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风家训的故事【家风家训故事(六篇)汇编】.doc

上传人:up710 文档编号:622322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家训的故事【家风家训故事(六篇)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风家训的故事【家风家训故事(六篇)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风家训的故事【家风家训故事(六篇)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家风家训的故事【家风家训故事(六篇)汇编】 家风家训故事(六篇) (篇一) 最近看到公司家风家规群聊里面,大家对家风的认识各有千秋,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等等,究其家风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家风。 首先说一下,我对家风的认识,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

2、篮。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我的父亲是一名矿山老工人,从小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总是教育我们要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做人诚实守信。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对我们很严格,那时候的我还是很不理解父亲,每天摆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对我们很严格,哥哥姐姐那时候很贪玩,记得有一次在农村的奶奶家过暑假,哥哥姐姐偷偷从隔壁的大妈家树上摘了一些苹果,隔壁大妈看见了很生气就告诉了奶奶,爸爸不知道怎么听说了,就把哥哥姐姐一顿训斥,并告诉他们不可以随

3、便摘人家果树上的果实,做人要诚实,要坦荡,不能偷拿人家的东西,并让哥哥姐姐回家反思,当时哥哥不服气还对老妈说“不就是偷吃了几个烂苹果,至于告我爸吗”,这话不小心让爸爸知道了,上去就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哥哥愣愣站在一旁,爸爸气的说,做人不能不讲诚实,这是你一辈子的人品问题。 那时候的我还小不理解爸爸的行为,现在为人母的我深深的体会到家风的重要性,深刻的认识到做人诚实守信,将影响一个人的一身。 (篇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书连接着亲情,体现着文化,承续着家风,具有丰富内涵。当微信取代书信,输入代替书写,手写家书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不过,近日,霸州胜芳镇的邢蕊却亲笔写下一封足足三页信纸的“家书”,寄

4、托拳拳爱子之情。 “孩子,父母给了你们生命,但却给不了你们一切;把你们养大成人,却照顾不了你们一辈子,你们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努力开创。”“要经得住人生的困难与磨砺,耐得住心的寂寞与创伤”“要善良,但要有善良的原则和底线”“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现在就要去播种、施肥、浇灌,最终才会有收获”在这封千余字的“家书”中,邢蕊把平日未能及时对两个孩子表达的话,全部落于纸上。她说不奢望孩子当下就理解她所说的一切,但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她会坚持在孩子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给予他们多一些鼓励和关爱,让他们能努力做好自己。 据了解,这是邢蕊第一次郑重其事给孩子写信。今年38岁的她,生长于一个大家

5、庭,自幼耳濡目染父母勤劳、厚道、善良、守信的优秀品质,对家庭温暖、兄弟姐妹情深有着深刻的体会。“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容为宽”的家风,“认真做事,低调做人,知足感恩,不存私心”的家训,她一直铭记于心。 在邢蕊看来,父母通过家书把人生经验传授给子女,本身就是生动的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这种传统道德与良好家风的传承,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她希望这份以家书寄情寓理的温暖与厚重,被越来越多当代人接受并长久传承下去 (篇三) 我出生在农村,往上追溯,祖上多少代都是农民。家族中没有留下任何文字的或者口口相传的精神或家风。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因为她在我们家面临大难时,用她并不坚强的肩膀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她

6、在我无比迷茫、消沉的时候,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母亲从小就有些耳背,生在绩溪,家里人都叫她(wo le),就是哑巴的意思。三岁时就死了妈妈,在同龄人读书的时候,她却只能放牛。成年后,在媒人的安排下嫁给了我父亲。因为父亲体弱多病,奶奶又年迈,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读过一天书、有些残疾,永远也不会说普通话,常人眼里有些残疾的母亲,承担起了家中所有的重担。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常常忙到深夜。她用她的勤劳学会了几乎所有的农活和家务,烧着一手的好菜,还会包绩溪特有的包子。我无法想象母亲当初学习各种劳动的艰难。我只能相信,勤劳有时真的能创造奇迹。 母亲从不知爱这个词,更不懂它的含义,但她却用一生的付

7、出,一生的辛劳忘我的爱着家中每一个人。父亲几乎生了一辈子的病,母亲也照顾了他一辈子。母亲在干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后,还得准备父亲的饮食。记忆中她时常半夜起来,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给父亲吃,哪怕是寒冷的冬天,也从不中断,全然不顾自己的双手冻得像个包子。记得当年家中靠砍柴卖贴补家用,母亲总是扛着一大捆走在前面,父亲扛一小捆落在后面。母亲走出很远又返身去帮父亲扛。那时家中一贫如洗,家中有点好吃的都留给我和父亲,她却总是吃着我们剩下的。每次砍柴回来,总会给我带回山上的野果梦子、杨桃、山楂。 母亲并不漂亮,个子不高,从不打扮,却是当地人缘最好的,提起她来总会有人称赞,因为她无比的善良。她从无害人之心,对小动

8、物也非常的怜惜。家中养了几只猫狗,她对待它们像家人一样细致,还时常和它们说话。即便在揭不开锅的日子,家中用仅有的面粉、南瓜做的包子,她也不会忘了送上几个给邻居。每每听说熟悉的人离世,她总是嚎啕大哭,比他们的亲人哭还要伤心。 母亲用她的坚韧和顽强,改变了我们家庭的命运。如果不是她的悉心照顾,父亲也许早已不在人世,我也只能辍学在家务农。如果不是母亲在我面临绝境的时候,用她的顽强的精神感染了我,也许我的人生将不是现在这样。记得那年我在宁中初中重点班毕业,知道家中无法支撑我读大学,选择了读中专。当录取通知书到的时候,全家却因为每年几百元学费而一筹莫展。我只能在屋后的菜地中无助不甘的哭泣。是母亲卖了她辛

9、苦养大的肥猪,又砍了近二个月的柴,帮我凑足了学费。毕业后,靠着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改变家庭的现状。97年我辞去了在企业的工作,想着去外面闯荡,却在失去工作后,又遭遇了更大的打击。家中的茅草屋在“6.30”洪水的持续阴雨浸泡中倒塌了一面墙。倒下的墙又压垮了我准备创业的鸭棚和里面的200只鸭子。那时的我万念俱灰,再也无法面对眼前残酷的现实,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只有母亲擦干眼泪,并没有倒下。她用砍来的柴禾一点一点把倒下的那方墙编好固定,这样至少可以勉强遮风挡雨,接着又硬是用锄头一点一点将屋后山坡上的菜地挖成了一块房基。 半年后当我回来看到挖好的房基和母亲血乎乎的双手,我无地自容,愧疚不已。母亲一个残疾的

10、人面对命运尚且如此坚强,我还有什么理由放弃。那年我用打工挣来的钱,在母亲用手挖出的地基上,盖了一个水泥砖的房子。同一年我通过发奋考上了警察,再后来我有了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女儿和幸福的家庭。可母亲和父亲却依然坚持住在农村,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们说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从警的十余年来,我心中时刻想着母亲,想着她不计回报的付出,想着她的勤劳、坚强、与人为善和不求回报。我想母亲的精神应该是我从警路上的一盏明灯,无论走到哪里,始终不忘初心。有一天,我会把我母亲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的精神会是我们家永远的家风。 (篇四) 老账本 “老冯,又晒你那个宝贝啦”,村北头老王叔对着父亲说。 “怕回潮,怕虫啃,照个太阳,

11、心里踏实!”父亲一边回应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把一本本老账放在竹席上。老账本是过去公社时期生产队的流水账,记载着生产队的收入与开支明细,这些老账本虽没有上缴给组织的价值,但父亲一直悉心保管着。父亲常说:“这些老账本反映了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岁月、那个年代干部一心为公的风貌。” 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想起小时候顽皮的我,曾偷偷地把父亲的账本折成纸巴子,与小伙伴们玩耍。脑海中更不由浮现,那被父亲用长尺打得通红的手心,我那哭啼的囧态,以及父亲用粗面粉熬成的浆糊一张一张粘贴账本的情景。 “你个浑小子,这是公家的账,你咋能拿去乱耍,该打!”母亲也在一旁训斥我。当时,我不明白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只是心里一直记恨着。

12、大学毕业,我考上了公务员。刚上班不久的一天,父亲对我说,“你老王叔,跟咱家不对头。”原来,在公社时期,老王叔上工时经常开溜回家,私底下找父亲,让父亲记工分时给他多记点,但父亲没有同意,老王叔认为父亲顶真,不给他面子。后来,老王举报父亲贪污了村里卖牛的钱。组织上来调查,父亲把那些老账本搬出来,与调查人员一笔一笔对账,老账本中明确记载了卖牛款用于生产队购买物资了,并且还有保管员老李的签字。 老账本证明了父亲的清白。父亲豪迈地对我说,“咱工作顶真仔细,身正不怕影子歪。事后,老王还上门向我赔礼道歉。”父亲更郑重地告诫我,“我们本分人家做本分事,单位交给你的工作要认真用心,不能有贪心。” 近日,我光荣地

13、成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一天中午,我抽空去看望父母。吃饭时,父亲与我边吃边聊,“娃啊,咱家现在生活无忧,靠的是党和国家好的政策,自己勤快点,啥好日子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可要好好过。现在,上级把你调到纪检机关工作,说明组织上器重你,你不能辜负组织。你做的工作很多人都认为是得罪人的活,但我老头子认为,做人要知恩图报,该得罪的人你还是要得罪,一个都不得罪,就得罪了党组织,就辜负了群众的期盼。你知道我为啥非要留那些老账本,你要明白,我留的是我的良心、我的认真、我的顶真。工作就要顶真!别看社会上经常说谁的靠山大,谁的靠山比谁硬,你的靠山就是伟大的党,就是你老爸,咱家支持你,大胆去干。”父亲语气坚定地说。

14、 看望父母归来,父亲那朴实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更加坚定了我作为纪检人的使命,必须知恩图报,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不但要自己清白,更要敢于以“零容忍”的态度去监督执纪问责,让腐败无处藏身。 (篇五)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个人的一生,都会打上童年的烙印。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又小又大的山村度过的。说它小,是因为当时山村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千;说它大,是因为我的外公通过教会我阅读,让我随时进入到广阔的精神世界。那里,无边无尽;那里,气象万千。 我的外公是位小学校长,为人严厉慈祥。我跟着他长大,学会两样东西,一是喝茶,二是读书。 每天清晨,外公早起必用砂壶煮一壶酽茶,看茶色

15、由浅变浓,端起来倒入杯中,他一大杯,我一小杯。入口极苦,外公不让吐出来。“慢慢咽下去,一会儿甜味就会上来。”外公说,这叫回甘。虽然长大后了解到空腹喝茶对身体并无益处,但清晨起床就体味先苦后甜,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慢慢从喝茶中悟到吃得苦才能尝得甜的人生道理。 每天晚上,外公便点起灯开始读书。为了节约用电,他总是点蜡烛、煤油灯看书。有时候是竖排的繁体字,有时候是横排的现代文。他看书时,总是随手抓一本给我,从最开始带拼音的儿歌古诗到后来线装的四大名著,不认得的字、不懂的地方随时递给外公讲解。他们那一代的读书人,文学知识非常扎实,读过的书,几乎过目不忘。有时候外公来了兴致,还会把自己读的书讲一段给我听。

16、外公特别喜欢古代将士的故事,一套薛仁贵征西读了无数遍,也给我讲了无数遍。“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外公虽是文人性情,却颇有侠客气概,一辈子念念不忘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外公还喜欢用书和我玩游戏,我刚认字不久他就告诉我,我的名字是他取的,取自于三国演义,让我自己去找。小时候的我哪里耐得住性子读半文半白、大部头的三国演义,粗粗读一遍蜀国的故事没有发现,再粗粗读一遍魏国的故事,还是没有。我便怀疑外公是否在骗我?想让外公给我直接指出来,他却笑而不语。直到读大学时,外公已去世,伤怀之余再细读三国,终于看到第四十八回曹操横槊赋诗前的景物描写“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才知道名字的出处,也

17、明白外公并没有骗我。那一夜,在熄灭台灯后,泪如雨下,仿佛听到了外公隔空的教诲:“看书还是要仔细些。”也仿佛回到小时候的深夜,外公吹灭蜡烛或拧熄煤油灯,跟我说:“睡觉吧丫头,留点精力明天再看。” 阅读,是外公亲手为我种下的慧根,让我失意时有支撑,得意时能感恩;热闹时有所止,寂寞时有陪伴。不管身在何处,都不大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而心一旦入了定,人在山村、人在基层,也觉得分外有味道。斯人已逝,情怀常存。每当夜色降临,打开读书灯,看到窗外的明月,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温柔闲适的时光,仿佛外公还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仿佛这时光,从来没有改变 (篇六) 家风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基因。家风事

18、关人的成长甚至人的一生。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兴衰和其对外的社会形象。家风正,则子孙兴;家风纯,则社风正。 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生活在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大家庭里,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如雨露滋润着我,同时,我也在传承着这个大家庭的家风,让我的小家庭过得越来越好。 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祖孙4代共有41口人,也算是一个大家族了,在我们家,说起灵魂人物,那就是我的爷爷奶奶。 我们的大家庭是一个非常平常的家庭,我的爷爷奶奶都出生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爷爷读过三年私塾,奶奶是个文盲,他们跟普通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养了三儿四女,他们一生勤劳耕作,简朴度日。听我的父辈们说,爷爷奶奶

19、要求子女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度日,在行为举止方面要孩子们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小时候就听爷爷常对我们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吃亏是福”,奶奶常说的话是“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钱多钱少把日子过平安就好”。 记得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姊妹几个跑到爷爷奶奶家,搬个小板凳,围坐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讲各种故事,还有一本已被他翻烂的新华字典。听父辈们说,也许是因为爷爷读过私塾的原因,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被选为村长,他一心为公,很少想着自家的事,批宅基地时把好的批给其他村民,把最差的却批给了自家,为此,我们全家人多付出了很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当时听父辈们讲的时候,我还小,不理解爷爷的做法,可

20、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现在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逐渐理解了爷爷,特别是到了*年他老人家去世的时候,我看到有那么多的乡亲们来参加他的追悼会,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 “他是好人”的时候,我更加理解了他。 也许正是因为奶奶没有文化的原因,而我的爷爷又因为有那么一点文化就能造福乡里,我奶奶更加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父辈们常说:你们奶奶最爱说的,就是“斗大的字我不识一个,我这一辈子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我可不能让你们像我一样再吃没有文化的亏,你们能读书就一定要多读书,你们能读到哪里我们就供养到哪里。”听我的大姑姑说,她在家排行老大,1964年考取了中专,她看到家里很穷,弟妹们又都很小,说什么都不肯去上学,可我的

21、奶奶对她说:“你无论如何也得去上学,有文化将来才能有出息,才能生活的好。”奶奶硬是到信用社贷了30元钱让我大姑去上了学,听我的三姑说,奶奶为她的子女学习付出的很多。她上初中的时候,上的是村里的学校,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学校里不要求学生上晚自习,可她想要学习好,就要求到学校去上晚自习,但是天黑路坎,路上行人又少,奶奶怎么也不放心,可她老人家看姑姑求上进心切,奶奶就干脆陪着姑姑一起去上学,冬天里,天寒地冻,三姑在教室里自习着,可奶奶就穿一件很薄的大衣坐在校园里的一个大石墩上等着她。时至今日,每次三姑回来说起这些,都还是会热泪盈眶。我的父亲兄弟三个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只是读到了高中,剩余我的四个姑姑

22、都考上了大学。我们的大家庭的这一传统又影响着其中的第三代,第三代共有13人,他们中除一人只是读到了高中和1人正在读高中外,其余11人中有6人读到了大学本科,3人读到了硕士,2人读到了博士。我的奶奶看到他们的子辈们和孙辈们都在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着应有的贡献,心中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年奶奶已91岁高龄,可她还在时时关心着她的孙辈和重孙辈们的学习情况。 虽然奶奶不识字,但是她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看不懂字就听,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家里的微波炉、电风扇、空调等电器,她都用自己的方法学会使用,我平时没事都会回家给奶奶聊聊天,结婚后,奶奶教导我要孝顺公婆,有了孩子,她也教导我要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工作中,还提醒我要遵守八项规定,我说你咋知道了?她说我看电视,新闻里习书记都说了。 正直、善良、守法、尽责,先做人,后做事,这些家风一直都在我的大家庭里传递着、延续着。愿我的大家庭的家风能被永远传承下去、延续下去,也愿我的大家庭基业常青,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出类拔萃,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