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错误;D、霉菌有曲霉和青霉两种,都是多细胞的真菌。曲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球状,多在发霉的馒头、面包等上出现,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扫帚状,多在发霉的橘子等上出现。可见衣物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掌握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结合题意,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6(1分)下列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示的现象相同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大花生中长出小花生C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D双眼

19、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解答】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BCD、大花生中长出小花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都体现了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天下乌鸦一般黑”说明了生物的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因此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现的现象相同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7(1分)生物学家利用射线处理农作物,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从根本上是因为射线

20、改变了农作物的()A性状B遗传物质C生活环境D生活习性【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答】解: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NA分子中,氢键等最容易被光量子撞击离开原来的位置,虽然生物有自动修复的本领,但是,在大剂量高强度持续累积照射或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修补速度慢于破坏速度,当停止照射或刺激后,生物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试

21、图重新变回原本的样子,但是,由于先前的照射或刺激的时间太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打乱,要变回原来的样子的几率变得无限小起来,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了遗传变异,这样的变异有好也有坏,所以我们需要把种子种出来,研究它们的成长性状,记录,并通过两到三代的持续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品种。故选:B。【点评】关键点: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可以改变种子里的物质,使之发生可遗传的变异。8(1分)先天愚型是由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导致的,通常为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碍。由此可见,这种疾病属于()A非遗传病B遗传病C传染病D激素缺乏病【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

22、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解答】解:先天性愚型患者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符合遗传病的定义:由于基因或染色体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叫遗传病,这种疾病能够遗传。故选:B。【点评】注意掌握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可以从遗传病的概念、实例等方面来分析。特别注意近亲结婚的人其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9(1分)下列生物变异现象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两株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中长势不同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胖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ABCD【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

23、,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解答】解:两株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中长势不同、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胖,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因此生物变异现象中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两株同一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中长势不同、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胖。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10(1分)与克隆羊“多莉”的核基因完全相同的是()A提供去核卵细胞的羊B提供细胞核的羊C提供孵育早期胚胎发育场所的羊D提供胚

24、胎发育的代孕羊【分析】克隆技术属于现代技术之一,是近几年考试的一个重点,还要掌握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解答】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故选:B。【点评】现代生物技术经常会结合现代的一些实例来出考题,要正确理解才能做11(1分)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主要理由是()A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B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率高C后代必患多种遗传病D有损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

25、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解答】解: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及原理。12(1分)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

26、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解:ACD、“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结构复杂”、“低等生物高等生物”,都是生物进化的趋势;B、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所以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是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13(1分)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A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

27、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D长期使用DDT导致稻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

28、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产生稻暝产生抗DDT变异的原因。14(1分)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摄食高处的树叶,长期不断伸长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

29、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解:A、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的

30、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由于长颈鹿要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B、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前,不是使用抗生素后才的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B错误;C、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C错误。D、猛禽有锋利的爪和锐利的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点评】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

31、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15(1分)下列说法中,能够被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C一片树林中的树木、小草及空气D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A、一个池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只有生物因素,没有非生物因素,不符合生态系

32、统的概念。B、一片麦地里的空气、土壤、阳光等环境因素,只包括了环境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和小草及空气,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环境因素,既包括了生物因素,有包括了非生物因素,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选:D。【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16(1分)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33、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

34、生活条件。17(1分)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特性。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解答】解: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35、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故是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等。故选:A。【点评】生产者的营养方式为自养,才能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18(1分)“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思考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它

36、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故选:A。【点评】生物圈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19(1分)太阳的能量最先进入该食物网的哪一生物体内?()A小麦B鼠C鼬D鹰【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小麦鼠鹰;小麦鼠鼬。【解答】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

37、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小麦是生产者。故选:A。【点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20(1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

38、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生态瓶中含有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其中河水、池泥、光为非生物部分,水藻为生产者,植食性小鱼为消费者,河水、池泥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A正确;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

39、物链:水草小鱼,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河水被污染,小鱼的营养级最高,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多,C正确;D、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首先是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随着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最终能量随着有机物氧化解能转化成热能,即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D正确。故选:B。【点评】解此题需要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

40、0分。“”内填写相应标号、“_”上填写相应文字)21(8分)观察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关节囊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使关节更灵活的结构是和内的滑液。(2)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肌肉7的变化是舒张,并且这个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关节。(3)除上述所涉及的人体系统外,人体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配合。【分析】图中是关节头,是关节囊,是关节腔,是关节窝,是关节软骨,是肱三头肌,是肱二头肌,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关节囊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作用,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是关节软

41、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2)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必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肌肉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完成一个动作需要两块或以上的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牵引着骨围绕肘关节做运动。(3)人体完成动作时,除了运动系统外,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还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为其提供能量。故答

42、案为:(1)关节囊;(2)神经系统;舒张;关节(3)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点评】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理解不同的运动情况下肌肉所处的不同的状态。22(5分)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诞生。如图为排卵、受精和怀孕示意图(A、B、C、D表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路易丝布朗的母亲患有输卵管堵塞,精子与卵细胞是在图中的C中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因此她的母亲长期不育。最后,医生决定让他们尝试用试管婴儿的方法繁殖后代。医生先用腹腔镜摘取了母亲A中的卵细胞,用人工方法促使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实现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有,然后移植到图中的D,并发育成正常的胎儿。(2)路

43、易丝布朗母亲的输卵管堵塞,她仍然能表现出女性的第二性征,原因是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是由卵巢产生的雌性激素来调节的。(3)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因此,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分析】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创造合适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然后再植入母体子宫内膜,使其发育成胎儿。这种技术中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其他过程和正常胎儿的发育是一致的。图中A卵巢;B卵细胞,C输卵管,D子宫。【解答】解:(1)路易丝布朗的母亲患有输卵管堵塞。因为精子与卵细胞是在图二中的C输卵管中结合而形成受精卵的,“

44、因此她的母亲长期不育。最后,医生决定让他们尝试用试管婴儿的方法繁殖后代”。医生先用腹腔镜摘取了母亲A卵巢中的卵细胞,用人工方法与其父亲睾丸中产生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然后医生将受精卵在培养皿中的培养时间缩短到两天,终于使受精卵植入图二中的D子宫。并发育成正常的胎儿,所以,试管婴儿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2)女性的第二性征是由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维持的,输卵管堵塞的女性其卵巢并没有发生病变,因此路易丝布朗母亲的输卵管堵塞,但是她仍然具有女性的第二性征。(3)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并将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因此,我们都应铭记母亲的恩情!

45、”故答案为:(1)C;A;D(2)雌性激素(3)胎盘【点评】“试管婴儿”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而称为“试管婴儿”。23(5分)19世纪中叶,法国学者路易斯巴斯德做了下面的实验。巴斯德把澄清的肉汤倒入两个鹅颈烧瓶中,把其中的一瓶肉汤A煮沸,而另一瓶肉汤B则不加热煮沸。几天后,未煮沸的肉汤B变得浑浊,而煮沸的肉汤A仍保持澄清。接着,巴斯德打破了盛有澄清肉汤A的鹅颈烧瓶的瓶颈。数日后,澄清的肉汤A变得浑浊。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将肉汤A煮沸是为了杀灭细菌等微生物。(2)肉汤B变浑浊,说明肉汤B中有细菌等微生物。(3)将A的瓶颈打破后,肉汤变浑浊,说明细菌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4)巴斯德实验得出的结论称为生生论。这一观点否定了关于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论。【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据此作答。【解答】解:巴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