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清凉的夏天 文档编号:5762839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科学、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计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

2、预案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县人民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突发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2)暴力或恐怖事件;(3)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厂房、矿山、压力容器等)事件;(4)各种建筑物倒塌事件;(5)核泄漏和核污染事件;(6)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7)各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8)食物和化学物品等原因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件或职业性中毒事件;(9)生物制品、化学物品、物理辐射物质泄漏,可能造成或已造成人身伤害、饮用水污染或持久性环境污染事件

3、;(10)甲类传染病的发生或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11)突发和严重的医院内感染;(12)其他对公众生命或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各种突发的相关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生命优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2 应急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2.1 特别重大事件(级)(1)一次事件伤亡

4、人数在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伤亡的突发事件。(2)跨省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2.2 重大事件(级)(1)一次事件伤亡人数在5099人,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2)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事件。2.3 较大事件(级)(1)一次事件伤亡人数在3049人,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2)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事件。2.4 一般事件(级)(1)

5、一次事件受伤1029人,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2)县(区)政府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救援工作的突发事件。3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与职责3.1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邵南辉副组长:侯 琴 褚永光 张传伦 成 员:杜 成 谢万树 朱传同 邵 美 宋明娟 李 芸 陆志加 刘文荣 左 明 徐来长 孙敦洋 宋在如 王家林 常 训 陈兰国 余爱明 随 晓 张大伟 张绪生 宋强胜 徐 杨 崔全永 陈 琳 沈 骥 梁波涛 常先平 吴 涛 魏洪权 刘玉洁 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谢万树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职责:负责指挥突发事件卫生救援全面工作。3.2 突发

6、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组 长:侯 琴副组长:谢万树 邵 美成 员:徐 强 葛平刚 年秀梅 王桂兰 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职 责:1.负责伤病员的诊断、治疗、护理及医学观察。2.负责制定危重病员的诊疗方案、组织会诊、决定转诊等。3.负责伤病员的转运工作。任何科室、医务人员不得拒绝因突发事件所致伤员的救治。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4.1.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级响应(1)、级响应启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县突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县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2)、级响应行动县卫生计生委接到关于应急医疗卫生救

7、援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县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市卫生计生委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后,及时报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需要请求市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城市通报情况。县卫生计生委在市卫生计生委指导下,组织协调开展

8、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4.1.2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级响应(1)级响应的启动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县政府及卫生计生委或医疗救援部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级响应行动医院接到关于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县政府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县卫生计生委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医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面开

9、展救援工作。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防护和自我保护,确保安全。4.2.1 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对危重、重伤、轻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记,标记卡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胸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4.2.2 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

10、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2)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3)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4.2.3 伤员收治按照“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危重伤员集中在医疗条件好、救治质量高的科室救治。如伤病人员的数量超过本医院负荷,可根据情况将伤病员集中转送至交通条件允许、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医院接到救援指挥部的收治指令后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主要或分管领导要亲临现场,医院救治专家组成员及时到位、简化入院手续、开放手术室、快速检查、安排病房等。做到快速、高效、科学、有序地抢救伤员,同时做好伤员登记、信息上报工作。4

11、.3 信息报告和发布医院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县卫生计生委。医院要每日向县卫生计生委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4.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突发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县政府或县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批准,或经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5 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医院应当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和队伍的建设,

12、组织对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的培训,储备救援物资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6 附则6.1 责任与奖惩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医院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玩忽职守罪的,移交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2 预案制订与修订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6.3 预案解释本预案由院应急办负责解释。6.4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伤情识别标准2.烧伤患者伤情检查分类标准3.伤情识

13、别处置原则4.创伤伤员院前急救技术指南5.县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6.县人民医院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名单附件1伤情识别标准(1)危重症患者:有危及生命体征即危及呼吸、循环、意识者,如窒息、严重中毒、严重挤压伤、活动性大出血及休克、开放性气胸、内脏溢出、大于体表面积30%50%的度和度烧、烫伤、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心室颤动等,经适当的紧急医疗处置能够获救。标红色识别卡。(2)重症患者:有严重损伤,如不伴有呼吸衰竭的胸部外伤、不伴大出血休克的腹部外伤、不伴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伴或不伴脊髓损伤的脊柱骨折、单纯性骨折等,经紧急救治后生命体征或伤情可暂时稳定。标黄色识别卡。(3)轻症患者:无严

14、重损伤、不能对生命造成威胁,如软组织挫伤、轻度烧烫、伤、无移位的小腿或前臂骨折等,现场无需特殊治疗。标绿色识别卡。(4)濒死或死亡患者:遭受致命性损失,如严重毁损性颅脑外伤伴脑组织大部外露、大面积重度烧伤合并头、脑、胸、腹严重损伤等,呼吸、心跳已停止,且超过12分钟未给予心肺复苏救治,即使再进行急救也必然死亡,或因头、胸、腹严重外伤而无法实施心肺复苏救治。标黑色识别卡。对于中毒患者,如毒物性质不明,应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并有效供氧、维持循环稳定,按红色识别卡迅速转运。附件2烧伤患者伤情检查分类标准体表烧、烫伤严重程度可按损伤深度及面积大小作为分类依据:(1)通常烧、烫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

15、且无度烧伤者,为轻伤绿色标识卡。(2)烧烫伤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0%50%,度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30%者,为重伤黄色标识卡。(3)烧烫伤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50%,且度烧伤面积大于30%者,为危重伤红色标识卡。(4)对于伤病员的呼吸道烧伤,目前尚无简单、快捷、准确的判定方法,但必须加强复检,随时注意密切观察。复检时即使伤病员的烧伤面积未达危重伤的标准,但只要其伴有声嘶或发绀缺氧症状,都应按危重伤员红色标识卡优先处理。附件3伤情识别处置原则(1)红色标识卡:现场先简单处理致命伤,控制大出血,支持呼吸,优先转运,尽快手术。(2)黄色识别卡:次优先处置、转运,经紧急救之后生命体征或伤情可暂时稳定。次

16、优先转运及急诊手术治疗。(3)绿色识别卡:可延迟处置、转运,无需特殊治疗,根据现场条件可稍延迟转运。(4)黑色识别卡:可暂时不做处置,停放在特定区域,并妥善保存其所有物品,以备后期查验。附件4创伤伤员院前急救技术指南(1)迅速解脱伤员:通过寻找、挖掘、搬运伤员,使其脱离险境,对由于地震、交通事故、工伤等肢体挤压过久的伤员,当迅速解脱后应做到“六不”:不随便走动或移动受压肢体;不按摩肢体;不抬高肢体;不加压包扎;不上止血带;不热敷。以免大量肌红蛋白和毒素迅速吸收导致挤压综合征。(2)通畅呼吸道:对呼吸困难者应迅速通畅其呼吸道。可用仰头举颏法使坠落的舌根上举或用舌钳将舌头牵出;清除伤病员口、鼻、咽

17、喉部的血块、粘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解开伤病员的领带、衣领、裤带等;必要时做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3)及时止血:创伤出血是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制止出血。常用的现场止血方法有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法止血、填塞止血和止血带止血。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明时间,并加以标记。(4)包扎伤口:目的是保护伤口,避免污染、止血和止痛。注意伤口一般不敷任何药物;包扎材料常用灭菌纱布或绷带、毛巾、布类等;外露的骨折端包扎时不回纳或复位;颅脑伤有骨折或脑膨出者,可用一只消毒的碗扣在其上再包扎;开放性气胸可用厚敷料盖在其上再严密包扎;腹部受伤

18、而脏器脱出者,不应回纳,应用纱布复盖再用碗等扣上,然后再包扎;对大面积烧伤,应用三角巾或清洁大单保护伤面。粘附在创面的衣服不必去除。对磷烧伤的创面,应用清水冲洗和湿敷。(5)应对张力性气胸:在锁骨中线第二、三肋间用带有单向引流管的粗针头,临时穿刺排气。(6)骨折固定:以减轻痛苦,防止休克和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上肢骨折可将伤肢悬吊于胸前,并固定于胸侧,也可用木制夹板、铁丝夹板、充气夹板或就地取材固定;下肢骨折可用夹板或固定于健侧肢体;头颈受伤或怀疑颈椎损伤者,应用颈托或铁丝夹板固定,一时无夹板时,可用二只沙袋或坚实的枕头置于伤员颈二侧用绷带固定。(7)保存断离组织器官:对离断的肢体、手

19、指、足趾、鼻、耳,以及大面积的皮肤等,应用敷料包好,适当冷藏后,和伤员一起送往医院。(8)防治休克和感染:疼痛、出血常引起伤员休克。现场应及时给于止痛、静脉输血补液,必要时可临时使用抗休克裤以保持脑组织血流量;遇有完全性饥饿的伤员要注意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治疗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9)正确搬运伤员:对颈椎骨折者,先用颈托固定颈部,由4人同时搬运,其中1人托住伤员头部,保住头部与躯干成直线,1人抱住其肩背部,l人抱住臀腰部,1人抱住下肢,在统一口令下协同动作;胸腰椎骨折者,搬运时由3人完成;昏迷或有窒息的伤员,应采取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附件5:县人民医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 一、

20、 医疗应急救援装备(含药品) (一)救治装备序号品 名规格单位序号品 名规格单位一急救装备四消毒供应装备1除颤器台15高压消毒器台2输液泵台16冷藏箱(运血箱)个3颈托(头部固定器)个17氧气瓶40L个二手术装备五检验装备4清创缝合包18医用冰箱50L台5导尿包19显微镜台6气管切开包20离心机台7手术灯便携式21生化分析仪干式台8麻醉机便携式22血型检测设备9呼吸机电动台六机动卫生装备10吸引器电动23急救车辆11监护仪多参数七其他三特诊装备24担架折叠副12心电图机台25担架硬式副13X线机便携式台26担架铲式副14洗片机明室台27发电机5kw台28检伤标识套一、医疗应急救援装备(含药品)

21、(二)常用药品序号品名(通用名)序号品名(通用名)一、抗生素类28胺磺酮注射液1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六呼吸系统药物2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9磷酸可待因片3利巴韦林(病素唑)注射液30氨茶碱注射液4奥司他韦胶囊(达菲)31沙丁胺醇气雾剂二、解热镇痛药物七消化系统药物5哌替啶注射液32奥美拉唑注射液6吗啡注射液33多潘立酮(吗丁啉)片三、麻醉药及辅助药物34胃复安片7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5胃复安注射液8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36蒙脱石(思密达)散剂9芬太尼注射液八泌尿系统药物10盐酸氯胺酮注射液37双氢克尿噻片11维库溴铵注射液38螺内酯(安体舒通)片12纳络酮注射液39甘露醇注射液四镇静和抗过敏药物九血液系

22、统药物13盐酸氯丙嗪注射液40氨甲环酸注射液14盐酸异丙嗪注射液41低分子肝素15地西泮(安定)注射液十激素及内分泌药物五心血管系统和抢救药物42地塞米松注射液16硝酸甘油片43甲基强的松龙针17硝苯地平片44垂体后叶素注射液18硝普钠注射液45普通胰岛素注射液19多巴胺注射液十一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物20多巴酚丁胺注射液465%葡萄糖注射液21尼可刹米注射液4710%葡萄糖注射液22洛贝林注射液4850%葡萄糖注射液23肾上腺素注射液49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4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500.9%氯化钠注射液25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5110%氯化钠注射液26西地兰注射液5210%氯化钾注射液27阿

23、托品注射液535%碳酸氢钠注射液54注射用水一、医疗应急救援装备(含药品)(二)常用药品序号品名(通用名)55灭菌注射用水56口服补液盐十二中成药57速效救心丸十三外用药58复方酮康唑霜59氯霉素滴眼液60红霉素眼膏十四解毒药物61亚甲蓝62维生素K1十五消毒药物63过氧化氢溶液64碘伏65高锰酸钾片6675%乙醇十六生物制品(冷链保存)67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二、传染病控制类装备序号品名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一个体防护装备(一)呼吸防护1医用防护口罩(或同等级别口罩)付6付/工作日/人N95(二)防护服2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套2套/工作日/人(三)眼防护3防护眼镜/眼罩/护目镜付2付/人(四)手防护4乳胶

24、手套双4双/工作日/人(五)脚防护5防护靴双1双/人6防护鞋套双5双/人二现场工作人员预防性药品7达菲人份视情况定数量8广谱抗生素人份视情况定种类和数量(二)生物样本包括人和动物样本9呕吐物样本采集容器个20010小铲、镊子等采集工具套1011咽拭子及其密封容器不同规格只200符合感染性样本生物安全要求12血、尿、便样本采集容器只600符合感染性样本生物安全要求13组织样本采集容器不同规格只200符合感染性样本生物安全要求二、传染病控制类装备序号品名规格单位数量备注(三)病媒生物14粘蝇条(带)、粘蟑盒(纸)、粘鼠板张各20015鼠夹、鼠笼(盒)个各1016诱蚊灯(器)套317标本盒个3018媒介生物采样箱套2(四)样本运输包装材料19运输箱A类套7符合感染性样本运输包装要求20运输箱B类套7符合感染性样本运输包装要求附件6:人民医院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名单姓名性别职务联系方式队长副队长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行业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