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6196707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DF 页数:107 大小:9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202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202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202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202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 年 10 月目录前 言.1第一章 形势分析.2第一节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第二节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环境.10第二章 总体要求.14第一节 指导思想.14第二节 基本原则.15第三节 主要目标.16第三章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第一节 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20第二节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23第三节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27第四节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30第五节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36第四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41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41第二节 建立生态环

2、境分区管控体系.43第三节 统筹海洋开发保护布局.45第五章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49第一节 推进环境质量全面改善.49第二节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53第三节 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56第六章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60第一节 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60第二节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61第三节 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63第四节 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65第七章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68第一节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68第二节 健全自然资源管控制度.71第三节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73第四节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3、.74第八章 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78第一节 大力培育生态文化.78第二节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80第三节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82第九章 保障措施.84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84第二节 完善法规标准.84第三节 强化资金保障.85第四节 严格监督考核.86第五节 实施重大工程.86第六节 深化合作交流.87附件 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表.89 1 前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了

4、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2020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宣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考察时指出,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在广东探索出一条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意义十分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编制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 ,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5、、发展目标,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重点举措和重点改革事项,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远期展望至 2035 年。 2 第一章形势分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抓住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

6、改革创新,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一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粤大

7、地落地生根。省委、省政府高 3 规格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河长制工作推进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等重大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课题开展深入调研,深入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让党旗在治污攻坚第一线高高飘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执法检查。各级政协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作为重要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强化督促落实。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形成分

8、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20 年三次产业比重为4.3:39.2:56.5,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6.1%,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4.7%, 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2%。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清洁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 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比重约为33%、26%、11%、30%,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 29%,较 2015 年提高 4.4

9、个百分点。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2020 年全省万元 GDP 用水量为 36.6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7 立方米,分别较2015 年下降34%、45%。 4 图图 1 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成效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成效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加快优化调整,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快推进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修订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 ,制定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

10、调解处理条例 广东省林地林木流转办法 ,印发实施广东省美丽海湾规划(20192035 年) ,开展“蓝色湾区”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公益林补偿力度,2020 年中央和省财政对省级以上公益林补 5 偿标准达到平均每亩40 元 (位居全国前列) , 全省完成人工造林 2.7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 41.77 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58.66%。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 个、 国家地质公园 9 个、 省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区 6 个,面积分别达 29.79、7.80、3.73 万公顷。环境

11、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先行,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2.5%,空气质量 6 项污染物连续 6年全面稳定达标,PM2.5浓度下降到 22 微克/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目标值,较 2015 年下降 30.3%。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突破,2020 年,实现 9 个劣类国考断面全部清零,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 87.3%,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大江大河水质保持优良,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等重污染流域水质大幅改善,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 100%达标。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截至 2020 年底, 全省共建设化肥

12、减量增效示范区 83.2 万亩、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 23.5 万亩,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1.0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8.4%。 “十三五”累计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 453 万吨/年,基本满足全省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需求。 6 图图 2 环境质量改善成效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2020 年底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 15.3 万余个,完成率达 99.5%以上; 农村现有无害化户厕 1341 万余户, 普及率达 99%以上,现有标准化公厕 60625 座,完成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 7

13、479座;建成 32.9 万余个垃圾收集点,1125 个乡镇共建成 1288 个镇级垃圾转运站;行政村、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分别达到 100%、92.7%; “四好农村路”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 100%。全面加快城镇污水垃圾治理,截至2020 年底,全省已建成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86 座、处理能力达到 2798 万吨/日,建成污水管网约 6.8 万公里;共建成运营 147 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 、总处理能力为 14.1 万吨/日、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 66.7%。稳步推进城镇环境面貌提质,截至2020 年底,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39.14%、

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8.11 平方米。 7 图图 3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成效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省委、省政府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设立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牵头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出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河长制湖长制、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排污许可、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制定或修

15、订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生活垃圾管理、绿色建筑、湿地保护等 30 多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泛传播,生活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行为习惯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 8 选择。通过开展低碳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爱粮节粮宣传周、垃圾分类启动仪式等活动,引导全社会学习了解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知识,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截至 2020 年底,全省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6.57 万辆、城市公交电动化率达 97.8%,全省绿色建筑面积超过 5 亿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 63%,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5697.

16、92 万平方米。表表 1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 评价内容 序号指标类别 评价内容 序号指标2015年基期数年基期数2020年目标值年目标值2020年实际值指标属性年实际值指标属性生态空间(一)国土空间优化1森林覆盖率(%)56.9258.6658.66约束性约束性2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16.3247.93247.93*约束性约束性3湿地保护率(%)48.125050.27约束性约束性4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占全省陆域面积比例(%)6.977.4预期性5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占全省海域面积比例(%)1.21.31.3预期性6国土开发强度(%)11.1511

17、.210.33*预期性生态环境(二)环境质量改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7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343522预期性8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77.584.587.3约束性约束性9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水体断面比例(%)8.4500约束性约束性10饮用水达标程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100预期性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60.19090.37预期性11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监测达标率(%)647090.2预期性12 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214.9预期性1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78.8预期性 9 14重点保护野生动植

18、物物种保护比例(%)818585预期性生态经济(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35656.5预期性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5.626.631.1预期性(四)资源节约与减排降碳17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981717.05约束性约束性18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4.62629约束性约束性19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12545约束性约束性20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22预期性21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1510.414.6约束性约束性二氧化硫14.8311.7氨氮13.311.313

19、.1氮氧化物16.936.322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0.520.5约束性约束性生态生活(五)人居环境改善23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7.41718.11预期性24 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14.46063预期性25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3.659597.6预期性26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19899.95预期性27 村庄保洁覆盖率(%)94.47100100预期性(六)生态行为28公交机动化出行比例(%)特大城市506056.9*预期性大城市156031.4*预期性中小城市204020.9*预期性生态文化(七)生态意识普及29 中小学生

20、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比例 (%)100100预期性30 公众环境文化知晓度(%)7595100预期性生态制度(八)保障机制31 资源环境信息公开率(%)100100预期性注:注:1.带*指标为 2019 年数据。2.“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20 年数据为初步数,以国家最终核定完成情况为准。3.“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 ,因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相关成果国家正在审核,2020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相关工作正在开展,指标数据暂缺。4.因统计制度改革和国家核定目标值调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 2015 年基期

21、数据作了相应调整,增长目标保持不变,表中数据为核定后统计数据。 10 第二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呈现“五期叠加”的新特征。绿色转型机遇期。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提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支持广州推动“

22、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部署,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把握经济绿色转型的机遇期,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关键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

23、 11 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严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气候雄心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作进一步阐述,并强调中国将说到做到,坚定不移加以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责任担当,并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广东要抓住降碳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以更大力度强化能耗双控,

24、以更大力度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以更大力度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和发展非化石能源,以更大力度支持节能降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境治理提质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上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采取断然之策、非常之举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和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要求、对标建设美丽广东和美丽大湾区的目标、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

25、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累积性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12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的力度、延伸攻坚的深度、拓展攻坚的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多污染物的系统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生态环境领域短板弱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建设美丽广东。体制创新攻坚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26、不断健全,基本建立起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 ,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实施一系列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制定或修订多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性法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但我省仍然存在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

27、革创新和探索实践,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 13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合作深化期。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主流共识,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合作交流密切,在粤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国际会议及绿色技术推广日趋增多,未来将接触更多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 “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深刻洞察国际因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看齐世界水准,通过多形式、多样化的绿色合作,推动绿色标准、绿色

28、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走出去”和“引进来” ,推动广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14 第二章总体要求立足“两个大局” ,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坚定不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观、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

29、然观,科学谋划、稳步发展,牢牢把握新时代、树立新理念、展现新担当,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 ,坚

30、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现代产 15 业体系建设,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打破与建设生态文明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加快建设美丽广东和世界一流美丽大湾区,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

31、供广东方案。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一批丰富多样的绿色发展机制和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实践样本。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坚持生态整体系统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方协作的推进格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16 以人为本,生态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

32、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绿色“指挥棒”作用,实施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夯实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节主要目标展望 2035 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广东和世界一流美丽大湾区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在

3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到 2025 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清晰合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产业发展进展明显,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屏障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17 美丽广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新突破。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绿色低碳试点示范成效显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提升,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行

34、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绿色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美丽广东建设展现新面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环境质量继续领跑先行,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补齐,万里碧道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新水平。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

35、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更加健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落实,资源产出率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新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清晰合理, 18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得到有效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森林质量稳步提高,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新风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普及,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初步形成,绿

36、色生活创建行动成效突出,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有序推进,全社会生态环保素养稳步提升。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加快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加快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表表 2 广东省“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表广东省“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0年年2025年属性节能降碳年属性节能降碳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5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

37、约束性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7.0514.5约束性约束性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929预期性绿色转型升级绿色转型升级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133预期性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36.6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预期性6.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63100预期性 19 美丽广东建设美丽广东建设7.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2.5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约束性约束性8.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22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预期性9.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87.389.9约束性约束性10.受污

38、染耕地安全利用率(%)87.3192预期性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11.单位 GDP 建设用地面积降低(%)/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预期性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8.880预期性13.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预期性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质量14.森林覆盖率(%)58.6658.9约束性约束性15.湿地保护率(%)50.2752预期性16.自然岸线保有率(%)35.71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预期性17.碧道长度(公里)7737800预期性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1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160预期性1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8.11按国家核定目标执行。预期性

39、2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41.6*珠三角地区:50预期性粤东西北地区:25注:注:1.带指标为规划期内五个年度的累计数。2.带*指标数据为 2020 年初步数据,后续将根据国家核定情况调整。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 “十三五”时期,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为 71 个, “十四五”时期我省地表水国考断面调整为 149 个。同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 年指标数据明显高于正常年份(2018-2020 年三年平均值为 77.8%) 。 20 第三章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入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构建绿

40、色技术创新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第一节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积极主动作为,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科学制定我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各地市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构建涵盖政策规划、技术标准、数据统计及考核机制的协同控制框架体系。落实分区域、差异

41、化的低碳发展路线图,推动珠三角城市碳排放率先达峰,粤东西北地区城市提升节能减碳工作力度,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工业领域碳排放控制,推动电力、钢铁、石化、 21 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发展绿色低碳智慧交通,大力推广普及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控制农业生产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全面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湿地碳汇,增强湿地固碳能力,开展海洋固碳、储碳研究,鼓励开发蓝碳增汇技术。建设温室气体监测网、研发温室气体监测评估技术。强化低碳技术和政策创新。加

42、快建立生产消费全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核算体系及减排政策体系。加快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关键低碳技术创新攻关,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高效太阳能利用、大型风电、风光能源利用互补等技术。研究制定绿色技术目录、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探索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及产品信息平台。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或修订过程中,推动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定或修订,建立碳减排量评估与绩效评价标准、低碳评价标准、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等管理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低碳产品标准、

43、标识和认证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和风险管理,完善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规则研究,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深入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深化碳交易试点,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继续推动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 22 康平稳运行。制定深化碳市场工作方案,结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情况,适时扩大我省控排行业范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碳普惠试点工作,扩展碳普惠覆盖城市及涉及领域,推进国内省市、粤港澳及国际碳普惠交流合作。探索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评价。鼓励地市开展县

44、区级温室气体清单试点,逐步扩大县区级清单编制工作范围,完善温室气体相关统计和核算工作基础并探索推动部门间数据的互通互联。推动城市、城镇、乡村、社区、园区、公共机构、建筑物等开展一系列、多层次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及新技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项目。深入实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等重点工程,高水平建设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加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和风险管理,完善区域风险应对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推进气候韧性试点城市建设。专栏 1 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程1.实施碳达峰重大行动。实施碳达峰重大行动。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45、、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行业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行动、生态碳汇提升行动、循环经济推进行动、科技创新攻关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达峰行动等。2.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工程。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工业、农业农村、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实施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控排示范工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等。 23 3.重点区域低碳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区域低碳试点示范工程。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建设。实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第二节推进

46、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战略性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继续做强做优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创意、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业新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

47、壮大服务业新经济,创新发展并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现代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到 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3%。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优化工业生产体系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 24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和优化存量产能,扎实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推进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构建园区产业循环体系,加强园区能源资源的梯级利用和系统优化,促进园区内产业循环耦合,全面提高资源产出率。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加强产

48、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着力提升钢铁、石化、纺织、造纸、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水平,使传统产业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期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运营维护和回收处置利用全过程绿色化。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加快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完善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定出台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绿色供应链构建指南,对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物流商、回收利用企业等提出产品、物料的绿色性能要求,减少生产制造、运输储存

49、及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制造、通信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升级。鼓励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规范、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等方式提高行业供应链绿色化水平。深入发展生态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倡导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统筹推广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 25 技术,促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实施粮油大县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大面积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持续推进畜禽

50、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推广清洁养殖和粪污全量收集处理利用技术模式,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农牧循环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提倡粪肥就近还田利用,促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探索推广液体农用有机肥还田、全量收集还田等模式,提升种养结合水平。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健康的“菜篮子” “米袋子”品牌,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乡镇和村级农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努力维护农产品品牌信誉,启动生态农场评价定级试点工作,建设一批自我发展、良性循环、高效运转的生态农场,做响生态农产品品牌。加快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