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课作业1、 微课作品题目: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 制作过程截图:二、微课作品的技术说明手机录屏来进行画面和声音的录制,再利用剪映软件进行视频的剪辑和加工。三、教学设计文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2、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3、情感目标:经历画图,剪纸等方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活动过程,积累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在问题的探索中形
2、成学生善于交流,主动探索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判定方法的归纳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解决问题突破方法:通过主动动手操作探究、分析、归纳获得数学结论,注重基础性、过程性;通过些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SSS,请同学们思考:除了SSS外,还有其他情况吗?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时,有四种情况:(1)三个角 不(2)三条边 SSS(3)两边一角 ?(4)两角一边 ?二、提出探究: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是否全等?三、交流讨论:以10cm,8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8
3、cm的边所对的角为45,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四、随堂训练五、课堂总结: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2、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已知两边,必须找“夹角”; 已知一角和这角的一夹边,必须找这角的另一夹边。3、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其思路如下:观察要证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三角形之中;分析要证全等的这两个三角形,已知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六、布置作业:第112页练一练1、2教学反思: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是后面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看似简单,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处理
4、不好可能难以成功。备课时发现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处理从确定一个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学生相互交流验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做得较为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在课题的引入方面,让学生动手做、裁剪三角形。既提问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又很好的过渡到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上来。把知识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学得自然新鲜。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2、把课堂充分地让给了学生。我和学生做了些课前交流,临上课前我先对他们提了四个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尝试,踊跃发言。其实,这
5、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恒是激励彼此的过程。在上课过程中,我尽量不做过名的讲解,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米解决问题。3、在难点的突破上取得了成功。上这堂课前,我直担心学生在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出现理解困难。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两边长分别为10cm和8cm,并且这两边的夹角为45度的三角形,并要求相互之间互相比较发现制作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即三角形都全等,最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公理”,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但也有几处是值得思考和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1、在课堂上优等生急着演示、发言,后进生却成了观众和听众。如何做到面向全体,人人学有所得,也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来探讨。2、课堂学生的操作应努力做到学生自发生成的,而不是老师说“你们比较下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应换为自发地比较更好。3、教学细节需进一步改进, 教学时应多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后,虽然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了,但有少数后进生仍然是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