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348051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2、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

2、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3、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 )A、政治领域B、学术领域C、艺术领域D、经济领域4、1957年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 )A、“百花齐

3、放”方针B、“百家争鸣”方针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5、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6、“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 )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文革”中,八个“样

4、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A、B、C、D、7、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蝉的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与国家的“双百方针”十分契合,但却在当时遭到严厉地批判,甚至被诬蔑为“反动文人”,这是因为 ( )A、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B、“双百方针”已经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C、文化大革命将学术问题异化D、蝉的歌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思想8、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

5、一生产力”的论断 ( )A、B、C、D、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10、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思想文化现象与社会变革、国家政策息息相关B、社会主义社会大力

6、倡导主旋律,不需要“百家争鸣”C、封建专制统治是扼杀思想、摧残文化的主要因素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内容是不同的二、非选择题11(2016广东梅州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人口估算年份(公元)总人口数(万人)123,000100030,500140035,000165055,000材料二“高宗(乾隆皇帝)谕内阁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犹幸朕临御以来,辟土开疆,幅员日廓,小民皆得开垦边外地土,籍以暂谋衣食。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生平之福。”清史稿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出现过剩人口。主

7、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为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以副助农的一种选择。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建国初期,受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全国人口达到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认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年光明日报指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

8、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人口)”。摘编自马寅初传材料四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表明,我国总人口约137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后来日本建立和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 摘编自搜狐网相关报道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世界人口在1400年至1650年急剧增长的原因。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

9、发展的影响。(12分)(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寅初提出人口问题主张的背景,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对马寅初的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6分)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52年指示”、“方针是百家争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双百方针”是1956年正式提出和确立的;CD两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没有依据,排除CD。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表述

10、客观,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体现的时间是1956年,周恩来的观点“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体现了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是1995年提出的,C项显然与周恩来的观点不符。故选A。【点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3、【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

11、百”方针,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即在科学研究领域允许有独立思考和辩论批评发表意见的自由,而对钱伟长的批判,违背了百家争鸣的方针,所以选B。【点评】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事实,是百家争鸣的重要体现。5、【答案】A【解析】材料把知识分子科学、文学艺术作品看做“毒草”,违反了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故选。B、C、D与材料内容不符合。6、【答案】C【解析】结合

12、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这是原因。而“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这是表现而非原因。故此题应选C项。【点评】理解认识双百方针。“双百”方针中“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研究。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实际上是一条政治路线,是人民内部的自由,是为人民服务的。“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双百”方针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体制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

13、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并没有采取法律条文来保证文艺和学术自由。7、【答案】C【解析】A不对,民主革命的任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基本胜利;B不对,“双百方针”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D与事实不符;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因此选C。【点评】全面理解“双百”方针的含义、意义:(1)含义:在科学文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

14、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2)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两个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之间的矛盾同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需要一条正确的路线去解决,而这条路线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8、【答案】C【解析】联系教材所学,出现于1977年,出现于1995年,出现于1974年,出现于1988年。所以此题答案为C。9、【答案】D【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争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不同的派别从本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发表的不同政治主张。10、【答案】B【

15、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在1956年得到了大的发展与繁荣,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与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倡导主旋律,但也需要“百家争鸣”。B项明显错误。【点评】判断时代主题,排除错误选项即可。11【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人口统计地区增加;新大陆吸纳旧大陆的移民,扩大生存空间;农业生产的发展、高产农作物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工商业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任三点,6分) 影响:人口增长促进耕地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农业人口向手工业流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人口过度增长也造成粮食匮乏,引发社会危机。(6分) (2)背景: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任二点,4分) 原因: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双百”方针的恢复。(答对一点3分,答对二点5分) (3)原因: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任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