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时跟踪训练(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34735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单元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各项是邓小平讲话、谈话的摘要,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A BC D解析:是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是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故选C项。答案:C2中共十三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2、A基本国情: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B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答案:B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大事是指()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一件大事指取得民族解放,建立新中

3、国,即A项。第二件大事指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即B项。第三件大事是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包括在D项中。答案:D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材料中提到“一九九二年”“南海”等关键词,说明该材料反映的是“南方谈话”,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选C。答案:C5“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

4、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论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范畴。答案:D6(2012西城期末)“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那么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问题D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的重大问

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掌握,用排除法比较好。A项是中共十四大的核心内容,B项是“三个代表”的构成之一,D项是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因此答案为C。答案:C7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A加强国际贸易 B改革旧的生产关系C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解析:本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现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选D。答案:D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回答

6、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选项A、B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选项C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选项D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因此答案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材料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共一大

7、、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六大。请回答:(1)材料1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6分)(2)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最高理论成就的人是谁?他的哪些思想主张能够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6分)(3)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6分)一次是党的一大,树立起_的旗帜;一次是党的七大,树立起_的旗帜;一次是党的十五大,树立起_的旗帜;一次是党的十六大,树立起_的旗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革命道路”这一关键语;第(2)问依据关键语“建设中国特色”等可以判断出是邓小平,其“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不大,但作答时要注意归纳概括,语言简练;第(3)问是对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的考查,结合每次“会议”的提示,即可作答。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2)邓小平。“一国两制”;“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解释等。(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