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04234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 Word版含解析(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1987年底,在苏联各类“非正式组织”达3万多个,到1989年2月,发展到了6万多个,成员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尤其是跨地区代表团”的成立,标志着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在苏联议会中出现。这表明苏联的改革A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改造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答案】D【解析】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加试题】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

2、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此题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故B项正确;其他措施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3在西方,他被捧为推倒柏林墙、结束冷战和改变世界的英雄;而在俄罗斯,他更多地被视为毁灭一个伟大国家的“叛徒”。“他”是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

3、】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4下面是有关戈尔巴乔夫在位时期苏联经济的相关信息表。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A.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C.重点放在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领域D.使苏联的经济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戈尔巴乔夫在位时期苏联经济的相关信息表可知,各项经济指标数据都严重恶化,故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使苏联的经济环境恶化,故D项正确。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重点放在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领域,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

4、,故C项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5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87年”可知苏联的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有关。A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5、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6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到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用于进口食品。这种情况体现出苏联A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B新经济制度初现成效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答案】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7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苏联经济的年增长率(1951年1985年)(单位:%)时间19511960196119

6、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苏联官方统计10.16.57.85.74.43.5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计5.64.95.13.02.30.6麦迪森的估计5.24.84.82.91.81.7苏联学者的估计7.24.44.13.21.00.6A.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C.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答案】C【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

7、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赫鲁

8、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消极后果。(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答案】(1)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2)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苏联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不足: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2)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角度来分析,积极方面从材料中“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的信息可归纳出苏联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联系所学知识可总结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不足可以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