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1).docx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26255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标要求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又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

2、场短缺时再卖出。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名师点拨 王安石采取富国之举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质是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2)内容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深度认识 北宋统治者为防范武

3、将专权,采取兵将分离,军队组织涣散、缺少训练,导致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为改变这一局面,王安石推行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2)内容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名师点拨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而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其中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主题一王安石的富国

4、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铺稗贩,亦为较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

5、中投卖,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材料三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易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矣。”以上材料均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1)据材料一,北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2)据材料二,为解决上述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3)据材料三,分析该措施的历史影响。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市场交换。(2)设

6、市易务。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政府收购客商不能出售的货物,然后客商从官府赊取货物出售,向政府交纳一定的利息钱。(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的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政府收入。用归纳法理解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主题二王安石的取士之法1内容(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2)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3)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2认识: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

7、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是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注重实用性,二是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8、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有关的是()A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否认财政困难的症结是兵多官臃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带来的结果是赋税征收困难,B项形成“冗官”“冗费”现象,C项以“岁币”换“和平”造成财政紧张,而D项则主要侧重于军事方面,主要是造成北宋军队战斗力

9、下降,与题干限制不符合。2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的财政困难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王安石主要是以解决北宋财政困难为核心进行改革。3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更戍法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答案C解析将兵法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4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A尊崇儒家思想 B选拔实用人才C笼络广大人士 D打击地主官僚答案B解析经义侧重于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时务策侧重于对知识的现实应用,重点考查经义和时务策,实际是选拔具

10、有真才实学的变法人才。5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

11、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解析回答第(1)问,可联系变法的内容,从教育、军事、农业和商业方面回答。材料二、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材料二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很显然不主张变法改革;材料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主张变法维新,并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基础巩固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缓和阶级矛盾 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 D发展经济答案C解析A、B、C、D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是C的具体表现,C是根本原因,B是个人因

12、素。21072年,某农民因贫困正要背井离乡之际,却意外地从政府借贷来了种子,他努力耕作,收获后不仅还清了本息,还略有盈余。他逢人便夸:“当今皇上的青苗法真是太好了!”这反映出青苗法的实施()能够解农民的燃眉之急能够增加政府的收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遭到了高利贷者的强烈反对A B C D答案A解析高利贷者虽反对青苗法,但在材料中并不能反映,故排除。3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答案D解析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4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

13、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 D市易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A、B、C三项主要是关于农业的措施,D项是维护市场的措施。5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的原因是()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图中所争议的问题是青苗法,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农民剥削过重。6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

14、国之法的内容,而富国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难的问题。能力提升7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答案A解析保甲法规定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这样就加强了对人民群众的控制。因此选A。8观察下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北宋武士A户部 B度支部C军器监 D盐铁部答案C解析王安石强兵之法中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9如图是“宋人科举考试图”,下列有关王安石科举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15、() 考场有人看守,考试纪律严格考取进士的考生既要考诗赋,又要考经义和时务策考试的内容为儒家经典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以直接为官A B C D答案C解析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所以说法错误,从而排除含有的选项。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

16、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材料三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

17、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答案(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如青苗之类,皆稽焉”可知,主要涉及到的是改革取士之法和青苗法;前者是取士之法,后者

18、是理财之法;第(2)问,抓住要求“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联系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可知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符合这一要求。后半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学思之窗】(教材第53页)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54页)一、本课测评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提示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2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提示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主要内容: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强兵之法初步改变了积弱的局面。二、学习延伸争鸣: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提示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评述。青苗法的实施既限制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