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胜券在握二轮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六文言文.doc

上传人:幼儿教育老师 文档编号:6483009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胜券在握二轮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六文言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胜券在握二轮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六文言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胜券在握二轮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六文言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胜券在握二轮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六文言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胜券在握二轮复习知能达标测评:专题六文言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能达标测评(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游天都徐霞客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

2、,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

3、;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来源:GkStK.Com(选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陡者级之级:凿石级B悬者植梯接之植:树(梯子)C从流石蛇行而上蛇:像蛇一样D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壁:石壁答案与解析D壁:像墙壁一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来源:GkStK.ComA扶

4、杖望朱砂庵而登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C独莲花与抗耳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则雾出于左得复见将军于此答案与解析CA项表修饰,连词;B项附着在其他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东西”;C项介词,“同、跟”/连词,“和”;D项介词,“在”。3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B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来去无定。C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D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答案与解析B本项语意明确,

5、层次清晰。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空间的变化为线索,以游览的路线为顺序,运用逐层衬托的写法,着重描写黄山天都峰的奇观。B作者“决意游天都”,遇险阻“终亦不顾”,登顶得见:隐约可见的莲花诸峰,富于变化的云海浓雾,别具姿态的奇松怪柏写出黄山特有的奇观。C文章记叙翔实。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石罅、文殊院、莲花峰、天都峰,游踪所及,写来都详细生动。D游记文中有我,语中含情,寓情于景,藏议于景。作者勇于登山,奋发向上的精神及对大自然的热爱都蕴涵于字里行间。答案与解析C文段并没有写到作者游莲花峰。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

6、现代汉语。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1)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译文:_(2)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译文:_(3)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译文:_答案(1)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得分点:览、兹、快)(2)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得分点:再、焉、倒装句式)(3)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得分点:盼、峤、没、区宇)【参考译文】九月初四这天,(动身行

7、走)十五里到汤口。(又走)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黄泥冈。(这时)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望见)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

8、色缤纷,灿烂得像图画,像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阻隔,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走上去了。已经登上山头,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像小鸟张开翅膀似的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它)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好像)都可以伸手揽取。四周环顾,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遇见云游的和尚澄源来了,(我们)游兴很浓。时间已过

9、正午,仆人们也刚刚赶到。(我们)站在寺庙前面,(望着)两峰指指点点。庵中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可是无路可通,莲花峰可登,路却又太远。(看来)只好就近处望望天都峰,明天再登莲花峰顶吧。”我不同意,决意游天都峰。(我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我)。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像一堵墙壁耸起,好像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

10、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登上去。(到那儿一看)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拔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像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

11、。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留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

12、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

13、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选自古文观止卷九)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目:看做C尽解党人而释之释:解释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责备答案与解析C释:释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4、都相同的一项是()A然已无救矣理固宜然B所惜者名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D惟君子则有之此则寡人之罪也答案与解析CA项,然:连词,译为“可是”;代词,译为“这样”。B项,所:助词,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此处和“惜”一起译为“所珍惜的”;和“为”字配合使用,表被动,相当于“被”。C项,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D项,则:连词,表条件关系,与“惟”一起译为“只有才”;副词,译为“就是”。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B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

15、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C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D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答案与解析A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4第1段说,小人“以同利为朋”,而第2段却说“小人无朋”。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_答案不矛盾。因为以“同利为朋”的小人之“朋”是暂时的、虚伪的,他们“见利而争先”,“利尽而交疏”,甚至互相残害。解析根据上下文意,两个“朋”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建立在“利”的基础上的相互

16、勾结,后者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的志同道合。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译文:_(2)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译文:_(3)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译文:_答案(1)大抵君子和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为私利相同结成朋党。(以:因为;同道:志同道合;为:结成。)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2)等到他们见到利益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尽了交情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及:等到;其:代词,他们;交疏:交情疏远;贼害:残害。)(3)(这

17、些)治乱兴亡的历史事迹,做君王的可以作为借鉴了!(省略主语“这”要补出;迹:事迹,踪迹,这里也可引申为“过程”;鉴:借鉴。)【参考译文】臣听说“朋党”的说法,是从古时候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可以了。大凡君子和君子,因为志同道合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因为私利相同结成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啊。但臣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朋党。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爱的是利禄,贪的是钱财。当他们私利相同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拉拢作为朋党,这种朋党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尽了交情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对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护。所以臣认为小人没有朋党,他

18、们暂时结为朋党,是假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信奉的是道德和义理,实行的是忠诚和信任,珍惜的是名誉和节操。(他们)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志同道合,互相促进;(他们)用这些来服务国家,就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也就安定太平了!唐尧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成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和八恺共十六人结成一个朋党。虞舜辅佐唐尧,斥退四凶结成的小人朋党,引进八元、八恺结成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治理得非常好。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一同在朝做官,互相称赞,互相推让。共二十二个人结成一个朋党,而舜都任用

19、他们,天下也因此治理得非常好。尚书上说:“纣王有千万个臣子,便有千万条心;周有三千个臣子,却只有一条心。”纣的时候,千万人各有不同的心思,可以说不结朋党了,然而纣却因此亡了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兴盛起来。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的名士全都囚禁起来,视为“党人”。等到黄巾军起事,汉室大乱,后来才悔悟,全部解除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局势已经无法挽救了。唐朝晚年,逐渐兴起朋党的争议,到昭宗时,把在朝名士都杀了,把有的人投到黄河里,说:“这些自称为清流的人,可以把他们抛到浊流里去(让他们变成浊流)。”而唐朝也就灭亡了。那些从前的君主,能够使人人各怀异心,不结成朋党的,没有谁比得

20、上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献帝;能诛杀清流朋党的,没有哪个时代比得上唐昭宗时代。然而,都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因而灭亡了。彼此互相称赞,互相谦让,没有一点疑心,没有谁比得上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也并不怀疑他们并且都任用他们。可是后代的人并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蒙,反倒称赞舜是智慧超群的圣人,因为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时代,把他的国家的臣子三千人全部合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朋党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没有比得上周朝的,可是周朝因此兴盛起来,那是因为好人虽很多却不会嫌多啊。唉,这些治乱兴亡的历史事迹,做君王的可以作为借鉴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贞观十年,魏徵上疏曰:

21、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

22、,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来源:高考试题库GkStK(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注】鼓:城邑名。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永锡祚胤:锡,

23、赐福;祚,读zu,赐福、保佑;胤,读y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无疲士大夫疲:疲惫B此极非其善者极:极端,过分C厉之以义厉:通“励”,勉励D审罚而明赏审:清楚地答案与解析A“疲”在此是使动用法,应译为“让(使)疲惫”或“让辛苦”。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与解析BB项,都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介词,“向”;介词,“被”。C项,表并列,“并且”;表转折,“却”。D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

24、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答案与解析C根据文意可作出判断。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魏徵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唯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C

25、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D穆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来源:高考试题库答案与解析D这是魏徵说的话,他先举管仲、穆伯的言行为例证,然后归纳阐述这一观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译文:_(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译文:_(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译文:_答案(1)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2)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

26、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3)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参考译文】贞观十年,魏徵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必定要凭借德行和礼节,保全君主的地位,唯有依靠诚信。君王能够尽到礼节,臣子能够竭尽忠诚,一定是内外没有私心,上下相互信任的。在上的人没有诚信,就无法指使下面的人;在下的人没有诚信,就无法为上面的人效劳。诚信包含的道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齐桓公问管仲:“我想让酒在酒爵里变味,让肉在砧板上腐烂,这样做该不会影响称霸吧?”管仲说:“这决不是什么善事,但也不会影响称霸。”桓公说:“怎样做才影响称霸呢?”管仲说:

27、“不能了解人,影响称霸;了解人但不能任用他,影响称霸;任用他但不信任他,影响称霸;已经信任他但又让小人干扰他,影响称霸。”晋时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一个叫馈间伦的人说:“鼓城的负责人,我了解他。用不着让大家受累,(让我去游说他,)鼓城就可以拿下来。”穆伯没有答应他。左右的人说:“不损失一支枪,不伤害一个兵,而鼓城可以得到,您为什么不采纳他的建议呢?”穆伯说:“间伦为人奸诈不讲仁义,如果让他拿下了鼓城,我可以不赏赐他吗?如果赏赐了他,这是赏赐了奸诈的人。奸诈的人得志,这就会使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去做一些奸诈的事。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诸侯国的大夫,管仲,是

28、称霸者的重要帮手,他们尚且如此重视诚信,疏远奸人,更何况身为天下的高贵君王,响应千年的杰出圣君,可以让至高无上的德行,遭受小人的损害么?要想把君子和小人分得清清楚楚,一定要用恩德去安抚他们,用诚信去对待他们,用仁义去勉励他们,用礼节去约束他们,这样做就能赞赏善良的人,讨厌邪恶的人,明白清楚地进行赏罚。那么,小人放弃了他们的奸诈,君子自强不息,那种不必费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还会等多久呢?赞赏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们,讨厌邪恶的人但不能赶走他们,处罚不能用在有罪者身上,奖赏不能加在有功者身上,那么在面临危险灭亡的时候,自己也许都难以保全,让天下能够千年万代永久长存,保佑子孙后人代代为君,还有什么

29、希望?太宗读完奏章后,叹息说:“如果没有遇到您,哪里能够听到这番言论呢!”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天佑中,刘守光为燕帅,性残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掷笔以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

30、诏许之。至阙未久,朝廷以安边有闻,议内地处之,改邠州节度使。及高祖入洛,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时年五十二。希崇自小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亦人生之荣盛者也。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

31、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名。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选自旧五代史张希崇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蓟州玉田令假:代理B有剽攘之患攘:侵吞,偷窃C朝廷以安边有闻闻:使听到,告诉D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经:经过答案与解析C闻:(好的)名声。名词,作“有”

32、的宾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希崇乃掷笔以自效 今君乃亡赵走燕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 寡人之于国也C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谁得而族灭也D委法官以律定刑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答案与解析DA项中前者连词,可译为“于是”;后者副词,可译为“竟然,却”。B项前者为动词,可译为“到”;后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均为助词,前者陈述语气,后者反问语气。D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根据”。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B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

33、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C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D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答案与解析B理解语意,把握结构。注意:“父”与“母”相对,“孤(同“辜”,辜负)之恩”,“犯之罪”。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物议高之”(当时人们对张希崇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原因。_答案张希崇为人朴实厚道,爱好读书,不贪酒色,注重仪表,孝敬母亲。解析将文中相关词句整合即可。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译文:_(2)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

34、。译文:_ (3)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译文:_答案(1)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部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2)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3)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参考译文】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父亲张行简,曾代理蓟州玉田县令。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天佑年间,刘守光担任燕军主帅,性格很残暴,不喜欢儒士,希崇就投笔从戎,自求报效,守光收下了他,逐渐晋升为裨将。不久守光失败,后唐庄宗命令周德威镇守幽州,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属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

35、卫平州。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州城。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皇帝下发文书给予表扬,并因此正式授予他为节度使。清泰年间,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境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到京城不久,朝廷因他安边有名,就议定他在内地就职,改任为邠州节度使。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

36、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当时五十二岁。希崇从小校逐渐升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次担当封疆大吏,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赐号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也算是人生中享尽荣耀的人了。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听政之余,手不释卷。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对儿女下辈,从未说过亵骂轻慢的话。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他性情虽然仁厚宽爱,但有时碰到奸恶之人,则嫉之如仇。他在邠州任节度使时,有人给姓郭的当义子,从小到大(

37、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义子约定,咬定那位义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义子打官司。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 “(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仅称义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

38、同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果然死于郡中。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子厚,讳宗元。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39、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s),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mu),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

40、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八,有删改)【注】廉:堂屋的侧边,引申为品行方正。踔(chu)厉风发:雄辩恣肆,识见高远。踔,远;厉,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其父时逮:当、到B请于朝,将拜疏

41、拜:授官C率常屈其座人 屈:使折服D而自肆于山水间 肆:尽情享受答案与解析B拜:敬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与解析AA项,连词,“因为”。B项,第一个“况且”;第二个“尚且”。C项,第一个“才”;第二个“竟然、却”。D项,第一个“根据”;第二个“通过、经由”。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B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C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

42、/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来源:GkStK.ComD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答案与解析A注意语意一致,语气贯通。如“相慕悦”“相征逐”“相取下”“不相背负”。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子厚在任柳州刺史时发现这个地方陋习甚重,百姓不幸,于是在这里设置各种教令禁令,为他们出谋定策,使不少人免除沦为奴婢的苦难。B柳子厚被遣柳州时,刘梦得也同时被遣播州,播州偏远,加上刘梦得老母在身边,柳子厚深表同情,于是上疏拿自己的柳州和梦得的播州进行

43、了调换。C柳子厚在得知刘梦得的不幸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和当时社会上那种平时称兄道弟,遇利害时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D韩愈以当时势利小人互相倾轧来反衬柳子厚急人之困的高尚品格,但也流露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蔑视,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答案与解析B原文是准备上疏,并没有成为事实。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译文:_(2)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译文:_答案(1)(他)才能出众,端正勇敢,讨论起问题来引古论今,融会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雄辩恣肆。(2)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很有办法,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有些惭愧吧!【参考译文】子厚,名宗元。父柳镇,为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