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梦”引领下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oc

上传人:up710 文档编号:5920034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梦”引领下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梦”引领下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梦”引领下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梦”引领下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摘要: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确保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保障。农科类大学生是科学技术、知识、文化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肩负着实现“三农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农科类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内涵以及其与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契合,根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问卷调查,详细分析我校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现状,最后在“中国梦”引领下,提出针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农科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2、4-9324(2020)10-0260-02一、“中国梦”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2020年11月,xxx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图片展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这一概念一提出即引起全国上下的强烈共鸣。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充分研究与深刻解读。综观目前研究的整体状况,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视角可粗略区分为“二元说”、“三位说”和“多维说”。学界对中国梦理解角度的不同,正说明中国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与整合性的概念,囊括了社会各界、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解读,中国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指向,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3、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也正是中国梦的核心与精神实质所在。二、“中国梦”与农科类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内在契合性1.“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内在契合性。首先,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其次,“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体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最后,“中国梦”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三观”具有内在一致性。2.农业的“中国梦”与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契合。(1)“中国梦”中关于“三农”问题的描述。何为农业的“中国梦”呢?正所谓“农业不举,百业不兴”,可见,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2020年

4、11月27日xxx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2020年12月xxx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应科技助力,让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2)“三农中国梦”下,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第一,加强对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农科类大学生是科技、知识、理念、文化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大学生能把学到的实用的农业技术和学校实用的科研成果直接带到农民中间,并运用这些技术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

5、困难和问题。第二,加强对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需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毕业生就业会越来越困难,比起在城市,大学生在农村的创业机会较多,成功概率较大,这正是农科类大学生大显身手的绝好时机。3.当前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分析。第一,从宏观上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取向是好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其具体表现是:大部分学生认同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成学生树立了人生理想。各种理想追求中,学生优先考虑的依次是:家庭、国家利益、事业、个人自由、信仰和爱情。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确立愿意为社会

6、作奉献的事业理想,也高度认同劳动与奉献等优良传统等等。第二,虽然大多数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积极的,但在有些学生中,其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部分大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功利化倾向。学分制给分情况会影响其对课程的选择,考研热、晚自习率高等现象的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部分学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学习、生活中对自身不严格要求,一次次地放松,演变为对自己的无节制放纵,不求上进,沉溺在网络或恋爱中。还有的学生将目标过于数字化、形式化,为了完成目标而做,内在缺乏价值追求,精神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面对走入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而

7、不是忽视自身主体性和人文价值,把自身当成学习工具。第三,农学类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学生要有能潜心做实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毅力,不少学生更愿选择更为光鲜亮丽的职业。第四,学习农科类专业的原始动力不足,导致农科类大学生学习信念不坚定。60%以上选择农科类专业作为第一、第二志愿的学生,在高考报考志愿时主要受家庭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非自己主观想法。每年学院有大批学生选择辅修第二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第二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人数有明显增加。第五,对当前三农发展的片面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科类学生学农的积极性。有小部分学生初入大学,试图在寒暑假通过去家乡附近农业企业实习来更好了解专业,因大部分农

8、业企业的生产一线都在城郊或者农村,加之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人工资待遇较低,遂产生了在大学要另谋出路的想法。三、中国梦统领下切实加强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1.加强理论学习,坚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根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紧握时代脉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将“中国梦”的相关内容,结合本校实际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国情、省情联系起来,与学生身边的实例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农科类大学生要实现理想抱负,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实践和行业动态、人物经历讲述等形式,巧妙地

9、将农业行业动态和先进理念、需具备的人格品质渗透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2)注重实践教学,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过程。通过开展“三下乡”、“走基层”、“调研山东”等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客观地看待问题以及认识社会的能力。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在寒暑假走进基层并服务基层,参加服务基层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认真组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支农支教、技术推广、文化宣传、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用结合,认真研究、向老师反馈并解决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现我院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2020年有3人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支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实践队,有超过百余人次参加“三下乡”、调研山东、公益我先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并有相当部分学生前往学院挂牌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就业体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