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堂基础巩固1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描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答案:C2.右图是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广告图片。下列解说词不符合史实的是()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诗仙“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诗仙”指唐朝诗人李白,“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指诗中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揭露,是对唐朝诗人杜甫的赞扬,故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3(2012广州期中)下列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词的掌握。南宋时期,社会形势严峻,民族矛盾尖锐复杂,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侧重于歌颂太平气象的是汉赋。答案:B4(2011长沙高二期末)2011年3月14日,温家
3、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C西游记 D红楼梦解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离骚,属于浪漫主义风格。西游记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答案:C5图文探究题(论从史出,用史料印证认知)材料1:材料2: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3: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 ,铺叙绘
4、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探究主题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及发展历程探究目的(1)知识层面:考查学生对不同的诗歌风格的认识与把握,理清文学体裁发展演变的历程。(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探究问题(1)对比材料1、2,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材料1中哪一幅,有何特点。(2)在思想感情方面杜甫的
5、诗与材料1中的哪一作品相似,结合史实予以说明。(3)从材料2到材料3,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综合概览的能力。问题(1)首先明确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可知诗经风格与其相似,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问题(2)首先明确杜甫的诗以忧国忧民为主,然后与材料1对比判断,“史实”可以结合两人的时代背景说明。问题(3)“变化”主要是文学体裁,原因要从社会经济方面考虑。尝试答题(1)诗经与杜甫诗的风格相同。都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描写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语言朴素、凝炼、真挚。(2)屈原的作品离骚与杜甫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相似。都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因为两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下,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变化:由以诗为主到以词为主。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数量的增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