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预)-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04152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预)-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预)-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预)-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预)-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前预习要点填空】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变化原因:(1)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 政策;(2)西方 的影响(3)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 。2.表现:衣、食、住、风俗(1)衣(服饰):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反映了古代 ,但也反映了 当时的民族特色;(2)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 技术带入中国。(3)住: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 的出现。代表: 、圆明园(4)风俗:短发易服、废止缠足1.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 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

2、改为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 是建国后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党和政府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C.新的社会时尚: 、关注社会; 、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要点填空答案】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闭关锁国”、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西餐烹饪、中西合璧豪宅、北京四合院、反清革命、简约文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人民当家作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实现小康、 关心自己、关爱他人、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课前预习重点问题解答】1试分析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第三,这些地方成为人

3、员混杂,流动性特别强的地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2如何理解剪辫子、不缠足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答案: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也是在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的审美标准,因此剪辫子、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就是进步是历史现象。【课前预习史海拾贝】民国初期服饰变化1912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搞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同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

4、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可见,在此时人们的服饰变化已经日渐频繁,西方时装也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废止缠足运动早在清末,废止缠足的天足运动就已经展开。天足,即天然之足,清朝末年发生的反对缠足、崇尚天足的天足运动是由一批维新志士发动起来的。早在1883年(光绪九年)康有为就在老家广东南海联合一些开明乡绅创立不缠足会。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康有为、康广仁又在广州成立粤中不缠足会,提倡妇女不缠足。成立之初

5、,会员便达万人以上。与此相呼应,在广州附近的顺德也创立了戒缠足会。另一位著名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也积极从事反对缠足的活动,并致力于从事反对缠足的宣传工作。1898年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专门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痛陈缠足之害。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的反缠足运动告一段落。此后,更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了反缠足运动中。进入民国,天足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政府已经把放足和禁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民国建立伊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国民政府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政府对缠足的劝禁工作从未停止。到了抗日战争前夕,尽管这一陋习并没有在全国

6、范围内彻底禁绝,但杜绝这一陋习基本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和接受。菜篮子工程所谓“菜篮子工程”,是指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从1988年5月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将产、销通盘考虑,解决我国主要鲜活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菜篮子”工程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列入 “菜篮子工程”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通过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将科研、生产、批发(供应)、销售、管理等部门集中起来,组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以丰富市场供应,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经过十年来的实施,我国蔬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等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的产量以年均7到13的速度增长,使我国居民的“菜篮子”日益丰富充足。截止到2002年,我国年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跃至3111千克,远远超过世界人均105千克的水平。现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昆明等许多大中城市蔬菜日上市品种在50个以上。菜篮子工程取得了喜人成绩。版权所有:学优高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