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619690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DF 页数:85 大小:69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2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2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解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1 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面临形势.5第二章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7第一节指导思想.7第二节基本原则.7第三节发展目标.8第三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第一节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2第二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14第三节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18第四章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19第一节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教育协调发展.19第二节着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2第三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28第四节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31第五节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37第六节不断推

2、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38第五章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开放.40第一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41第二节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43第三节深化民办教育管理改革.44第四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46第五节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49第六节着力构建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51 2 第六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54第一节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54第二节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素质.56第三节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62第七章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63第一节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63第二节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65第三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66第八章保障措

3、施.67第一节资源保障.67第二节智力保障.68第三节安全保障.69第四节落实机制保障.69 1 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 ,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省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

4、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省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印发实施广东省教育现代化 2035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完成了各项既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普及跃上新台阶。教育普及跃上新台阶。全省教育发展总量位居全国前 2 列,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园)率保持高位增长,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截至 2020 年,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 36986 所,在校生 2661.

5、52 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 480.18 万人,排全国第 1 位,毛入园率超过 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1.58%, 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7%;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 1462.58 万人, 其中小学 1057.11万人,排全国第 1 位,初中 405.47 万人,排全国第 2 位,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6.11%;高中阶段在校生 337.93 万人,排全国第 2 位,毛入学率连续多年稳定在 95%以上;特殊教育学生 6.38 万人,排全国第 2 位;高等教育在校生 378.39万人,排全国第 2 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53.41%。教育公平不断

6、推进,解决了 456.75 万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约占全国总量的 1/4,其中外省流入随迁子女 245.9 万;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8.66%。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高等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016 年成为全国第六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的省份,2017 年实现教育强县(市、区)全覆盖,2019 年实现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全覆盖。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深入推进,14 所高职院校 19 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2 所高职院校率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

7、点。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5 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234 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 3 设点,105 个学科入围 ESI 全球排名前 1%。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校共为社会培养输送 270 万名毕业生,全省 70%以上新增技术技能人才由职业院校配置。全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 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10.52 年提升到 11.14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从 16.73%提高到 21.08%。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推进,全省普通话普及率达到 85.6%。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

8、推进教育育人模式改革,首创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制度,首创“校地结对、实践育人”模式,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育人功能有效发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动民办学校管理改革,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省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18 所省直部门(单位)所属的职业院校成建制划归省教育厅管理,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发展环境好、改革成效明显,2018、2020 年度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印发 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

9、科、新师范建设。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全省高校设置产业学院 307 个,数量居全国之首。教育开放取得新成效。教育开放取得新成效。设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筹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全省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占全国总量一半。 4 2020 年招收外国留学生 1.69 万人,规模居全国前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成一批境外办学项目。联合教育部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及标准体系。实施港澳台居民在粤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对港澳居民或其随迁子女来粤接受基础教

10、育享受内地居民子女同等入学政策, 2020 学年全省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 9.5 万人。 20 所中小学开设港人子弟班,粤港澳缔结姊妹学校(园)1067 对。教育保障达到新高度。教育保障达到新高度。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全覆盖。实现省级层面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两个只增不减”1。20162020 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达 21803 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 16453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2.46%和 13.86%。2020 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 154.59 万名, 高校两院院士数量增加到 62 位, 新增 “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89 人,新增“珠江学者岗位计

11、划”珠江学者 385 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稳定在 60%以上。中小学(含教学点)校校通宽带接入率达 100%,多媒体课室班班通达 96%。实现对地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质量监测全覆盖。完善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制度,各级财政共投入 344.3 亿元,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630 万人次。1“两个只增不减”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5 第二节面临形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

12、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面临国际国内新发展形势的挑战。面临国际国内新发展形势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大变局演变。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呼唤教育充分发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用。广东教育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谋求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丰富发展新方式,形成遵循规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13、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人才和科技竞争更为激烈。科技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对学习者的能力素养要求发生深刻变化,也在重塑教育形态模式,并将加剧教育国际竞争。广东教育必须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面临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挑战。面临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挑战。广东省正处于竞 6 争优势重塑期、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 工业化城镇化深化期、社会转型加速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生态环境提

14、升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处于跨越常规性、长期性关口的攻坚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坚实,发展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 “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和先行先试政策在我省叠加。广东教育必须高起点调整优化资源布局结构,不断丰富和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为实现全省及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提供充足的人才、智力、科技、文化支撑。“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与城镇化进程不够协调,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珠三角核心区基础教育公办学

15、位供给紧张,珠三角核心区与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 校际之间教育水平差距明显;教育保障水平在用地规划、资金投入、智力支持等方面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未能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珠三角核心区教师编制不足,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教师素质有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有待健全;教育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教育评价改革有待深化;基础教育质量亟待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产学研结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科学教育理念尚未牢固树 7 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有待创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

16、养有待加强。第二章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1+1+9”工作部署,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更加

17、公平、更高质量、更富特色、更有效益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学校思想 8 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凝聚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正能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体系,办好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的新时代教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

18、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质量为先、内涵发展。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教育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系统思维。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审视,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理念、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推进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社会体系、科技体系有效对接,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

19、历教育互相促进、有机衔接。第三节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教育综合实力、整 9 体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5080”攻坚工程2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 100%,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 95%以上。在 2020 年基础上新增约 30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新增约 370 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力争全省乡镇 (街道除外) 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全覆盖。

20、建成一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培育创建 100 个以上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新增约 30 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加快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 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7%。职业教育争创世界一流。职业教育争创世界一流。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国家级“双高”院校,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 100 个左右骨干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组建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联盟。高质量完成省职业教育城建设。全省中职学校数量 350 所左右,高职院校 90 所左右,建设若干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1、。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新增 12 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增 12 所高校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要求,若干学科排名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全国前 10%。建2“5080”攻坚工程: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0%, 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80%。 10 设 400 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00 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00 个左右省级特色(重点)专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60%。教师素质稳步提高。教师素质稳步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业务素质能力显著提升,

22、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 93%,小学、初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到 83%、96%,高中阶段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 22%,高职院校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 68%,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 48%。展望 2035 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全面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全面形成,教育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共建共享、 运转高效的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 全省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教育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 1

23、1 专栏专栏 1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十四五”主要指标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十四五”主要指标指标指标2020 年年 2025 年属性年属性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万人)480500预期性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100预期性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84.3193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14631550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196约束性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98.6697预期性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73.2083预期性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91.8996预期性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338400预期性毛

24、入学率(%)9595预期性高中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 14.6622预期性高等教育研究生(万人)1524预期性普通本专科生(万人)240252预期性毛入学率(%)53.4160预期性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57预期性国家一流学科数量105140预期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34400预期性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1.710预期性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63.8665预期性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045预期性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0300预期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万人)19782300预期性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63.1865预期性劳动年龄人口平

25、均受教育年限(年)11.1411.76约束性普通话普及率(%)85.690预期性 12 第三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第一节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6、。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及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中小学地方教材编写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3课程群建设, 以思政课必修课为主干,思政课选修课、人文修养类选修课、专题讲座等相协同,紧跟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构建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学校全体教职工育人意识,落实育人激励与约束措施,一体化构建以育人为导向的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队伍建设体系,实3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1

27、3 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4建设,把立德树人贯穿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打造 “互联网+”教育平台,整体推进网络教育阵地、队伍、工作机制、内容供给等建设。突出实践育人,加强资源整合,多途径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密切连接。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深化团教合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优化培养、管理、保障等措施,建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完善港澳台侨学生辅导员制度。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课程建设思路、

28、师资、教法、机制和环境创优。建设各学段相衔接的思政课集体备课平台,成立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设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基地、“八个相统一”5思政课建设示范点, 深化推广精品思政课程,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落实高校思政课师生比配备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要求融入到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4课程思政:寓价值观引

29、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八个相统一”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14 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专栏专栏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程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高校课

30、程思政建设,推进“四个一”试点工作,遴选建设 800 个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200 个左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0 所左右省级课程思政工作示范高校。加强“粤易班”网络平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资源和内容供给,打造一批校园网络文化作品。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实践主题活动,培育一批优秀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学习体验、专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心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

31、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优化知识结构,注重核心素养发展,学会知识技能,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主动适应社会进步,丰富知识能力体系。深化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加快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在中小学普遍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启发、讨论、体验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推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等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 15 平台建设,提升学生敢闯的素质

32、、会创的能力,持续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实施体育师资配备、场地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 1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掌握 12 项体育运动技能。完善学校体育学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到 2025 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 55%以上。注重教体融合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形成“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县县有品牌”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持续加大校园足球工作力

33、度,促使校园足球普及和竞技水平同步提升。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建立卫生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大中小幼相衔接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学习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落实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和学校专职卫生人员职称评审、岗位津贴等评价激励措施;配齐建强专职卫生人员队伍和医疗卫生院(所、室) ,从严管控危险品存储和食品安全,严格防控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设施设

34、备建设,完善学生心理危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引进 16 社会力量辅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加强美育评价体系建设,将美育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实施美育师资配备、场地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小幼美育设施标准化和高校艺术场馆建设,推动校内外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开发地方艺术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技能,提高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艺术实践、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美育机制,形成大中小幼相互衔接并与学校、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美育体系。加大薄弱地区、乡村学校美育扶

35、持力度,每年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1015 个县(市、区) 、乡镇提供美育精准帮扶。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建立各级政府统筹规划配置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建设机制,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文化馆、研学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等校外场地的劳动实践教育价值。建立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同实施机制,健全劳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研制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鼓励各地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

36、建设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17 专栏专栏 3促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协调发展促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协调发展1.建设一批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一批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 3000 所以上,省级校园篮球、排球、游泳推广学校分别达 1500、500、300 所以上。2.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学生健康促进计划。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营养改善、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每年创建 10 个以上省级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50 所以上省级近视防控示范校,每年每县(市、区)创建 10 所健康学校。3.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建设 200 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利

37、用职业院校资源建立 100 个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广泛开展“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和“劳动模范、南粤工匠进校园”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学习,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推进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加强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教育。加强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教育。加强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教

38、育内容、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建设。师范专业开设幼儿和未成年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与安全技能课程。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知识、技能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育和选拔一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教育基地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规范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持续开展 18 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加强高校军事理论教学,落实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坚持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征兵工作有机结合, 按照 “一年两

39、征”改革要求,修订完善大学生参军入伍激励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大学生征兵任务。第三节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发挥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形成育人合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家长学校,密切家校联系,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鼓励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通识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开设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建立全社会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建立全社会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建立政府、

40、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开放,充分利用少年宫、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体育馆、音乐厅、歌舞剧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育人资源,推进协同育人。鼓励学校以公益性为前提,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第三方机构,以及合法合规、有安全保障、服务质量高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相关活动,丰富研学实 19 践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工作。构建现代语言文字管理体系,健全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

41、高全省普通话普及率,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国家语言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加强语言文化交流与传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育人功能。继续做好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第四章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高质量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着力推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教育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一核一带一区”教育发展水平,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体系。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体系。丰富珠三

42、角地区优质教育服务供给。到 2025 年,推动 30%以上的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验收;扩大中小学公办教育资源,到 2025 年,创建一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充分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带动作用,高质量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支持珠三角地区职业 20 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体系,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争创世界一流。提升广州、深圳地区高校建设水平,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核心引擎。加快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广州交通大

43、学等高校,着力建设一批与 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智能经济、大健康等主体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水平国际化高校,打造集协同育人、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智慧中心。支持珠三角其他城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校,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教育发展品质。加快提升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教育发展品质。大力提高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基础教育水平,优化乡村学校布局结构,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

44、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序推进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中心城区基础教育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整合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县域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创新发展面向北部生态发展区农村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补齐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技工教育发展的短板,推动潮州、揭阳、汕尾各建成至少 1 21 所技师学院。支持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支持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集群,推进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相关高校重点围绕海洋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等学科专

45、业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沿海经济带地区承接重大产业。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韶关学院等符合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着力培养基础教育、旅游文化、医疗健康、生态产业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创新教育结对帮扶机制。推进省内高校结对帮扶、高校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建立健全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教育帮扶机制,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县城和乡镇中小学校为重点帮扶对象,完善市与市、县与县、师范院校与市、非师范类院校与县、 教研机构与教研机构、 中小学校与中小学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城乡之间相互结对的 7 种全口径结对关系。实施全方位帮扶,整合优化各类帮扶力量,系统集

46、成各项帮扶措施,建立形成集合各类成员的支援团队,为受援方提供教学、教研、信息化、管理等全方位支持,整体提升帮扶成效。实施融入式帮扶,以受援方需求为导向,支援方融入受援方基础教育体系,找准受援方基础教育短板、弱项,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支援方、受援方共同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统筹使用人力资源,统筹使用中小学校、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 、高等学校各类平台资源,形成高 22 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师范院校引领支持中小学校,师范生融入教师职后发展体系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各类教育共同高质量发展。健全结对帮扶统筹协调、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明确支援方帮扶责任,强化受援方主体责任,提高各方积极性。巩

47、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常态化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和就业帮扶机制,实现精准资助和有效帮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动农村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不断夯实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落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继续实施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继续实施内地民族班、民族专项招生计划。持续推进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第二节着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公办学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48、, 促进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部署实施第四期发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保障力度。根据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发展趋势,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幼儿园布局规划;每个镇街建有 1 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的区域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普惠优 23 质幼儿园,巩固提升“5080”攻坚工程成果,在 2020 年基础上新增约 30 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落实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建设,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鼓励支持街道、村

49、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等举办公办幼儿园,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普惠、安全、优质、便利的学前教育提供多样化支持。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物价)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科学保育能力水平,推动各类幼儿园科学保教。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完善学前教育教研网络,构建全省幼儿园课程资源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试点。专栏专栏 4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充实教研队伍,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

50、加强幼儿园科学保教工作指导。发挥优质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保教工作带动作用,在全省培育 510 个县(市、区)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和 100 个以上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项目,认定一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推进幼儿自主游戏、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为重点,推动各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减缓幼儿园和小学衔接坡度, 提高学前教育科学保教水平。 到 2025年, “5080”攻坚工程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 100%,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 95%以上。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推动 30%以上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