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ocx

上传人:浮梦生 文档编号:5722241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得益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

2、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 (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已相当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得益彰。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 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区域差距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区域差距一度缩小,然而

4、在1978一2005年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6%、26%和18%。在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情形下,不同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和消费格局差距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有相对拉大的趋势。 3、资源消耗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造的1美元GDP能源消耗是其4一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4%多一点,但一系列原材料的消耗量却达到了世界总消耗量的1/3甚至是1/2。水资源急剧减少,江

5、南水乡也出现了流域性缺水,中国的资源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不堪重负。 4、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己十分严重。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大河、大江、大湖的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江南等地出现水质性缺水。根据联合国全球项目对全球主要城市的观测记录,北京空中颗粒物污染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的4一5倍。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与生态平衡背道而驰。 5、国内消费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力过弱。中国的消费率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低的。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而我国200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3%,投资是48.8%,净出口为17.9%,同年美国的家庭消费

6、占GDP的70%,英国为60%,印度为61%。我国的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都有较大的差距,不同阶层居民不能充分地、相对均匀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6、增长方式为劳动密集型,各经济要素要素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投资增长的加速,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反而降低了。如果考虑到资本产出比率的上升趋势,则总体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是更多依靠投资主导,而不是技术主导。人们有理由怀疑这种增长模式的未来盈利空间是否依然很大,而在要素供给有限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人们更有理由质疑此种增长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 7、公共产品供给和配置方面,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在与居

7、民生活紧密相关、 2 带有民生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公共产品改革不能令人满意。教育方上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医疗上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得农村贫困家庭因教返贫、因病返贫的案例屡见不鲜。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也正在承受着由于地方政府和地产商人所推动的高房价的考验。除此之外,电信、煤气、水、电、邮政等带有明显行政垄断行业的部门,没有形成基于与利益相关主体有效谈判的价格和服务形成机制,围绕这些公共品的价格确定和服务提供问题也正在不断凸现.转贴于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长期以来实行的金融体制的内在要求。 自从1991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金融体制,这也为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施行

8、提供了内在的保障。我国的金融体制在经营管理上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具有领导和管理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宏观调控中心,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均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信用制度方面,单一银行信用制度已被打破,除银行信用外的其他各个信用均已开放,但银行间接信用仍占主导地位;金融市场初步发展,同业拆借市场从1985年起逐步发展,有形和无形的、同城和跨地区的同业拆借市场同时并存;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单一计划调控的方式为多种调控方式并用所替代,但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行政性方式仍占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金融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由单一的货币发行量转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发行量双重监

9、测,M1成为了金融宏观调控监测的重点目标;适当提高过低的利率,增加利率档次,根据资金供求和市场供需的变化,随时调整利率,实行浮动利率,对财政性存款实行计息,增加企事业定期存款利率等;贷款对象由过去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农业扩展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和不同所有制单位,贷款用途从流动资金扩展到固定资产、基本建设和科研、旅游等,贷款原则由原来的三原则转向主要强调“扶优限劣”和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四)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容。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就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部陆续的增发国债,而银行则是最主要的代售与购买机构。国债的持续运转也需要银行参与服 3

10、 务。这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容。 二、如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是首要任务。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时就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吧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稳定物价一直是我国顺利实

11、施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 自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的信贷总量调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二是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经济增长;三是从2010年开始,适度控制过高的贷款增长,使贷款投放更为均衡合理。 尽管这三个阶段信贷调控的方向不一致,调控的具体措施也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人民银行调控信贷总量的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或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二是通过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

12、信贷增长;三是通过窗口指导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四是运用较严格的信贷规划直接控制贷款投放。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信贷的源头,因此流动性管理一直是人民银行进行信贷总量调控的重要内在手段,通过这一系列方式及手段的有效实施,我国的货币信贷总量得到有效的调控。 (三)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引导金融资源配置。 我省作为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地区,在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的问题上,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制定出了更加符合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主要包括: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现有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

13、置提供条件等。 4 山东省拥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战略发展规划,金融资源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但部分地区也存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金融资源总量不够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我省将加快推进金融资源布局调整和金融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发展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优化金融资源布局,做强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打牢县域金融发展基础,调整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融资机构和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薄弱环节倾斜。 今年,山东将进一步改善对重点发展区域的金融支持。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融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以现代金融助推蓝色经济发展

14、;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壮大金融资源总量、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努力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山东省将协调推动济南市政府开展金融核心区载体建设,制定更加优越的金融业发展政策,吸引知名金融机构进驻,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形成金融业集聚发展优势;探索建立县域金融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继续合理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县域,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水平。 山东省只是全国各个省市坚持实施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大军中的一员。正因为各个地区都认识到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正确性,并将其付诸实践,我国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持续稳步的推行。 (四)推进利

15、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1、利率市场化。显而易见,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的,同时放开债券市场利率,以此来持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而货币市场化积极推行之后取得了较为

16、显著的成就。同时也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 (1)有利于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为国有银行创造比较规范的经营环境。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这些都将为国有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进一步确立银行的自主经营地位,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同时,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间、乃至金融业之

17、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银行的预算约束强,内部风险、成本控制制度健全,定价科学合理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这将迫使银行的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变革。 (3)银行利率风险和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利率变化对银行是有利还是不利主要是看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但是不管利率上升还是下降,利率缺口必然伴随着利率风险。进一步说,利率变动的风险要求银行能够对其进行控制,而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强弱又产生了对利率的控制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复杂,与利率管制下相比,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利率风险的

18、识别和控制更难。 (4)加大了银行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利差缩小。 利率市场化将加大银行的竞争压力,将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银行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对客户资源的简单争夺,而是扩展到与存款与贷款以及相关的中间业务领域。银行的实力、信誉、存贷款利率报价水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将成为银行竞争的关键。 (5)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萎缩和非利差型业务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为争夺存款,存款利率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其贷款利率又会趋于下降,银行传统主导业务的比重将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必然会有大

19、量的新型金融产品出现,那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获得较快的发展。 6 (6)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利率市场化促使国有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2、利率的价格杠杆调节。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

20、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我国则一直将利率视为重要的货币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基准本金利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0082011年历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五年 5.50 5.25 5.00 4.55 4.20 3.60 3.87 5.13 5.58 5.85 调 整 11.7.7 11.4.6 11.2.9 10.12.26 10.10.20 08.12.23 08.11.27 08.10.30 08.10.09 08.09.16 类 时 别 间 期 限 活期存款 0.50 0.50 0

21、.40 0.36 0.36 0.36 0.36 0.72 0.72 0.72 定 三个月 3.10 2.85 2.60 2.25 1.91 1.71 1.98 2.88 3.15 3.33 期 半年 3.30 3.05 2.80 2.50 2.20 1.98 2.25 3.24 3.51 3.78 存 一年 3.50 3.25 3.00 2.75 2.50 2.25 2.52 3.60 3.87 4.14 款 二年 4.40 4.15 3.90 3.55 3.25 2.79 3.06 4.14 4.41 4.68 三年 5.00 4.75 4.50 4.15 3.85 3.33 3.60 4.

22、77 5.13 5.40 人 六个月 6.10 5.85 5.60 5.35 5.10 4.86 5.04 6.03 6.12 6.21 民 一年 6.56 6.31 6.06 5.81 5.56 5.31 5.58 6.66 6.93 7.20 贷 一至三年 6.65 6.40 6.10 5.85 5.60 5.40 5.67 6.75 7.02 7.29 款 三至五年 6.90 6.65 6.45 6.22 5.96 5.76 5.94 7.02 7.29 7.56 五年以上 7.05 6.80 6.60 6.40 6.14 5.94 6.12 7.20 7.47 7.74 法定准备金 1

23、.62 1.62 1.62 1.62 1.62 1.62 1.62 超额准备金 0.72 0.72 0.72 0.72 0.72 0.72 0.72 7 由上图可以看出,国家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多次利用利率这种金融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仅08年一年就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以此来搞活经济,促使人民将富余的钱花掉,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搞活经济。 (五)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快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继续推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推动开发了大量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在农村,表现的更为突出。例如: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研发和推出了一些适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特点的纯创新类金融产品。这类金融产品,以

24、前没有过,现实中存在迫切需求。比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探索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拓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等等。这有利于促进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 2011年是我国推进 “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确保顺利完成 “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前提下,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障金融安全,依法妥善化解各类金融纠纷,更显意义重大。为促进辖区金融市场规范经营,创建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我国各级法院秉承公正高效、服务金融、促进发展的司法理念,依法妥善处理各类民

25、商事金融纠纷,认真履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促进金融发展的审判职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六)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力度,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为了更好的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货币政策的顺利实行,我国采取了各种策略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一是风险回避,即对事物预见到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风险的策略,这是一种最彻底的处置风险的方法,也是一种保守的风险控制手段。二是风险分散,即通过持有不同种类的资产和多角度经营来分散风险,以减少风险损失的策略。三是风险的抑制与转移,即银行在承担风险之后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防止风险的恶化或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国的市场体

26、系蓬勃发展。 (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汇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8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曾指出,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报告认为,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下一步,应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八)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配合其他政策措施

27、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国务院在1996年1月29日就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并于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这部条例是外汇管理的基本行政法规,主要规定了外汇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更明确指出了外汇管理的重要性。外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奖出限入,保护本国经济独立发展的功效。还可防止资本外逃和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促进国内投资,控制由于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转移而造成一国国际收支短期失衡,引起汇率剧烈波动和国内金融市场混乱,能够有效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维持币值稳定。并可以与其他的政策措施相配合,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以来的成果 (一)货币供应量快速

28、增长 9 由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自从1998年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货币供应量M0有了显著的提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进而可以看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果。 (二)金融机构存贷款量稳步增加。 截止到2011年6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0.3 万亿元,同比增长17.5%。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8.6 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外币存款余额为2564 亿美元,同比增长17.9%。 而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4.7 万亿元,同比增长16.8%。信贷需求仍然旺盛,尤其是各地投资冲动较强,信贷投放压力依然较大。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逐步走低,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相对平稳。外

29、币贷款增速有所回升。6 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5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2%。从投向看,进出口贸易融资增加207 亿美元,同比多增84 亿美元;境外贷款与境内中长期贷款增加167 亿美元,同比多增81 亿美元。而贷款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较快,投资项目较多,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二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持续积累、外汇大量流入导致流动性充裕,给银行 10 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三是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后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通过扩张贷款增加盈利的动机增强。 (三)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略有上升。 透过前文所列的20082011年历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我们也可以发

30、现,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在经历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立即就有了大幅的回落,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国家出于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以鼓励更多的人贷款创建自己的企业,以推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而进入2011年以后,由于经济危机得到了大量的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在加剧。因此国家又逐步的上调了贷款利率,以此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发展。 (四)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对外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将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这是自2007年5月波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再度扩大。对此分析

31、人士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符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经济的运行条件,有利于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汇率弹性的扩大将利好中国经济。 汇率水平是经济体间关系的体现,加大弹性让汇率浮动起来,可以增强经济体的发展弹性,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而扩大浮动幅度一方面有助于打消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同时也为资本账户开放打好基础,为实现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目标奠定基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进一步增强不仅可以让汇率自身发挥调节资源配置的价格杠杆作用,还可以给其他领域的改革松绑,弹性汇率是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 四、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过去几年,中国货币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是,

32、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对货币政策的议论开始比较多起来。这不是货币政策整体上出了什么问题,整体上我们没有出问题。货币和信贷增长总量基本适度。总量不紧,但是结构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一定程度上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是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民贷款难以及县域金融萎缩问题。这是货币政策正面临的一项挑战。从发展趋势看,这些资金结构性矛盾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未来也可能转化为 11 总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已开始出现某种信贷紧缩的苗头。最近几年,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保持了贷款总量的平稳增长,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幅和份额仍出现持续下降。从趋势看,由于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持续多增加贷款将受到资本充足率

33、的限制,它们的贷款很可能也难以持续较大幅度增长。这是货币政策将要面临的一项挑战。 总结过去几年货币政策基本经验,我们明白了必须多种货币政策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平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内部的危机冲击与来自外部的危机冲击,其结果是不大一样的。来自内部的危机冲击,我们可以控制,对通货膨胀我们有办法治理;但来自外部的危机冲击,直接结果是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则可能造成货币危机。这方面世界上不乏例证。这是中国货币政策未来将面临的挑战,与前面提到的挑战相比是更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的经济和金融只有在稳定中发展,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顺利实现祖

34、国的腾飞。 12 致谢语 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徐明伟老师在定稿之前给予我多次指导,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3 参考文献 1戴根有.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2,(08). 2李石凯.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中国金融,2010,(23). 3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经济学家,2009,(09).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 5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03). 6黄静茹.9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调整述评J.现代经济探讨,1996,(04). 7刘向耕.我国信贷总量调控手段及其效果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0,(06). 8王宇,安蓓.透视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背后EB/OL.新华网,2012-4-14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