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能达标测评(九)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手机成信息安全最大隐患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魏庆手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风行于世,进入社会每个家庭,而且政府组织、部门和军事机关也纷纷使用手机通话,其中的信息流量大幅上升,手机间谍开始浮出水面。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英语国家在冷战时期秘密建有一个名为“阶梯”的间谍网,它遍布全球的侦听站,可截获手机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此外,美国政府还利用“阶梯”获取了有关日本汽车废气排放标准的信息、法国于1993年参加关贸总协定时的商业秘密以及1997年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重要信息。此后,只要有重大的商业事件发生,“阶梯”总是
2、以网络、手机为主要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使美国的企业在与世界上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去年3月,恐怖主义头子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也是因为使用手机暴露了自己的藏身之地而落网。9月中旬,“基地”组织的另一重要人物,本拉登的代理人拉姆齐,在对“半岛”电视台发表讲话72小时后,中央情报局通过他打出的卫星电话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将其逮捕。由此可见,使用手机通话易被窃听,那么不讲涉密内容或者不开机、待机也能泄密吗?当然可以,因为在待机状态,手机也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电磁频谱,人们很容易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目标,并且能对目
3、标进行定位,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手机在关机状态的泄密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关闭手机,持有特殊仪器的专家,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继续窃听话筒任何通话内容。另一种是在手机制造过程中就在芯片中植入接收和发送功能。因此,这种手机虽然没有开机,但只要有电池,手机上的接收装置就能将其有效范围内的语音信息接收到,并可随时发送出去。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上的中继站或周边附近盟国的中继站,将信息传递到本国或盟国的地面处理系统。因此,唯一的保密办法就是在必要时将手机的电池取出,彻底断绝手机的电源,不然就将手机放在远离谈话场所的地方,避免遭到窃听。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移动电话芯片基本上都
4、是进口产品。据有关专家介绍,一些手机具有隐蔽通话功能,可以在不响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从而将周围的声音发射出去。所以,一些发达国家的情报部门、军方和重要政府部门,都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即使是关闭的手机也不允许带入。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破坏分子千方百计地窃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情报,致使泄密事件时有发生,而且是触目惊心的,给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使用手机时,应严格遵守保密守则,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讲的事情坚决不能讲,自觉地保守秘密,杜绝一切泄密事故的发生。(选自2004年1月2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1下面对
5、“手机泄密”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由于手机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一些重要部门也通过手机通话,其中信息流量大幅上升,手机间谍也“开始浮出水面”。B手机间谍以网络、手机为主要手段获得政治、军事、商业等重要信息。C“阶梯”间谍网利用网络、手机泄密获得了重要的信息,使美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D手机泄密使得本拉登的得力助手阿布祖巴耶达赫暴露了自己的藏身之地。答案与解析B“以网络、手机为主要手段获得政治、军事、商业等重要信息”是“阶梯”间谍网所为,而非“手机间谍”。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机通话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给手机间谍活动提供了土壤。B法国参加关贸总协定时的商业秘密及1997年
6、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的重要信息都是由于手机而泄露秘密的。C人们可以利用侦察监视技术发现手机的电磁频谱,并进行定位,以获取情报。D手机间谍得到信息后,就可以通过中继站将信息传递回去进行处理。答案与解析B根据原文,“法国参加关贸总协定时的商业秘密以及1997年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的重要信息”是通过“阶梯”间谍网泄露出去的。3请简要回答手机待机、关机泄密的原因。_。答案(1)在待机状态,手机与通讯网络保持信号交换产生的电磁频谱容易被发现;(2)关机状态下也可以利用特殊仪器遥控打开手机话筒,窃听在话筒有效范围内的谈话;(3)手机制造时在芯片中植入接收和发送功能,只要有电源,手机就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解析抓
7、住第3至第4段的内容,稍加概括归纳,就能得出答案。最好分点作答,一目了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异”詹克明来源:学优高考网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当液体加
8、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
9、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
10、,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答案与解析B文章开头,作者就开门见山明确观点: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为什么呢?从第2段开始就展开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就是“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接着就举“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由此本项的错误就显而易见。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
11、度?来源:GkStK.Com_答案人们往往对异类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作者认为应该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解析一是“人们”的态度,一是“作者”的态度,设问清晰,较易回答。人们的态度,从最后一段的“党同伐异”“语言暴力”“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这些词语或短语中可以概括出来;而作者的态度,渗透在前五个段落中:“不可小视”“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关键词容忍。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_答案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来源:G
12、kStK.Com解析本题要求对文章主体内容进行概括。抓住“正常”和“必需”作答。从“病蚌”可成珠,“尘埃”可成降雨的凝聚中心,“多孔质沸石”可避免出现“过热”,“文武不出众的宋公明”可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可以总结出,从自然到人类,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正常”。第5段第一句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是“必需”。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为认知模式的“PK”PK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五四时期“废文言、兴白话”,改换了一种意识形态;16世纪欧洲印刷语言的使用,推动了民族的想象性建构。今天PK在媒体中过度繁盛,也已经超出了文化事件的范畴,开始在思想的层面发挥
13、作用。这就是令人忧虑的PK认知模式的形成。来源:高考试题库这种认知模式首先设置了一种紧张情境。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神经在连续刺激中日渐麻痹。只有比紧张更紧张、比激烈更激烈的情境才能够留住人们挑剔的视线,PK正是这种情境的鲜明符号。媒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PK,就像将黄飞鸿的“擂台赛”挪移到大众媒体上,将紧张的对决经由现代媒体多层次、高密度的信息渠道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PK的表演性与娱乐性,注定了PK是一件公开而招摇的事。一看到这个字眼,就好似听到了“快来看呀”的吆喝声。循声而去,紧张激烈的场面正在眼前铺展。这种认知模式预设了结果水落
14、石出的一刻即将收获的精神快慰。今天,阅读内容变为浏览标题,看重结果轻视程序,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迫不及待。他们需要结果水落石出,需要胜负立见分晓,需要用斩钉截铁的判决抚慰等待的焦躁不安。而PK中的你死我活,不仅营造了一种紧张情境,更预售了一种水落石出时的精神快慰。实际上,这也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这种认知模式更蕴涵着一种意在解构的娱乐化冲动。选秀的娱乐性抹平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成为一种由媒体与平民合力打造的艺术亚文化。其中PK环节奉行的全渠道全民投票规则,只取悦于注意力经济,而与艺术标准相去甚远。这样的PK,恰好迎合了在经济繁荣而话语贫困时代必须释放的解构欲望解构权威、解构经典、
15、解构主流意识形态。而在大众媒体上,PK的频繁出场,正是这种解构欲望的延伸。因而,媒体在哪里使用了PK,哪里就很可能存有解构欲望的心理市场。同时,越是权威的、经典的和主流的事物,越是在PK模式的认知中幻化出更强烈的娱乐化效果。这一点,也许是PK认知模式中最为隐秘的特点。(材料来自读书2008年第1期)1对作为认知模式的“PK”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PK的过度繁盛,在当今中国,不仅仅是文化事件,也已经在思想层面上发挥了它的作用。来源:学优高考网B在这个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的社会生活中,PK已经成为能留住大众视线的鲜明符号。C表演性和娱乐性是PK与生俱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公开和引人注目的个性。D
16、PK已成为一种由媒体与老百姓共同经营打造的艺术亚文化,在当今社会正风光无限。答案与解析D根据原文第4段可知,成为“艺术亚文化”的是“选秀”。来源:GkStK.Com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媒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PK,就像将黄飞鸿”中的“乔装打扮”指的是媒体对PK进行“包装”,其目的是想弱化PK本身的残酷性,使之能以温和而美好的面貌出现。B“将紧张的对决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中的“看客”是作者对喜欢看PK的观众的称呼,较形象地表现了注意力经济下社会大众看重表象且没有持久关注点的特征。C“一看到这个字眼,就好似听到了快来看呀的吆喝声”表现了PK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作者对PK的唯一优点的肯定。D“而PK中的你死我活更预售了一种水落石出时的精神快慰”中的“预售”生动地说明了PK的商业本性,也表明了它像空头支票一样难以兑现的特点。答案与解析BA项,媒体对PK进行“包装”的目的是想让PK更吸引人,而不是“弱化PK本身的残酷性”;C项,作者并不认为这是“PK的唯一优点”;D项,“像空头支票一样难以兑现”在文中没有提及。3文章是怎样分析PK的表现及蕴涵的社会心理的?_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答案(要点提示)从设置情境、预设结果、意在解构三个方面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地分析PK的表现及蕴涵的社会心理。高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