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什么是心理健康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衡量一个青少年健康与否,也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包括智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地认识与了解自己、统一协调的行为、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心理的健康与否是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直到今天在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之间很难划出一个绝对的界限,可以说心理健康只能是相对的。教学内容及过程健康的心理一般应该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 智力发育正常: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判断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衡量智力发展水平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每个人进行智商的测定来了解。凡是在智力发
2、育正常的儿童之间,智商也有高有低,但差距不应该非常大。如果有的人因为遗传性疾病,曾经患过脑炎或脑膜炎并留下了后遗症,或者是母亲在分娩时难产,小儿脑部却氧时间过长都可以影响个体的大脑发育,智力水平也会明显低于同年龄的伙伴,那么,智力发育是不正常的,心理也就不可能是健康的。2.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你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时,若能与周围的同学、邻居、亲友等人, 经常保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地坦诚相待,也就是说你的心理是健康的。所以说,能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和邻居等都能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以诚恳、谦逊、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尊重别人的意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等,都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3.正
3、确地了解自己:青春期的少年,随着体格生长发育速度的加快,心理的发展也加速,自我认识逐步加深,开设学会如何地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例如多数同学都认为,作为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学习勤奋、成绩优秀、理解力强、遵守纪律、关心、爱护集体及能热心帮助同学等。这样,他们会根据这些要求去努力,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同学也会以这些评价标准来衡量、要求其他同学。因为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往往就从评价别人的行为举止开设的。通过对其他同学优缺点的分析、比较,渐渐懂得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才能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有的同学在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时,不能应用同样的标准,对自己的优点看得多、缺点看得少,或
4、者想方设法找些理由来解释、以便掩饰、原谅自己。对别人则不是这样,看到别人的长处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对别人的缺点不肯放过,而且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这种人的心理也是不够健康。4.统一协调的行为: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处在和谐统一的状态之中,他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与学习中表现出有坚强的毅力,勇于克服困难,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心理不健康的人行为是矛盾的、分裂的、兴趣时常转移,办事没有条理,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工作与学习时缺乏信心与毅力。所以说这样的人心理往往也不是很健康的。5.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内心体验,它属于心理过程的一种。良好的
5、情绪反映了一个人的身心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状态。有助于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提高。而经常处在焦虑、忧伤、愤怒或恐惧的消极情绪中,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长此以往,会产生生理功能失调,也容易得各种疾病。反之,良好的情绪是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必要条件,高兴、喜悦、乐观、开朗等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学生的行为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故能否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也被作为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尽管我们在上面讲了很多,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标准”,但我们在具体判断某些人时,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衡量,决不能看到某同学在一时或一事中的表现不太好,就认为他是心理不健康,没有一个人能在处理每一件事情上都表现得万无一失,一代,都按照心理的标准去做,所以我们要再一次提醒大家,绝对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心理健康只是相对的。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了解心理健康包括以上五个方面,要使自己心理健康,就要从这些方面去努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