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6266372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50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1《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1《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1《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1《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山西省山西省“十四五十四五”新基建规划新基建规划目录目录第一章抢抓新基建窗口期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1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2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环境4第二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7第一节 指导思想7第二节 基本原则8第三节 发展目标9第三章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12第一节 加速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2第二节 积极发展新技术基础设施15第三节 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17第四章赋能融合基础设施,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19第一节 推进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19第二节 提升数字化治理基础设施水平23第三节 打造社会服务新型基础设施体系26第五章部署创新基

2、础设施,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30第一节 超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第二节 整合提升科教基础设施31第三节 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设施332第六章推动关键要素创新,打造基础设施新能力34第一节 提升技术要素服务能力35第二节 促进数据要素共享开放36第三节 激发关键要素流通活力37第七章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构建基础设施新体系39第一节 同频共振,融入区域协调发展39第二节 科学布局,推进省域均衡协调发展41第三节 补齐短板,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43第四节 数字赋能,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5第八章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筑牢基础设施新屏障46第一节 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47第二节 提升稳定可靠运行水平48第

3、三节 构建一体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49第九章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规划全面实施51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51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52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52第四节 强化要素保障533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

4、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为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推动关键要素创新,促进均衡协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战略,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第一章第一章抢抓新基建窗口期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抢抓

5、新基建窗口期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十4三五”期间,各类新兴技术交织并进、融合互促,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不断演进升级,影响广度进一步拓展深化,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新基建取得了重要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省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要抢抓机遇, 强化新基建, 夯实新发展基础, 发掘新发展潜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十三五十三五”发展成就发展成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基建工作,高位

6、推动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推进,新基建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 数字底座逐步夯实。 截至 “十三五”期末,全省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 2322.3 万个,居全国第 17 位,较“十二五”期末增加 976.4 万个。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 131.9万公里,居全国第 20 位,较“十二五”期末增加 55.3 万公里。全省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累计达 24219Gbps,较“十二五”期末扩容15659Gbps。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运营,服务外向型企业 100 家以上。全省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26 万个,居全国第 18 位,较“十二五”期末增加 12.6 万

7、个,其中累计开通 5G 基站 1.6 万个。 全省新建 NB-IoT(窄带物联网)基站 2.1 万个,实现乡镇以上主要区域网络全覆盖。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 23.36 万架,约合服务器能力 240 万台,在用数据中心设计机架数年均增长率达 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倍以上,每亿元 GDP5机架资源全国排第 4 位,每万人机架资源占有率全国排第 7 位,一批超大型数据中心进入全国领先行列。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截至“十三五”期末,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首座 5G 煤矿在我省新元煤矿正式落成;建设晋能控股集团煤炭行业

8、、快成物流道路货物运输行业、清控数联综合型 3 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共接入企业 514 家,累计标识注册量达 300 万,累计解析量达 1.6 万次;运城市入选首批 8 个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阳泉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项目加快建设;太原市入选“20192020 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省会城市)前 10 强;晋城市中等智能城市建设荣获“2019 中国信息化(数字政府)示范实践奖”“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和“2020 领军智慧城市”等殊荣;2020 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9.8,在统计的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排名第 18,位于第二梯队。全省

9、电力物联网云平台、智慧旅游云平台(一期)、“领导驾驶舱”等融合基础设施应用不断涌现。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截至 “十三五”期末,我省已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5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97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81 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6 个,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2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7 个。我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走在全国前列,多型量子传感器件与测试仪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T-1000 级超高强度碳纤维核心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煤层气制备金刚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国首个火力发电厂 5G 联合创新

10、实验室完成建设。第二节第二节 “十四五十四五”发展环境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的要求,新基建是“六新”突破的先行官。 我省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具备比较优势, 迎来发展良机。政策优势。我省是全国唯一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省成立了大数据、新基建、数字政府等领导小组,出台山西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 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 山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 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2 年)

11、山西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为新基建提供了巨大政策红利。区位优势。我省地处中部,是黄河流域沿线重要省份之一,毗邻京津冀科技创新与数字产业发展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我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开放合作,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长三角,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承接数字产业的优选之地。7气候优势。我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昼夜温差较大,平均气温 4-14,有利于大规模减少数据中心制冷能耗,降低运营成本。全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适宜布局数据中心的一、二类地区。能源优势。我省煤电资源富集,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 1.038 亿千瓦,能源保障充足。我省加快

12、实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电力优势,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实施方案,将电力优势转化为电价优势,以 0.3 元/千瓦时电价重点支持大数据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优势。我省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军民融合基础较好,工业体系较为完备,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为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力支撑和广阔舞台。数据中心建设名列前茅, “天河二号” 云计算中心计算能力全国领先; 百度数据中心 (阳泉) 存储规模、计算能力和环保节能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产业基地获得第 16 届全球运营商奖最佳项目,成为唯一获奖的亚洲数据中心。

13、 信创产业蓬勃发展, 引进培育一批信创企业,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信创生态体系。虽然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体制机制需要激活。新型基础设施的参与主体、建设场景、管理模式较为多元复杂,对数据开放和共享的要求更高,需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容错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推进新基建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协同联动发展。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我省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仍为空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8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数量不多,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进一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拓展创新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14、, 推进科技、 管理、 市场、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均衡发展需要增强。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补齐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四是人才储备亟待补强。我省对人才吸引能力有限,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造成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资源紧缺, 需进一步创新机制用才、 打造平台聚才、 创优环境引才、深化改革育才,加力补上人才短板,加快造就数量多、结构优、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15、十四五”期间是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我省要用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立足省情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我省转型发展蹚新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第二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9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

16、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普及应用,强化安全保障,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内在需求,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我省转型出雏型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创新驱动, 应用引领。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五链”深度耦合,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技术创新应用,丰富扩展应用场景,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在资源

17、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制度创新,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树立数据开放共享理念,完善相关制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加大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力度, 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信息流通,缩小区域、城乡之间数字鸿沟。10统筹协调,安全有序。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分类施策,统筹存量和增量, 协同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完善标准规范,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数据信息保护,全面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全省新基建规模

18、和发展水平基本满足我省转型出雏型需要,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广泛、创新基础设施核心突破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我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省 5G 基站累计达 12 万个,实现全省县城及以上城区 5G 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千兆光纤宽带建设,持续提升固定宽带服务能力,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 35000Gbps;加快部署物联网智能终端,实现全省重点领域物联网全覆盖;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服务能力,促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全省在用在建数据中心机架规

19、模达到 50 万架,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PUE 降到 1.3 以下,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打造通用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 6 个以上, 打造 1 个以上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 个以上行业区域特色平台及一批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型平台。开展能源互联网试点工作,建设省级能源互联网中心,创建能源11互联网试点城市 3 个,打造能源互联网示范企业、园区 100 个以上。全省 120 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改造基本达到100%。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

20、办”,全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创新社会服务新模式,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县20 个。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力争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2 个,新建海外高端研发机构 5 个以上;建成山西省实验室 10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 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0 个、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30 个; 新增 5 个以上国家部委创新平台,新增 23 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 10 个,加快技术创新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展望 2035 年,全

21、省信息基础设施均衡协同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广泛应用,创新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全省新基建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山西版“国之重器”;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断提高,助力数字经济达到全国中游水平;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治晋兴晋强晋能力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服务均衡普惠基本形成,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发展,为我省全面实现转型、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12“十四五十四五”新基建主要指标新基建主要指标第三章第三章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13围绕新发展

22、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石,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空地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推进新型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夯实全省数字基础设施新底座。第一节第一节 加速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夯实工程,持续布局 5G、光纤、物联网、北斗系统、遥感、量子通信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建设新一代高性能、智能化通信网络,打造全覆盖全连接物联网体系,拓展未来网络发展空间,提升信息网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信息网络演进升

23、级,实现网络强省目标。积极推进 5G 网络建设。按照“省会热点区域、地市热点区域主城区县城重点区域”的次序,有序推进 5G 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重要国省道、高铁等交通干线及交通枢纽 5G 连续覆盖。保障 5G 基站建设各类要素资源供给,加快各类社会公共资源向 5G 基站的开放共享,开展铁塔、管道及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围绕能源、交通、医疗、旅游、教育等重点行业,开展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完善无线宽带网络布局,实现热点区域及重点区域的无线网络连续覆盖,打造 5G 无线宽带城市。全面提升固定宽带服务能力。 积极筹备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大幅提升网间带宽,疏导网间通信流量

24、,增强网间通信服14务能力。大力推进千兆光纤宽带建设,超前布局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持续提升固定宽带传输能力和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全省千兆以上带宽接入端口达到 750 万,千兆以上带宽用户数达到 415 万户。加快千兆光网城市建设,打通光纤网络最后一百米,推进实现用户体验过百兆、家庭接入超千兆。开展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工程,提升国际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围绕数据中心集聚区、重点产业园区等市场需求,实施精准建设、精准扩容,开展直连网络建设。 加快 IPv6 升级改造步伐, 推进 IPv6 规模部署应用,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 IPv6。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支持基

25、础电信企业在持续提升行政村光纤网络覆盖水平的基础上, 推进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全省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千兆宽带覆盖率达到 80%以上。部署泛在感知物联网络。加快部署智能传感设备,加快 5G 物联网建设,拓展延伸物联网覆盖广度和深度。统筹利用 4G、5G、NB-IoT(窄带物联网)和光纤等接入技术,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及安全监管,提升工业、农业、交通、物流、能源、旅游、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感知网络覆盖率。鼓励建设全域物联感知平台,加快集中管理和感知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泛在感知能力。推广普及 IPv6 和标识解析体系在物联网中应用,建立物联网感知设施标识和编码标准规

26、范。加快推进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优化智能视频点位布局,全面提升各类公共安全感知数据的采集能力、网络接入与承载能力以及运行环境管理与服务能力, 建成区域全面监15控,时空无缝对接,目标全程跟踪的智能化、多维度、立体化的公共安全感知体系。支持山西(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稳步发展遥感卫星和北斗应用。立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遥感卫星、北斗系统等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卫星定位,增强基准站资源共建共享, 在城市管理、 智能交通、 公共安全、 应急救援、国土测绘等方面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促进天空地一体化卫星遥感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在信号盲区布设北斗系统信号增强站,提升北斗系统高精度

27、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支持建设集办公、科研、中试、加工制造、典型应用、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北斗产业园区,吸引北斗产业中上游企业来我省进行产业布局, 推动全省北斗芯片、 模组、器件、终端、系统及应用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我省北斗应用规模化进程,在能源、电力、通信、交通、金融、公安等关键行业领域全面应用,拓展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普及应用。超前布局量子通信网络。统筹技术研发与应用培育,积极稳妥推进前沿技术取得突破。依托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光通信技术、量子通信、量子光学上的技术优势,超前布局量子算法、量子调控、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软件及量子处理器等基础应用。积极开展量子通信信息安全和加密技术

28、研究,拓展量子安全认证和量子加密终端等新型应用场景,探索开展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试点,培育量子通信技术创新和应用生态。加大量子保密通信领域技术应用及重要城市接入能力建设,促进我省量子产业并跑国内发达省市。16第二节第二节 积极发展新技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新技术基础设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 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遵循技术发展规律,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加大投入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在技术、产业、应用、政策上共同发力,体系化布局,系统性推进,加快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融合和提升。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推动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深度

29、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实现突破,力争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搭建新一代高性能人工智能开源框架、公共计算、数据开放、评估验证等平台,为各产业领域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为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蓄势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专业数据标注企业集群,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 医疗、 安防、 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移动支付等领域率先应用。推进安全可扩展区块链广泛应用。 加快开展区块链底层通用技术研发,在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侧链与跨链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加强产业区块链领域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推动形成产学研用协

30、同发展模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底层平台,大力发展开源社区和开源文化。夯实区块链相关信息技术学科基础,鼓励省内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提供区块链专业人才保障。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制定政务服务、能源、制造业、信用17等领域应用方案。加快省级政务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采集、共享交换、交易流通等政务领域广泛应用。重点面向全省能源和制造业,推动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服务、追溯服务、 交易服务。 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全省信用基础设施, 形成支持金融、政务、民生、慈善等数字化发展的分布式信任体系。提升云技术基础服务能力。开展容器云、微服务、云操

31、作系统、服务网格、全生命周期开发流水线等云原生技术的探索创新,提升数据治理、AI 服务能力,实现云端开发、部署、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云计算骨干企业引领作用,联合产学研各机构,围绕云原生技术架构、生态体系建立云服务标准体系,提升云服务的丰富度。开展多云融合、云边端协同管理,支持混合云服务统一管理,提升云平台运维运营水平。 加大云应用规模, 提高云资源的智能调度管理能力,提升单位能耗下的云资源应用水平。开展政务云多区域、多层级协同创新,助力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能源、制造、医疗、交通、教育等各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从产品化转向服务价值化。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布局智能算力

32、基础设施科学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发展高性能智能计算,布局完备算力基础设施,减少低端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数据中心均衡协同有序发展,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争取国家各类数据中心在我省布局建设,形成环首都数据中心、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集聚区。18促进大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 有序推动存量大数据中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加强在设备布局、制冷架构、外围护结构、供配电方式、 单机柜功率密度以及各系统的智能运行策略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 引导新建大数据中心引进锂电池、 分布式供能、 直流供电、液体冷却、热场管理、预制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先进技术,强化绿

33、色设计,深化绿色施工和采购,提升大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水平,推进数据中心能源效率优化。到 2025 年,全省大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PUE)降到 1.3 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争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在我省布局建设,按照国家“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体系思路,整合利用我省现有大数据中心资源,在太原建设省级核心枢纽节点,在大同、阳泉、吕梁建设城市级枢纽节点,在其他城市建设城市级边缘节点,构建省、市(边)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国大数据中心体系,通过搭建高水平云服务平台,建

34、立云资源统一接入和统一调度机制,实现全省数据中心使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大数据中心合理布局、算力资源合理利用、数据资源有效流通、数据应用赋能广泛、数据安全稳步提升的新发展格局。形成大数据中心集聚效应。推进一批高质量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业务,形成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聚集“洼地”。依托太原、大同、阳泉、吕梁等19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资源,结合本地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打造 4 个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中心集聚区,力争建设 1-2 个数据中心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四章第四章赋能融合基础设施,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35、赋能融合基础设施,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模式,焕发传统动能生机,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第一节第一节 推进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构建能源互联网体系,打造一体化智能物流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快服务业智慧化、多元化发展,推动数

36、字技术、数据要素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支持工业企业对“哑设备”和“铁疙瘩”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建立多元工业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工业设备跨协议、跨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企业内网升级,鼓励重点工业企业运用 5G、软件定义网络(SDN)、时间敏感网络(TSN)、下一代无线智能网(NGB-W)、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20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内部网络进行改造, 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支持建设公共标识解析服务平台,提供工业标识注册、解

37、析、查询、备案、认证等服务。积极对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跨行业跨领域工业资源要素,打造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医疗、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覆盖行业全流程的资源池,打造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开展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聚焦“绿色、智能、减排、降本、高效”目标,开展山西省能源互联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整体项目建设,建立能源互联网试点专项领导小组,采用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成立技术专家委员会,统筹推进“1+3+N”试点工作,形成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在太原布局 1 个省级能源互联网中心,推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

38、攻关,整合全省煤电气热水等能源数据,打造能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大同、朔州、运城 3 市开展城市级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按照方案化、项目化、工程化、可操作的要求推动试点示范;在 N 个企业园区建设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 打造一批园区级能源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推进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智能装备和大数据为手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采用 5G、AI、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智21能煤矿“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晋能控股塔山矿等 10 座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和 1000 处采掘工作面建

39、设。推动智能电网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互联互通,搭建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电动车充电网络和储能网络建设,建设完善全省充电设施基础体系。构建智能物流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依托高速公路网、 干线公路网,打造货运中转、商业贸易、供应链金融、物流服务、数据服务等融为一体的跨区域省级智慧物流园区;依托城乡公路网,建设一批专业型区域县级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全省域智慧物流骨干网络体系。培育同城车货匹配、 智慧共配、 运力众包等新业态, 支持推广智慧仓库、智能快递柜等运营设施智慧化建设,打造一体化网络货运平台;建立综合性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推进政府部门、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

40、构等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区块链溯源、乡村旅游 App 等 5G 应用场景落地。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构建农业农村数据专题库,建设统一的数据汇聚治理和分析决策平台,构建全省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建设智慧农业精准位置服务网络, 建设北斗智能装备与互联网应用研发平台,打造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22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充分发挥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利用人才优势,打造数字农业产学研贯通发展综合体。推进

41、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开展先进制造业创新试点示范。鼓励传统制造企业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在线监测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改善老旧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力,部署建设生产控制软件、经营管理软件和研发设计软件,优化升级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布局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积极搭建全省创新服务平台,在煤机、重型机械、轻工医药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提高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重点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

42、网络化融入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挥数字化对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作用。充分应用 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云多端”智慧分享平台。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通过优化服务、整合信息、健全管理等方式,吸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集聚,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化重点企业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新模式。支持传统商超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为传统商超打造线上运营系统,搭建零售供应链平台,推动传统商超转型升级为数字零售。推进覆盖消费服务生态的智23能供应链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太原市、大同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43、建设,打造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跨境电商园区、公共海外仓布局。有序推广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第二节第二节 提升数字化治理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数字化治理基础设施水平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环保、交通、应急等社会治理领域提升数字化治理基础设施水平,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政府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按照“五个一”的思路和要求,加快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步伐。按照“一网多平面”架构,推动 5G 网络、视频专网、物联网等与电子政务外网融

44、合互联,大幅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带宽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全省政务云平台,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云平台资源,构建全省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构建业务公共支撑平台,提供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管理、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等公共基础服务,有力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建设,坚持补弱项与创特色并重,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一体化协同办公等平台,推进“三晋通”App、“12345”服务热线、“领导驾驶舱”等广泛应用,实现“一屏知全省、一键政务通”,打造数字政府应用山西品牌。24促进生态环保智能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 加快建设智能环保基础设施,统筹各

45、类监测站、地面观测站部署,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深度融合, 初步实现全省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化转型。依托物联网打造天空地水一体化透彻感知网络,实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建设山西省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大集成、大整合、大共享、大治理,推进扬尘污染智慧综合防治。优化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全省水利数据能力中心,初步建成多元融合、纵横联动的水利大数据系统,基本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总体目标。打造协同便捷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智慧高速公路,依托五台山至盂县高速公路阳泉部分路段,布设感知、采集、检测、监测等智能终端设备, 推动 5G、 北斗、 车

46、路协同、 ETC 等技术融合应用,构建多网融合的智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服务区,促进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智慧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太原、大同 2 个全国性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有序推进临汾、长治、运城等区域性智慧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机场,依托太原武宿机场,建设机场智慧化服务系统、机场机位资源智能分配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机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互联网+”停车新模式,推进智慧停车场、智慧立体停车库、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停车场大数据云平台等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推进太原市智能交通试点、阳泉市交25通强国试点建设。加

47、快建设新能源车配套设施,有序提升城市公共充电桩覆盖能力,便捷市民出行。推进智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无人机、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运用 5G、NB-IoT(窄带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化、智能化评估消防安全风险,提供火情实时预警服务,动态化、可视化监测消防设备状态信息。建设全省气象灾害防御平台,构建智能精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和智慧精细的防御指挥、保障服务体系。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设全省应急广播灾害预警应急平台,构建覆盖全省的应急广播体系,向城乡居民提

48、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服务。建设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安全网络, 构建省级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和智慧决策平台。 设立省级、区域应急物资储备流通中心,形成多中心布点、省市县分级、全省域覆盖的保障网络。建设全省应急管理专用窄带数字集群,实现应急救援重点区域信号覆盖, 构建智慧协同疫情指挥及应急联动响应管理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打造社会服务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社会服务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创新,拓展社会服务便携化、智能化、个性化等模式,扩大社会服务资源供给,实现优质资源放大利用、 共享复用。 坚持统筹建设和应用, 强力推动城市赋能、医疗、教育、康养、

49、文旅等经济社会需求迫切的应用场景开发,探索26数字融合发展新模式, 进一步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发展。发展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省各级教育平台数据与资源,形成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全省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强化线上资源推广应用,加快线下智慧教育智能终端部署,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平台共享上链,做到教育数据可信、教育过程可溯源、 教育资源可协同, 提升全省校园教育基础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特色课程研发,依托 5G、云计算、

50、大数据等建立智能教学系统,探索开展高清远程互动教学、AR/VR 沉浸式教学、AI 教学管理等交互式个性化教学新模式,推广微课堂、慕课、共享图书馆等智能学习应用。推动精准定制化教育服务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延伸,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运城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成长档案, 推动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系统等试点建设。推进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运用 5G 等新技术改造提升医疗基础设施,加快部署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 构建统一权威、 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一码通”、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信息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