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6041668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8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2《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2《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22《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22《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22 年 6 月前言成都市“十四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划以及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明确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 2035 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是制定城市管理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和背景. 1第一节“十三五”工作回顾.1第二节发展形势分析. 5第二章总体要求.7第一节指导思想. 7第二节基本原则. 7第三节主要目标. 9第三章提升精细

2、化管理水平 持续优化超大城市容貌.12第一节提升城乡环卫精细化水平.12第二节提升市容秩序管理质效.14第三节提升市政设施功能品质.15第四节提升综合执法和服务水平.19第四章加强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23第一节健全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管理体系.23第二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28第三节加强厨余垃圾全链条管理.31第四节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34第五章转型升级智慧城管 积极服务“智慧蓉城”建设. 38第一节搭建城市管理“一网统管”总体架构.38第二节加快支撑体系及功能模块建设.40第三节推进城市泛在感知体系优化升级.41第四节探索开发智慧城管应用场景.42第六章持续

3、深化场景培育 提升公园城市环境品质.45第一节持续深化“两拆一增”专项行动.45第二节加强特色街区一体化管理.46第三节打造“明暗适度、低碳节能、舒适宜人”的景观照明场景.47第四节打造人文价值鲜明的户外广告招牌.48第五节深化市政设施维护管养美学应用.49第七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答好建设幸福城市时代考题.52第一节持续推进“厕所革命”.52第二节加强违法建设治理.53第三节着力解决市民投诉热点问题.54第四节推进薄弱区域环境治理.57第八章保障措施.59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59第二节健全体制机制. 59第三节完善法规标准. 60第四节做实要素保障. 61第五节强化安全应急管理.621第一章

4、规划基础和背景第一节“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期间, 全市城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尊重、五统筹”总体要求,聚焦“安全、清洁、有序、便民”目标,牢固树立“精细管理”和“为民服务”理念,全力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在制度设计、抓手载体、运行机制、设施建设、法规标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干净之城,美丽之都”城市名片不断刷新,“成都城管”品牌能级持续提升。(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完成规划、建设、房管领域执法事项和人员划转,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全面推动管干分离,组建系列专业监管机构,部门行业指导、机构专业监管的管理架构基本形成。

5、持续推进机制创新, “五允许一坚持”服务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至全国各地,受到市委市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卫作业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和作业机械化。 建设市容秩序规范化示范街,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试点市容秩序管理物业化,做好重大活动、节2庆城市管理保障,集中清理、规范管理共享单车,全面整治提升户外广告招牌,市容环境更加干净有序。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管养水平,完成 550 条城市道路黑化、27 座中心城区桥梁病害整治及维护加固,治理 9

6、3202 座病害井盖,井盖治理经验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推广。已建成综合管廊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城市道路路灯维护管养,出台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17-2035) ,完成天府广场人民南路等重点照明项目 51个,市民夜间出行环境更安全更舒心。(三)固废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新建成投运 7 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12200 吨/日。目前全市共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9 座,焚烧处置能力达 15800 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完成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扩能和三期建成投运,新增生活垃圾填埋库容 1164.18 万立方米,新增飞灰填埋库容 96.01 万立方

7、米;建成投运长安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三期,新增处置能力 2000 吨/日。新建成投运 2 座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增处置能力 400 吨/日;新增建筑垃圾消纳场 30 座,建成投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 9 座,新增处置能力 920 万吨/年;建成投运医疗废弃物处置厂二期,新增处置能力 60 吨/日。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科学构建分类体系,完善分类工作机制,在 52 个街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评选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106 个、示范社区 8 个。3(四)难题顽症得到积极破解。着力解决市民“如厕难”,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环卫公厕 1577 座,1287 座环卫公厕实

8、现 24 小时开放。加强薄弱区域环境治理,实施城郊结合部连片整治 88 个,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百村容貌整治”,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加强违法建设治理,治理机制基本形成,拆除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存量违法建设,新增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深化扬尘治理,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实现扬尘在线监测, 严查违法违规工地和运渣车相关违法行为,扬尘治理能力和治理实效持续提升。(五)综合执法水平迈向新台阶。不断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规章 10 部,出台各类标准 80 项。全面践行“721”工作法,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开展“执法大练兵”“技能大竞赛”等系列活动,全市城市管

9、理执法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持续提高,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六)为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便民疏导点 327 个,高质量办理市民来信来电 2.8 万余件, 完成 4780 个“两拆一增”点位整治,提升 3257 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评选出 153 条最美街道,制定成都市环卫工人健康安全关爱办法 ,新建环卫工人作息房 666 座,广大市民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4“十三五”时期,本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 一是全域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城郊结合部、行政区划交界处、空闲地块、背街小巷等区域仍

10、存在治理短板。二是智能化支撑不够,尚未建立起全面覆盖城市管理业务工作的智能化系统,智慧场景应用不充分。三是美学应用能力不足,部分市政设施造型、色彩等艺术性不强、景观化表达不够。四是城市管理难题破解有待攻坚,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扰民、夜间施工噪音、违法建设、违规占道施工等问题市民投诉较为集中。五是固废处置体系不健全,厨余(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处置设施建设短板尤为明显。专栏 1 “十三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序号指标名称2020 年完成情况完成值指标属性中心城区其他区(市)县中心城区其他区(市)县1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70%60%完成70%60%约束性平均值 87.21%2

11、餐饮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率50%20%完成65.14%70.84%预期性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98%完成100%100%约束性4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50%15%完成53.99%34.65%约束性5城镇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60%60%完成73.05%73.62%约束性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25%完成35%预期性7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100%完成100%100%约束性8城市道路路灯亮灯率99%97%完成99.66%-约束性9城市道路设施完好率98%95%(城区)完成98.5%96%约束性5专栏 1 “十三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对比表序号指标名称202

12、0 年完成情况完成值指标属性中心城区其他区(市)县中心城区其他区(市)县10城市道路路面黑化率95%70%完成95.7%80%约束性11户外广告规范设置率90%70%完成90%70%约束性12招牌规范设置率90%70%(城区)完成90%70%约束性13数字城管结案率97%95%完成98.5%95.3%约束性第二节发展形势分析(一(一) 重大战略赋予新使命重大战略赋予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省委提出实施“一干多支” 、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成都都市圈等发展战略,

13、前所未有拓展了成都发展空间,开辟了新时代成都发展新的格局。 城市管理必须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省市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以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二(二)城市治理迎来新挑战城市治理迎来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是关系城市发展的大问题。成都常住人口超过两千万,城镇化率超过 7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市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市民的需求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必须6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创新超大

14、城市现代化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加快完善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三(三)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省委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一条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强化成都作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进示范区、 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责任担当, 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四大结构”优化

15、调整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路径和重点。7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 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导向,以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在“三个做优做强”中找准定位和重点,坚持管理引领建设

16、、粗放转向精细,补短板、提品质、树样板、增效能,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人本城管、法治城管、精细城管、品质城管、绿色城管、智慧城管,全面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唱好“双城记” 、打造“都市圈” 、建好“示范区” 、提质“幸福城”贡献城管力量。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共治共享。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痛点难点和瓶颈短板,坚持“用眼、用脑、用心”,以8更高标准扎实抓好城市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汇聚人民智慧和力量,畅通协商参与渠道,激发群策群力行动,做优“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协商共治”的多方参与城市管理新

17、格局。(二)坚持绿色低碳,确保安全韧性。把安全作为筑牢公园城市保障的重要基石, 让低碳成为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坚持法治精治,实现常态长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 健全覆盖城市管理全领域的法规标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融入“城市针灸”理念,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范围向住宅小区、农村地区延伸,管理内容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践行“星级管理”理念,让城市环境品质在精耕细作中不断提升。(四)坚持美学运用,深化场景营造。聚焦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类城市场景的现实管理需求,

18、有机融合并合理运用现代美学、传统美学和地方美学,以场景化思维引导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化创新,推动城市管理更多、更好地营造公园城市体验场景。(五)坚持科技创新,强化智慧赋能。以技术突破驱动城市管理专业化、现代化,在建设、管理、维护、运营、服务等环节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培育一批新业态,塑造一批9新模式,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城市管理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全周期赋能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第三节主要目标(一)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垃圾全周期管理、城市管理数字治理达到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水平,城乡环境品质、综合执法能力、公共服务效能

19、保持全国前列,城市综合管理风险预测预判、问题及时发现、事项快速处置、资源统筹调配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到 2035 年,成都城市综合管理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实现精细化,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和有序性、城市环境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二)具体目标1.城乡环境面貌更干净更有序城乡环境面貌更干净更有序。城乡一体、分级分类、高效节能的现代化环卫保洁体系基本建立。 噪音、 油烟、 垃圾、 扬尘、厕所、违建等市民关注热点、民生痛点问题得到更好解决。实现广告招牌、市容秩序、共享单车等街面静、动态多要素全天候全覆盖规范化管理,塑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助力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

20、市形态。2.城市管理运行更低碳更安全城市管理运行更低碳更安全。完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成都模式”。加快建设“一园多点”布局的固废处10置设施体系, 环境承载力显著提升, 筑牢公园城市绿色低碳本底。基本形成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高品质市政设施体系。3.城市环境品质更舒适更靓丽城市环境品质更舒适更靓丽。“城市美学”运用到街区生活场景营造全过程,市民群众可参与、可进入的绿色新空间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增灯补亮”点亮城市夜生活,形成明暗适度、舒适宜人的城市夜景,背街小巷焕发新生机,薄弱环节和薄弱区域的“脏乱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展示公园城市新魅力。4.综合行政执法更规范更文明综合行政执法

21、更规范更文明。“审慎包容”执法理念深入人心,行政执法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为民型、学习型、公正型、文明型、廉洁型”城管执法队伍,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 行为更规范、 监督更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基本构成。5.智慧智慧城市管理更敏捷城市管理更敏捷更高效更高效。形成城市管理“一网统管”总体架构和总体框架,实现城市管理行业智慧管理“全业务、全要素、全流程、全市域”覆盖,达到“预”事件、“观”全面、“管”到位、“防”见效,创造最具未来感的数字城管新体验,城市管理数字治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11专栏 2 “十四五”时期城市综合管理主要指标类

22、别序号指标名称“十四五” 期间指标值指标属性中心城区近郊县(市)精细管理和行政执法1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85%75%约束性2建成区公厕 (环卫公厕+社会对外开放公厕)密度5-6 座/km2预期性3户外广告和招牌电子身份证设置率60%预期性4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预期性5行政处罚全过程记录(含执法记录仪)100%预期性6公共区域存量违法建设治理率70%预期性城市品质7城市道路路面完好率98%约束性8检查井盖问题应急处置率100%预期性9“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动态清零率100%约束性10“两拆一增”整治点位5000 个约束性11背街小巷品质提升600 条约束性绿色低碳12生活垃圾

23、分类覆盖率100%约束性1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约束性1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约束性15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环卫车保有量达到 3000 辆(新增2500 辆)预期性新增新能源建筑垃圾运输车 2500 辆16绿色节能光源改造市管路灯 100%其他路灯50%预期性智慧城管17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服务覆盖率100%约束性18城市管理业务领域物联感知覆盖率80%预期性19普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网上办理率90%预期性20城市管理类数字城管结案率98%约束性12第三章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持续优化超大城市容貌第一节提升城乡环卫精细化水平鼓励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2025 年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

24、业区域占比不低于 50%。 持续深化环卫作业设施设备科技化、 环卫工人年轻化、 监管服务智慧化“三化”建设, 着力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环卫设施设备和环卫队伍保障体系,打造成都环卫产业品牌,争创中国最干净城市。(一)全面提升清扫保洁品质健全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编制“权责清单”,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以及产权所有或者经营、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全域保洁精细化与重点区域保洁品质化相结合的环卫清扫保洁作业规范及评价体系,细化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分级分类管理标准。逐步推进重点片区、主要道路和地标节点等区域达到“无垃圾、无污迹、无积灰、见本色”的高品质保洁要求。建立健全建(构)筑物外立面常态化

25、清洗保洁机制,充分运用高科技清洁管理手段,鼓励发展清洗产业。提升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减少人工作业,推动环卫工人减量,吸引有技能的年轻人加入环卫队伍,逐步改善环卫队伍年龄结构,提升环卫队伍素质。推进全市环卫工人服装换装工作,全面展示绿色、阳光、活力的环卫队伍形象。到 2025 年,环卫工人减量占比20%,环卫工人社保购买13率50%。(二)提升环卫设施现代化水平积极推广新能源环卫车辆应用。 全面排摸公建配套环卫设施情况,编制环卫设施建设管理导则,落实环卫设施设备规范化管理。开展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升级改造,探索实施外观美化工程,创建生活垃圾示范转运站。探索建设集“收集房、分类点、环卫工人作

26、息房、环卫公厕、有害垃圾暂存点”等多功能合一的综合环卫设施。组织实施果屑箱标准图集制定、小型低速环卫作业机具自编号和标识涂装工作,编制导则及标准,彻底解决环卫设备标准不统一、标识不规范、样式不美观等问题。专栏 3 环卫精细化水平提升行动1.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持续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引导构建现代化环卫综合服务主体,完善环卫全过程产业链,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助推清扫保洁行业服务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2.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中心城区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平均达到 85%以上,近郊县(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平均达到 7

27、5%以上。 探索推进城市建成区有条件的区域实施人行道机械化作业,中心城区建成区机扫率实现 100%,近郊县(市)实现 70%。3.提升环卫设施现代化水平提升环卫设施现代化水平积极推广新能源环卫车辆应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升级改造,到 2025 年,完成既有生活垃圾收集站达标改造 71 座,转运站达标改造 44座。加快推进地埋式垃圾桶(箱)推广应用,加大地埋式转运站建设力度,新建转运站地埋式比例达到 70%以上。14第二节提升市容秩序管理质效坚持分级分类、共治共享,健全审慎包容的市容秩序管控体系,加快推动多元化城市管理共同体建设,合力营造更加有序、整洁、和谐的市容环境。(一)健全户

28、外经济规范化管理坚持疏堵结合的市容秩序治理措施, 利用闲置资源和开敞空间,合理设置便民疏导点。按“一点一方案”的原则,推动特色街区摊点景观化设计,助推街景营造,提升户外经济健康活力。(二)创新共享单车停放管理探索共享单车运维市场化管理, 推进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2022 年完成“5+2”城区全覆盖,2025 年实现全域覆盖。继续推进实体专用号牌管理全域覆盖。完善共享单车停放负面清单,督促企业落实共享单车全生命周期管理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共享单车集中清理日活动,全面清理未上牌、破损、“僵尸”单车,整治超量、超范围投放单车现象。(三)推进市容秩序“细胞工程”建设以“双街长制”“门前三包”

29、“网格员”为抓手, 建立“街道社区社会单位居民群众”治理联盟,健全街面问题发现与处置机制。到 2025 年,“门前三包”签约率、张挂率达到 100%,门前责任区制度履约率达 95%,城市管理物业化服务覆盖率达 50%以上,“双街长制”管理模式覆盖率达到 100%。建立分级分类街道15容貌秩序管理标准及评价体系,开展联盟自治,发动社会监督,每年评选一批“最有序街道”“门前三包最洁净商家”。专栏 4 市容秩序管理提质行动1.强化户外经济规范管理强化户外经济规范管理利用闲置资源和开敞空间,合理设置便民疏导点。推动特色街区摊点景观化设计,健全审慎包容的市容秩序管控体系。2.强化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强化共享

30、单车规范管理探索共享单车运维市场化管理,推进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实体专用号牌管理全域覆盖,完善共享单车停放负面清单。3.健全市容秩序共治共享联盟健全市容秩序共治共享联盟建立“街道社区社会单位居民群众”治理联盟,开展联盟自治,发动社会监督,建立分级分类街道容貌秩序管理标准及评价体系。第三节提升市政设施功能品质以安全韧性为前提,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综合管廊、城市照明的运维监管,不断提升功能品质及保障能力,持续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一)优化城市道路通行品质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城市道路有机更新。实施城市道路路面黑化、人行道整治等提质升级工作。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节能等绿色

31、环保工艺,推进市政道桥绿色养护。开展道路无障碍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排查整治存在的占用、病害、设置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确保通行安全。 开展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提高市政道路安全运行保障能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建设、管理体系和标准一体化。16(二)加强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城市道路桥梁确权颁证,到 2025 年确权明责颁证率达 100%。加强城市道路桥梁设施隐患排查,开展城市桥梁定期检测和专项督导,城市桥梁定期检测覆盖率达 100%。开展道路定期检测和空洞检测, 市管城市道路空洞检测覆盖率达 100%。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检(监)测技术与评估预测技术应用,及时修复设施病害, 市管河道上主要跨

32、河城市桥梁水位监测系统设置达 100%,完好状态评定为 D 级、E 级、不合格级的城市桥梁整治率达 100%,保障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完好和运行安全。到 2025年,全面消除现有安全等级低的城市桥梁,确保全市无危桥。开展全市范围内城市道路桥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作, 查明全市城市道路桥梁承灾能力,建立地质灾害点位基础台账,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 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三)加强检查井盖监督管理健全井盖监管机制, 夯实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权属单位主体责任;强化井盖应急保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应急处置率达到 100%,网络理政投诉件群众满意率达 99%。完善井盖技术标准

33、,强化建设源头质量监管。统一井盖数据标准,实现“一井一档”电子档案建设。运用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井盖信息化监管平台,探索井盖智慧化监管。17(四)全周期监管占道施工打围按照“同向同区域错时实施、同步同路段统筹建设、地上地下各专业协同推进”原则,建设主管部门科学编制年度占道施工项目计划,统筹涉及占道挖掘建设工程项目,严格控制占道施工项目数量,避免同一路段反复开挖。健全联审联批机制,逐步实现线上一站式并联服务。 完善占道施工部门联合督查、 行业监管、属地日常巡查、企业自查自纠等多重监督制度。依法依规健全占道施工打围违法违规行为信用惩戒制度,强化信用管理评价“黑名单”结果运用。(五)加强地

34、下综合管廊管理强化行业顶层设计,健全管廊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市区两级管理架构, 完善管廊管理标准体系, 深化管廊“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规建管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管廊管理单位与管线权属单位协同联动。规范管廊运营管理,提升管廊运维水平。狠抓管廊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管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开展检测评估和应急演练,综合管廊检测覆盖率达100%。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赋能管理智能升级,推进市级管廊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大中型综合管廊智能监控覆盖率达 100%。塑造行业标杆形象, 打造“智廊先锋”品牌, 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六)强化城市道路照明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市照明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

35、进城市照明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出台 成都市城市照18明管理条例 ,编制城市道路照明专项规划及技术规范,健全城市照明维护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城市照明专业化管理加强城市照明专业化管理。 理顺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在城市照明工作中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城市照明建设、维护、运行统筹协调机制和城市照明建设方案技术咨询服务机制, 实现城市照明设计、建设、验收、移交、维护、运行专业化管理。在建设和维护环节严格落实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和行业标准, 提升路灯设施日常维护、巡查巡检、故障处理、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到2025 年,城市道路路灯集中控制率达 100%。开展城市照明突出问题治理。开展城市照明突出问题

36、治理。增强城市照明服务民生能力,健全城市照明投诉、故障处理、应急保障、专项治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开展城市照明设施普查,聚焦路灯投诉突出问题和城市照明管理薄弱环节,结合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校园周边、老旧院落等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路灯维护和 “增灯补亮” 照明设施提升。城市道路照明装灯率达到 100%, “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动态清零,实现“应建尽建,应亮尽亮” 。开展绿色节能光源改造开展绿色节能光源改造。根据“双碳”目标和中央、省、市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到 2025 年,市管路灯设施全部完成绿色节能光源改造, 其他路灯设施绿色节能光源改造率达到 50%。 打造2000 条绿色低碳城市照明示范街,

37、实现光源节能、集中启闭、科学亮灯、设施整洁。19推动智慧照明及多功能灯杆改造推动智慧照明及多功能灯杆改造。探索实施“1+N”的智慧管理结构模式,实施路灯单灯控制,提升路灯集中控制系统,普及光照度值自动亮灯控制,提高对路灯亮灯率、路灯故障率的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编制智慧多功能灯杆试点建设规划,改造建设集交通安全管理、通信微基站、视频采集、停车识别、环境监测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多功能灯杆。 推动智慧照明及多功能灯杆改造,组织实施中心城区智慧灯杆试点建设项目,首批建设 2000 套,到 2025 年建设 2 万套,减少街面杆体林立现象。专栏 5 市政设施维护管养提质行动1.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行动

38、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行动提升道路通行品质,实施 500 条城市道路维护整治工程,推进人行道整治。到 2025 年,城市道路路面黑化率达 100%。2.强化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安全监管强化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安全监管开展城市道路桥梁确权颁证,加强城市道路桥梁设施隐患排查、定期检测和专项督导,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检(监)测技术与评估预测技术应用,及时修复设施病害。3.强化检查井盖治理强化检查井盖治理实施检查井盖病害治理及更新 10 万座,推动井盖“四新”技术创新应用,推进艺术井盖等新型井盖安设,持续推进井盖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第四节提升综合执法和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优化区(市)县执法队

39、伍设置。持续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成果,在“三化”上求突破,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五型”城管执法队伍。深20化审慎包容、刚柔并蓄、人本城市治理理念,综合执法工作模式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一)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严格实行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和执法人员执法资格清单化管理制度。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全覆盖,制定“三项制度”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制定自由裁量权标准。提升执法效率效能提升执法效率效能。推进执法清单合并

40、和“综合查一次”,力争“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提升综合执法效能。探索非接触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等方式, 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智慧平台,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构建信息化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巡查方法,结合柔性指导和刚性执法,用管理和服务手段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加强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建设加强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建设。 加强管执衔接, 建立城市管理(执法)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联合检查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处理结果抄告制度和“城管执法建议”工作制度。 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联动;加强行刑衔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和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加强

41、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探索建立社区居21委会、城管队员、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四方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全力推进全市城管执法中队达标建设,到 2021 年实现达标率达到 60%,到 2025 年达标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执法大队和执法支队规范化建设,制定提升方案和规范化标准并推进实施,到 2025 年全面完成。加强协管员规范管理,到 2021 年完成全市协管员制式服装、标识标牌规范统一工作。高标准开展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高标准开展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统一的城管执法队伍培训课程体系,组建培训专家库

42、,对基层城管队员实施全员培训计划, 常态化安排不低于全市五分之一基层执法人员和执法队伍开展集中轮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继续实施“练兵比武”,市级层面每年至少组织开展 1 次业务集中培训、1次技能(队列)竞赛、1 次法规知识竞赛和 1 次经验交流会。专栏 6 综合执法和服务水平提升行动1.执法规范化建设行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行动严格实行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和执法人员执法资格清单化管理制度。推动“三项制度”全覆盖。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2.执法效率效能提升行动执法效率效能提升行动推进执法清单合并和“综合查一次”,探索非接触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等方式。加强管执衔接

43、、行刑衔接、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等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建设。3.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行动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行动全力推进全市城管执法中队达标建设,推进执法大队和执法支队规范化建22设,加强协管员规范管理。23第四章加强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第一节健全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管理体系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投置到位、分类收运车辆配备到位、分类收运时间明确到位、收运车辆路线明确到位、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区的宣传引导员配备到位、 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区监督人员配备到位,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一)深

44、化生活垃圾分类顶层设计严格执行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编制市区两级生活垃圾管理专项规划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统筹协调、宣传动员和联合执法机制,遵循源头减量、绿色发展、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加强全市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分类处置利用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乡统筹,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就近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 2025 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 97%以上的行政村, 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 100%。24(二)切实提高源头分

45、类实效深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深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 出台生活垃圾分类企业 (单位)和个人激励政策。协同推进限塑、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行动,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倡议适度包装,推进商品包装、邮件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制定快递业绿色包装标准,完善包装回收利用机制,提高包装物减量及回收使用率。 深入推进农产品市场其他厨余垃圾就近就地源头减量,加大净菜上市工作推进力度。倡导光盘行动、适度点餐,将落实情况纳入餐饮服务单位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稳步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管理水平。 制订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 发挥基层党组织、 业主委员会监督指

46、导作用, 督促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建立责任区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 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落实源头减量、宣传教育、监督指导等管理责任。积极推广定时投放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推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推动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品质提升推动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品质提升。构建市、区、街、社区四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体系, 制订新建居民小区和办公商务楼宇同步规划配套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建设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容器设置标准,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投放点等设施设备,推进分类收集能力与收集25范围内人口数量、垃圾产生量相协调

47、。加快实施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标准化建设,大力提升投放点周边环境品质,实现暂存无臭味、收集不扰民、功能全覆盖,营造“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的分类投放环境。到 2025 年,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达标率达到 90%以上。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理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三)完善分类转运体系完善分类收运系统完善分类收运系统。明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收运路线, 完善与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城乡一体化的分类收运系统。优化垃圾收运车辆配置,按照“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要求,配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专用运输车辆,完善车辆技术条

48、件和技术标准,规范车辆标识标志。出台大件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建立大件垃圾分类投放、预约收集、专业运输系统。提升垃圾清运作业规范化水平提升垃圾清运作业规范化水平。 加强物业企业与垃圾清运企业之间的有序衔接, 确保分类收运整洁规范。 加强收运路线监管,合理确定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健全垃圾运输车车容车况管理制度,有效遏制垃圾运输车“抛冒滴漏”和作业扰民等问题。加大对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车载桶装,换桶直运”等密闭、高效的厨余垃圾运输方式。26完善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完善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统筹规划布局垃圾收集点及转运站,优化功能配置,推进生活垃

49、圾转运站建设,加大地下化转运站建设力度,到 2025 年,全市新建成 20 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新增垃圾转运能力 1 万余吨/日。推进既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达标改造,推进小型垃圾转运站转型升级,新建、改造大中型转运设施,设置厨余垃圾车辆专用泊位,探索增设厨余垃圾预处理、有害垃圾暂存等功能。街道(镇)根据大件垃圾产生量和收集频率确定集散点规模,保证至少设置 1 个大件垃圾集散点,到 2022年,实现全市大件垃圾处理能力达到 1300 吨/日以上。(四)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系统促进商务环卫促进商务环卫“两网两网”进一步融合。进一步融合。建设可回收物“社区回收点、镇街一次分拣站、区(市)县二次分拣中心

50、”三级“两网融合”体系,形成市民交投便捷、企业物流畅通的系统。统筹规划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建成社区回收站(点)4000 个、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50 个、回收利用基地 4 个,可回收物分拣能力达到 8000 吨/日以上。其中,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置能力达到 2000 吨/日以上。出台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修复和维持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再利用体系,推动废旧轻薄塑料、废旧纺织品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积极推进分拣处理中心引入专业化的分拣设备、预处理设施,通过人工、机械和智能机器人等方式,对可回27收物进行分类、打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