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

上传人:文库大宝贝 文档编号:640537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带解析)一、选择题(10个小题)1.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A、 B、 C、 D、2. 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史称“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孔子倡导的“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西周确立的宗法制唐朝的选官制度 ( )A、 B、 C、 D、3. 仁政

2、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 ) A、重民思想 B、民贵君轻 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 D、君民平等4.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内容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 D、朱元璋最反感“君视臣如草芥”的态度5. “仁眇(mi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B、

3、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6. 今天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 A、“和而不同”和“仁”的思想 B、民本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7. 韩非认为,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这一主张核心是 ( )A、“国强则民强” B、“法制强民论” C、“富国民弱论” D、“法制强国论”8.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道家学派的无为 ( )A、 B、 C、 D、9. 传统

4、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B、 C、 D、10. (2015四川)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5、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

6、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2) 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3)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4分)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1.【答案】 D【解析】书博会全称“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19届书博会4月在济南举行,参加书博会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出版发行机构参展的各类出版物,因此它的开幕式背景墙既要表达举办方对来宾的欢迎,又要突出主题“图书博览”。故选D。和都和书博会的主题

7、无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理解孔子主张的内容和影响。如仁和礼、德政、教育思想等都需要掌握。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如春秋时期确立,战国时期发展,汉朝确立了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宋明之际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出现了批判思想。2.【答案】 C【解析】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项的要求。故选C。而本题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3.【答案】 D【

8、解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但是民本思想不等于民主思想,孟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以图长治久安。因此D项符合题意。【点评】认真审题,是解答各种、各类题型的共同要求。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具有其他题型所不同的特点,就是题干的答题项有否定限制词。对于这种限制词,考生在审题时要特别留心。在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四个备选项时,把符合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符合史实)的选项找出来。我们可以用以下简单公式表示:符合史实选项非正确选项 。然后启动逆向思维,确定正确选项。4.【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朱元

9、璋在读了孟子的著作后,对孟子的有些话语很不满意,并要求儒臣修改其著作,说明孟子民本思想中有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因素存在,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两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不准确,朱元璋反感的是“臣视君如寇仇”;故答案为B项。【点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和军机处的设立;在思想文化方面继续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强化思想专制,在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制度。5.【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仁”“义”“王道”,可知与儒学有关,庄子是道家,韩非子是法家,CD项排除;荀子主张“仁义”“王道”,A项

10、排除,故选B项。【点评】孟子与荀子都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但两者之间的思想主张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6.【答案】 A【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答题范畴是“处理国际关系”时,再分析各个选项,B项民本思想和D项都是阐述的治理人民的根本思想,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体关系,这两项和题干主旨都没有关系, C项是教育思想,和题干主旨也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处理国家关系时首先要坚持平等、和平,这和A项是相契合的,答案为A。【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把选项和题干密切结合,选择符合“处理国际关系”这一方向的选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7.【答案】 C【解析】从材料“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

11、不能的状态”可以看出这是要弱民,强调只有“弱民” 才能让民仰仗国家的施舍,才能顺从法律。故选C。AB项明显与材料相反,材料说的是弱民;D项偏离了材料的意思,材料主要说的是只有民弱才能法制得带贯彻。【点评】法家思想是战国百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用法治来管理国家,严刑峻法;同时又主张社会变革,认为社会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用古代的方法来治理当今的天下无异于守株待兔。8.【答案】 A【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

12、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因此,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故本题选A。【点评】组合式选择题此类题型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信息范围广,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可以是异同比较,这便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推理等能力,特别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但在近年高考中已不多见.。9.【答案】 C【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的是个人修养,题目要求的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排除,本题选C。【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

13、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0.【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绝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D项:选贤举能“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融合,符合题干倾向,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评】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切入点,考向把握准确。百家争鸣前期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

14、而儒法合流成为战国中后期(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此时期的总体特征)一个基本的思想融合趋势。本题考向明确,题目简单,但涉及范围广(必修一、三与选修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兼顾考查),考点较细,具体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平时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春秋战国时期相关重要史实的把握,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11.【答案】(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为德以德。(4分)(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6分)(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4分)【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为政,焉用杀”“善”“德”等信息概括即可。由材料中信息“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可以分析材料二从儒学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三方面来评价孔子。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材料二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三谈孔子对世界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观点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孔子的思想观点和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