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训练(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05326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单元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跟踪训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 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 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 B 项错误;D 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只有 C 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答案:C2下列关

2、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大跃进”的年月获得了突破性发展B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遭到破坏C“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D“文革”期间学校秩序混乱,但整个民族的素质大大提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加强对基础史实的记忆。答案:C3(2012合肥高二检测)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

3、的情况非常特殊,根据所学可知,这种不太正常的教育制度出现在“文革”时期。答案:C4(2012盐城学业水平检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一位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待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 7 月 8 日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整体人文素质提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文革”开始后,许多教师被打倒,教育战线一片混乱。B、C、D 三项是“文革”结束后的现象。答案:A5(2012 临沂高二检测)关于右图准考证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此作出贡献的国家领导人主要是邓小平B该次考试安排在 19

4、77 年底C该次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D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解析:图中准考证颁发于 1977 年,而“科教兴国”是 1995 年提出的。所以 D 项错误。答案:D6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制定了义务教育法B实施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C普及了义务教育D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要求是“高等教育”。A 项属于教育法律法规;B项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C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71974 年 10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

5、道:“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A对“文革”前 17 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 17 年教育事业的硕果累累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D观点正确,建国后的 17 年,中国的教育工作中“左”倾错误占主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时间信息是在“文革”时期,从“解放后十七年,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这一信息来看是对以前教育的否定,没有看到“文革”前 17 年教育事业的硕果累累。答案

6、:B8.(2012聊城期末)据北方网 2011 年 3 月 28 日报道,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取得重大成就,2010 年初中巩固率达 94%,目前,国家每年资助近 1.8 亿学生,2010 年资助经费达 510 多亿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实B国家有能力实施免费义务教育C体现了“希望工程”的成果D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公平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是国家的总体教育政策,这一运作经费的来源是国家投入。而“希望工程”则是社会捐资办学,所以与此关系不大。答案:C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注重发展教育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

7、的教育体系开始时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体系变得死板和僵化了”。19 世纪下半叶,“西学东渐”之风日盛,1898 年清政府迫于各种社会压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材料 2:高度集中这样一种特点,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说,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有它的合理性。从建国初直到“文革”前夕,新中国教育有了相当快的发展,为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一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材料 3

8、: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 年 5 月,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根据材料 1 回答,“考试评分制度”指什么?“变得死板和僵化”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是在哪次运动中?(4 分)(2)结合材料 2 回答,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借鉴了哪一国家的经验?“文革”期间的教育说明了什么?(4 分)(3)根据材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10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状况。第(1)问考查中国的科举制度;第(2)问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科举制。明朝采取“八股取士”以后。戊戌变法。(2)苏联。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3)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按中国的国情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必须把尊师重教的思想落到实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