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pdf

上传人:Koalabear 文档编号:654642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69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23020-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213 A B C D 10 14 15 1 a. 1 2 3 b. 1 2 16 2 a. 1 b. 1 c. 3 a. 4 a. b. 17 5 a. b. c. 6 a. b. 7 18 A B 19 1 2 3 4 3 5 两 化融 合管 理理 论与 管理 创新 工 信部两化 融合管理 体系联合 工作组 中 国企业联 合会、中 国企业家 协会 张 文彬主要 内容 企业管 理的产 生与发 展 两化深 度融合 催生全 新管理 模式 案例: 海尔的 管理创 新企业经营管理六要素 经营 维度:价值创造 管理维度:机制保障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企业管理的 萌芽 科技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及其由此带来机

2、械化革命 生产特征:由机器及机器体系为主要特征的大工业代替了 工场手工业 组织特征:手工作坊转变为新的经济组织 工厂 管理理论:开始重视生产管理的研究,从生产计划、技术 和劳动分工、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研究专题 代表著作:亚当 斯密(Adam Smith )在1776 年出版了其 代表性著作国富论,第一个提出了生产经济学的概念 和专业化、协作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理论,其中特别强调分 工,成为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根基 管理阶段:从经验管理转向传统管理理论 国 富论 (亚当 斯密 1776 年) 2017/6/14 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第一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

3、财富的巨大作用。劳动分工理论 直接导致了管理的产生。后来的专业分工、管理职能分工、 产业分工、社会分工等理论,都源于分工理论。 经济人假设: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都追求个人利益,正因为 每个人都有利己主义,所以,每个人的利己主义又必然被其 他人的利己主义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他人的正 当利益,由此而产生了社会利益(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会自动 调节),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脚点的。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奠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 ,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古典管理理 论的诞 生 科技革命:电力的发明及其由此带来的电气化革命 生产特征:钢铁、机械、化工、橡胶、汽车、玻璃、通

4、讯 等新工业兴起,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 组织特征:工厂制转向公司制,股份制公司诞生。 管理理论:美国兴起管理实践研究思潮 “管理运动 ”, 比如差别计件工资制、成本会计分析、工业企业会计等 代表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韦伯的组织理论、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斯隆的事业 部制等等 管理阶段:从传统管理发展为古典管理理论美国 管理 运动 泰勒 斯隆 福特 查尔斯 巴贝奇:作业研 究和报 酬 制度 亨利梅特卡夫:从完善 监督流 程 入手、分析控制管理费用 的 “车间 -定单记账制度 弗雷德克 哈尔西:提出 了 “奖金 方案”,成为工资制度的 一种基 本 模型 泰勒提

5、出在科学的测定工 时、动 作 、劳动定额基础上,实行 “ 差别 计 件工资制 ”的方案 亨利 汤强调管理专业性 ,提出 收 益分享制 亚历山大 丘奇、亨利 甘特等 人 提出了完善成本会计分析 杜邦等人发展出工业企业 标准的 会 计程序和方法,奠定了现 代企业 财 务基础 甘特的工作计划原则(甘 特图) 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方式 斯隆创立事业部制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Jr.1918.9 2007.5): 伟大的企业史学家、战 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一生致力于证明管理和组织结 构对于发展组织能力的决定性作用。 1962 年,第一部著作 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

6、若干篇章 ,以杜邦 、通用等四家企业为主要案例,考察了20世纪前期美国大企业从直线职能结 构向多部门结构转变的工程,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 的著名论断。从此战 略与结构的互动成为企业战略研究中的永恒主题 1977 年,第二部著作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把美国大企业 的成长和这个过程的另一方面,即职业经理在管理职能上对企业主的替代定 义为“管理革命” 。管理协调这只“看得见的手”,相比市场协调这只“看 不见的手”而言,能够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厚的利润,能够提高资本的竞 争力 1990 年,第三部著作 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 ,从美、英、德 三个主要工业强国各选取200家最大的

7、工业企业,考察它们从1870年到1990年 的动态发展。证明工商企业通过其组织能力的发展在美、英和德国的工业经 济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美国和德国超越英国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物 质资本的投资,而是支撑了“纵向一体化”大企业发展的专业管理和组织体 系的发展。组织创新是“技术进步”的组成部分,而对生产、分配和销售中 的管理系统和结构的投资(著名的三重投资论断 )导致了现代大企业的崛起 “ 科学管理之父 ” 美国泰罗 : 科学管 理的中 心问题 是提高 劳 动生产率, 为此必须配备 “ 第一流的工人 ”, 并且要 使他们 掌握标 准化的操作方法; ; 对工人的激励采取 “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 ;

8、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 变原来 的经验 工作方 法为科 学 工作方法 “管理理论之父” 法国法约尔 :区别 了经营 和管理 ,将管 理 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 业务、 安全和 会计等 五大职 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 职能; 定义了 管理, 并提出 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 五大管 理职能 ,构成 了现代 管理科学的理论框架,提出分工、职 员与职 权、纪 律等管 理十四 条原则 “ 组织理论之父” 德国马克斯 韦伯 :官 僚体制 、科层 制是一 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 社会组 织;主 要特征 :(1 )劳动分工。(2 )权威等级。(3 )正式的 甄选。

9、 (4 )正式 的 规则和法规(5 )服从制度规定(6 )管理者 与所有 者分离 企业理论的开创者 美国罗纳德-科斯 :在1937 年出版的 企 业 的本质 创造性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 念,以 此解释 了企业 产生的 原因及其扩张的边界 2017/6/14信息革命与管理理论丛林的形 成 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浪潮的产生,目 前已经 进行到 了第四 波 生产特征:国际化经营,世界市场的 争夺, 竞争加 剧 组织特征:单一公司向企业集团、跨 国公司 转变 管理理论:将运筹学、控制论、电子 计算机 、模拟 方法、 系统分 析等信息革命早期的成果用于企业管 理而形 成了系 统的管 理科学 ,其特点是综合性和

10、定量化;关于人 的行为 研究; 由 管理 转向经 营, 企业战略、竞争、价值链理论等 经营理 论出现 ; 代表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获得诺 贝尔经 济学奖 )、梅 奥基于 “霍桑试验”的社会人观点、马斯洛 的“需 求层次 论”、 赫兹伯 格“双因素理论”、X 理论,Y 理论 及Z 理论、战略管 理、组织变 革、企业文化等 管理阶段:从科学管理理论转向管理 科学理 论;企 业管理 开始向 纵深发展,形成管理理论丛林典型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的霍桑实验(1924-1932) :员工 是“ 社会人“ 而非“ 经济人“, 企业 中 存在着“ 非正式组织“,新型的 领导能 力在于 提高职 工的满 足

11、度等 马斯洛(A. H. Maslou) 的 需求层 次理论: 人 的需求 分为生 理需求 、安定 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 情的需 求、自 尊与受 人尊重 的需求 以及自 我 实现的需求等五个层次, 当某 一层次 的需求 满足之 后, 该需求 就不再 具 有激励作用 赫次伯格(F. Herzberg) 的双 因素理 论:影 响人员 行为绩 效的因 素分为 “ 保健因素“ 与“ 激励因素“, 前 者指“ 得到 后则没 有不满, 得 不到则 产生不 满“ 的因素, 后者指“ 得 到后则 感到满 意, 得不到 则没有 不满“ 的因 素 麦格雷戈(D. M. McGregor) 的“X-Y 理论 ”

12、:X 理论是 “经济 人 ”, 而Y 理论 “社会人 ”、 “ 自我 实现人 ” 波特- 劳勒模式:激励 不是一 种简单 的因素 关系, 人们 努力的程度取 决 于报酬的价值、自认为所 需要的 能力及 实际得 到报酬 的可能 性, 管理者 应当把“ 努力- 成绩-报酬- 满足“ 这一 连锁关系结合 到整个管理系 统中去 2017/6/14 将数学引入管理领域,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科学 的计量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使管理由定性分 析发展为定量分析。 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增加管理决策的 科学性。 随着计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管理学 学理论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主要模

13、型:决策理论模型、运筹管理、投入产出模型 、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排队论、线性规划模型 等 典型理论二:管理科学理论 从福特公司20世纪初创立第一条汽车 生产流 水线以 来,大 规模生 产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 以标准 化、大 批量生 产来降 低 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缺少技术、资 金和外 汇。照 搬美国 的大量 生 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 出路? 丰田选 择了后 者。丰 田 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 列的探 索和实 验,经 过30 多 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 产方式 ,使日 本的汽 车工业 超 过了美国。 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

14、功,引起 西方企 业界的 浓厚兴 趣。西 方 企业家认为,丰田生产方式是日本工 业竞争 战略的 重要组 成部分 , 反映了日本在经济建设中的 自 主 管 理 思 想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7个国 家的专家学者 ,花费5 年时间 ,耗子500 万美元,以丰田的准时化生 产JIT (Just In Time )这一 开创性的生产方式为例,经理论提炼 后总结 出了 精 益 生 产 (Lean Production ,简称LP ),成为20 世纪全新的管理理 论和管 理思想 典型理论三:精益管理理论典型理论三:战略管理理论 70年代 :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在 战略与结构:工业企 业史考证

15、 中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提升了“结构 追随战略”的观点,被公认为是环境- 战略- 组织理论的第一 位企业战略专家 80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 波特(M. E. Porter) 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成为主流地位。 竞争三部曲 :竞 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 年) 、国家竞争优势 (1990年);钻石模型: 竞争优势分析;五力模型 :同行 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 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企业的竞 争战略决策。三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专 一化战略 90年代初期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了 企

16、业核心 能力 一文,强调要利用内部资源形成独特能力,标志着核 心能力研究成为战略理论中的重要学派;1995年, 科林斯 (DavidJ.Collins) 和蒙哥马利 (CynthiaA.Motgomery) 发表 了 资源竞争:90年代的战略 一文,提出了企业资源观, 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拥有的有价值的资源(内部和外 部) 90后期: 战略联盟理论开始出现,强调竞争合作,通过创新 和创造来超越竞争,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美国学者穆尔(James F. Moore )1996 年出版的 竞争的衰 亡 标志着战略理论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商 业生态系统的全新概念,建议经

17、理人员从顾客、市场、产品 、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等七个方面来考虑 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通过竞争将毫不相关的贡 献者联系起来,创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制定战略应 着眼于创造新的微观经济和财富。 价值链理论 企业的各项活动可以从战 略重要 性的角 度分解 为若干 组成部 分, 并且 它们能够创造价值:竞争 优势取 决于价 值增值 的活动 ;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 是某个 环节的 竞争, 而是整 个价值 链的竞 争 ,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 力决定 企业的 竞争力 。 价值链可以进行分解与整 合,改 变传统 的大而 全、小 而全的 经营策 略 ,从事自己擅长的,非核 心业

18、务 外包 典型理论四:企业变革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 1993 年,迈克尔 哈默与詹姆斯昌佩(J. Champy) 再造企 业 管理革命的宣言书 ,提出了流程再造( BPR)的 管理思想,认为要从根本重新而彻底地去分析与设计企业 程序,并管理相关的企业变革,以追求绩效,并使企业达 到戏剧性的成长。 BPR 是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 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 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 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 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 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突破性改

19、善。 BPR 的实施需两大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人才 组织变革理论: Lewin变革模型: 变革是包含解冻、变革、再冻结等三个 步骤的有计划的变革过程 Kotter组织变革模型: 指导组织变革规范发展的八个步骤 :建立急迫感;创设指导联盟、开发愿景与战略;沟通变 革愿景;实施授权行动、巩固短期得益、推动组织变革、 定位文化途径等。Kotter 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组织变革有 7090由于变革领导成效,还有1030 是由于管 理部门的努力 Kast的组织变革过程模型: 审视状态:对组织内外环 境现状进行评价; 觉察问题:识别组织中存在问题; 辨明差距:找出现状与所希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所 存

20、在问题; 设计方法:提出和评定多种备择方法,作出 选择; 实行变革; 反馈效果。若有问题,再次循环 此过程。小结:工业时代企业管理理论 的发展 脉络 第一条脉络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核心是业务活动和流 程 ,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效率和效能。泰 勒的科学管理-哈默的流程再造 价值链理论 第二条脉络源于行为主义理论,核心是企业中人的行为过程 ,主要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领 导力、激励理论、学习型组织等 第三条脉络源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核心是管理的过程 和管理的职能 。各种职能管理、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 第四条脉络源于古典组织理论,核心是组织结构 ,

21、主要研究 的问题是组织结构与环境及企业目标的适配性。古典组织理 论,企业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官僚制)影响深远 第五条脉络源于战略理论,核心是企业经营模式 ,主要研究 的问题是企业如何经营,包括如何制定竞争策略,如何布局 业务和设计商业模式等等21世纪以来, 信息世界正在加速与物理世界融合 20 - (CPS) ITI 同态映射 逆变换 ICI 现实世界 数字世界 ITI-信息技术产业 ICI-信息内容产业 ISI-信息服务产业 ISI 科斯定律 :工业时代强调市场与企业二元划分;信息时代, 由于网络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都 可能同步下降,市场与企业边界变得模糊。企业内部开始

22、市场化,“黑箱”打开;市场开始出现围绕价值链合作的 企业联盟或虚拟组织 分工理论 :工业时代强调分工; 信息时代强调分工基础上的 合工,通过协作形成价值创造网络 组织理论 :工业时代强调层序分明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信 息时代出现了新的组织形态 社会网络(世界银行), 企业组织日益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强调企业从做强 转向做活 信息革命正在颠覆工业时代的 管理理 论 产权理论: 工业时代的产权表现为资金、土地、厂房等物质 资本;信息时代的产权在物质资本的基础上扩展为信息、知 识产权、技术诀窍、创意等非物质资本,这对传统产权理论 提出了新课题 委托代理理论 :工业时代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

23、 有者保留剩余价值索取权,而将经营权通过契约让渡给职业 经理人,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信息时代,企业“黑箱”打开, 用户成为委托人,资本所有者、经理层和劳动者都作为代理 人,为用户服务,形成新的委托代理关系 雇佣理论 :工业时代资本雇佣劳动,劳动者通过劳动合同受 雇于企业,获得工资;信息时代,知本家、知识工人涌现, 非物质资本的重要性显现,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合伙制” 形式越来越普遍 ,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的边界趋于模糊由工业时代的经济范式向信息时 代的新 范式 转型信息时代呼唤全新管理模式 经营思维:从工业化思维演进 为互联 网思维 业务模式:以产品为中心演进 为以消 费者为 中心 生产方式:从

24、大规模生产演进 为个性 化定制 管理机制:从计划机制演进为 用户拉 动的内 部市场 组织结构:从科层组织演进为 流程化 、网络 化组织 员工管理:从激励演进为赋能 信息时代呼唤全新管理模式海尔: 探索互 联网时 代的管 理新模 式 1984 年:制定“管理13 条” ,整顿生产经 营秩序 1985 年:当众砸毁76 台“问 题冰箱 ”,在 国内率 先开展 全面质 量管理 1991 年:创建“OEC ”管理法 (“日 日清管 理法” ),由 目标体 系 日清体系 激励机制构成 ,奠定 了海尔 执行力 和初步 市场化 的分配 机制 1998年:实施基于市场 链的业 务流程 再造。 从外部 客户获

25、得定单 开始 ,根据业务流程顺序分解 成一系 列内部 流程“ 定单” ,通过 内部“ 定单 ”的履行达到完成终端客 户的定 单目标 ,流程 之间以 “定单 ”为凭 据, 建立SST (索酬、索赔、跳闸)的市 场链关 系。海 尔内部 形成了 全员市 场机制。 2005 年:为了适应互联 网时代 要求, 开始实 施人单 合一管 理,核 心是 人的再造,实现人的自驱 动、自 激励、 自创新 2012年:开始实施 网络 化战略 ,推行 企业平 台化、 员工创 客化、 用户 个性化 海尔: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 时代的 企业变革创新主线:“三化”战略管理模式:人单合一 - 产品层面信息平台 生产层面 组织

26、层面 CEO CEO 员工层面机制和工具层面:新三表 161 : 50P 75P 100P b1 b2 c2 0 40% 40% 18% 70% 70% 18% 80% 80% 18% b4 3 10 A1 A2 A3 A4 a1 a2 a3 2011 c1 b3 c3 欢 迎 批 评 指 正 010-68482414 13699127783 ZWBLXM126.COM Z179979479向向 A1 A2 A3 A4 a1 a2 a3 2011 c1 b3 c3 人单合一的经营和核算机制: 新三表日清表 借助IT 系统形成每天工作预算和任务计划 ,以保 证目标按时完成,目前已经实现了信 息化日 清, 每天能将实施情况和工作计划通过信 息系统 自动 通知员工 人单酬表 基本要求是缴足利润,挣够费用,超 利分成 ,落 实到人。体现了海尔提出的“我的用 户我创 造, 我的增值我分享”的理念人单酬表示意图 摘自海尔公司资料 CEO CEO 0 0 30% - - - - 70% 30% 没 有成功 的企业 ,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